27岁,他卖房投了大疆
现实有异曲同工之妙——2010年,成立几年的大疆尚未起势,创始人汪滔刚经历了团队核心成员出走。攸关之际,他的中学好友谢嘉为了帮帮老同学,毅然卖掉了杭州老家的房子投资大疆。 这样的机会后来几近于无。此后大疆起飞,估值水涨船高,投资人争相“上船”。在2018年最后一轮对外融资中,大疆已然成为筛选投资人的那一方。十余年过去,大疆坊间估值一度超1600亿元。 后来汪滔在访谈中透露,当年谢嘉那笔救急投资拿下大疆约14%的股份。没想到仗义一举,日后换回百亿身家。 卖房凑钱给同学 一笔改变命运的投资 男人间肝胆相照的浪漫充斥其中。 汪滔创业第二年,由于公司发展处于早期加之内部分歧,大疆员工开始不断流失。到2009年,和汪滔创业的早期团队成员陈金颖、卢致辉和陈楚强三人均已离开大疆。 这时期的汪滔难免苦闷,缺“输血”的钱,也缺并肩的人。2010年,汪滔找到自己的中学好友谢嘉,但当时谢嘉手里并没有闲置资金可以支持自己这位老同学。 于是,当时27岁的谢嘉做出一个稍显另类和意外的决定:他卖掉了杭州老家的房子,凑钱投资老同学汪滔。纵使创业路道阻且长,谢嘉把自己也“投”进了大疆,2010年后,他进入大疆负责市场营销工作并成为汪滔的重要助手。 谢嘉当年投资的具体金额及更多细节今天外界不得而知。10年前《福布斯》的一篇采访文章中曾提到,谢嘉约持有大疆14%的股份,预计价值14亿美元。而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上,谢嘉财富值达145亿元。 在老同学落寞时押注,收获惊人的财富跃迁,这样的故事太过难得。 中国著名天使投资人龚虹嘉也有一段相似经历。2001年,龚虹嘉给了华中科技大学老同学陈宗年和胡扬忠245万,投资海康威视。那时没人看得懂这家做安防监控的小公司,结果20年后,龚虹嘉那笔出于帮老同学的投资,变成了500亿,回报超2万倍。 转头一想,这些传奇投资背后的朴素规律是:他们押注的老同学,其实都是优秀创业者。 杭州少年崛起史 谢嘉卖房都要投的汪滔,他说自己不崇拜世上任何一个人。 汪滔1980年出生于杭州,比谢嘉大了三岁。小学的汪滔读了一本讲述红色直升机探险故事的漫画书,开始对航模充满了想象。 人长大后的执念,很多时候都来源于童年时期的一瞬。之于汪滔,这或许正是大疆从哪里来的答案。 对航模的兴趣延续到中学及大学。汪滔去到香港科技大学学习电子工程专业,在学校里他开发了一套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创业由此埋下草蛇灰线。2006年,他和两位同学来到了中国制造业中心深圳,在一套公寓中成立了大疆。 最初,大疆主要是向高校和国企等客户出售零部件组成的航模整机。当时的盈利模式很简单,客户买一架机器,大疆团队出一群人去演示,然后领导看完之后就束之高阁,客户给大疆付数十万元费用。 如果一直做这样的生意,恐怕就没有今天的大疆了。如同理想在暗中指引,汪滔的确不甘心只挣这些easy money。 2010年,正值谢嘉加入那年,30岁的汪滔在经历过团队离散和重整后,带领大疆研发出第一款基于飞控技术面向消费者的产品;2012年,又推出了一体化消费级航拍无人机“大疆精灵”系列首款产品。 猛烈爆发随之即来,2011年至2015年,大疆的销售额增长了约100倍,到2024年,大疆营收已经突破800亿。时至今日,大疆估值超千亿,成为中国智造的一张名片。 这成就了那些在汪滔无人问津时押注的友人——除了谢嘉,还有汪滔父亲的好友陆地、汪滔导师李泽湘等人。有意思的是,他们对汪滔的信任不止是投资,还都曾“以身入局”作为汪滔身后的一员。 例如,被汪滔描述为“大疆历史上唯一一次需要外部资金时刻”的2006年,陆地向大疆投了大约9万美元,随后进入大疆负责财务工作,持有约16%股份。《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陆地身家170亿元。 2008年上半年,李泽湘以及哈工大机器人方向的青年教师朱晓蕊一起投了大疆100万元,朱晓蕊顺势成为大疆的首席科学家,李泽湘则成为大疆的早期顾问及董事会主席,他对应持股在后来也注定回报不菲。 进击的中国硬件 转眼间,大疆上一次融资已是2018年。 这家中国硬件公司,曾经给投资江湖抛出颇有底气的一举:2018年4月,大疆以竞价的方式融资10亿美金,且要求投资者须认购一定比例无收益的D类普通股(本质即无息债),才能获得B类普通股的投资资格。 如此苛刻的条件下,首轮竞价结束仍有近100家机构递交了保证金和竞价申请,认购金额较大疆的计划融资额超过了30倍。由于投资热情太高涨,大疆不得不开启多轮竞价筛选投资者。 大疆此举,在那时几乎是中国硬件公司中的孤例。毕竟从今天往前数10年,硬件投资都是冷门赛道,投资人普遍认为“投硬件像买彩票,不确定性高、回报低”,有的合伙人直接否决硬件项目转向投资互联网。 变化悄然发生,今天中国硬件领域涌现出了更多有底气的公司。 不得不提和大疆在运动相机领域同台竞技的影石,2015年成立,占据全球全景相机赛道超六成市场份额,今年6月登陆科创板市值一度突破1200亿;创业公司阵列中,来自深圳的Plaud AI录音笔近期出圈,售价159高达美元起,但全球销量迅速突破百万台;今年8月,深圳快造科技推出的Snapmaker彩色3D打印机U1,让众筹平台Kickstarter因访问量激增一度瘫痪。 热闹间,硬件投资也翻红了。 一位投资人在社交平台直言:“今年硬件赛道不管是初创公司的增长还是大厂的业绩、二级市场表现都振奋人心。”过去看游戏、半导体、游戏的投资人,不自觉开始看起了AI眼镜、AI录音笔、陪伴玩具等硬件标的。 大疆曾经撕开一道口子,透着中国硬件“有市无价”的自信。而今,这一幕蓄势重演,中国硬件来到进击时代。 □ .冯.雨.晨 .投.资.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