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逸飞(688646):逸飞激光关于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
时间:2025年08月25日 19:25:17 中财网 |
|
原标题:
ST逸飞:逸飞激光关于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
半年度评估报告
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价值的认可以及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于2025年4月30日发布了《2024年度提质增效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并积极开展和落实相关工作,现将2025年上半年的实施进展及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规范运作,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公司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持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规范运作水平,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形成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三会一层”治理结构;其中,董事会下设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委员会,从机制上保障董事会的科学高效运行。2025年上半年,公司召开股东大会2次,董事会4次,监事会2次,专门委员会3次,独董专门会议1次,审议事项包括定期报告、募集资金、制度修订、股份回购等事项。公司重视并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参与公司经营、战略方面的决策会议,与管理层、审计机构积极沟通,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提出专业建议,推动公司整体治理水平的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和《公司章程》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业务管理制度》。同时,公司结合2024年度内控审计报告所涉及内控事项与公司发展需要,修订了《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报告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相关内控流程与内控制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保证公司高度重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等“关键少数”的职责履行和风险防控。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组织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参加湖北证监局、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监管机构组织的线上培训,包括:组织董事会秘书参加“2025年第1期董事会秘书后续培训”及“市值管理专题线上培训”,组织董监高参加“2025年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合规履职培训”。同时,公司及时向全体董监高传递并组织学习监管动态、典型案例,确保监管精神理解准确、执行有效,着力提高“关键少数”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强化“关键少数”人员合规意识。
二、不断提升信披质量,强化投资者沟通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严格依据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始终秉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简明清晰、通俗易懂的原则开展信息披露工作,积极采用简明清晰、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以及图片、表格等多样化的信息展示手段,提高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的可读性,以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行业及公司的价值。同时,公司增加披露自愿性公告,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取充分的决策依据。
2025年上半年,公司通过上证E互动、投资者热线、投资者邮箱、接待投资者调研、电话会议、业绩说明会、券商策略会等多渠道与广大投资者沟通交流,积极传递公司价值。公司常态化组织业绩说明会,积极参加2024年度科创板电池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并积极参加由湖北证监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25年湖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公司高管积极参与,与投资者就经营业务、财务数据、行业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报告期内,公司共披露4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同时,公司积极接受媒体采访,并通过公司官方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宣传平台,以及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纸媒等宣传渠道,多方位、多渠道宣传公司生产经营、研发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工作,积极传递公司价值,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
三、聚焦主业,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供应商,始终坚持创新质量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了“激光+智能装备+工艺应用”为一体的滚动创新体系,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产品广泛应用于
新能源电池的电芯、模组、PACK制造领域,同时也应用于半导体、家电厨卫、装配式建筑、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1、夯实主业根基,拓展新兴业务
2025年以来,公司持续聚焦主业,始终围绕“激光+智能装备”平台化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在
新能源电池领域,公司构建了“结构件装配-电芯组装-模组PACK-回收/拆解-智慧物流装备与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智能激光系统、新一代密封钉高速装配站、新一代高速氦检机等新产品,持续完善产品矩阵。同时,公司不断
创新技术、优化工艺,推出更智能化、高精度、高效率、高良率的电池封装、储能集装箱系统装配等全系列解决方案。
随着产业链协同、技术不断突破、工艺逐步成熟,圆柱全极耳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应用边界不断拓展,由动力、小动力、储能领域,延伸至电动工具、低空经济、
机器人、BBU、电动船舶等领域。同时,圆柱封装形态结合固态电池或钠电池技术路线,进一步为圆柱电池带来新的增长空间。圆柱电池需求的持续增长,带动设备需求的提升,今年以来,公司圆柱电池装备订单持续增长,46系大圆柱电池也进入规模化交付期。
在巩固圆柱电池装备领先优势地位的同时,公司加大力度拓展新兴业务,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与金羽新能达成战略合作,围绕全极耳固态电池、方形铝壳固态电池的设备研发、工艺优化、市场推广、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公司将高动态激光加工技术、激光加工质量闭环监测系统、精准定制激光调质系统及激光极片快速干燥工艺等新技术应用到固态电池极片制片环节,开发激光超快加工设备、激光刻槽设备,并与多家行业知名研究机构、客户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固态电池设备研发与市场应用,现已逐步实现部分产品的销售与交付。在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领域,公司开发了P1-P3激光划线与P4激光清边设备、P1-P4集成一体化设备、钙钛矿基板切裂一体机(P5)、XBC电池激光开槽机、钙钛矿玻璃激光打孔机(P6)、钙钛矿玻璃激光封焊机(P7)等全系列高端激光装备,部分设备实现客户交付。
2、创新和质量驱动发展,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公司持续践行创新和质量驱动发展策略,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5,138.55万元,占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90%,同时,公司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公司及子公司研发人员共计410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37.96%,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和持续高水平的研发投入保证公司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以及能够快速攻坚新技术、新产品。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授权有效期内的知识产权为677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软件著作权153项。报告期内,新获授权知识产权共45项。
依托逸飞激光工程技术研究院,针对大圆柱电池规模化制造的工艺难点,公司通过优化激光调质系统,利用光场分布的优化调控,有效保证熔池稳定性,抑制飞溅产生,解决了
新能源电池焊接飞溅问题;持续扩充焊中检测系统,新增熔池高速监测及熔深检测系统,进一步保障焊接过程稳定性;创新3D振镜注液孔清洗技术,显著提升激光对电解液残留的清除能力,保障密封钉的稳定焊接。在设备前道工序上,通过研发大幅面高均匀激光能场极片涂层热处理装备,能够在保证材料温升及有效性前提下,快速实现极片涂层水分及溶剂的去除,以及通过突破极片涂层高速表面处理技术,极大提升激光装备对卷绕机速度的适配能力,助力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同时,公司积极推进研究院公共验证测试平台建设,配备了先进的验证测试设备和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开展检测业务,包含微观晶体结构、材料成分、光学器件系统分析、电性能等多项测试,覆盖领域包含
新能源电池、半导体、电子、汽车以及五金等领域。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第三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CNAS实验室(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筹备工作,并同步规划CMA、TUV等权威资质能力建设。未来将服务链上企业验证测试需求,为产业链研发创新提供更加专业、科学的技术与产品支持。
3、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速全球化发展步伐
2025年以来,公司持续深化全球化发展战略,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搭建海外宣传矩阵,参加2025韩国国际电池展、欧洲电池展等海外展会,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相继开拓了英国、日本、韩国、德国、土耳其等国家客户,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海外业务实现较大突破,订单大幅增长。
2025年4月,公司设立新加坡子公司,作为海外运营总部,并结合本地化合作模式,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业务,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针对海外头部重点客户打造专有服务团队,提升公司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4、强化募集资金管理,有序推进募投项目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募集资金管理,严格遵守募集资金管理规定,加强募集资金使用规范和内部控制建设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合规意识和对募集资金存放、使用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公司积极有序推进武汉总部基地项目和IPO募投项目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推进上述项目的建成落地,力争早日全面投入使用,以满足客户对产品多样化和产品性能提出的更高要求。
5、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推动业务与资本协同发展
自上市以来,公司充分借助资本市场平台,通过投资、并购、孵化等方式,不断寻求产业整合的机会,不断扩大业务规模,拓展新兴领域业务,实现内生式和外延式双轮驱动发展。
2025年4月,公司与武创院正式联合对外发布“激光应用与
高端装备创新枢纽”,将重点布局新一代电池智能装备产业、工业人形
机器人、第三代
太阳能电池
高端装备、半导体先进封测及智慧物流等四大领域,打造“产业定义需求-技术响应需求-资本保障需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培育更多新质新生产力。同时,公司与武创院的全资子公司武汉武创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创院投资”)成立合资公司湖北武逸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创新枢纽的载体,充分利用各方
优势资源,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报告期内,武逸科技与华中科技大学院士团队、武昌区政府联合成立湖北荆楚人形
机器人有限公司,公司增资后,直接持股5%,通过武逸科技间接持股14.875%。
公司将会以此为支点,布局智能装备与
机器人发展的共性技术和核心部件,以提升装备的智能化、柔性化为牵引,通过具身智能技术赋能专业装备和工业制造的AI智能化升级,逐步实现人形
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落地,并不断延伸打造全新的产业集群。
四、深入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理念
1、积极落实股份回购计划,稳固市场信心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价值的认可和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同时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公司实施了股份回购计划。
2025年1月3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吴轩先生向董事会提议以公司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第二期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10,000万元(含),回购股份的价格不超过人民币56.17元/股(含),并在未来适宜时机用于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2,222,800股,占公司总股本95,162,608股的比例为2.34%(比例数据系四舍五入),回购成交的最高价为44.80元/股,最低价为25.44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75,552,185.80元(不含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2、董事、高管积极增持公司股份,彰显长期稳健发展信心
为维护全体股东利益,切实履行控股股东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责任,提升投资者信心,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吴轩先生和董事兼副总经理赵来根先生积极增持公司股份,计划自2025年5月7日起6个月内,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允许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增持公司股份,合计增持金额1,500万元—3,000万元(含)。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吴轩先生已增持122,013股,董事兼副总经理赵来根先生已增持75,135股。
五、持续评估完善行动方案
下半年,公司将持续评估、实施“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持续聚焦主业,围绕“激光+智能装备”平台化升级发展战略,进一步夯实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提升系统风险管控能力,积极回馈广大投资者,切实履行作为上市公司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5年8月26日
中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