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新材(000859):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申请的审核问询函》中评估相关问题的回复(修订稿)
原标题:国风新材: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申请的审核问询函》中评估相关问题的回复(修订稿) 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 《关于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并募集配套资金申请的审核问询函》中评估相关问题的 回复 (修订稿) 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二〇二五年八月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公司”或“国风新材”)于2025年5月19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申请的审核问询函》(审核函〔2025〕130004号)(以下简称“《审核问询函》”)。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评估机构”、“本公司”或“我们”)就《审核问询函》中评估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核查,现将相关回复说明如下。 如无特别说明,本回复使用的简称与重组报告书中的释义相同。 在本回复中,部分合计数与各明细数直接相加之和在尾数上如有差异,如无特殊说明,均系四舍五入造成。 问题3:关于本次交易评估情况 申请文件显示:(1)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消费电子、新型显示等,具有技术创新快、新产品推出快及消费热点转换快等特征,高性能的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如新型显示、新能源材料等应用领域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壁垒较高,国内仍以进口为主;报告期各期,标的资产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00%和3.38%,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率5.95%和5.71%。(2)本次交易选用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定价依据,截至评估基准日,标的资产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12.13亿元,收益法评估增值率为128.11%。(3)预测期内标的资产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收入增长,预测2025年-2029年(以下简称详细预测期)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收入分别为0.92亿元、2.24亿元、3.50亿元、4.27亿元和4.63亿元,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44.08%、56.28%、21.81%和8.42%,预测毛利率分别为21.04%、21.98%、23.44%、24.34%和24.64%,毛利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且高于报告期平均水平。(4)预测期内电子屏幕光学保护膜材料收入分别为7.70亿元、7.74亿元、7.76亿元、7.78亿元和7.80亿元,其中2025年同比增长22.66%,随后各期基本保持稳定,预测毛利率分别为19.41%、18.94%、18.68%、18.73%和18.67%。(5)报告期内,标的资产电子屏幕光学保护膜材料收入分别为5.48亿元、6.28亿元,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收入分别为2567.52万元和2621.23万元,标的资产2024年收入增长主要系电子屏幕光学保护膜材料产品销售规模增加所致。(6)纳入本次评估范围的发明专利中,5项专利系标的资产与第三方共同所有或共同申请中的专利(以下简称共享专利),本次评估未考虑上述事项对评估结论的影响。(7)2022年1月,标的资产注册资本由8311.8568万元增加至8411.5992万元,增资价格为12.031元/股,增资后整体估值约10.12亿元;2024年1月,标的资产以自有资金回购部分股东所持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回购股份价格按标的资产整体6亿元估值计算。 请上市公司:(1)结合预测期内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业务产品预计单价、具体产品销售结构及与报告期内对比情况,以及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的下游行业发展、市场空间及前景、标的资产相关业务的发展历程、报告期内客户开拓和收入实现情况、技术研发进展及先进性、报告期内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情况、在建产能规模和建设进度及后续投产计划、与进口及其他国产同类产品相比的竞争优势、在手订单及框架性合同签署情况等,说明预测期内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业务收入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的依据及合理性;并结合预测期内产品营业成本结构及与报告期内对比情况等,说明预测期内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毛利率增长的依据及合理性。(2)结合电子屏幕光学保护膜材料收入2025年至2029年预测单价、产品销售结构及与报告期内对比情况、标的资产研发投入和技术优势等,说明在行业技术更新、产品迭代较快的情况下,2025年预计收入增幅较大且后续收入保持相对稳定、预测毛利率与2024年基本持平的依据及合理性。 (3)结合共享专利所应用的主要产品及报告期内对应的收入实现情况,以及标的资产与共同权利人之间关于共享专利相关权利义务的约定情况,说明是否存在标的资产使用受限或与共同权利人共享专利应用收益的情形,是否会对本次评估结果产生重大影响。(4)结合标的资产在本次评估基准日及2022年增资、2024年股份回购时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方面的对比情况,说明本次交易评估增值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本次交易定价的公允性。 请独立财务顾问和评估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回复】 一、结合预测期内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业务产品预计单价、具体产品销售结构及与报告期内对比情况,以及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的下游行业发展、市场空间及前景、标的资产相关业务的发展历程、报告期内客户开拓和收入实现情况、技术研发进展及先进性、报告期内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情况、在建产能规模和建设进度及后续投产计划、与进口及其他国产同类产品相比的竞争优势、在手订单及框架性合同签署情况等,说明预测期内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业务收入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的依据及合理性;并结合预测期内产品营业成本结构及与报告期内对比情况等,说明预测期内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毛利率增长的依据及合理性 (一)预测期内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业务产品预计单价、具体产品销售结构及与报告期内对比情况 预测期内,标的公司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的收入构成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由上表可知,标的公司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主要由偏光板离型膜、偏光板保护膜、OLED保护膜及大规模集成电路保护膜等产品构成,该四类产品预测期(2025年—2029年)收入占全部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的比重分别为85.77%、91.13%、91.19%、92.37%和92.79%。 上述细分产品中,偏光板离型膜、偏光板保护膜及OLED保护膜的预测期收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主要因标的公司锚定显示关键材料国产化替代领域,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将偏光板离型膜、偏光板保护膜及OLED保护膜作为标的公司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产品,根据行业特点和市场容量、技术研发和国产替代进展、产品稳定性和验证进度、客户开拓和订单洽谈情况等因素,预计上述细分产品预测期内销售逐步放量、单价逐步下降。大规模集成电路保护膜主要用于芯片封装、屏蔽、切割制程等,未作为预测未来盈利增长的核心产品,预测期其销量、单价和收入在报告期基础上均呈下降趋势。 因此,以下针对偏光板离型膜、偏光板保护膜及OLED保护膜预测期收入较大幅度增长及毛利率增长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二)标的资产相关业务的发展历程 自设立以来,标的公司深耕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领域,凭借多年形成的技术积累,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国家产业政策和终端客户降本需求,将偏光板离型膜、偏光板保护膜及OLED保护膜等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产品的国产化开发,作为标的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1、偏光板离型膜发展历程 偏光板是液晶面板的关键组件之一,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达到画面显示的功能。偏光板离型膜能够保护偏光板压敏胶层不受损伤,具有良好的光学配向角性能及稳定的剥离性,是生产偏光板的关键材料,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客户导入周期较长。 标的公司偏光板离型膜主要发展历程如下:
2、偏光板保护膜发展历程 偏光板保护膜主要应用于LCD、OLED偏光板的生产环节,在偏光板组装及运输储存过程中,通过覆盖于偏光板表面,隔绝外界灰尘、异物及机械损伤,避免刮痕、污渍对偏光板光学性能的影响;同时,保护膜能够有效缓冲外力冲击,防止偏光板在搬运、裁切、组装过程中出现变形、褶皱等问题,确保偏光板表面平整度与洁净度。由于该产品需满足高透光率、低雾度、长期耐候等严苛光学及物理性能标准,且需与客户产线工艺深度适配,因此客户认证周期较长,市场准入门槛较高。 标的公司偏光板保护膜主要发展历程如下:
OLED保护膜在OLED面板制造过程中为Lami制程、Cell制程工段的激光剥离、切割、检测等工序提供过程保护,将剥离力以及剥离保护膜时产生的静电电压精准控制在客户指定的极小区间内,以满足客户多制程、定制化的复杂自动化生产需求,并保证产品的适配性及稳定性,从而减少该等工序对面板良率造成的不利影响,客户对供应商有较为严格的资格认证,认证门槛高,认证周期长。 标的公司OLED保护膜主要发展历程如下:
1、下游行业发展 偏光板离型膜、偏光板保护膜主要应用于偏光板的生产环节,OLED保护膜主要应用于OLED显示屏的生产环节,下游应用领域发展环境良好,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为标的公司相关产品收入的快速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具体如下: (1)偏光板 ①应用领域广,市场规模大 偏光板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实现画面显示效果,是显示面板的上游关键材料。目前,偏光板下游终端应用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主,包括消费类的手机、电脑、液晶电视显示屏,以及工控类的汽车电子、医疗器械、仪器显示屏等。此外,偏光板在3D眼镜、防眩目镜等领域也有应用。偏光板的应用领域广泛且随着技术进步持续拓展。 液晶显示产品广泛运用于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在信息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属于国家政策长期支持鼓励的行业。随着全球消费电子产品持续增长影响,全球液晶面板市场总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根据CINNOResearch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LCD产能持续快速增长,按照面积计算,2020年全球LCD产能为3.18亿平方米,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4.04亿平方米。近年来,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面积如下: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我国是LCD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中国大陆高世代线产能持续释放及韩国龙头厂商三星和LG陆续关停LCD产线的影响,全球LCD产能快速向中国大陆集中。中国大陆已于2020年实现LCD产能占比全球过半,根据CINNOResearch数据,2025年中国大陆将占据全球近80%的LCD产能,已涌现出一批如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等具有竞争力的液晶显示面板生产企业。 根据深纺织A公开资料引用的CINNOResearch《全球偏光片市场季度分析报告》,作为显示面板的关键材料,2021年全球面板用偏光板市场规模达102亿美元,同比增长6%。根据QYResearch的统计及预测,预计2031年全球偏光板市场将达到864.2亿元的规模,2025年至2031年复合增长率3.8%,市场容量较大。 ②产能转移国内,头部效应明显 在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偏光板市场呈现出日韩主导、中国厂商加速崛起的格局,行业集中度较高,头部效应明显。具体来看,日本住友化学、日东电工以及韩国三星长期占据市场主要份额,近年来,随着面板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对上游偏光板等原材料的国产替代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国内液晶显示面板厂商从产品交期、供应链保障、成本管控及技术支持等多方面考虑,倾向于就近选择配套偏光板厂商。根据杉杉股份公开资料引用的Omdia数据,中国大陆地区偏光板出货面积预计将从2021年的3.9亿平方米增长至2025年的5.4亿平方米。 受益于面板产能转移,以杉金光电、恒美光电、三利谱、盛波光电等为代表的国内偏光板生产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不断推动国产替代进程,逐步提升在全球偏光板市场中的份额,打破了以往日韩企业近乎垄断的局面。根据深纺织A公开资料引用的Omdia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大陆偏光板产能规模占全球份额约58.5%,预计到2027年将进一步提升至72%,增速明显,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 (2)OLED显示屏 ①受终端需求推动,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OLED为第三代显示技术,具有低能耗、高亮度、轻薄、广视角、设计灵活性高等特点,在智能手机、电视、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高端显示市场的主流选择之一。随着OLED技术在手机、电视、平板、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进一步普及,特别是在5G技术的发展推动下,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更新换代加快,对OLED屏幕的需求会相应增加,随着OLED技术在中大尺OLED 寸领域的渗透, 显示屏未来市场规模将持续上升。 从应用领域来看,OLED显示面板的需求端呈现以移动终端设备为主,电脑、平板、可穿戴设备等多应用场景共同发展的趋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统计,在OLED面板的下游应用领域中,以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为主的移动OLED市场占比接近80%,其中智能手机占比约73%,是目前最大的OLED应用市场。未来随着市场认可度的提升,OLED屏幕在电视及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占比将逐年提升。 根据海普润斯公开披露资料,2021年全球OLED面板的出货量高达9.35亿片,较2020年同比增长超过28%。根据世华科技公开资料引用的头豹产业研究院数据,全球OLED显示屏产量将从2023年1,97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8年3,070万平方米。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应用平台及终端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和智能家居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智能终端出货量不断攀升,将带动OLED显示器件需求保持快速增长。 ②全球产能正逐渐由国外向国内转移 全球OLED面板行业中,以三星、LGD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凭借其在OLED 方面先发优势和部分技术优势,目前仍占据了全球的主导地位。根据精测电子公开资料引用的TrendForce数据,2023年韩国OLED面板占全球份额约54.9%。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以维信诺、京东方等为代表的国内厂商的技术和制造水平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叠加全球平板显示产业链加速向国内转移、国内终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国内OLED显示屏出货量稳步提升,目前在全球智能手机OLED显示屏出货量中占比已超半数。随着国内对于半导体核心环节自主可控的重视程度提升,中国大陆企业产能扩建和良率爬升,预计中国大陆企业OLED产品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根据头豹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OLED面板产量将从2023年45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8年2,230万平方米,占全球份额约72.64%,年复合增长率40.6%。 2、市场空间及前景 偏光板离型膜、偏光板保护膜及OLED保护膜主要起制程保护的作用,是OLED 偏光板和 显示屏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材料。由于上述产品对材料粘接特性、涂布克重、稳定性、洁净度有高精度要求,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在下游产能加速向国内转移的背景下,基于供应链安全保障、产品交期、成本管控及技术支持等综合因素,原材料进口替代的需求强烈,产品市场空间及前景广阔,国内企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具体如下: (1)偏光板离型膜和保护膜 ①市场空间广阔 偏光板离型膜为单侧涂布硅涂层的PET膜,具有强度高、不易变形、透明性好、表面平整度高等特点,在偏光板贴合到LCD之前,保护压敏胶层不受损伤,避免产生贴合气泡。偏光板保护膜是PET基材、压敏胶、离型膜的复合结构,偏光板保护膜使用时需要先将离型膜撕掉,胶层贴到偏光板上,用于保护偏光板。 在偏光板生产过程中,至少需要同样面积的一层偏光板离型膜和一层保护膜,亿平方米,如按偏光板生产良率85%计算,2025年国内偏光板离型膜和保护膜的市场需求均为6.35亿平方米,市场空间广阔。 ②国产替代迎来新的机遇 偏光板离型膜和保护膜对洁净度、平整度、均匀性等指标要求较高,目前国产化程度较低,90%以上的市场需求依赖进口,偏光板离型膜主要供应商包括三菱化学、日本东丽等,偏光板保护膜主要供应商包括藤森工业、日东电工等。在显示面板及偏光板等核心组件同步向国内转移的大背景下,偏光板离型膜和保护膜的产业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更多的下游企业基于产品供应稳定性、响应速度、服务质量等因素的考虑,更倾向于采购国内厂商的产品,为国产偏光板上游核心材料打开了市场空间。 近几年,国内少数企业开始积极进行偏光板离型膜和保护膜的国产化布局,逐步攻克从原料到技术、设备等多个环节面临的挑战和难题,陆续通过下游偏光板厂商的产品验证并实现批量供货。国内在该等产品国产化替代领域实现突破的公司,市场潜力巨大。 ③下游产能集中有利于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全球偏光板产能正加速向国内转移。根据Omdia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大陆偏光板产能规模占全球份额约54.91%,其中杉金光电、恒美光电、盛波光电、三利谱产能合计占据国内产能的一半以上,国内偏光板厂商具有集中度高、国产化替代的意愿强烈的特点。 目前,标的公司偏光板离型膜已实现对全球知名偏光板制造商三星电子的批量供货,在国产替代道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与此同时,标的公司已陆续完成向杉金光电、恒美光电、盛波光电、三利谱等国内偏光板龙头厂商的送样,部分已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标的公司将加快推进实施进度,在国产化替代的浪潮中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2)OLED保护膜 ①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OLED OLED 保护膜是 显示屏生产的关键保护材料,主要用于保护制程中的 OLED有机发光层,对于OLED显示屏生产过程中的良率有重要影响。随着OLED显示屏出货量增长,OLED保护膜市场需求空间也在不断扩大。随着OLED技术向更高分辨率、更大尺寸、更柔性等方向发展,对保护膜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 近年来OLED保护膜技术不断进步,性能持续提升,如光学性能优化、机械性能强化、化学稳定性增强等,还拓展出触控功能集成、自修复、抗菌抗病毒等新功能,这使得OLED保护膜能够满足更多新兴应用场景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根据头豹产业研究院数据,OLED面板产量将从2023年1,97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8年3,070万平方米,OLED保护膜的应用需求也随着下游面板产能的持续释放而快速增加。每块OLED显示面板使用上、下两层OLED保护膜,以显示面板生产良率80%计算,2023年至2028年OLED保护膜市场需求预计将由4,925万平方米增长至7,675万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达9.28%。 ②中大尺寸化趋势显现 随着终端市场的需求升级,更轻薄、视觉效果更佳的产品备受青睐,显示面OLED 板产品呈现出中大尺寸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小尺寸 面板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领域,中尺寸OLED面板主要用在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领域,大尺寸OLED面板主要应用于电视领域。OLED电视相比其他显示技术具有屏幕亮度高、色彩细腻、对比度高、黑色表现完美、响应速度快等优势,OLED电视的渗透率预计将进一步提高,也将带动OLED面板及保护膜出货量的持续提升。 ③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OLED OLED 为保障 显示屏性能, 保护膜需具备低粘性、高附着力、高抗静 电性、高洁净度等性能。OLED保护膜研发难度大、测试周期长,存在较高的技术、研发和客户壁垒,长期以来被日东电工、韩国SKC等日韩企业垄断。部分国内企业通过多年技术沉淀、研发突破,已在OLED保护膜市场崭露头角,正逐渐打破长期以来由日韩企业主导的市场格局。未来,随着国内企业的技术提升和产能扩大,OLED保护膜国产化的进程将不断加快,国内企业将进一步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格局,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份额。 目前,标的公司OLED保护膜已实现对维信诺的批量供货。根据维信诺公开披露的资料,其2023年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国内第二,具备行业领先地位。维信诺较高的市场份额为标的公司OLED保护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标的公司与维信诺的合作经验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能够起到该行业标杆项目的效果,有利于标的公司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开拓其他客户、快速实现发展。 (四)标的公司具有较强的产品竞争优势 1、主要技术指标 作为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预测期收入占比较高、增长较快的细分产品,标的公司偏光板离型膜和OLED保护膜的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优于进口竞品,具有较强的产品技术优势,具体如下: (1)偏光板离型膜 偏光板离型膜的原材料、涂层配方和涂布工艺是影响其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国产化程度较低,90%以上的市场需求依赖进口,长期以来被日韩企业垄断,日韩企业凭借先发优势掌握着行业内的核心技术和原材料,对主要技术指标予以保密,因此通过公开渠道无法获取,该领域内没有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国产替代尚处于起步阶段,亦无法获取国内竞品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比较。 无锡三星系韩国三星SDI下属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偏光板制造商,具有较大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市场地位,无锡三星对供应商产品在质量、稳定性、批量供应能力等方面要求很高,长期使用进口偏光板离型膜。标的公司目前已实现对无锡三星的批量供货,成为无锡三星偏光板离型膜唯一一家国内供应商,意味着标的公司产品在质量、稳定性、批量供应能力等方面符合无锡三星的标准和要求。 标的公司偏光板离型膜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了无锡三星的技术标准要求,且部分技术指标优于进口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标的公司偏光板离型膜产品已通过无锡三星、恒美光电、三利谱等偏光板头部厂商的验证并实现供货,且标的公司为无锡三星偏光板离型膜唯一一家国内供应商,具有较强的核心技术优势。 (2)OLED保护膜 OLED保护膜存在较高的技术、研发和客户壁垒,长期以来被日东电工、韩国SKC等日韩企业垄断,通过公开渠道无法获取其主要技术指标,且行业内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标的公司已成为国内显示屏龙头企业维信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维信诺的技术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标的公司OLED保护膜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了维信诺的技术标准要求,已实现国产替代。同时,标的公司OLED保护膜产品使用国产基膜原料开发,在抗静电涂布液、硅胶胶水配方及特殊胶层等方面实现全流程自主生产和工艺控制,具有良好的产品性能和成本优势,不断扩大对维信诺的销售规模。 2、其他竞争优势 (1)与进口同类产品相比 目前,偏光板离型膜主要供应商包括三菱化学、日本东丽等,偏光板保护膜主要供应商包括藤森工业、日东电工等,OLED保护膜主要供应商包括日东电工、韩国SKC等,长期以来被日韩企业垄断。标的公司具备快速响应能力,产品的供应链安全、性价比较高,与进口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具体如下:①材料与安全优势 标的公司在国内布局完整产业链,从核心工艺研发到规模化生产已实现自主可控。标的公司通过与国内上游基膜厂商、涂层材料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体系,确保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和生产的连续性。全产业链本土化布局不仅能够规避外部技术封锁和国际贸易风险,还能快速响应下游客户的需求变化,为下游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稳定供应的产品。 ②成本控制优势 在成本控制方面,标的公司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降本增效体系。标的公司引入了全自动预处理仓库与RDRV搬运系统,通过智能化物流管理,大幅提升了运转效率,降低了人工作业比例,有助于标的公司实现降本增效。同时,标的公司自主研发涂布工艺、改良涂布配方,积极推进材料协同本土化,采用国产PET基膜,通过规模化采购及全流程自主生产,压缩成本空间。 ③响应与服务优势 在交付保障和服务体系上,标的公司依托充裕的产能与稳定的供应链,确保订单高效履约。为满足客户需求,标的公司以资源倾斜与专属团队为支撑,针对维信诺等重点客户成立专项小组并派驻驻厂人员,可实现需求的快速响应,响应速度高于进口材料供应商,获得了客户好评。此外,为满足客户需要,标的公司通过优化物流体系,缩短交付周期,进一步提升了运输、仓储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成本,在供应效率上显著优于国外企业。 (2)与国产同类产品相比 目前,国内偏光板离型膜、偏光板保护膜、OLED保护膜主要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国内尚无在该领域具备明显竞争优势的供应商。标的公司充分发挥长期深耕行业形成的经验和优势,在上述领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作为国内少数具备产品批量供货能力的企业,标的公司在国产化替代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具体如下: ①技术基础优势 标的公司凭借在光学薄膜材料领域十余年的技术沉淀,构建了完善的核心技术体系,为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标的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精密涂布技术、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和表面处理工艺,并建立了专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和检测实验室。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标的公司已取得相关发明专利,成功开发出多款性能优异的功能性复合涂层材料产品。深厚的技术积累使得标的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在高端显示材料领域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持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②装备与检测优势 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对材料粘接特性、涂布克重、稳定性、洁净度有高精度要求。标的公司已建和在建多条国际先进的进口涂布设备,通过二次涂布工艺实现性能突破,一次涂布增加附着性,有效避免硅转移问题,同时在一次涂布环节引入AOI检测,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基材用于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的生产,确保了产品的初始品质。标的公司配备的高精度缺陷检测系统,能够精准识别微观瑕疵,产品质量稳定性在行业内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③市场先发优势 凭借技术研发优势,标的公司在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领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是国内目前少数可向新型显示领域内知名客户实现批量供货的企业,在偏光板离型膜、OLED保护膜等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已成为无锡三星、维信诺等行业内知名客户的供应商,并与其他潜在客户积极推进项目合作。标的公司在细分领域的先发优势有利于标的公司与现有客户维持并加强合作,现有客户的认可以及良好的市场口碑能够促进标的公司在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领域的进一步市场开拓,形成良好的业务发展局面。 综上,标的公司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的下游产能加速向国内转移、行业发展良好,标的公司偏光板离型膜、偏光板保护膜及OLED保护膜等产品市场空间广阔、国产替代潜力巨大,与进口及其他国产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3、技术研发进展及先进性 截至本回复出具日,标的公司偏光板离型膜、偏光板保护膜及OLED保护膜的技术研发进展及先进性情况如下:
(五)标的公司具有较强的客户拓展能力 1、偏光板离型膜主要客户的数量和资质 (1)下游客户具有集中度高的特点 标的公司偏光板离型膜主要客户为偏光板制造厂商,偏光板业务具有较高的技术、资金、认证等行业壁垒,且市场集中度高。根据CINNO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前十大厂商产能占比高达98%,其中前五大厂商产能占比达79%,产能高度集中。 目前日韩厂商正在逐步缩减或退出偏光板市场,中国厂商正通过自建和并购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根据深纺织A公开资料引用的Omdia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大陆偏光板产能规模占全球份额约58.5%,预计到2027年将进一步提升至72%,增速明显。据CINNOResearch调查显示,预计到2025年底,杉金光电产能占全球市场比约30%,恒美光电产能占比约15%,盛波光电及三利谱也将超过5%,标的公司与上述厂商均建立了合作关系。偏光板产能向国内转移有利于加快推动偏光板离型膜的国产替代进程。 (2)主要客户的数量和资质 近年来,中国偏光板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厂商正通过自建和并购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涌现了如恒美光电、杉金光电、盛波光电、三利谱等头部企业,以及江西胜宝莱、深圳市运宝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运宝莱”)、江西恒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祥福兴、广东名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佛山纬达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汉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赣州市国盛卓越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等其他企业,标的公司与上述头部企业以及该行业其他大多数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截至本回复出具日,标的公司偏光板离型膜主要客户的相关情况如下:
如上述,标的公司客户开拓情况较好,具有良好的市场资源优势。 综上,标的公司偏光板离型膜产品已通过无锡三星、恒美光电、三利谱等头部厂商的验证并实现供货,且标的公司为无锡三星偏光板离型膜唯一一家国内供应商,与行业头部企业以及该行业其他大多数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具有良好的市场资源优势。 2、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主要客户拓展的具体情况 偏光板和OLED面板行业具有集中度较高的特点,行业内的少数头部厂商占据主导地位。头部厂商具有产品质量要求高、产品需求量大的特点,对供应商在技术、产能、质量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经过供应商生产能力考查、实地审厂、产品验证等过程,供应商验证周期较长,导入时较为严格谨慎,验证通过后通常会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和较强黏性,特别是进入批量供货阶段后,需求放量增长较快。 目前,标的公司偏光板离型膜、OLED保护膜已实现对无锡三星、维信诺、恒美光电、三利谱等全球知名厂商的批量或小批量供货,是标的公司相关产品预测期收入大幅增长的重要保障,具体情况如下: (1)批量供货客户 标的公司偏光板离型膜、OLED保护膜产品已向无锡三星、维信诺批量供货,以该等客户为例,在标的公司相关产品进入批量供货阶段后,标的公司根据客户发送的采购订单安排发货,由于采购订单通常具有周期短、频次高的特点,仅能代表客户近期的采购需求,因此通常客户会根据其生产计划向标的公司提供未来几个月的采购需求计划作为产能安排的参考。 以无锡三星、维信诺为例,标的公司对其销售收入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注2:维信诺2025年8-12月收入仅包括其下属公司固安云谷预计情况,合肥维信诺正对标的公司样品进行验证,预计三季度将实现供货,其产能系固安云谷两倍,供货后收入预计将进一步放量。 无锡三星系韩国三星SDI下属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偏光板制造商,具有较大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市场地位。标的公司于2023年10月向其第一次送样,经过物料验证和打样测试,2024年2月通过供应商体系审核,2024年4月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全年实现收入153.10万元,2025年初进入批量供货阶段,1-7月销量实现快速增长,实现收入426.1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5.35%,可见批量供货后放量增长较快。根据无锡三星提供的采购需求计划,随着标的公司产品批量稳定供应,其采购需求将进一步提升,由此测算2025年全年可实现收入1,909.48万元。 维信诺系国内四大显示面板厂商之一,根据维信诺公开披露的资料,其2023年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国内第二,具备行业领先地位。 标的公司于2023年开始陆续向维信诺下属公司固安云谷送样,经过与客户进行测试方法对标、调整配方等一系列产品验证过程,2023年8月通过固安云谷导入审核,2023年9月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2024年实现收入300.67万元,2025年初进入批量供货阶段,1-7月销量实现快速增长,实现收入869.8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1.09%,可见批量供货后放量增长较快。根据固安云谷提供的采购需求计划,随着标的公司产品批量稳定供应,其采购需求将进一步提升,由此测算2025年全年可实现收入1,598.15万元。 除无锡三星、维信诺等头部厂商外,标的公司产品对江西胜宝莱、江西恒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祥福兴等行业内的其他客户亦实现了批量供货,结合上述客户提供的采购需求计划,由此测算2025年全年可实现收入795万元。 根据江苏斯瑞达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6月向北交所递交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其光电制程精密保护材料主要为OLED上、下保护膜,客户同样为维信诺,报告期内收入实现情况如下:
如上述,标的公司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所在行业具有市场准入门槛高、前期导入周期长、批量供货后快速增长的特点,且标的公司在向无锡三星、维信诺等客户批量供货后呈现了放量增长趋势,收入快速增长具有合理性。 (2)小批量供货客户 标的公司偏光板离型膜目前已通过福州恒美光电和合肥三利谱的产品验证,处于小批量供货阶段,并正在推进恒美光电和三利谱体系内其他工厂的验证进程,预计进入批量供货阶段后销售收入将实现大幅增长,具体如下:①标的公司产品向无锡三星批量供货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日韩偏光板厂商在行业内深耕多年,对供应商产品在质量、稳定性、批量供应能力等方面要求很高,标的公司向无锡三星批量供货,且产品部分核心技术指标优于进口竞品,标志着标的公司在国产替代道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标的公司系无锡三星偏光板离型膜唯一一家国内供应商,双方的合作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对标的公司的市场和客户开拓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例如,标的公司2025年2月向合肥三利谱送样偏光板离型膜,6月即通过验证,验证周期大大缩短。因此,良好的示范效应有利于提升客户导入成功率、缩短导入周期,加快实现收入增长。 ②国内头部厂商的原材料国产替代意愿强烈 由于偏光板离型膜对材料粘接特性、涂布克重、稳定性、洁净度有高精度要求,下游厂商对产品的交期和响应速度要求较高,标的公司作为本土厂商,在交付保障和服务体系上,依托充裕的产能与稳定的供应链,确保订单高效履约。为满足客户需求,标的公司以资源倾斜与专属团队为支撑,可实现需求的快速响应,响应速度高于进口材料供应商,获得了客户好评,在产品供应稳定性、响应速度、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在国际贸易关税壁垒抬升的宏观背景下,进一步强化下游客户对国产化替代方案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恒美光电、三利谱等国产偏光板的头部厂商,基于对本土优势的认可、降本需求以及供应链安全考虑,国产替代意愿普遍更为强烈。在上述背景下,标的公司将加快推进实施进度,在国产化替代的浪潮中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③恒美光电、三利谱等国内头部厂商的偏光板产能和需求量更大 与无锡三星相比,恒美光电、三利谱的产能情况如下:
目前,标的公司和三利谱的合作推进较快,根据三利谱提供的采购需求计划,预计2025年7-12月采购额977万元。此外,标的公司偏光板离型膜对深圳运宝货,正推进批量供货。(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