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悄悄涨价?乳企否认 记者调查发现确有个别品类价格上调 但并非普遍现象
国家育儿补贴尚未到账,母婴品牌价格就先行上涨?一位宝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常买的某品牌纸尿裤在一个月内涨了几十元。一位购买飞鹤奶粉的消费者告诉记者,其购买的飞鹤星飞帆卓睿3段奶粉价格从241元涨至256元。“孩子喝惯了这个牌子,不敢随便换,涨价只能认。”另一位购买喜舒安拉拉裤的家长表示,价格从59元涨到68元,而她此前购买的“聪博”拉拉裤也从60.8元涨到73.8元。她补充说:“有的奶粉品牌单价不涨,但一罐的净含量减少了,这种变化普通消费者很难第一时间察觉。”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品牌确有个别品类价格上调,但并非普遍现象,不同销售渠道之间差异明显。乳业专家宋亮指出,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产奶粉长期陷入价格战,高端产品价格较2019年普遍下滑50%,削弱了行业的溢价能力。由于母婴行业线上价格普遍低于线下,渠道分化和促销节奏可能导致消费者感知价格波动。 被消费者提到的品牌涵盖了多家国内外知名厂商,包括飞鹤、贝因美、伊利、佳贝艾特、爱他美、惠氏以及帮宝适、喜舒安等品牌。 针对涨价传闻,伊利、飞鹤、贝因美等公司均回应,未在官方渠道上调婴幼儿奶粉售价。贝因美董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公司所有产品未涨价,呼吁“勿信谣、不传谣”,并强调企业的责任是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家庭。 飞鹤客服表示,线上官方售价未涨,若因促销活动结束导致价格回调属正常现象,但无法确认经销商或线下门店是否存在调价行为。爱他美客服同样表示价格稳定,贝因美客服则称旗下所有品类均维持原价。 一位母婴行业分析人士补充,线上渠道往往通过平台补贴和大促活动来吸引消费者,价格相对透明;而线下门店除了承担更高租金和人力成本,还会根据区域消费水平进行差异化定价,这也是为何部分家长在实体店购买时感到涨价更明显的原因。 原料成本变化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伊利方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鲜乳价格同比有所下降,下半年在稳经济、促消费政策带动下,预计全年供需形势将较2024年向好,奶价逐步企稳。不过,一些进口奶粉品牌因汇率波动、海外运输费用增加而承受一定成本压力。 乳业专家宋亮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2020年下半年起,国产奶粉行业经历了长达4年的惨烈价格战,摧毁了其高端溢价能力。与2019年相比,部分产品价格已然腰斩,导致国产高端奶粉市场出现结构性缺位。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婴幼儿奶粉是乳品行业最赚钱的赛道,高端奶粉毛利率能维持在60%以上。“母婴行业渠道分化严重,价格体系较混杂,大部分产品线上价格比线下低出不少。” 在价格战背景下,据贝因美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7.73亿元,同比增长9.70%;归属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116.92%。尽管业绩表现亮眼,但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4.12个百分点,显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结构优化方面压力依旧存在。 .深.圳.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