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致软件(688590):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上海新致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
|
时间:2025年08月02日 17:46:42 中财网 |
|
原标题:
新致软件: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上海
新致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

问题 1.关于募投项目
根据申报材料:
(1)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30,000.00万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全部由公司实际控制人郭玮及其控制的企业乾耀迦晟以现金方式认购。其中,郭玮拟认购总额不超过 5,000.00万元,乾耀迦晟拟认购总额不超过 25,000.00万元。乾耀迦晟于 2024年 9月设立,由郭玮及郭逍阳分别持股 85%及 15%; (2)2022 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分布式paas平台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 2024年 10月调整为 2025年 10月。
请发行人说明:
(1)乾耀迦晟的设立背景及业务开展情况,郭逍阳参与公司治理以及直接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情况,其间接参与本次认购的主要考虑,本次认购后公司控制权是否发生变动,是否符合或者规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第五十七条的相关要求;
(2)认购资金的具体资金来源、资金实力及筹集进展,是否存在对外募集、代持、结构化安排或者直接间接使用发行人及其关联方资金用于本次认购的情形,是否存在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直接或通过其利益相关方向认购对象提供财务资助、补偿、承诺收益或其他协议安排的情形; (3)结合发行定价基准日、公司当前股价、限售期安排及本次认购对象的历史减持情况,说明本次发行定价以来公司股票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与公司基本面、行业整体情况及可比公司走势是否一致;结合公司股票最近市场价格与本次发行价格的差异较大的情况,说明是否存在相关利益安排,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事项;
(4)结合公司业务规模、业务增长情况、现金流状况、资金缺口、资产负债率等情况,说明公司本次融资规模的合理性;
(5)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明确本次发行的下限及认购对象认购股票数量区间的下限,承诺的最低认购数量应与拟募集的资金金额相匹配;
(6)前次募投项目“分布式 paas平台项目”当前建设进展,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是否存在进一步延期风险。
请申报会计师对上述事项(5)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发行人回复】
(五)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明确本次发行的下限及认购对象认购股票数量区间的下限,承诺的最低认购数量应与拟募集的资金金额相匹配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董事会决议确定全部发行对象的,董事会决议中应当同时确定具体发行对象及其认购数量或金额、认购价格或者定价原则,并经股东会作出决议。上市公司和主承销商在取得中国证监会的予以注册决定后,应当按照股东会决议及认购合同的约定发行股票。”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规定:“董事会决议确定具体发行对象的,上市公司应当在召开董事会的当日或者前一日与相应发行对象签订附生效条件的股份认购合同。本条所述认购合同应当载明该发行对象拟认购股份的数量或数量区间或者金额或金额区间、认购价格或定价原则、限售期及违约情形处置安排,同时约定本次发行经上市公司董事会、股东会批准并经中国证监会注册,该合同即应生效。”
发行人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数量为不超过 31,249,999股(含本数),发行数量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 30%。2024年 10月 8日,发行人与认购对象郭玮、乾耀迦晟签订的《上海
新致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郭玮之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上海
新致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乾耀迦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之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以下简称“《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约定,郭玮承诺认购本次发行的股票的认购金额不超过人民币 5,000.00万元,乾耀迦晟承诺认购本次发行的股票的认购金额不超过人民币 25,000.00万元。以本次发行价格 9.60元/股计算,郭玮在本次发行中的认购股份数量不超过 5,208,333股(含本数),乾耀迦晟在本次发行中的认购股份数量不超过 26,041,666股(含本数)。若公司股票在定价基准日至发行日期间发生派息、送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除权、除息事项,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发行价格将作出相应调整。
上述附生效条件的股份认购合同未对本次发行的下限及郭玮、乾耀迦晟认购股票数量区间的下限作出约定,为进一步明确认购数量及认购金额的下限,认购对象郭玮、乾耀迦晟分别出具了《关于本次发行最低认购股票数量及金额的承诺函》,具体承诺内容如下:
1、认购对象郭玮
“本人认购
新致软件 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最低认购金额为5,000.00万元(即本次拟募集的资金金额上限,其中对于不足 1股部分的对价,在认购总价款中自动扣除),最低认购数量为 5,208,333股(即本次拟发行的股票上限)。在本次发行的定价基准日至发行日期间,若发行人发生派息、送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除权、除息事项,或因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证监会要求等其他原因导致本次发行价格发生调整,则本人认购本次发行的认购价格和认购数量将作出相应调整。”
2、认购对象乾耀迦晟
“本公司认购
新致软件 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最低认购金额为25,000.00万元(即本次拟募集的资金金额上限,其中对于不足 1股部分的对价,在认购总价款中自动扣除),最低认购数量为 26,041,666股(即本次拟发行的股票上限)。在本次发行的定价基准日至发行日期间,若发行人发生派息、送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除权、除息事项,或因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证监会要求等其他原因导致本次发行价格发生调整,则本公司认购本次发行的认购价格和认购数量将作出相应调整。”
综上,根据公司与认购对象签署的《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及认购对象出具的承诺,郭玮、乾耀迦晟已承诺本次认购股票数量及金额的下限,合计认购股份的数量下限为 31,249,999股,承诺认购金额的下限为 30,000.00万元,与本次发行股票数量和金额上限一致,承诺的最低认购数量与拟募集的资金金额相匹配。
【申报会计师核查程序及意见】
(一)核查程序
查阅公司与郭玮、乾耀迦晟签署的《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获取并查阅郭玮、乾耀迦晟出具的《关于认购股票数量及金额的承诺函》,了解郭玮、乾耀迦晟关于本次认购的数量和金额区间、认购价格等情况。
(二)核查意见
经核查,申报会计师认为:
本次发行的下限及认购对象认购股票数量区间的下限已明确,认购对象承诺的认购股票数量下限与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上限一致,认购对象承诺的最低认购数量与拟募集的资金金额相匹配。
问题 2.关于经营情况
根据申报材料:
(1)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31,541.71万元、168,269.29万元、199,519.83万元、43,417.33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06.46万元、4,326.60万元、-411.44万元、1,477.88万元;
(2)公司主要业务分为 IT 解决方案业务、软件开发分包业务、创新业务、IT 产品销售及增值服务,主要收入来源于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开发服务,报告期各期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20.04%、26.29%、25.22%、29.98%;
(3)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2,805.37万元、8,594.32万元、3,854.26万元、-20,182.59万元;
(4)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 95,347.24万元、 106,937.38万元、 125,165.77万元和 128,084.9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72.48%、63.55%、62.73%和 295.01%。
请发行人说明:
(1)结合创新业务的具体业务内容及业务获取方式、各类业务报告期内的在手订单及执行情况、各类费用的具体增长原因等,说明公司收入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以及收入增长情况下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相关因素对公司的持续影响;
(2)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差异情况及原因; (3)公司应收账款的信用期、逾期及回款情况,说明坏账准备计提的充分性。
请申报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发行人回复】
(一)结合创新业务的具体业务内容及业务获取方式、各类业务报告期内的在手订单及执行情况、各类费用的具体增长原因等,说明公司收入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以及收入增长情况下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相关因素对公司的持续影响
1、结合创新业务的具体业务内容及业务获取方式、各类业务报告期内的在手订单及执行情况、各类费用的具体增长原因等,说明公司收入结构变动的主(1)创新业务的具体业务内容及业务获取方式
创新业务是指针对国内金融机构的需求而开发、运营的金融生态平台,利用公司自身大数据分析、AI能力和云原生体系等技术搭建的线上化平台帮助金融机构拓展获客渠道、提高业务效率、拓宽客户覆盖面,最终实现业务增长。基于技术发展的趋势,公司从各类金融机构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自身在金融行业深耕多年的
资源优势,形成了与客户场景化运营的合作模式。
具体而言,创新业务是指公司作为平台方,连接上游金融机构和下游渠道,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信贷产品、保险产品等信息对接的服务。具体表现为公司为上游提供高质量意向客户,为下游渠道提供 AI工具辅助其开展业务,包括智能匹配、智能解读征信报告、朋友圈获客工具等功能,以提升渠道的获客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而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更便捷地获得适合的信贷和保险产品。
创新业务的开展使公司的业务经营场景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丰富和拓展,公司不再单一的提供 IT解决方案,而能够全方位地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通过技术、产品、服务等多个层面的深度合作,公司正在构建一个自我促进、互利共赢的商业协同网络,这一网络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够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形成互补,从而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共同成长。
公司创新业务的业务获取方式主要为商务洽谈,公司在重点地区设立子公司负责当地业务拓展,主要通过销售人员业务推介、客户介绍等方式拓展新客户。
(2)各类业务报告期内的在手订单及执行情况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各类业务的在手订单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个
项目 | | 2025年 3月
31日 | 2024年 12月
31日 | 2023年 12月
31日 | 2022年 12月
31日 |
IT解决方案
在手订单 | 金额 | 196,028.36 | 194,376.40 | 182,402.74 | 164,764.76 |
| 数量 | 1,369 | 1,326 | 1,185 | 1,261 |
软件开发分
包在手订单 | 金额 | 58.69 | 49.31 | 166.08 | 277.23 |
| 数量 | 13 | 44 | 47 | 93 |
创新业务在
手订单 | 金额 | 21,621.47 | 20,606.87 | 13,289.21 | 10,742.19 |
| 数量 | 56 | 50 | 24 | 14 |
项目 | | 2025年 3月
31日 | 2024年 12月
31日 | 2023年 12月
31日 | 2022年 12月
31日 |
IT产品销售
及增值服务
在手订单 | 金额 | 16,062.39 | 13,191.83 | 8,278.11 | 1,523.52 |
| 数量 | 109 | 97 | 104 | 10 |
在手订单合
计 | 金额 | 233,770.91 | 228,224.41 | 204,136.15 | 177,307.70 |
| 数量 | 1,547 | 1,517 | 1,360 | 1,378 |
注:在手订单指已签订尚未执行的合同以及未全部执行完毕的剩余合同。
如上表所示,报告期内,公司在手订单金额和数量均呈现增长态势。截至2025年 3月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 23.38亿元,目前公司在手订单量充足,将在后续年度陆续转化为收入。其中,报告期各期末,公司 IT解决方案业务在手订单金额分别为 164,764.76万元、182,402.74万元、194,376.40万元和 196,028.36万元,保持持续增长趋势。报告期内,公司在手订单对应业务均以 IT解决方案业务为主,在手订单金额占比均在 83%以上,与报告期内按照产品类别划分的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基本一致。
软件开发分包业务在手订单金额及数量占比低于其收入占比,主要原因系公司软件开发分包业务主要是从日本一级软件承包商承接的分包订单业务,该项业务较为成熟,业务量较为稳定,一般以月度为签订合同及结算周期。因此该项业务在手订单一般为当月签订或上月签订尚未交付结算的订单,数量和金额均较小。
公司客户主要是大中型保险公司、大中型商业银行、大型通信企业和汽车制造商等,部分合同周期为两到三年。公司与上述客户合作关系良好,公司业务及收入持续性较好,整体业务盈利情况较为稳定。
(3)各类费用的具体增长原因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金额及其占营业收入比例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 | 2025年 1-3月 | | 2024年度 | | 2023年度 | | 2022年度 | |
| 金额 | 占收入
比例 | 金额 | 占收入
比例 | 金额 | 占收入
比例 | 金额 | 占收入
比例 |
销售费用 | 2,778.61 | 6.40% | 12,496.35 | 6.26% | 8,689.40 | 5.16% | 8,000.11 | 6.08% |
项目 | 2025年 1-3月 | | 2024年度 | | 2023年度 | | 2022年度 | |
| 金额 | 占收入
比例 | 金额 | 占收入
比例 | 金额 | 占收入
比例 | 金额 | 占收入
比例 |
管理费用 | 3,061.72 | 7.05% | 11,974.56 | 6.00% | 9,064.11 | 5.39% | 8,113.21 | 6.17% |
研发费用 | 3,613.83 | 8.32% | 15,229.13 | 7.63% | 13,528.91 | 8.04% | 12,391.50 | 9.42% |
财务费用 | 1,169.10 | 2.69% | 4,946.32 | 2.48% | 4,445.76 | 2.64% | 2,263.42 | 1.72% |
合计 | 10,623.26 | 24.47% | 44,646.36 | 22.38% | 35,728.19 | 21.23% | 30,768.24 | 23.39% |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分别为 30,768.24万元、35,728.19万元、44,646.36万元和 10,623.2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3.39%、21.23%、22.38%和24.47%,公司各项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与经营情况相匹配。
1)销售费用
公司销售费用主要由员工薪酬、业务招待费和办公费等构成。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和 2025年 1-3月,销售费用金额分别为 8,000.11万元、8,689.40万元、12,496.35万元和 2,778.6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6.08%、5.16%、6.26%和 6.40%,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销售费用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2024年度,公司销售费用较 2023年度增长了 43.81%,主要原因系公司全面拥抱人工智能,从原有的 IT服务向产品转型,产品销售团队及售前团队投入前置,并增加了市场营销投入,导致销售费用增长。
2)管理费用
公司管理费用主要为管理人员薪酬、折旧及摊销、办公费及房租物业水电维修费等。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和 2025年 1-3月,管理费用分别为8,113.21万元、9,064.11万元、11,974.56万元和 3,061.7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 6.17%、5.39%、6.00%和 7.05%,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因人才队伍不断扩大总体呈上升趋势。2024年度,公司管理费用较 2023年度增长了 32.11%,主要原因系公司职能人员增加以及新增股权激励费用所致。
3)研发费用
公司研发费用主要为职工薪酬。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和 2025年 1-3月,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 12,391.50万元、13,528.91万元、15,229.13万元和 3,613.8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9.42%、8.04%、7.63%和 8.32%。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增加研发投入,2023年度和 2024年度,公司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9.18%和 12.57%,主要原因系公司持续加大 AIGC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解决方案的相关研发投入。
4)财务费用
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和 2025年 1-3月,公司财务费用分别为2,263.42万元、4,445.76万元、4,946.32万元和 1,169.1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1.72%、2.64%、2.48%和 2.69%。2023年度,公司财务费用较 2022年度增加 2,182.34万元,主要原因系计提公司 2022年 9月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费用所致。
(4)公司收入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131,402.38万元、168,074.65万元、199,325.55万元和 43,374.1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在 99.00%以上,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自于 IT解决方案、软件开发分包、IT产品销售及增值服务和创新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产品类别划分的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产品类别 | 2025年 1-3月 | | 2024年度 | | 2023年度 | | 2022年度 | |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比例 |
IT解决方案 | 35,713.40 | 82.34 | 168,051.80 | 84.31 | 140,787.68 | 83.76 | 111,590.97 | 84.92 |
软件开发分包 | 1,798.57 | 4.15 | 7,129.02 | 3.58 | 6,919.96 | 4.12 | 7,258.82 | 5.52 |
创新业务 | 3,925.19 | 9.05 | 13,436.27 | 6.74 | 8,819.42 | 5.25 | 9,070.53 | 6.90 |
IT产品销售及
增值服务 | 1,937.03 | 4.47 | 10,708.45 | 5.37 | 11,547.59 | 6.87 | 3,482.05 | 2.65 |
合计 | 43,374.18 | 100.00 | 199,325.55 | 100.00 | 168,074.65 | 100.00 | 131,402.38 | 100.00 |
2022年至 2024年,作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IT解决方案业务收入金额持续增长,由 2022年的 111,590.97万元增长至 2024年的 168,051.80万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2.72%。报告期内,IT解决方案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较为稳定,在 82%-84%之间小幅波动。
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 1-3月,公司软件开发分包业务收入分别为 7,258.82万元、6,919.96万元、7,129.02万元和 1,798.57万元,软件开发分包业务量较为稳定,其收入波动主要受日元汇率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总体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软件开发分包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有所下降。
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 1-3月,公司创新业务收入分别为9,070.53万元、8,819.42万元、13,436.27万元和 3,925.19万元,2023年同 2022年收入规模相对持平,2024年较上一年增长了 52.35%,主要系国内数字化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公司加大在 AIGC应用方向投入,在技术协同、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的多维驱动下,重点布局数字营销与数字零售信贷两大领域,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深度赋能,并同步强化保险行业客户渗透、品牌价值升级及市场份额扩张,推动公司创新业务收入金额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创新业务的快速增长是公司收入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目前创新业务已成为公司经营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 1-3月,公司 IT产品销售及增值服务收入分别为 3,482.05万元、11,547.59万元、10,708.45万元和 1,937.03万元,2023年度公司 IT产品销售及增值服务收入金额较 2022年增长了 231.63%,主要系2023年公司收购了主要从事 IT产品销售业务的子公司上海沐高,拉高了后续年度 IT产品销售及增值服务收入金额及占比。
综上所述,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IT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占比变动较小,其余业务收入结构变动主要系公司整体业务发展方向和战略调整所致。公司坚持“全面拥抱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公司的核心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推动软件产品的创新和更迭,同时注重加强基础算力业务、创新业务的发展规模,持续加大在 AIGC应用方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结构变动具备合理性。
2、收入增长情况下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相关因素对公司的持续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项目 | 2025年 1-3月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2022年度 |
营业收入 | 43,417.33 | 199,519.83 | 168,269.29 | 131,541.71 |
利润总额 | 1,068.04 | 604.21 | 7,305.56 | -5,874.16 |
净利润 | 1,238.18 | 291.37 | 7,936.68 | -4,541.08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 1,477.88 | -411.44 | 4,326.60 | -6,806.46 |
2022年至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31,541.71万元、168,269.29万元和 199,519.8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3.16%,2025年 1-3月,公司营业收入为 43,417.33万元,同比增长 0.21%,公司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806.46万元、4,326.60万元、-411.44万元、1,477.88万元,在收入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公司净利润存在一定幅度波动,其中 2022年和 2024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主要原因如下:
(1)2022年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的原因分析
2022年度,公司利润表主要项目的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同比变动 |
营业收入 | 131,541.71 | 128,248.04 | 2.57% |
营业成本 | 105,180.87 | 87,717.46 | 19.91% |
减:销售费用 | 8,000.11 | 8,069.80 | -0.86% |
管理费用 | 8,113.21 | 9,995.39 | -18.83% |
研发费用 | 12,391.50 | 12,128.53 | 2.17% |
财务费用 | 2,263.42 | 2,091.88 | 8.20% |
加:信用减值损失 | -2,601.87 | -1,225.31 | 112.34% |
其他收益 | 1,630.27 | 1,935.51 | -15.77% |
利润总额 | -5,874.16 | 16,741.79 | -135.09% |
净利润 | -4,541.08 | 14,495.96 | -131.33%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 -6,806.46 | 6,622.10 | -202.78% |
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 131,541.71万元,较上一年增加 3,293.67万元,增幅 2.57%,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6,806.46万元,较 2021年度减少 13,428.56万元,下降 202.78%。2022年度,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下: 1)受不可抗力以及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司传统 IT解决方案业务营收规模及毛利率较以前年度同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且处于发展初期的创新业务进一步拉低了公司整体的毛利率水平。
2021年度、2022年度,公司各产品类别的营业收入和毛利率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产品类别 | 2022年度 | | 2021年度 | |
| 营业收入 | 毛利率 | 营业收入 | 毛利率 |
IT解决方案 | 111,590.97 | 22.01% | 119,344.41 | 33.04% |
软件开发分包 | 7,258.82 | 11.41% | 8,731.91 | 11.65% |
创新业务 | 9,070.53 | 3.26% | - | - |
IT产品销售及增值服务 | 3,482.05 | 18.10% | - | - |
合计 | 131,402.38 | 20.02% | 128,076.32 | 31.59% |
由上表可知,2021年度、2022年度,公司 IT解决方案业务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93.18%、84.92%,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公司IT解决方案的收入规模及毛利贡献对公司当年营收规模及利润水平至关重要。
受不可抗力和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方面因素的影响,2022年公司传统的 IT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 11.16亿元,同比下降 6.50%。而大量项目因工程师无法到岗推迟实施等客观原因,普遍出现延期交付、验收推迟和人员投入增加从而导致项目延期或成本追加投入的情况发生,导致公司 IT解决方案毛利率同比上年下滑11.04个百分点,影响了公司2022年度当年盈利。且公司创新业务处于发展初期,需要一定投入拓展渠道、完善产品,整体创新业务毛利率低于公司平均水平,从而拉低了整体毛利率。
2)2022年末,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公司及客户工作人员均无法到岗,应收账款回款等业务环节出现延迟甚至停滞,叠加公司第四季度回款占比相对较高的业务季节性特征,导致部分重点客户回款晚于预期,个别中小客户出现运营困难。公司按照相关会计政策计提坏账准备,共计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增加 1,376.56万元。
3)2022年 9月,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计提
可转债利息导致财务费用增加 717.39万元。
与
新致软件业务类似、下游客户类似的上市公司 2021年度、2022年度主要经营业绩及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证券名称 | 营业收入 | |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 | |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同比变动率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同比变动率 |
中科软 | 670,470.79 | 628,148.71 | 6.74% | 61,616.00 | 55,371.09 | 11.28% |
宇信科技 | 428,480.57 | 372,620.45 | 14.99% | 24,437.65 | 36,159.78 | -32.42% |
润和软件 | 297,471.44 | 275,886.78 | 7.82% | -80.91 | 8,257.36 | -100.98% |
高伟达 | 144,059.49 | 227,896.46 | -36.79% | -4,504.84 | 11,804.27 | -138.16% |
长亮科技 | 188,721.87 | 157,201.88 | 20.05% | 886.84 | 10,613.83 | -91.64% |
科蓝软件 | 117,619.52 | 129,846.44 | -9.42% | 1,705.29 | 3,344.65 | -49.01% |
天阳科技 | 197,544.17 | 177,609.30 | 11.22% | 1,645.77 | 5,072.29 | -67.55% |
信雅达 | 153,799.74 | 153,695.22 | 0.07% | -18,649.59 | 516.32 | -3712.02% |
普元信息 | 42,535.65 | 43,642.93 | -2.54% | -1,507.68 | 1,465.39 | -202.89% |
安硕信息 | 77,902.55 | 75,518.00 | 3.16% | -8,295.47 | 544.76 | -1622.78% |
平均值 | - | - | 1.53% | - | - | -600.62% |
新致软件 | 131,541.71 | 128,248.04 | 2.57% | -6,806.46 | 6,622.10 | -202.78% |
根据上表对比情况可知,2022年度,除行业龙头
中科软外,其余可比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或经营业绩出现亏损的情形。与
新致软件业务类似、下游客户类似的上市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较 2021年度平均下降了 600.62%,
新致软件 2022年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较 2021年度同期下滑 202.78%,下滑幅度低于上述上市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指标变动率的平均值,符合行业的整体变动趋势,与行业内上市公司不存在明显差异。
(2)2024年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的原因分析
2024年度公司利润表主要项目的同比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同比变动 |
营业收入 | 199,519.83 | 168,269.29 | 18.57% |
项目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同比变动 |
营业成本 | 149,193.92 | 124,028.18 | 20.29% |
减:销售费用 | 12,496.35 | 8,689.40 | 43.81% |
管理费用 | 11,974.56 | 9,064.11 | 32.11% |
研发费用 | 15,229.13 | 13,528.91 | 12.57% |
财务费用 | 4,946.32 | 4,445.76 | 11.26% |
加:信用减值损失 | -4,920.75 | -3,337.12 | 47.45% |
其他收益 | 2,011.97 | 2,886.38 | -30.29% |
利润总额 | 604.21 | 7,305.56 | -91.73% |
净利润 | 291.37 | 7,936.68 | -96.33%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 -411.44 | 4,326.60 | -109.51%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99,519.83万元,较上一年增加31,250.54万元,增幅 18.57%,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11.44万元,较 2023年度减少 4,738.05万元,下降 109.51%。2024年度,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下: 1)公司为抢抓通用人工智能的历史新机遇,在自主可控平台上加大认知大模型研发及营销,销售费用及研发费用同比上升
2024年度,公司坚持“全面拥抱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公司的核心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推动软件产品的创新和更新,从而加速公司的发展步伐,增强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此外,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和拓展新的业务版图,尤其注重加强基础算力业务、创新流量业务的发展规模。
在从原有的 IT服务业务向产品转型的过程中,公司不断完善销售体系,将产品销售团队及售前团队投入前置,增加市场营销投入,主要举措如下:①公司紧密围绕“AI+行业”战略展开营销活动,通过技术发布会、生态合作签约及行业论坛等形式,推动公司司法大模型、金融营销平台、汽车智能工牌等自研产品的快速商业化;②为进一步推广公司产品,将对接客户从以往的大型企业进一步扩展至中小型企业;③通过人员招聘和收购子公司扩充了销售队伍,公司销售人员数量由 2023年末的 253人增加至 2024年末的 317人。以上因素共同导致 2024年度销售费用的增长,2024年度公司销售费用金额为 12,496.35万元,较 2023年同期增加 3,806.95万元,增幅达 43.81%。
同时,公司加大了对 AIGC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解决方案的相关研发投入。年内公司完成新致新知大模型研发,采用 MoE(专家混合架构,Mixture of Experts)技术,参数规模达 98B级别,融合万亿级 Token的大规模行业数据。
模型运用前沿强化学习算法优化,新致新知大模型提供的精准的文档自动生成、智能客服互动、合规风控审查等服务,能够帮助客户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与智能决策能力。2024年度,公司研发费用金额为 15,229.1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00.22万元,增幅达 12.57%。
在上述举措下,公司积极推动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行业应用的落地,以“新致新知人工智能平台”、“新知大模型”、“金融行业数字资产”为核心基座,结合行业实际情况,推出各行业应用
机器人(Agent)。在金融领域,公司专注于营销展业、产品解读、产品核验、智能核保、理赔助手和对练培训等关键应用;在企业服务领域,公司专注于政务办公场景,包括类案检索、卷宗生成以及汽车领域的“营销智能工牌”等创新应用。2024年度,公司新增人工智能业务相关客户 46名,并与 61名客户在原有业务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9,519.83万元,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18.57%。此外,公司进一步深化与国内算力厂商合作,基于华为昇腾芯片及海光深算芯片分别推出一体机,截至 2025年 4月末,该产品已实现了超过百台的订单落地。
因此,尽管上述投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期利润,但有助于公司搭建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能力,实现公司业务的进一步转型。公司始终认为,通过这些战略举措,公司将能够在未来的技术革新和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公司授予员工限制性股票在 2024年度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以及计提的
可转债利息费用
经公司股东大会 2023年 12月 20日审议批准,公司向符合授予条件的 29名激励对象授予 1,010.00万股限制性股票,以 2023年 12月 20日为授予日,每股授予价格 15.00元。本次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按照等待期分期确认股份支付费用,2024年确认股份支付费用 3,498.18万元。2024年,
新致转债(118021)计提的
可转债利息金额为 1,957.67万元,上述两项费用金额共计 5,455.85万元。
剔除股权激励及
可转债利息影响后,公司 2024年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5,044.41万元。
在剔除股权激励及
可转债利息影响后,公司 2023年度、2024年度主要经营业绩及变动情况与其他业务类似、下游客户类似的上市公司对比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证券名称 | 营业收入 | |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 | |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同比变动
率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同比变动
率 |
中科软 | 667,123.32 | 650,263.32 | 2.59% | 34,629.18 | 64,531.42 | -46.34% |
宇信科技 | 395,802.82 | 520,370.23 | -23.94% | 34,921.53 | 31,608.77 | 10.48% |
润和软件 | 339,923.23 | 310,622.47 | 9.43% | 8,583.82 | 5,609.70 | 53.02% |
高伟达 | 117,573.01 | 140,428.97 | -16.28% | 2,917.81 | 2,467.86 | 18.23% |
长亮科技 | 173,642.18 | 191,786.26 | -9.46% | 1,417.55 | 2,573.66 | -44.92% |
科蓝软件 | 84,256.51 | 116,940.89 | -27.95% | -53,856.98 | -13,021.00 | 313.62% |
天阳科技 | 176,621.16 | 193,580.17 | -8.76% | 271.65 | 6,394.23 | -95.75% |
信雅达 | 196,716.60 | 212,857.90 | -7.58% | 665.81 | 8,801.37 | -92.44% |
普元信息 | 41,983.35 | 48,053.36 | -12.63% | -821.23 | -3,111.12 | -73.60% |
安硕信息 | 99,043.07 | 88,802.43 | 11.53% | 653.61 | -5,346.32 | -112.23% |
平均值 | - | - | -6.12% | - | - | -42.62% |
新致软件 | 199,519.83 | 168,269.29 | 18.57% | 5,044.41 | 7,751.12 | -34.92% |
注:1、统计同比变动率指标算数平均值时,剔除上表中的上市公司
科蓝软件,因
科蓝软件 2023年度、2024年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均为负值,计算出的同比变动率为正值,将其纳入算数平均值的统计不合理,故而进行剔除;
2、上表中
新致软件 2023年度、2024年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剔除股权激励及
可转债利息影响后的数据。
根据上表对比情况可知,除
润和软件外,其余可比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业收入下滑或利润下滑甚至经营业绩出现亏损的情形。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2024年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较 2023年度平均下降了 42.62%,
新致软件剔除股权激励及
可转债利息影响后的 2024年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较 2023年度同期下降34.92%,下降幅度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符合行业实际情况。
(3)相关因素不会对公司造成持续影响,预期公司未来业绩将改善并保持稳定增长
1)截至目前,宏观环境已较大改善,不可抗力已消失,下游行业加速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当前,利用生成式 AI技术赋能客户各类应用场景成为了软件市场重要的
驱动力,下游行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数字信创、纷纷进行数智化转型,公司积极响应客户需求,对多款产品完成了人工智能模块的升级改造并落地。公司利用金融、企服等领域的客户资源,推进 AIGC应用业务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基础算力设施建设,数智化转型浪潮已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强劲新引擎。在人工智能带来新增业务需求的同时,公司主要客户在软件开发、系统升级、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传统 IT服务需求依旧保持稳定,基于“原有业务稳定+新增人工智能需求”的双轮驱动格局,公司未来收入增长具备坚实的支撑,预计将呈现稳健且具有持续性的良好增长态势。
2)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规模和订单数量持续增长,公司整体毛利率较为稳定。2022年至 2024年公司执行订单数量分别为 1,821个、2,073个和 2,274个,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131,541.71万元、168,269.29万元、199,519.83万元;2022年末至 2024年末公司在手订单数量分别为 1,378个、1,360个和 1,517个,在手订单金额分别为 177,307.70万元、204,136.15万元和 228,224.41万元。除部分框架合同外,公司订单执行周期一般为 1年以内,得益于在手订单和执行订单数量的持续增加,预计公司未来业绩将实现稳步增长。
3)公司长期服务
中国太保、
中国人保、
中国人寿、
新华保险等保险行业核心客户和多家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大型通信企业和汽车制造商,客户整体质量高且粘性好。
4)公司销售体系已逐步建设完善,研发端将向以 AIGC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解决方案保持稳定投入,预计短期内研发费用不会出现大幅增长,相关投入有助于公司在未来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此外,截至 2025年 3月 31日,“
新致转债”尚未转股的
可转债余额为人民币 199,237,000元,占“
新致转债”发行总量的 41.10%,随着后续
可转债陆续转股,相应财务费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将逐步降低。公司授予员工限制性股票在等待期内后续年度计提的股份支付费用预计也将逐年降低,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各批次归属安排如下表所示:
归属安排 | 归属期间 | 归属权益数量占授予
权益总量的比例 |
第一个归属期 | 自授予之日起 16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至授予之
日起 28个月内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止 | 20% |
第二个归属期 | 自授予之日起 28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至授予之
日起 40个月内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止 | 40% |
第三个归属期 | 自授予之日起 40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至授予之
日起 52个月内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止 | 40% |
注:授予日为 2023年 12月 20日
假设 2025年-2027年,“
新致转债”的转股比例与 2024年度保持一致且出于谨慎性考虑假设均在年末转股,则预计未来几年,股权激励计划授予员工的限制性股票所计提的股份支付费用以及
可转债计提的利息费用金额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预测 | 2026年预测 | 2027年预测 |
股份支付费用 | 97.17 | 3,498.18 | 2,711.22 | 1,418.68 | 306.27 |
可转债利息费用 | 3,327.35 | 1,957.67 | 1,702.30 | 1,030.48 | 237.57 |
合计 | 3,424.52 | 5,455.85 | 4,413.52 | 2,449.16 | 543.84 |
如上表所示,预计未来三年(2025年-2027年),股份支付及
可转债利息费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将逐年降低,到 2027年影响金额仅为 543.84万元。且上述项目系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所计提的费用科目,并不会导致公司实际大额现金流出,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