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渝农商行(601077):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公司代码:601077 公司简称:渝农商行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1.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行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2.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本行于2025年8月26日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六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本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会议应出席董事8名,实际出席8名。本行部分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了本次会议。 4.本行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已经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根据中国审阅准则审阅,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已经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国际审阅准则审阅。 5.本行202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安排的议案》,授权董事会在符合利润分配的条件下,制定并实施具体的中期分红方案。本行董事会将在授权范围内适时实施2025年度具体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本行2025年中期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本行行长隋军先生代为履行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职务,至本行新任董事长任职资格获监管机构核准
(1)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的规定计算。 (2)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和相关金额参见“财务报表补充资料”。 (3)平均总资产回报率指期间内的净利润(包括可分配至非控制性权益的利润)占期初及期末的总资产平均余额的百分比。 (4)按照生息资产总额的平均收益率与计息负债总额的平均成本率的差额计算。 (5)按照利息净收入除以平均生息资产计算。 (6)按照业务及管理费除以营业收入计算。 (7)按照期末扣除其他权益工具后的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股东权益除以期末普通股股本总数计算。 (8)2025年6月末、2024年末指标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计算,2023年末指标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计算。 3.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报告期末,本行股东总数为124,514户。其中A股股东123,409户, H股股东1,105户。截至2025年7月31日(即本行A股半年度报告公布 之日上一个月末),本行股东总数为125,825户,其中A股股东124,727户,H股股东1,098户。 单位:股 注:(1)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数是该公司以代理人身份,代表截至报告期末,
(2)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数是以名义持有人身份受香港及海外投资者指定并代表持有的本行A股股份合计数(沪股通股票)。 (3)上述股东持有的股份均为无限售条件股份。 (4)截至2024年度股东大会股权登记日,本行A股质押股权数量达到或超过其持有本行股权50%的股东质押股数总计358,389,900股,持股总计395,279,238股,占本行总股本的3.48%,本行按照《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限制了上述股东在股东大会上的表决权,上述股东未向本行派驻董事。 4.截至报告期末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前10名优先股股东情况表 □适用√不适用 5.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不适用 6.在半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1.总体经营情况分析 2025年上半年,本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和监管工作要 求,坚守“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深入构建数字驱动、产业链动、场景圈动“三种新动能”,全行活力、动力、价值创造力大幅提升,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营业务发展有增有优。规模、效益持续增长,资产总额16,301.31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1.89亿元,存款余额10,251.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2.49亿元,贷款余额7,652.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9.72亿元。 实现营业收入147.41亿元、净利润78.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46%、3.79%。贷款质量、成本管控持续优化,不良贷款率1.17%、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5.11%、拨备覆盖率355.58%,具备较强的风险抵补能力;成本收入比26.58%,存款付息率1.52%、同比下降27个基点。市场形象稳步提升,A股纳入沪深300指数,H股纳入MSCI 指数,排名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第112位、较上年末提升7位,创历史新高,居全国农商行和西部银行首位。 服务地方经济向上向好。一方面,保持“农村领跑”优势。发挥地 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力银行”作用,将近70%的人员、80%的网点、80%的自助机具投向县域及农村地区,形成“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的庞大网络布局。持续整合零售、网点、科技资源,创新特色化、差异化金融服务,巩固县域地区经营优势。升级“乡村振兴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在全市100%的行政村开展整村授信。探索构建生态特色产业知识图谱和产业大脑,“一县一品”创新特色信贷产品服务方案超40款,因地制宜支持地方生态特色产业发展。截至2025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2,602.18亿元,县域存、贷款市场份额稳居重庆同业首位。另一方面,加快“城市赶超”步伐。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精研产业链条构建产业图谱,科技贷款余额998.05亿元。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信贷余额802.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4.66亿元。不断深化普惠金融,打造“国补”“文旅”等金融场景,信用卡及消费贷款余额超1,500亿元,增量规模居重庆首位。全面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78.46亿元,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获评最高级“一级”。加快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特色产品,联动政府部门、链主企业、链属企业及机构等形成“多方协作联动、相互成就共赢”的养老金融生态。高效服务“两重”“两新”,支持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市级重点项目159个、贷款余额268.22亿元,陆海新通道融资余额587.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69亿元,助力重庆“六区一高地”建设。 金融风险防控稳扎稳打。持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落实监管新规推进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授信审查审批管理机制,细化专职审批人管理要求。全面推进智能风控,拟定三年建设规划,努力实现授信业务全面线上化及全面风险监测系统的升级优化。梳理全行信贷产品,基本完成产品树、产品量化评价标准的构建,推进系统落地。打造风险数据集市统一风险视图。 改革转型发展提速提量。加快推进全行体系性重塑、理念转变升级、动能新旧转换,通过细化落实一年预算、各条线制定三年规划、加快筹划“十五五”五年战略,实现全行战略短期、中期和长期有序衔接、滚动推进。积极构建和培育数字化获客、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贷后三大能力,系统性重塑业务流程;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系统性做好产业链营销和产业链风控,全面提升体系化展业模式;拓展和创设丰富的金融和非金融综合服务生态,系统性打造社区商业、科技金融、特色农业、文旅等多种生态场景,扩展多种盈利模式,持续巩固提升本行核心竞争力。数字金融加速推进,关键工程落地实施,今年以来,持续推进建设型项目40个,10个项目投产(包含部分投产项目6个)。加大知识产权建设力度,申请各类专利及软著200余项,参与各项标准制定近50项。加速AI应用落地, 完成AI中台建设和大模型垂直应用落地。 2.其他重要事项 报告期内,除已披露外,本行无其他重大事项。 中财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