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横店东磁(002056):2025年半年度报告

时间:2025年08月20日 22:31:28 中财网

原标题:横店东磁:2025年半年度报告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任海亮、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郭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康佳男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涉及未来计划、经营目标等前瞻性陈述,均不代表公司的盈利预测,也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经营会受产业政策、汇率波动、市场拓展、技术升级迭代、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各种风险因素影响,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详情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中关于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对策的相关内容,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 1,601,336,496 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8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1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环境和社会 ................................................................................ 31
第五节 重要事项 ........................................................................................................ 37
第六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45
第七节 债券相关情况 ................................................................................................ 50
第八节 财务报告 ........................................................................................................ 51
第九节 其他报送数据 .............................................................................................. 161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董事长签名的公司 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
二、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三、报告期内在《证券时报》和指定信息披露网站:http://www.cninfo.com.cn上公司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上述文件置备于公司董事会秘书室备查。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公司、横店东磁或本公司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横店控股或控股股东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公司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
公司董事会、董事会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公司监事会、监事会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江苏东磁江苏东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东磁四川东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连云港东磁连云港东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香港东磁横店集团东磁股份香港有限公司
诚基电子浙江省东阳市东磁诚基电子有限公司
东磁光伏发电东阳东磁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组件由若干个太阳能电池通过串并联的方式封装而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串联 或并联使用,作为离网或并网太阳能供电系统的发电单元
MW兆瓦,为功率单位,1MW即 1,000千瓦
GW吉瓦,为功率单位,1GW即 1,000兆瓦
永磁材料一类经过外加强磁场磁化再去掉外磁场以后能够长期保留较高剩余磁性,并能 经受不太强的外加磁场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振动等)的干扰的强磁材料。 因这类强磁材料能长期保留其剩磁,故称永磁材料。又因具有高的矫顽力(及 磁性“硬”),能经受外加不太强的磁场(即远低于矫顽力)的干扰,故又称 硬磁材料
软磁材料磁化可以发生在 1,000A/M以内的磁性材料为软磁材料,具有低矫顽力、低剩 磁和高磁导率,所以易于被磁化,也易于退磁
烧结永磁铁氧体/永磁以碳酸锶或碳酸钡及氧化铁为主要原料通过陶瓷工艺制造而成,经磁化后能保 持恒定磁性的磁性材料
粘结永磁/塑磁磁粉与塑料、橡胶或环氧树脂混合后,通过挤出、注塑、压延或模压等工艺制 成的永磁材料和器件
软磁铁氧体/软磁一种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矫顽力的磁性材料
金属软磁粉芯/磁粉芯由铁磁性合金粉粒与绝缘介质混合压制而成的一种软磁材料
纳米晶软磁材料/纳米晶纳米晶合金是指在非晶基体中析出纳米尺度晶粒的一类合金材料
振动器件/振动马达利用偏心装置在旋转运动时产生震动这一原理工作的电机
一体式贴片电感一种将线圈本体埋入金属磁性粉末内部,通过压铸成型工艺制造而成的元件, 在电路中起电能转换、储存、滤波、耦合等作用
铜片电感一种金属磁粉高密度成型,铜铁高温共烧工艺制备的一体电感
EMC滤波器件一种抑制和消除系统现场强电磁干扰与电火花干扰,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的电子元器件
硬质合金一种以高硬度、高耐磨性著称的复合材料
锂电池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面的嵌脱循环以存储和释放电能的二次电池
三元圆柱电池正极材料采用镍钴锰(铝)酸锂的圆柱锂离子二次电池
18650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型号的一种,电池的直径为 18毫米,长度为 65毫米
21700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型号的一种,电池的直径为 21毫米,长度为 70毫米
MWh兆瓦时,为能量单位,1MWh即 1,000千瓦时
GWh吉瓦时,为能量单位,1GWh即 1,000兆瓦时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规范运作》《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磁性材料与器件分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磁性材料与器件分会
光伏行业协会/CPIA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InfoLink ConsultingInfoLink Consulting 为全球领先的再生能源与科技研究顾问公司
元、万元、亿元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人民币亿元
报告期、本期2025年 1月 1日至 2025年 6月 30日
上年同期2024年 1月 1日至 2024年 6月 30日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横店东磁股票代码002056
变更前的股票简称(如有)不适用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的中文名称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如有)横店东磁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Hengdian Group DMEGC Magnetics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有)DMEGC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任海亮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吴雪萍徐倩
联系地址浙江省东阳市横店华夏大道 233号浙江省东阳市横店华夏大道 233号
电话0579-865519990579-86551999
传真0579-865553280579-86555328
电子信箱wxp@dmegc.com.cnxuqian@dmegc.com.cn
三、其他情况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4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4年年
报。

3、其他有关资料
其他有关资料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追溯调整或重述原因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本报告期上年同期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
营业收入(万元)1,193,568.24956,700.79956,751.9324.7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万元)102,004.3463,883.4764,179.5358.9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万元)107,084.3059,922.7260,217.8377.8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万元)170,075.32134,746.07134,486.2126.46%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640.400.4060.00%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640.400.4060.0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84%7.09%7.11%上升 2.73个百分点
 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 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
  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
总资产(万元)2,533,257.272,421,154.782,421,154.784.6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万元)1,042,928.941,008,192.221,008,192.223.45%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

 本报告期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万元)103,728.81
五、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项目金额说明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48.80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 政策规定、按照确定的标准享有、对公司损益产生持续影响的政府补 助除外)3,731.58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 融负债产生的损益-9,032.88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118.68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91.84 
减:所得税影响额36.13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1.85 
合计-5,079.96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
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项目涉及金额(万元)原因
地方水利建设基金3.07作为税费项目,因其与正常经营业务 存在直接关系,且不具特殊和偶发 性,故将其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磁材+器件、光伏+锂电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提供一站式技术解决 方案的服务。 1、主要业务情况 磁材+器件:立足“横向布局多材料体系,纵向延伸发展器件”的发展定位。公司 1980年进入磁性材 料行业,历经四十多年发展,现已具备年产 29 万吨磁性材料生产能力。产品包括预烧料、烧结永磁铁氧 体、粘结永磁、软磁铁氧体、金属软磁粉芯、纳米晶等多种材料体系,并纵向延伸发展了振动器件、硬 质合金、一体式贴片电感、铜片电感、EMC 滤波器件等产品,可为客户提供从材料到器件的一站式的解 决方案。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新能源汽车、光伏、消费电子、通信通讯、大数据中心、充电 桩、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光伏:立足“电池组件一体化,并适度参与下游 EPC工程建设和电站开发”的发展定位。公司 2009年进入光伏产业,现已具备年产 23GW电池和 21GW 组件的生产能力。产品包括标准化电池、组件及针对特定应用场景开发的全黑组件、温室系统、防眩光、海漂、高透光、抗冰雹、防积灰、安装友好、轻质等系列差异化组件产品,可为全球不同光伏市场提供不同的户用分布式、工商业分布式、集中式电站用产品以及系统解决方案。同时,公司也适度参与了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电站的开发和建设,以及EPC工程的承接和建设。

锂电:立足“聚焦小动力,延伸发展储能”的发展定位。公司 2016 年进入锂电产业,现已具备年产 8GWh锂电池生产能力,产品主要包括 18650和 21700型号的三元圆柱电芯,广泛应用于电动两轮车、智 能家电、电动工具、便携式储能等领域。同时,公司延伸布局了户储产品,并与第三方合作参与工商业 和大储市场的拓展。 2、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搭建了矩阵式供应链管理结构,采取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依托供应商管理系统(SRM)及智能仓储管理系统(WMS)等信息化平台全面推进供应链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供应商管理效率。日常公司还将结合各区域市场根据产品类型的需求、自身产品发展规划、原材料供需关系、生产成本以及产能扩张进度等情况,对生产经营所需的主要原辅材料价格趋势进行预判,适时采取战略储备或去材料库存策略。

(2)生产模式
公司建立了国际化的生产体系,在中国、南亚和东南亚均设有生产基地,主要采用“以销定产、适度备货”的生产模式,并根据客户需求、订单和工厂产能等情况合理将生产任务分配至全球各生产基地。

同时积极融入数字化和低碳理念,在各业务板块打造数智化工厂和零碳工厂,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低碳环保的优质产品。

(3)销售模式
公司建立了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各板块的销售部门负责国内市场的销售和技术服务,国际部针对海外不同市场区域和销售模式,协同建立了本地化、专业化的销售团队,为当地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同时,针对不同的产品制定差异化的销售策略,如光伏产品采用了分销与直销并行的销售模式,磁材、器件及锂电等产品则采用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

在结算模式方面,公司根据合同付款方式,部分订单会在签订合同后或发货前收取一定比例的预付款,销往海外产品一般会采用信用证结算或者投保信用保险。发货完成后,公司会及时跟踪客户回款情 况,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4)研发模式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依托健全的研发管理机制 和多个创新平台,建立了研究院、事业部研发中心和工厂技术科组成的“三级协同创新”体系,以确保 产品与技术创新从立项规划到成果转化的全流程高效协同,从而保持“量产一代、研发一代、探索一代” 的优势。同时,公司也非常重视同第三方的研发合作,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 升公司创新活力。公司先后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多家知名高校院所共同创 建研发创新平台,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多项技术与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3、市场地位 出货量位居国内圆柱小动力电池行业前三。

4、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9.36亿元,同比增长 24.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20亿元,同比上升 58.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0.71亿元,同比上升 77.83%。

主要系:磁材产业龙头地位稳固,出货品类多结构优,新品开发成效好,使公司经营质量进一步提升;光伏产业凭借差异化的海内外产能和市场布局,并参与提供下游应用的解决方案,持续保持合理的盈利能力;锂电产业聚焦小动力市场,产量和收入再创新高。

5、 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
(1)磁材+器件业务
1)电子电力不可或缺的功能材料
磁性材料是电能与动能转换和传递、信号处理、电源适配、磁场屏蔽、模拟和数据存储等重要的功能材料。同时,磁性材料的发展有助于电子电力器件的小型化、精密化、高功率密度化和高频率应用化,使其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医疗卫生、自动控制、信息技术等传统领域,在智能汽车、5G/6G通讯、智能装备和机器人、AI 服务器、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以及无人机、航空航天、卫星遥感等国防军事领域均有广泛应用。磁性材料按应用功能分为永磁材料、软磁材料和其他功能磁性材料。

永磁材料是一经磁化即能保持恒定磁性的材料,具有宽磁滞回线、高矫顽力和高剩磁的特性。其中,铁氧体永磁矫顽力高,磁通密度较低、温度特性好,价格便宜,在电机、扬声器、磁控管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稀土永磁(钕系永磁、钐系永磁)磁通密度高、矫顽力高,但温度特性较差、且价格昂贵,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电驱动等领域;金属永磁(铝镍钴永磁体)磁通密度高,温度特性优良,但矫顽力低容易退磁,且价格较贵,应用较少。

软磁材料具有低矫顽力和高磁导率,可以迅速响应外磁场的变化,且能低损耗地获得高磁感应强度,容易受外加磁场磁化,又容易退磁。其中,铁氧体软磁适用于高频低功率的工作场景,如电子系统中电磁信号感应、耦合、转换、变换、传输、隔离、吸收等,最大用途是制作各种电子变压器、电感器、滤波器 EMI 等;金属软磁材料有高磁导率,高饱和磁化强度,但其电阻率较低,涡流损耗较大,适用于低频高功率的工作环境,主要用于逆变器、电源模块等;纳米晶材料则得益于其高饱和磁密、高磁导率、高居里温度,主要用于电感元件、电子变压器、互感器、传感器等。

其他功能磁性材料包括磁致伸缩、磁记录、磁泡等功能性材料,材料标准和应用数量相对较少。

2)传统需求稳定,新兴领域需求向好
磁性材料的技术水平和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速度,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产业之一,中国产量约占全球的 80%。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统计,2024年我国磁性材料销量达 174.61万吨,同比增长 8.4%。其中,永磁铁氧体和软磁铁氧体销量分别为 67.5万吨和 50.6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 3.9%和 5.4%,两者合计销量占比高达 67.6%。

2025 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延续了上一年的支持政策并提升资金补贴力度,在年初即发布《关于 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通知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可申请报废更新补贴的旧车范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 3类数码产品(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 6,000元),按产品销售价格的 15%给予补贴,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家电产品享受以旧换新补贴的品类由去年的 8类增至 12类,单件最高可享受销售价格 20%的补贴;每位消费者购买空调产品最多补贴 1件增至 3件。此外,通知还要求,推进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质量和安全标准升级,加快制定智能家居、数码产品等领域能效或水效标准,2025 年底前完成“两新”领域标准提升行动方案明确的全部 294项重点国家标准制定修订任务。综上,补贴政策的延续有利于拉动消费,但新增需求的边际效应在逐步递减,下游应用存在结构性机会,相应带动了磁性材料需求的稳定增长。根据中汽协统计,2025 年 1-6 月份,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分别为 865.3 万辆和696.8万辆,同比增长-3.45%和 41.37%。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给磁性材料的应用带来较大发展空间。据统计汽车部件通常有2万个左右,而磁性部件超千个,如电机、车载充电机(OBC)、DC/DC转换器、电驱动 EMC滤波、升压系统、充电桩、无线充电、电感、电子变压器、热管理器等;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25年 1-6月,全国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等各类电器产量分别为 4,179万台、4,495万台、12,881 万台、7,759 万台,除电冰箱、电视机产量同比略有下降外,其他均保持了同比 5-10%之间的增长;消费电子整体需求逐步复苏,手机和 PC的出货都实现了正增长,磁性材料在上述各类家电和消费电子的电机、能量转换与传输、传感与控制、附件与固定功能等方面应用广泛,出货量随着下游出货量的增长相应得到了提升。

另外,近年来新兴应用市场不断开发并快速发展,如智能汽车电子、智能装备和机器人、5G/6G通讯、智能电网、物联网、AI 服务器等,这些领域为磁性材料产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新机遇。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电子领域,磁性材料在传感器、电机、变压器等组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磁性材料在机器人的伺服电机和传感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 AI服务器领域,得益于 AI大模型推动呈现需求增长,也相应带动了上游磁性材料需求的增长。


数据来源:磁性材料行业协会、横店东磁整理
3)价值链重塑,集中度有望再提升
中国已成为世界磁性材料生产和消费中心,生产企业超千家,其中绝大多部分为 5,000吨以下产能规模的企业,万吨以上产能规模企业仅有几家,且多数集中在生产中低端产品,中高端产品和技术基本上都控制在部分国外企业和国内头部企业手中。近几年,业内两极分化明显,如永磁铁氧体产业的下游面向家电和燃油车的部分产品,已逐步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软磁材料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充电桩、AI 服务器等应用领域扩大或渗透率的提升,总体保持较好的增长。头部企业或重点企业以其较强的技术、资金、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能力,一方面着眼于横向增加产品类别、纵向延伸发展器件来提升其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加大先进产能投资、工序自动化推进、生产工艺提升、新产品开发和转型升级的力度,后续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2)光伏产业
“碳中和”“净零排放”目标成为全球共识,中国、欧盟、美国等多个经济体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和产业支持政策,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将占据重要地位,已连续多年保持了全球新增装机量的较高速增长,世界主要经济体光伏发电渗透率亦在不断提升,2024 年世界平均光伏发电渗透率约为6.57%,中国已超 9%,荷兰最高已超 21%,后续光伏发电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在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快速扩张,叠加国际贸易壁垒增加和国内政策调整等影响,使得光伏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呈现出阶段性、结构性供需失衡态势。

1)上半年装机超预期,带动全年装机预测上调
2025 年上半年,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及《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136 号文”)的发布,明确了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改革路径,标志着新能源电价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两文叠加效应促使电站开发企业在 2025年 上半年加速项目落地,以期在新规实施前锁定电价和补贴收益,使新增光伏装机达到 212.21GW,同比增 长 107%,累计装机突破 1TW;出口端,硅片、电池、组件分别出口 35.5GW、44.5GW、127.4GW,出口 量同比增长-7.5%、74.4%(主要受海外组件产能扩张拉动)、-2.82%。据 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的组件出 口分区域占比来看,欧洲 40%、美洲 11%、中东 10%,这些传统大市场的出口放缓,出口量同比有所下 降;亚太 33%、非洲 6%等新兴市场持续保持较好增长。 在中国及众多新兴市场新增装机多点开花的情况下,CPIA上调了 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预测,由 原先的 531-583GW上调至 570-630GW,乐观预计下,同比增长近 20%。 2)供给侧产能过剩,行业出清在加速 我国的光伏产业在制造业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等方面均位全球前列。据 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全球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达到 294 万吨、1,224GW、1,217GW、 1,354GW,各环节中国产能占全球总产能均超 80%以上。据 CPIA统计,2025年 1-6月,国内多晶硅、硅 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 59.6 万吨、316GW、334GW、310GW,同比增长分别为-43.8%、-21.4%、 7.7%、14.4%。各环节依然存在产能过剩,平均开工率较低,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上半年已有多家企业 公告退市、破产或兼并重组,行业的出清正在加速。 数据来源:光伏行业协会
3)国内改革与规范并举,国际贸易壁垒日益高筑
2025年上半年,国内密集出台政策,呈现出改革与规范并举,以破除恶性竞争和刺激需求为着力点,引导光伏产业回归理性。一方面,将“反内卷”提升至国家战略行动高度。从2024年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竞争以来,中央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定调需综合整治“内卷”,行业协会亦牵头头部企业凝聚共识,探索自律机制以规范扩产、平衡供需。2025年,光伏行业“反内卷”共识深化,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指出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会后工信部迅速召集14家光伏企业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聚焦依法治理低价竞争,探讨行业健康发展路径。同时,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亦将“反内卷”正式纳入法律规制范畴,将低于成本价销售的行为定性为违法行为。多措并举之下,光伏产业链价格已触底反弹,光伏产业有望回归理性发展,预计部分综合竞争力强,且具有前瞻性和相对多元化的企业将率先破局。另一方面,除《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和136号文外,国家相关部门还下发了《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等文件,设定并下达各省2025年和2026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并对钢铁、多晶硅、水泥和新建数据中心等重点用能行业新增了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求;明确绿电直连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的政策目标;沙戈荒光伏治沙规划落地,部署253GW装机蓝图;此外,国内还在积极推进“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伏+零碳园区”等项目,通过上述稳市场预期、拓应用场景行动的落地,亦有助于改善光伏行业供需失衡,回归健康发展。

国际方面,传统市场政策支持力度有所下降,出口放缓,新兴市场逐渐成为光伏组件出口亮点。如欧洲市场,2025年 6月,太阳能首次成为欧盟最大的电力来源,供应了 22%的电力结构,但经过多年的快速扩张,叠加补贴支持计划减弱和电价下降,使得屋顶安装量出现持续下降,根据欧洲太阳能协会年中展望预测:2025年欧洲住宅光伏市场预计占比从 2024的 19%下降到 15%,工商业光伏占比由 37%下降到36%,公用事业光伏市场占比则增至 50%,全年新增装机可能略有收缩。美国市场,2025 年正处于补贴退潮、关税成规、市场需求波动的特殊时期,其先后发布《通胀削减法案》补充指导、“大而美法案”,让众多光伏企业不得不直面补贴退坡、激励缩减的现实;对东南亚四国的双反终裁,以及对印度、老挝、印尼等国新发起双反调查,也促使全球产业链企业重新审视自身区域布局、产能转移的路径;上述政策的变化,相应会扰动市场的需求波动,电池环节因技术迭代与美国本土制造投资难度大成本高,海外企业还会有一定的发展机遇,但也会持续面临战略韧性的考验。另外,亚洲的菲律宾和越南等、非洲的阿尔及利亚、美洲的哥伦比亚和古巴等新兴市场组件进口量同比增长较高,为光伏市场注入了新增量。

综上,面对产业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下,中国光伏企业需要灵活调整战略,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内政策调整期,加快技术创新和市场化转型,另一方面通过全球化布局规避贸易壁垒相关风险,高质量穿越行业周期。而经历波动的头部企业在规模、质量、技术、效益等方面都更加全面。在未来的竞局中,产业将遵循“马太效应”,这些龙头将持续保持甚至进一步增强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3)锂电产业(小圆柱)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圆柱锂离子电池包括功率型和能量型两种,功率型强调电池要具备承受较高的充放电电流(即较大功率),而能量型则强调电池具有高容量,充放电电流不一定大。圆柱型锂电池有诸多型号,比较常见的有 18650、21700、26650、32650等小圆柱电池(前 2位数字代表直径,中间数字代表高度,单位毫米,“0”表示圆柱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3C消费电子、电动两轮车、电动工具、便携式储能等市场,与此同时,随着无人机、eVTOL、人型机器人、电动工具、数据中心(IDC)等市场的爆发,小圆柱凭借其成熟的供应体系,实现了快速配套。 圆柱电池技术要求较高,高度标准化、高能量密度和生产线高度自动化是主要的技术壁垒。2016 年 之前,国内技术落后于日韩企业,近年来,随着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健全,上游原材料成本迅速下降,中 国圆柱电池产能不断提升,规模优势逐渐体现,圆柱电池技术快速提升,与日韩企业差距越来越小,抢 占绝大部分中低端以及部分高端市场份额。总体来看,全球圆柱电池市场仍然保持中日韩三国鼎立的格 局。但国内圆柱企业众多,2024 年 CR4(亿纬锂能横店东磁、江苏天鹏、长虹三杰)出货占比约 40%, 集中度相对较低,国内批量出货的圆柱电池企业在 60 家以上,基本供应小型消费市场,大量企业年出货 量在几千万颗。后续,随着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规模化成本优势、稳定供应等优势,迅速扩大其市 场份额,小型企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市场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 据起点研究院 SPIR统计,2024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 146.1亿支,同比增长 11.9%。从尺寸结构看, 18650和 21700出货量占比分别为 52.01%和 43.37%;从应用结构看,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电动两轮 车出货占比分别为 35.46%、21.64%、20.69%,其他圆柱锂电池出货规模较大的领域还包括有便携式储能、 清洁电器等领域。据 EVTank调研统计,2024年中国企业圆柱电池出货量 55.9亿支,同比增长 29.3%, 18650和 21700的出货量分别占比 82.9%和 7.7%。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电动工具产业的复苏和电动二轮 车、智能家居等行业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业内主流企业出货量稳中有升。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双轮驱动,协同发展 公司创立之初以磁性材料起家,在巩固铁氧体磁性材料行业龙头地位的同时,先后布局了光伏和锂 电产业。双主业协同发展不仅让公司的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也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经 营韧性。 2、研创并举,勇立潮头 公司坚持以研发和创新驱动发展,拥有业内领先的研究院及 3,000余名研发技术人员,分别构建了磁 材、光伏和锂电的研究中心、中试平台,并配备磁性材料与太阳能领域两个国家级 CNAS 检测中心。同 时,公司也重视同第三方的研发合作,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与中科院宁波材料 所、浙江大学等多家知名高校院所共同创建研发创新平台。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相结合,先后孵化 了多项技术成果。其中,铁氧体永磁元件系列产品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软磁材料及关键技术、TaiyangNews TOP SOLAR MODULES Listing榜单前十,6款光伏产品成功被国家工信部列入“绿色设计产 品”名录,在场景化应用方面,成为中国首批获得 DIBt 建筑应用认证的组件制造商。 公司先后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磁性材料产业知识产权 联盟理事长单位”“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通过加强成果转化力度,迅速响应市 场需求,形成了适应竞争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技术开发体系。截至 2025年 6月 30日,公司累计主导 或参与制定标准 74项,拥有有效专利 1,846件(其中 2025年上半年授权专利 116件),通过新产品认证 214项。 3、扎实推进,深度国际化 公司坚定围绕“做强磁性、发展新能源”的战略,稳步推进“扎根横店、布局全国、深度国际化” 的战略布局,构建了覆盖全球的生产、物流、销售及服务体系。在中国、南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布 局了多个先进生产基地;在中国、欧盟、日韩等近 20 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稳固的战略供应链,以确保供 应链安全和采购成本优势;在美国、德国、荷兰、日韩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营销基地或仓储中心, 产品远销全球近 70 个国家和地区,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公司秉承“客户至上”的核心价值观,践行 “Local for Local”本地化策略,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随着深度国际化的持续推 进,让公司的经营发展在国际产业转移和变迁、贸易壁垒高企中确立相对优势,叠加公司聚焦差异化的 竞争策略,让公司在特色定位中不断拓宽国际市场,显现了较好的经营韧性。 4、门类齐全,品质卓越 磁材器件方面,公司稳居全球铁氧体磁材龙头地位,并拥有业内最全的材料体系,产品涵盖烧结永 磁铁氧体、粘结永磁、软磁铁氧体、金属软磁粉芯、纳米晶等二十二大类上万种规格。同时,公司借助 材料优势为下游客户提供从材料到器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振动器件和合金顶锤规模行业领先,铜片电 感已放量供应服务器、通讯电源、GPU 等领域客户;EMC 滤波器件、一体式贴片电感产品已切入新能源 汽车、储能、AI等领域。 公司深耕磁性材料行业近半世纪,以技术领先、注重品质和服务而成为众多全球 500强企业和行业领 先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先后获得 Bosch亚太区最佳供应商、Bosch全球最佳供应商、Midea 战略供应商, 并多次被 Brose、Eaton、Panasonic、Nidec等客户评为最佳供应商。 光伏方面,公司深耕行业 16 年,持续以差异化产品和市场入手,带 动标准化产品销售,精准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客户的需求。截至目前,公司 拥有 5类双玻标准产品和 9类特殊应用场景产品,凭借差异化产品及领先 的质量和性能,公司光伏产品得到了 TüV SüD、EUPD Research等第三方 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是全球首批获得低碳认证的光伏组件制造企业, 2018-2025年连续 8年获 EUPD Research“顶级光伏组件品牌”,2019-2025 年连续 7 年位列彭博新能源财经“全球一级太阳能组件制造商”,2021- 2025年连续 5年获 PV Evolution Labs “全球组件最佳表现制造商”。报告 期内,获得日本京瓷集团颁发的“最佳合作商”奖项奖牌,成为京瓷智慧能源事业板块首个获此荣誉的中国供应商。

锂电方面,公司有 18650、21700型的圆柱电池,产品包括 26E-50E、20P-40P等多种型号,可广泛应用于电动二轮、电动工具、智能家居和便携式储能。

5、数智赋能,极致制造
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并在数字化成功经验和案例的基础上,持续复制推广,推动数字工厂、智能工厂和未来工厂的升级,助力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同时,基于智能制造的规划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公司已逐步具备高度数字化/网络化集成能力,广泛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生产经营数据互通共享、关键生产过程精准控制、生产与经营协同管控,通过动态实时数据采集、分析、控制和管理,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此外,通过工业数据分析、建模,建立更智能化、精细化的质控流程,也提高了产品的品质与一致性。

6、专业团队,稳健运营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核心成员长期深耕磁材和光伏、锂电行业,对行业的市场、产品技术及业务发展路径、未来趋势等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前瞻性的研判。在历经的多个行业周期中,团队成员均能凭借适时的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市场拓展、管理变革、风险控制等综合竞力,助力公司顺利穿越行业周期,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经营质量。

公司秉承稳健经营原则,注重风险控制,采用因地制宜的扩张策略,合理布局各产业板块的海内外产能规模。在经营规模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公司始终保持了充裕的货币资金,正向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偿债能力亦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主营业务分析
2025 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在结构性调整中呈现弱复苏态势,地缘政治与贸易壁垒持续重构产业链布局,光伏行业经历深度洗牌后产能出清加速。面对新周期挑战,公司深化“磁材+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通过技术领先、管理卓越与国际化布局强化经营韧性,实现盈利质量与现金流水平的同步提升。

1、双轮驱动,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20 亿元,同比增长 58.94%。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磁材器件:外拓市场,内挖潜力,提质增效。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23.71亿元,同比略有增长,磁材出货 10.73万吨,出货结构更优化。

报告期内,在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下,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规模、客户等综合竞争优势龙头地位巩固,磁材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布局的多个磁材新品,在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市场拓展成效明显;同时,通过海内外优质产能布局,组织变革和数智化推进,进一步提升了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光伏产业:深化差异化战略,助力穿越行业周期。2025 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80.54 亿元,同比增长36.58%,光伏产品出货 13.4GW,同比增长超 65%。

报告期内,光伏产业稳步推进深度国际化,海外产能凭借差异化布局,叠加自身产品的技术和品质优势实现了满产释放;持续强化差异化竞争策略,海内外优质市场的出货量持续提升,并积极参与提供下游应用的解决方案;各生产基地通过严控制造成本、突破产量极限、提升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和组件平均功率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截至目前,公司持续开发差异化新品,已推出5类双玻标准产品和9类特殊应用场景产品,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提升至26.85%,研发效率达到27.25%。此外公司于年初 制订了超高功率产品提效路径,通过技改投资和工艺优化,超高功率产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而进一 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锂电产业:聚焦小动力,渗透率再提升。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12.86亿元,同比略有增长,出货超 3亿支,同比增长 12.25 %。 报告期内,公司锂电产业稼动率持续维持业内领先,产量和收入均创新高;通过产品迭代、品质管 控,制造成本优化明显,使得毛利率进一步回升;丰富产品类别,推出多款高容量的 E型和 P型新产品, 并完成了全极耳产品的技术储备。 2、数智赋能,助力公司新质发展 公司始终致力于诠释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内涵, 坚定不移地引领工业进程向更高效率、更强智能、 更可持续的未来迈进。2023年,我们全面启动数字 化建设,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 蓝图。2024年,在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加速规 模化复制与深化应用,全面推进数字工厂、智能工 厂向“未来工厂” 的迭代升级。通过构建覆盖全 产业的统一制造执行系统(MES),并以企业资源 计划(ERP)为中枢核心,我们成功实现了供应链 协同优化、全球运营敏捷响应、制造运营智能管控、 数据驱动科学决策。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了 3家省先进级智能工厂。截至目前,公司已有 2个省级 5G和 5个国家级 5G工厂,5G工厂已覆盖了磁性材料、太阳能、锂电池等产业,这不仅体现了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方面的实力,也展示了公司对未来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决心。 3、逐绿前行,坚定低碳发展道路 支持与投入。上半年公司 ESG 评级上得到显著上
升,EcoVadis从 58分铜级跃升至 72分银级,位居所有参评企业前 8%;Sustainalytics从 29.2分降至 24.5分(降分表示风险降低),Achilles ESG银+(Repro Silver)级评级,跃居光伏组件企业前列。公司还先后获评中国能源报“「2025能源 ESG100先锋环境」十佳案例”,TAIYANG NEWS“2024年度量产最高效率光伏组件制造商卓越徽章”等奖项,以及 Sedex供应链大奖环境贡献奖提名。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率先启动“绿色百分百”行动,实现电池与组件产品 100%绿色能源使用;连云港基地获得 TüV南德意志集团颁发的行业首张 ISO14068组织碳中和达成核查声明证书,成为名副其实的“碳中和工厂”;泗洪、连云港和宜宾 3 个基地获得组织温室气体核查声明和绿色能源消费核查声明,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东磁力量。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积极参与光伏下游应用的开发,以进一步提高主营业务板块的绿电使用比例,并按照年度计划持续实施多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通过这些举措,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清洁、高效、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贡献力量。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万元

 本报告期上年同期同比增减变动原因
营业收入1,193,568.24956,751.9324.75%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新产品 新领域的开发,各板块营收同比增加所致。
营业成本977,340.98815,615.5819.83%主要系:公司营业成本随营业收入的增长而相 应增长所致。
销售费用14,366.5911,090.4429.54%主要系:为开拓市场销售人员增加以及市场开 拓的相关费用增加所致。
管理费用29,886.2629,336.191.88% 
财务费用-31,350.10-5,754.16-444.82%主要系:汇兑损益波动所致。
所得税费用28,420.207,794.88264.60%主要系:公司盈利波动使得应纳税所得额相应 波动所致。
研发投入22,777.9239,136.63-41.80%主要系:公司各年度对研发项目的数量、进 度、支出计划不同,各期研发费用列支存在波 动所致。
经营活动产生的 现金流量净额170,075.32134,486.2126.46%主要系:公司2025年半年度经营业绩增长,同 时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相应带动了经营性现金 流的增长所致。
投资活动产生的 现金流量净额-108,433.66-159,747.3032.12%主要系:投资目的定期存款的净流入增加所 致。
筹资活动产生的 现金流量净额-68,353.41-199,663.0365.77%主要系:偿还短期借款,以及支付设备融资租 赁款本息和股份回购减少所致。
现金及现金等价 物净增加额16,651.59-227,001.30 主要系: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所致。
税金及附加5,320.802,940.7980.93%主要系:本期列支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及附 加税同比增加所致。
其他收益5,136.302,775.3285.07%主要系:增值税加计抵减增加所致。
投资收益-6,768.681,006.49-772.50%主要系:远期结售汇产品结汇损益波动所致。
公允价值变动收 益-2,325.33-456.58-409.29%主要系:远期结售汇产品持有期间损益波动所 致。
信用减值损失-2,406.975,525.73-143.56%主要系:上年公司对光伏+锂电板块采用账龄组 合计提的1年内应收款项的预期信用损失率进 行会计估计变更所致。
资产减值损失-9,216.50-1,951.76-372.21%主要系:报告期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增加所 致。
归属于母公司所 有者的净利润102,004.3464,179.5358.94%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新产品 新领域的开发,叠加先进产能的有效释放,同 时通过严控制造成本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产 品的竞争力,各板块盈利同比增加所致。
少数股东损益29,357.62-311.11 主要系:公司的非全资控股公司同比盈利提升 所致。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万元

 本报告期 上年同期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 
营业收入合计1,193,568.24100%956,751.93100%24.75%
分行业     
光伏产品805,359.2367.47%589,648.1061.63%36.58%
磁性材料193,867.6916.24%185,494.4519.39%4.51%
锂电池128,584.4810.77%123,585.9312.92%4.04%
器件43,201.193.62%39,340.974.11%9.81%
其他22,555.651.90%18,682.481.95%20.73%
分产品     
光伏产品805,359.2367.47%589,648.1061.63%36.58%
磁性材料193,867.6916.24%185,494.4519.39%4.51%
锂电池128,584.4810.77%123,585.9312.92%4.04%
器件43,201.193.62%39,340.974.11%9.81%
其他(含其他业务收入)22,555.651.90%18,682.481.95%20.73%
分地区     
境内617,814.4951.76%537,601.1556.19%14.92%
境外575,753.7548.24%419,150.7843.81%37.36%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或地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比上 年同期增减营业成本比上 年同期增减毛利率比上年 同期增减
分行业      
光伏产品805,359.23670,848.3116.70%36.58%28.42%5.29%
磁性材料193,867.69140,153.6727.71%4.51%2.78%1.22%
锂电池128,584.48112,002.7812.90%4.04%1.65%2.06%
分产品      
光伏产品805,359.23670,848.3116.70%36.58%28.42%5.29%
磁性材料193,867.69140,153.6727.71%4.51%2.78%1.22%
锂电池128,584.48112,002.7812.90%4.04%1.65%2.06%
分地区      
境内617,814.48494,661.9519.93%14.92%5.35%7.27%
境外575,753.75482,679.0316.17%37.36%39.48%-1.27%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期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