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N 中财网

容百科技(688005):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时间:2025年08月20日 18:16:14 中财网
原标题:容百科技: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保荐机构名称: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被保荐公司简称:容百科技
保荐代表人姓名:韩斐冲联系电话:010-56839312
保荐代表人姓名:董瑞超联系电话:0755-82492010
根据《证券法》《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联合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百科技”、“公司”或“发行人”)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的保荐机构,对容百科技进行持续督导,并出具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无。

二、重大风险事项
(一)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正极材料的销售,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镍盐、钴盐、锂盐等,若后续宏观经济、原材料价格、市场竞争程度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而公司不能通过技术创新、工艺革新、提高产能利用率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则公司可能会存在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的关键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的研发创新及制造的工艺技术升级。动力型锂电池及正极材料的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且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市场对产品性能、品质要求极其严格,持续保持高素质的技术团队、研发并制造具有行业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行业竞争所带来的核心技术泄密、技术人员流失可能会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如果未来动力电池及正极材料的核心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而公司因研发人员问题、技术储备问题等导致不能保持行业领先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水平,将对公司的市场地位和核心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三)经营风险
1、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所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上游原材料为镍盐、钴盐、锂盐,由于相关原材料的价格较高,原材料成本占三元正极材料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由于原材料端处于供需错配的修复阶段,公司面临较为复杂的原材料价格波动问题,另外,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突发性事件也会导致原材料供应及价格产生较大波动,对公司稳健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国家支持的新兴行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同行业企业众多且仍在不断增加,可能会出现竞争加剧导致的产能利用率不足的情况。另外,随着终端需求的不断调整,正极材料企业可能面临终端技术路线变动导致的现有产能需求减少的风险。

3、不同区域政治文化差异带来的全球化经营管理风险
近年来,随着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加速落地,跨国多基地运营涉及的组织架构日益庞大、管理链条逐步延长、组织人员背景愈加复杂,公司从一个中韩跨国企业逐步发展为一家真正意义的全球化公司,总体管理难度逐步增加。若未来公司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不能形成高效完善的跨国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公司将面临因管理控制不当遭受损失的风险。

(四)财务风险
上游锂、钴、镍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会带来存货跌价损失等风险。应收账款余额较高,可能由于终端市场波动引发坏账风险。随着公司业务中以外币结算的业务逐步扩大,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使得公司面临汇率波动风险。

(五)行业风险
1、行业市场需求波动风险
尽管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快速增长,但行业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性、购买成本、充电时间、续航能力、以及配套充电设施的不完善等。此外,近期宏观层面新动态频出,特别是北美区域出现的电动化放缓趋势,以及国内外政策和贸易壁垒引发的市场波动风险,新能源市场需求的波动风险随之加剧。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需求出现较大波动。进而影响动力锂电池厂商对正极材料的需求,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行业技术路线变动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锂电池、燃料电池等技术路线,锂电池又可分为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等技术路线。近年来,高镍三元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乘用车)动力电池领域得到部分国内和海外终端车企的积极应用,但如果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发生不利变化,三元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公司若未能及时、有效地开发与推出与市场需求匹配的材料产品,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六)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正在加速落地全球化战略,在不断开拓国际客户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海外办事处、生产基地等项目,但境外业务面对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可能会面临多种风险,从而对公司境外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等带来不利影响,包括但不限于罢工、动乱等导致生产或供应中断;当地宏观经济出现大幅波动;当地的劳工、税收、进出口、投资、外汇、环境等相关法规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当地政府外交政策出现不利变化等。国外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法律体系等与中国存在一定差异,不排除项目建设及后期运营过程中,面临当地相关政策变动等带来潜在经营风险,若海外项目当地的投资、税收、进出口、土地管理、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变化,海外建设项目将面临无法在计划时间内建设完成的风险,进而影响建设项目的投资收益。

(七)募投项目相关风险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和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投资项目虽已经公司充分论证,但该论证是基于当时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客户需求变化等条件所做出的投资决策,在当下实际运营过程中,仍有可能出现市场环境突变或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项目收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三、重大违规事项
无。

四、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5年1-6月,公司主要财务数据情况如下:
单位:元

主要会计数据2025年 1-6月/ 2025年 6月末2024年 1-6月/ 2024年 6月末本期比上年同期增 减(%)
营业收入6,248,421,040.706,887,616,921.31-9.28
利润总额-22,669,927.2463,907,202.62-135.4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68,394,623.3710,277,881.49-765.4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 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9,305,268.23-3,808,956.10不适用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净额891,583,563.30-839,731,692.60不适用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资产8,302,551,642.288,440,667,718.62-1.64
总资产23,677,412,940.1824,622,978,521.33-3.84
2025年1-6月,公司主要财务指标情况如下:

主要财务指标2025年 1-6月2024年 1-6月本期比上年同期增 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100.01-1,100.00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100.01-1,100.0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 本每股收益(元/股)-0.11-0.01不适用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0.810.12减少0.93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 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94-0.04不适用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 例(%)3.502.60增加0.90个百分点
上述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如下:
1、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48亿元,同比下降9.28%。主要由于该期间内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公司产品售价随原材料价格变动而调整。

2、2025年1-6月,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39.46万元,同比下降765.45%,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财务指标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主要受以下因素综合影响:
(1)2025年1-6月,受阶段性的减值事项影响,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
(2)公司在钠电、前驱体、锰铁锂等新产业上持续投入,对当期利润有一定影响;
(3)公司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研发投入同比增加。

3、公司的销售回款方式以银行承兑汇票回款为主,公司根据现金需求及资金成本状况,对应收票据贴现进行管理。2025年1-6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8.92亿元。

五、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公司主要产品正极材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动力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直接决定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及产品成本。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探索、开拓和创新,公司形成了领先于业内的技术创新及产品研发优势、客户协同服务优势、工程装备开发及产线设计优势、国际化布局优势等多项综合竞争优势,具体如下:
(一)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优势
在自主创新方面,公司在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制造领域,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探索,形成及掌握了多项国际领先、工艺成熟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具有权属清晰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所开发的高镍、超高镍多晶和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配套用于国内外多家知名、领先动力电池厂商的前沿产品中。近年来,随着大圆柱电池的量产上车,超高镍9系产品出货持续提升。

在持续扩大高镍、超高镍三元材料竞争优势的同时,公司继续丰富三元产品序列,中镍产品亦即将量产。此外,公司积极布局磷酸锰铁锂和钠电正极材料。公司已掌握磷酸锰铁锂、钠电等正极材料核心技术,拥有相关多项权属清晰的专利。多款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已在动力、两轮、储能和消费等应用领域实现销售,纯用体系亦获得海外电芯客户定点认证。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公司聚阴离子材料已正式量产并获得知名客户的扩产需求,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生产线目前已正式于湖北仙桃开工建设,该项目依托集团自主研发的钠电材料创新技术体系,产能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研发体系和多层次技术储备优势
公司整合中日韩跨国研发团队与资源,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合作,积极开发新产品并推动现有产品品质提升。公司实行“前沿技术研究、在研产品开发、在产持续优化”的研发策略,除对量产产品进行不断优化升级之外,还开展了多项前沿新产品开发项目,公司在固态电池适用的改性高镍/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硫/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等新材料开发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满足电池企业及经济社会对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正极材料需求。

(三)先发布局、深入合作的客户资源优势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关键核心材料,锂电池生产厂商对供应商均实行严格的认证机制,通常开发到量产耗时数年时间。公司持续推出多代高镍产品,通过了国内外多家主流锂电池厂商的认证程序,率先实现量产,在行业内形成了明显的先发优势,并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同时,公司与国内外主流锂电池厂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进入国际主流车企供应链,更加准确地把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趋势和商业需求,保证了公司业务方向的准确性。在全球化战略指引下,公司已成功导入日韩、欧美头部电池厂及车厂的供应体系,全球布局初见成效。未来,公司在进一步深化与国内主要客户的全面战略合作的基础上,积极促成与国际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或签署技术合作协议、长期供应协议,实现客户结构的持续优化。

(四)持续迭代创新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优势
公司建立了工程事业部和设备公司,规划在工程技术创新、工程装备创新、工程管理整合等方面持续提升工程技术和装备领域壁垒。当前,公司高镍产线可兼容超高镍材料、钠电正极材料、镍锰二元材料等,为提升产线优势,公司深入进行装备技术的预研及储备,聚焦核心设备自主开发制造,推动新型装备产业化应用;推动新产线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导入,提升产线整体智能化水平;持续加强工程管理能力,提升产线稳定性与合格率,实现项目的快速扩建,降低产线投资及运行成本。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镍千吨大产线已经投产,有效产能可达1,200-1,400吨/月;为配合头部客户需求,中低镍装备和产线量产技术已作为战略项目推进实施。

通过多年全球化运营积累,公司已经培养了一批具备国际化项目管理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并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建设运营项目的经验,在韩国、波兰和北美均搭建了属地化的经营团队,构建了高效的全球化管理平台,以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国际化业务需求。

(五)掌握绿色经济核心技术的产业布局优势
公司在掌握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一体化核心技术的同时,在废旧锂电池材料回收再利用业务领域进行积极布局,形成了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的完整闭环与竞争优势,积极推动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公司具有“NiCoMn金属回收技术”、“Li2CO3回收技术”等废旧材料回收再利用核心技术,通过无机酸溶解、除杂、共沉淀等方法回收可使用的镍、钴、锰、锂元素材料,综合回收率高,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在三元材料前驱体的生产过程中,采取了多项回收循环再利用技术,在避免环境影响的同时,实现了前驱体生产的生态循环经济。

(六)多产品布局、多应用场景覆盖的产品优势
公司实现了多产品布局,不仅是在三元正极进行不同系列产品开发,在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钠电等正极材料均有布局,是行业内少数进行市场全覆盖的正极材料综合生产商,满足动力、储能和新兴市场的全面需求。2025年1-6月,公司液态/半固态用9系超高镍正极材料与下游客户保持稳定合作关系,除动力端,其产品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批量出货。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及行业顶尖客户需求,围绕硫化物电解质及匹配的正极材料开展了持续研究,固态正极及电解质产品行业领先。此外,三元材料与磷酸锰铁锂的系列掺混产品和磷酸锰铁锂纯用产品将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和储能市场,钠电正极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动力、储能、启停电源等领域。

公司的多产品布局和多应用场景覆盖,为公司长期稳健经营和开辟第二成长曲线提供了有力保证。在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及商业模式,为未来开辟了更广阔的商业前景。

(七)独特的并购整合及产融结合优势
公司由拥有二十余年锂电产业成功创业经验的中韩两支团队共同组建,已形成成熟的细分领域并购整合工具体系,拥有跨文化、跨地区的企业整合、延伸及完善产业链的能力。2021年12月,公司收购国内首家开发与量产陶瓷回转窑装备公司凤谷节能,提升工艺装备与正极工艺技术的匹配性,提升正极材料制造壁垒。

2022年3月,公司与湖北省仙桃市平台合作,设立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投资锂电正极材料上游产业以及电池制造、应用和回收循环产业,实现协同化的产业布局。

2022年7月,公司收购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公司斯科兰德,此次收购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结构,提升公司在正极材料领域的综合竞争力。2024年,公司收购了英国JOHNSON MATTHEY BATTERY MATERIALS POLAND公司波兰工厂,完成欧洲市场的战略性布局。未来,在新一体化战略的指引下,公司将继续发挥产业并购整合及产融结合优势,不仅聚焦于三元正极和前驱体,还会向上游、横向和下游开展投资,实现全产业链的业务协同、创新协同和战略协同。

(八)国际化布局的领先优势
公司是首家在海外建设高镍正极材料生产项目的国内正极企业,韩国工厂首期2万吨/年生产基地通过了国际客户的认证审核,产能持续提升,二期4万吨/年产线建设完成,国际客户已启动认证流程,将逐步投产起量。波兰项目也正式启动,并锁定头部客户订单,该项目具备良好的公辅设施及厂房基础,手续完备,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公司韩国基地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商务沟通等方面贴近国际客户的需求,随着韩国工厂的产能释放,将推动公司与日韩客户的战略互动,并辐射欧洲、美国及东南亚市场,服务于国际客户以及中国客户的海外工厂,真正做到拥抱客户、服务全球。另外,海外产能也有助于公司降低供应链风险,保障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为客户提供产品和供应链多元化解决方案。公司将借助韩国基地投建、经营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公司经营的国际化、供应链的国际化、平台的国际化以及团队的国际化,建立海外运营体系,实现全面国际化转型。欧洲波兰基地首期2.5万吨产线已开工建设,首条磷酸铁锂产线也计划在波兰项目基础上实施,该项目将在欧洲打造首个正极零碳工厂,以满足欧洲对于供应链本土化的要求。

(九)组织创新优势与人才培养优势
公司积极应对外部市场变动,承接集团战略落地,多年来持续进行组织变革与创新,结合本行业业务发展特点,开展并萃取出系统化、工程化的组织变革理论、工具与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迭代,从事业部到三体系,再到极简组织架构,当前已具备及时响应外界市场变化、持续提升组织效率的组织创新能力。公司将完善从董事长到未来战略室,再到各实体企业的扁平化的三级架构。未来,基于职能赋能层级与业务价值链定位,将各部门进行模块化管理,形成跨职能的矩阵式协作机制,助力打造产业投资经营集团。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激励机制,确保公司海内外各区域能够吸引和搭建优秀的人才梯队,以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国际化业务需求。未来,公司将加大对员工和干部的培训培养力度,加速各领域的数智化转型和人工智能应用,构建高效的全球化管理平台。

2025年1-6月,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不利变化。

六、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及变化情况
2025年1-6月,公司研发投入为人民币2.19亿,同比增长22.44%。同时,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加28人,增幅4.29%。此外,公司注重产品研发及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进行新产品开发及工艺升级研究。

(二)研发进展
2025年1-6月,公司完成93项专利申请,获得85项专利授权,其中,国内外发明专利30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55项,同时公司各项在研项目均在有序研发中。

七、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
不适用。

八、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实际募集资金情况
1、实际募集资金金额和资金到账时间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19〕1162号文核准,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意,公司由主承销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向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网下向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询价配售、网上向持有上海市场非限售A股股份和非限售存托凭证市值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相结合的方式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4,5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为每股人民币26.62元,募集资金总额为119,790.00万元,坐扣承销和保荐费用8,385.30万元(其中发行费用7,910.66万元,税款474.64万元,税款由公司以自有资金承担)后的募集资金为111,404.70万元,已由主承销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7月16日汇入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账户。另减除保荐费、律师费、审计费、法定信息披露等其他发行费用(不含税)1,779.05万元后,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净额为110,100.29万元。上述募集资金到位情况业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由其出具《验资报告》(天健验〔2019〕222号)。

2、募集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
单位:万元

项目序号金额 
募集资金净额 A110,100.29
截至期初累计发生 额项目投入B1100,095.55
 截至期初募集资金用于现金管理的 余额B216,500.00
 利息收入净额B39,016.79
本期发生额项目投入C12,277.22
 募集资金本期累计用于现金管理C220,000.00
 累计赎回用于现金管理的募集资金C322,500.00
 利息收入净额C4142.86
截至期末累计发生 额项目投入D1=B1+C1102,372.76
 截至期末募集资金用于现金管理的 余额D2=B2+C2-C314,000.00
 利息收入净额D3=B3+C49,159.65
应结余募集资金 E=A-D1- D2+D32,887.18
实际结余募集资金 F2,887.18
差异 G=E-F0.00
3、募集资金使用的其他情况
1)募投项目调减建设投资规模、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流
2025年 4月 8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调整建设投资规模、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将“2025动力型锂电材料综合基地(一期)”的建设投资规模由原年产 6万吨三元前驱体调减至年产 3万吨并结项,并同意将剩余募集资金中的 15,000.00万元继续存放在募集资金专户用以支付后续项目工程款及质保金,节余 1,848.52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另,公司于 2025年 4月 30日召开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该项议案。

2)募投项目调整原因
结合目前市场需求趋势变化,以及公司 2024年经营业绩情况与产能情况,公司认为该项目已建成的年产 3万吨三元前驱体生产线以及公辅配套设施可以满足公司目前生产经营需要和市场需求,故本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原则,根据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公司将“2025动力型锂电材料综合基地(一期)”原计划年产 6万吨产能规划调减至 3万吨并予以结项。后续 3万吨若有相应产能需求,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投资建设。

4、募集资金的存放和管理情况
公司于 2019年 7月 15日与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余姚分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余姚支行,于 2021年 9月 18日与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余姚中心区支行签订了《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

2022年 4月,公司聘请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联合证券”)担任公司保荐机构。鉴于公司保荐机构已发生更换,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募集资金管理,2022年 4月 29日,公司、保荐机构华泰联合证券和募集资金监管银行签署了《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明确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上述协议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范本)》不存在重大差异,公司在使用募集资金时已经严格遵照履行。

截至 2025年 6月 30日,公司有 3个募集资金专户,募集资金存放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开户银行银行账号募集资金余额备注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余姚支行331501995236000005511.39活期存款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余姚 分行4052496888861,851.88活期存款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余姚 中心区支行610201220006585841,033.91活期存款
合计 2,887.18 
截至 2025年 6月 30日,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合计 14,000.00万元,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受托方产品名称委托理财金额产品类型起息日到期日是否赎 回
中国银行 余姚分行结构性存 款4,410.00保本保最低 收益型2025/4/092025/7/10
中国银行 余姚分行结构性存 款4,590.00保本保最低 收益型2025/4/092025/7/13
中国银行 余姚分行结构性存 款5,000.00保本保最低 收益型2025/6/112025/8/11
小计 14,000.00    
(二)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1、实际募集资金金额和资金到账时间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2246号),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1,681,102股,每股面值 1元,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 42.11元,截至 2023年 9月 14日,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以下简称“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 1,334,091,205.22元,坐扣承销保荐费 7,288,123.26元后的募集资金 1,326,803,081.96元已由保荐机构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 2023年 9月 14日汇入公司在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余姚桐江桥支行开立的账号为 357176672698的人民币账户内。另扣除律师费、审计费等其他发行费用 1,898,799.70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 1,324,904,282.26元。上述募集资金已全部到位,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并于 2023年 9月 15日出具了《验资报告》(天健验〔2023〕503号)。

2、募集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
公司定增募集资金已于 2024年使用完毕。截至 2025年 6月 30日,募集资金专户均已转为一般户,公司已无定增募集资金专户,募集资金余额为 0。

3、募集资金项目存在延期情况
2024年 4月 10日,公司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议案,结合公司募投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在募投项目实施主体、募集资金用途及投资项目规模不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对募投项目预计达到可使用状态日期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序号项目名称变更前预计达到可使 用状态日期变更后预计达到可使 用状态日期
1锂电正极材料扩产项目2023年 8月2026年 12月
1.1仙桃一期年产 10万吨锂电正 极材料项目2023年 8月2026年 12月
1.2遵义 2-2期年产 3.4万吨锂电 正极材料项目2023年 2月2024年三季度
1.3韩国忠州 1-2期年产 1.5万吨 锂电正极材料项目2023年 5月2024年三季度
由于公司募集资金到账时间与预期相比晚一年,虽然公司已用自有资金先行投入,但是募投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市场环境变化、行业发展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项目整体进度较计划有所延后。

仙桃一期项目已完成 4万吨正极产能建设,剩余 6万吨产能预计 2026年 12月前完成建设。遵义和韩国正极项目已完成建设,并已按期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

4、募集资金的存放和管理情况
2023年 9月 27日,公司及保荐机构华泰联合证券分别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余姚分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余姚支行(以下简称“开户银行”)分别签署了《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上述协议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范本)》不存在重大差异,公司在使用募集资金时已经严格遵照履行。

公司于2023年10月25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及第二届监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账户转为一般账户的议案》,鉴于锂电正极材料扩产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金额已全部按计划使用完毕,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且便于募集资金统一管理,公司拟将在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余姚分行开设的存放锂电正极材料扩产项目的募集资金专户转为一般账户。截至2023年10月23日,该账户募集资金结余2,671,682.16元,其中待支付发行费用870,798.67元将转至公司在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余姚支行开立的存放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已预先以自有资金支付但尚未置换的发行费用1,028,001.03元与理财及利息收益773,968.46元拟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上述结余资金转出专户后,公司已将此募集资金专户转为一般户,公司与保荐机构、商业银行签订的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终止。

截至2024年4月10日,公司开设在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余姚支行用于存放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的募集资金专户结余0元,公司已将该募集资金专户转为一般账户。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无定增募集资金专户。

九、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
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1、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股份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控股股东为上海容百新能源投资企业(有限合伙),直接持有公司26.89%股份,实际控制人为白厚善,直接及间接合计控制公司股权比例为34.91%。

2、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的持股情况
2025年1-6月,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持有的公司股份变动情况如下:

姓名职务期初持股数期末持股数2025年 1-6月 股份增减变动 量增减变动原因
白厚善董事长、总经 理、核心技术 人员1,050,0001,564,500514,500公司实施资本公 积金转增股本
刘相烈副董事长、核 心技术人员222,226331,117108,891公司实施资本公 积金转增股本
张慧清董事、副总经 理144,972216,00871,036公司实施资本公 积金转增股本
俞济芸董事会秘书20,69430,83410,140公司实施资本公 积金转增股本
姓名职务期初持股数期末持股数2025年 1-6月 股份增减变动 量增减变动原因
刘德贤副总经理133,187198,44965,262公司实施资本公 积金转增股本
李琮熙副总经理、核 心技术人员29,62244,13714,515公司实施资本公 积金转增股本
莫及国核心技术人 员75,437112,40136,964公司实施资本公 积金转增股本
注 1:以上表格中的持股数为直接持股数量;
注 2:除以上列示外,现任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3、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股份的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 2025年 6月 30日,公司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北京容百新能源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百科投”)持有的公司股份处于司法冻结状态,具体如下:

股东名称冻结股份数量 (股)占其所持股份 比例占公司总股本 比例截至 2025 年 6月末 冻结股份 是否为限 售股冻结执行 人冻结 原因
北京容百新能 源科技投资管 理有限公司2,747,32422.38%0.38%北京市第 一中级人 民法院财产 保全
经公司向容百科投查询,本次股份被司法冻结系容百科投与其他主体的合同纠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并冻结了容百科投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本次股东股份冻结所涉及的纠纷与公司无关,被冻结的股份数量占公司股本总数的比例较低,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公司治理产生影响。

截至 2025年 6月 30日,除以上冻结股份外,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份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形。

十、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2025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39.4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930.53万元,业绩由盈转亏。

本期业绩大幅下降,主要受外部市场环境与内部经营因素的叠加影响所致。

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产品售价随原材料价格变动而调整,上半年计提5,527.87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此外公司在钠电、前驱体、锰铁锂等新产业上持续投入,上半年研发投入为21,890.09万元,同比增长22.44%,叠加其他期间费用刚性支出持续等,共同导致公司业绩由盈转亏。

保荐机构建议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关注可能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影响的各类因素,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经营策略,加强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业绩,并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充分地揭示相关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中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