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601766):中国中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公司”) 积极响应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开展沪市公司“提质增效重 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制定了“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 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切实履行“提高上市公司质 量、增强投资者回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应尽之责。具 体如下: 一、构建“双赛道双集群”产业格局,提升经营质量 自成立以来,中国中车聚焦主责主业,加强战略引领, 深刻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领先、 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备受党和国家 领导人高度关注和重视,以“复兴号”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 为代表的系列轨道交通装备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金 名片”。公司着力构建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和清洁能源装备业 务的“双赛道双集群”产业格局,建立梯次布局、良性互动、 集群发展的体系,加速提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夯实高质量 发展产业根基。 (一)谋战略、优布局,强化构建新业态,拓宽高质量 发展路径 加快轨交产业升级。紧跟中国铁路市场化改革方向,以 快捷、重载、数智为目标,建立适应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发展 需要的装备体系。搭建多制式、更高性价比的中低运量城市 交通系统解决方案,推动谱系化车辆平台建设。加快推出数 智化、绿色化支撑下的“车地一体化”机电系统和全寿命周 期服务方案,提升城市交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 加紧战新产业提质。加强新能源产业布局顶层设计,深 耕重点区域,统筹推动产业基地布局方案落地。加紧研究新 型电力系统所需技术及装备,打造“源网荷储”系统解决方 案。持续强化仿真和试验验证能力,支撑战新产业产品性能、 质量不断提升。 加速未来产业培育。充分利用中车丰富的应用场景,开 发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 系统解决方案,培育自动化、精益化、绿色化、智能化“四 化”融合的数智产业。 (二)拓市场、扩增量,强化打造新模式,筑牢高质量 发展基础 精耕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强化与重要客户的沟通对接, 积极推动实施订单采购。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趋势,加快构建铁路现代物流装备体系。持续发挥城轨区域 市场优势,不断拓展“产品+”“系统+”业务,加快研究 制定价值创造模型样本,着力打造示范引领项目。 细耕清洁能源装备市场。优化战略合作治理机制,推进 战略市场开拓和重点合作项目落地。抓住清洁能源开发机 遇,加快构建风光储氢等市场优势,提高行业地位,强化行 业话语权。加强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积极探索推动交通 与能源融合发展,形成示范效应。 深耕国际业务市场。巩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 场,做好服务保障,跟踪落实各项海外项目。督导在执行及 重点跟踪DLS项目,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和市场有效拓展;强 化DLS项目管理能力和供应链体系建设,构建价值导向的数 智化、绿色化DLS2.0模式;持续加强复合型DLS业务人才 队伍建设。依托优势区域布局,推动“双赛道”协同“走出 去”。 育耕数智产业市场。统筹推进产业数智化支撑的“产品 +”“系统+”业务模式。建立数智产业统筹协调机制,加快 内部数智产业资源专业化整合,构建协同化的数智产业市场 拓展体系。 二、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公司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化科创体系改革,加快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持续增强自 主创新能力,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到领先领跑的重大跨越。 公司将继续把科技创新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水平科技自 立自强赋能高质量发展。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 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 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完善创新体系,保持高水 平科技投入,统筹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开展技术研究和项目 攻关;优化科技创新工作生态,坚持市场导向,突出政策“解 渴”,推进科技产出效率持续提高。着力提升创新能力,聚 焦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加大原创技术投入和四性技术研 究。强化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加强科研立项的统筹部 署,深化开展中国中车轨道交通装备与清洁能源装备现代产 业链共链行动。着力转化创新成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应用, 把握好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模块化、平台化发展趋势, 加快推动重大项目成果推广应用,打造典型产品。打造高素 质人才队伍。坚持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不断优化人 才选、育、管、用、培等各个环节,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结 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强清洁能源装备、战新产 业、国际业务等人才队伍建设,更好支撑公司发展。 三、加强投资者沟通,增进市场认同 公司严秉“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信息披露 原则,确保所有股东公平平等地获得信息,保障全体股东利 益,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公司坚持主动型投资者关系管理, 积极管理与投资者、分析师、媒体、监管机构、社会公众等 多维度的互动关系;创新模式丰富推介渠道,深化开展路演 与反向路演,增进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传递公司价值。公 司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获得了资本市场、监管部 门和专业机构的广泛认可。 公司将继续主动强化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资者 沟通与价值管理,让资本市场充分认识公司内在价值。一是 强化价值推介,持续增强资本市场认同。常态化召开业绩说 明会,积极召开全年业绩投资者及分析师专场推介会、定期 召开投资者电话会,组织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亲自与会, 真实准确解读公司经营业绩,分享经营工作成果和总体思 路,交流发展机遇、业务规划等重要信息,实事求是回应投 资者提问与关切。高质量开展业绩路演,拜访境内外投资机 构,与重要投资者进行一对一交流沟通。创新组织反向路演, 进一步传递公司价值,强化资本市场认同。二是做精日常管 理,筑牢投资者关系基础。组织编发每日媒体监测信息、资 本市场周报以及公关事件分析,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供 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持续更新投资者档案,建立资本市场 分析师库,走访长期股东、参加券商策略会,传递公司经营 管理理念及战略规划,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与理解。注 重投资者日常沟通,安排专人接听投资者电话,接收投资者 电子邮件,关注E互动平台投资者提问,耐心解答投资者提 出的问题。参与投教活动,提示投资者注意理性投资。 四、重视投资者回报,共享经营成果 中国中车自成立以来每年度均实施现金分红,迄今累计 分派现金红利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含税);年均现金分红 比例超过40%,高于A股资本市场平均水平;公司向全体股 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从1.5元(含税)提升至2.1元(含 税),年度派发现金红利总额由40.93亿元(含税)提升至 60.27亿元(含税),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东 的净利润的比率提升至49%。 公司坚持遵守《公司章程》和《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长期股东回报规划》的相关规定,重视投资者回报,适时 研究推动中期分红等方式,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与股 东共享公司经营成果。公司继续秉持更好维护股东权益、为 股东创造更大价值的理念。科学做好市值管理,健全市值管 理工作制度机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 稳定投资者回报预期。认真履行市值管理主体责任,维护市 场稳定。 五、优化公司治理,坚持规范运作 公司聚焦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制 度体系,形成以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信息披露管理 办法、投资者关系管理办法等为基本制度,以董事会专门委 员会工作细则、信息披露实施细则、市值管理办法等为专项 制度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基本构建了权责法定、权责透明、 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公司精准把握规范运 作,完善治理主体权责,细化权责事项清单,推动权力责任 对等,保障有效履职;精确把控议案质量,建立议案质量把 关程序,对于重要议案,与总部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提 前介入,从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合规方面给出意见和建议。 公司将继续坚持合规导向和高效规范运作,持续提升公 司治理水平,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坚决不碰监管红线,遵 守党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 简称“国务院国资委”)及上市地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要求, 重点把关关联交易、重大投融资项目、对外担保等事项。严 守合规运作底线,依规则、按权责发挥各治理主体尤其是董 事会的功能作用。深入完善机制保障,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尤 其是董事会建设、信息披露与市值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 加强制度供给,确保合规融入过程、融入机制,充分保障、 发挥作用。不断优化治理主体关系,持续健全权责法定、权 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全面细化会 议过程管理,重点做好外部董事沟通,优化董事会运作效率。 六、强化“关键少数”责任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持股超过5%以上的股 东及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保持紧密沟通,及时传达监 管工作要求。公司组织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参加国务院国资 委、证券监管机构、上市公司协会等举办的培训,学习领会 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把握监管新规、 公司治理要求,持续提升政策理解力、战略洞察力、风险识 别力和科学决策力。 公司将继续提升“关键少数”的责任意识,协同促进“关 键少数”勤勉尽责。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和实际需求组织公司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参加监管机构和专业协会的工作会议、 培训课程等活动,加强“关键少数”对资本市场法律法规、 专业业务知识的理解,不断提升自律意识,促进上市公司高 质量发展。 公司将持续评估本行动方案的具体举措,及时履行信息 披露义务。本行动方案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 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 投资风险。 中财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