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N 中财网

[中报]狄耐克(300884):2025年半年度报告

时间:2025年08月28日 00:16:45 中财网

原标题:狄耐克:2025年半年度报告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缪国栋、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王跃先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黄健芳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了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有关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下游房地产行业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应收款项余额波动及坏账损失的风险、新增募投项目面临的风险,具体内容请详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理性投资。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2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9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2
第四节公司治理、环境和社会........................................................................................................87
第五节重要事项................................................................................................................................96
第六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101
第七节债券相关情况........................................................................................................................105
第八节财务报告................................................................................................................................106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三、载有公司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名的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文本。

四、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证券事务部。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公司、本公司、狄耐克厦门狄耐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狄耐克有限厦门狄耐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狄耐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
物联智慧厦门狄耐克物联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
智能交通厦门狄耐克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
环境智能厦门狄耐克环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
格蓝迪格蓝迪(厦门)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曾用名:厦门汇源商业 机器有限公司
健康科技厦门狄耐克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
DNAKE(HongKong)DNAKE(HongKong)HoldingsLimited(狄耐克(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公司 全资子公司
智联同创厦门狄耐克智联同创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
鹰慧物联狄耐克鹰慧物联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公司参股公司
勃汉威勃汉威(厦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参股公司
安立通安立通智能(深圳)有限公司,公司参股公司
安智科技湖南安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参股公司
中科瑞狄山西中科瑞狄智慧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物联智慧参股公司
报告期、本报告期、本期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上期、上年同期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
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
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公司章程》《厦门狄耐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元、万元、亿元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人民币亿元
AI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缩写,即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 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AECAEC是AcousticEchoCancellation的缩写,即声学回声消除。这是一种应用于 音频信号处理的技术,主要用于消除在双向通信系统中产生的声学回声。在语 音通话、视频会议或其他类似的音频交互应用中,当扬声器播放的声音被麦克 风接收并再次传送到对方时,会产生回声效应。AEC技术能够实时检测并估计 这些回声信号,并生成一个抵消信号来减少或消除回声,从而保证清晰的语音
  通信质量
ANCANC是ActiveNoiseCancellation的缩写,即主动降噪。这项技术主要用于减 少或消除背景噪音,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内置的麦克风采集环境中的噪音信号, 然后通过复杂的算法产生一个与原始噪音信号相位相反、幅度相同的声波,这 两个声波在听者的耳朵处相遇时会发生相互抵消,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AGCAGC是AutomaticGainControl的缩写,即自动增益控制。这是一种广泛应用 于电子信号处理领域的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在信号处理过程中自动调整信号的 增益,以保持输出信号的电平在一个预设的范围内
TCP/IP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中译名为传输控制 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 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
SIP一种源于互联网的IP语音会话应用层的控制协议,具有灵活、易于实现、便 于扩展等特点
O2OOnlinetoOffline的缩写,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
Linux一种自由和开放源代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
ZigBee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
MeshMesh是一种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自组织、自愈和高可靠性等特点,数据可以 通过多个节点进行转发,以实现更广的覆盖范围和更好的通信性能,常用于无 线通信网络,如蓝牙Mesh等
CMMICMMI全称是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即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 成,是由美国国防部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和美国国防工业协会共同开发和研制 的,其目的是帮助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过程进行管理和改进,增强开发与改进 能力,从而能按时地、不超预算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
AGIArtificialGeneralIntelligence的简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用语,专指通用人 工智能
IoTInternetofThings的简写,中文名称“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 模式中,所有物品与网络连接,并进行通信和场景联动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是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的组合。AIoT融合AI技 术和IoT技术,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来自不同维度的、海量的数据存储于云 端、边缘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实现万物数据 化、万物智联化
DeepSeekDeepSeek(深度求索)是由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开发 的一款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主要面向自然语言处理、推理、多模态任务及 行业应用
iTAPIntelligentTouchlessAccessProtocol(智能无感接近式协议)的简称,由智慧终 端微电子协会ITMA发起并推动标准化。iTAP协议基于传统NFC技术演进而 来,旨在解决多卡切换、安全性、兼容性等问题,通过智能选卡、无感接近等 特性优化用户体验。iTAP覆盖智慧城市、交通、社区、校园等领域,支持支 付、数字身份、门禁控制等场景,且兼容现有NFC技术,进一步拓展了近场 交互的边界
OTAOver-The-Air(空中下载技术)的简称,是一种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远程更新设 备软件和固件的技术
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NationalAccreditationServicefor ConformityAssessment)的英文缩写,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 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 机构的认可工作
OpenHarmony开源鸿蒙,是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孵化及运营的开源项目,由全球开发者共 建的开源分布式操作系统,具备面向全场景、分布式等特点,是一款“全(全 领域)?新(新一代)?开(开源)?放(开放)”的操作系统
IPD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的简称,是一套先进的、成熟 的产品开发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它是根据大量成功的产品开发管理实践总 结出来的,并被大量实践证明的高效的产品开发模式
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r 英文 (原始设计制造商)的缩写,指由采购方委 托制造方提供从研发、设计至生产以及后期维护的所有服务,且由采购方负责 销售的生产方式
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软件,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 化管理系统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ERP是针对物资资源管 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
SRMSuppli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的缩写,即供应商关系管理。SRM是用来改 善与供应链上游供应商的关系的,它是一种致力于实现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持长 久、紧密伙伴关系的管理思想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
CRM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简称CRM),是指企业为 提高核心竞争力,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协调企业与顾客间在销 售、营销和服务上的交互,从而提升其管理方式,向客户提供创新式的个性化 的客户交互和服务的过程
PLM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即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用于优化产品从概 念、设计、制造、销售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是实现跨部门高效协作、保证产 品数据一致性、提升质量、缩短上市周期及降低成本的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解 决方案
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即静电放电。ESD是指不同物体间由于静电积累而产 生的瞬间电荷转移现象,对电子设备与敏感元件构成潜在损害风险,因而成为 电子制造、维修等领域需重点防范的对象
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是为重症或昏迷患者提供隔离场所 和设备,提供最佳护理、综合治疗、医养结合,术后早期康复、关节护理运动 治疗等服务
PLC电力线载波通信(PowerLineCommunication,简称PLC),是一种利用现有 的电力线作为通信介质的技术,通过在电力线上叠加高频信号,实现数据和控 制信号的传输
CANControllerAreaNetwork的缩写,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
KNXKonnex的缩写,欧洲三大总线协议EIB、BatiBus和EHSA合并而成,提供了 家庭、楼宇自动化的完整解决方案
RS485一个定义平衡数字多点系统中的驱动器和接收器的电气特性的标准,使用该标 准的数字通信网络能在远距离条件下以及电子噪声大的环境下有效传输信号
RK3399PRORK3399Pro是一款由瑞芯微电子推出的高性能、低功耗、具备AI运算能力的 系统级芯片,特别适用于高端嵌入式设备和AI应用场景,如智能安防、机器 人、工业控制、教育平板、智能显示等领域。该芯片集成了高性能的神经网络 处理器(NPU),大幅提升了AI运算能力,官方数据显示NPU算力可达 3.0TOPS(每秒万亿次运算),能够高效处理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AI任务
RK3588SRK3588S是一款由瑞芯微电子开发的高性能、低功耗、具备AI计算能力的8K 旗舰级系统级芯片。该芯片主要应用于高端多媒体处理、边缘计算、人工智 能、智能显示、智能家居、视频监控、机器人以及其他对计算性能和多媒体处 理能力要求极高的领域。该芯片支持8K级别的视频解码与编码,并具备强大 的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算力高达6TOPS(每秒万亿次运算),能够轻松 应对复杂的AI计算任务
MobileNetMobileNet是谷歌开发的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架构,旨在解决深度学习模型在 移动设备和嵌入式设备上运行时面临的计算资源和内存限制问题
CANBUS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ontrollerAreaNetworkBus)的简称,是一种用于实时通 信的串行总线协议,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控制、医疗设备等领域
TOPSNPUTOPS(TeraOperationsPerSecond)是衡量神经网络处理器(NPU)或其它专 用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任务的处理器计算能力的一个性能指标,它表示处理 tera NPU TOPS 器每秒能够执行多少万亿次( )操作。 的 值越高,通常意味着 它能够更快地处理复杂的AI模型,支持更高精度的推理和训练任务,尤其适 用于实时的边缘计算和数据中心的高性能计算场景
CPUCPU,全称为CentralProcessingUnit,中文翻译为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 中的核心组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的指令,处理和控制计算机中的几乎所有 数据运算任务。作为计算机的“大脑”,CPU包含了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 和高速缓存等多个部分,它可以读取、解码、执行来自存储器的各种指令,控 制整个系统运行,并与其他硬件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是衡量计算机性能和处理 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
FP16FP16是HalfPrecisionFloating-PointFormat(半精度浮点格式)的简称,是一 种在计算机科学中用于表示浮点数的数据格式。在FP16中,每个数字占用16 位(2字节),相比于更常见的FP32(单精度浮点数,占用32位)格式, FP16具有更低的存储空间占用,因此常用于深度学习、图形处理等对计算密 集型和内存有限的场景,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和降低内存开销
AGV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GuidedVehicle),是一种以电池为动力、装备自动 导引装置的无人驾驶运输车辆。它能够沿预设路径自主行驶,完成物料的搬运 和运输任务
BI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指利用现代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帮助企 业收集、管理和分析数据,将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商业见解,以支持更明智的 决策和优化业务流程
BA楼宇自动化(BuildingAutomation),是通过集成传感器、控制器、网络和软 件,对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如空调、通风、照明、电梯、供配电、给排水 等)进行集中监控、管理和优化的智能化系统。其核心目标是提升能源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并创造安全舒适的室内环境
CAT1全称为LTEUE-Category1,一种由国际标准组织3GPP定义的蜂窝物联网 (Cellular-IoT)通信技术标准。它基于4GLTE网络优化而来,主打中等速 率、低功耗和低成本,是连接海量物联网终端、承接传统2G/3G物联网业务迁 移的主流技术方案之一
LoRa远距离无线电(LongRange的简称),是一种基于扩频调制技术的低功耗广域 网(LPWAN)无线通信技术,主要用于实现物联网(IoT)设备之间的远距 离、低速率、低功耗数据传输
INT8量化INT8 8-bitIntegerQuantization 8 量化,全称为 ( 位整数量化),是一种在深度 INT8 学习和机器学习领域中常用的数据压缩和计算优化技术。 量化可以显著 降低模型在部署阶段的内存占用,提高计算速度,尤其是在硬件资源有限或者 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如移动设备、嵌入式设备和边缘计算设备中具有重 要意义
脑电波交互是一种脑机接口技术,它利用脑电图来捕捉大脑活动所产生的电信号,并将这 些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数据,以实现与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交互
尾差本报告除特别说明外,若出现总数与各分项数值之和尾数不符的情况,均为四 舍五入原因造成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狄耐克股票代码300884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的中文名称厦门狄耐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如有)狄耐克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Dnake(Xiamen)IntelligentTechnology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有)DNAKE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缪国栋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林丽梅胡传盛
联系地址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海 景北二路8号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海 景北二路8号
电话0592-57602570592-5760257
传真0592-57602570592-5760257
电子信箱dnake@dnake.comdnake@dnake.com
三、其他情况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4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4年
年报。

3、注册变更情况
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024
公司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年年报。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本报告期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元)284,385,221.90332,712,547.50-14.5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2,229,644.3325,982,307.63-108.5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元)-12,922,735.296,889,083.44-287.5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6,253,588.80-43,508,922.17114.37%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00880.1037-108.49%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00880.1037-108.49%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18%1.86%-2.04%
 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
总资产(元)1,712,367,955.171,768,166,172.08-3.1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元)1,264,168,368.601,268,821,138.71-0.37%
五、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金额说明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561,463.77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 政策规定、按照确定的标准享有、对公司损益产生持续影响的政府补 助除外)6,211,434.97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 融负债产生的损益2,440,999.14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5,665,245.88 
债务重组损益-1,839,808.79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53,961.74 
减:所得税影响额1,965,970.21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326,312.06 
合计10,693,090.96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不适用

项目涉及金额(元)原因
软件增值税退税3,843,572.19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所属分类
公司主营楼宇对讲、智能家居、智慧病房及智慧门诊等智慧社区、安防智能设备及智慧医院相关应用领域产品的研
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业务。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公司所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设备
制造业(C39)。

(二)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启动之年,更是迈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阶段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中,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推动了产业的深
度转型升级,催生出众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数据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深化数
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的重要支撑。随着数据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和业态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正加速成为推动数字
经济新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数字中国2.0”战略的指引下,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已基本成型,算力网络、人工智能大模型、量子信息等
前沿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加速推进。这些技术进步推动全产业链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入新动能。国家层面持续加大政策供给,《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数字技术与我国制造业优势、市场优势紧密结合。在城市发展领域,国家出台新型城镇化战略
五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同时,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
础设施,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在消费领域,实施提振消
费专项行动,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
费发展,全方位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明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并要求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2025年重点任务。会议围绕多个关键领域作出系统部署:
在扩大内需方面,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
经济”,“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在科技创新方面,要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
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
产业”;在区域发展及乡村振兴方面,要求“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深化东、
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同时强调“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绿色发
展方面提出“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
度”。

在政策力度持续加大、数字技术迭代创新、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的多重推动下,以数据要素为核心驱动力数字经济,正全面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管理迈向精细化、智能化纵深发展。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智慧城市
正从“单点智能”向“全域智慧”跃升,逐步构建起“城市大脑+社区微脑+家庭终端”的三级协同体系。依托物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智慧医疗及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智慧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发展
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推动智慧化服务的广泛普及,为居民营造更加便捷、舒适、安全
的生活环境。在数字技术不断迭代与政策精准扶持的双重赋能下,智慧社区行业正加速汇集发展动能,稳步迈向更高质
量的发展阶段,成为连接数字城市与民生服务的关键纽带。

1、智慧社区行业
(1)行业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城市新形态,是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向智能化转
型的创新理念与模式,赋予城市具有智慧感知、分析、决策和执行的能力,实现城市向更加智慧、高效、可持续的方向
发展。2025年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研究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作出部署:会议指出,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
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要统筹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亦
要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等改造,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完善城市功能。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表示2025年要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任务,并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通过城市更新行动打造智慧城市,实现高水平治理,是城市文明进
步的必然选择。

在数字化浪潮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双重推动下,智慧社区作为现代科技与社会管理深度融合的产物,借助物联网、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智慧社区已实现了社区内各单元的紧密连接和数据的高效互通,构建起全方位、
多层次的高效联动体系,形成了一种新型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模式。智慧社区将门禁系统、监控系统、梯控
系统、安保系统、物业系统等融为一体,集成云门禁、云对讲、云停车、云监控、智能家居、社区购物等社区服务管理
平台,有效地将社区内各单位和家庭之间紧密连接,实现全社区各子系统信息共享与功能联动,打造一个全面、高效的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构建完善的智慧社区生态链,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和舒适的现代化智慧生活
环境。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
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智慧社区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当前,我国智慧社区建设
已进入深化发展阶段,覆盖居住、教育、医疗、环保、养老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化服务模式。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更加成熟,推动社区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迈进。

未来,国家将在城市更新工作中重点关注老旧小区的改造升级,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打造完整社区和全龄友好宜居
社区,进一步推动智慧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智慧社区以科技创新、居民需求、智慧服务为重点,具备开放、包容、友
好社交和互动能力的高品质住宅区,将成为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居民消费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应对老龄化社会
的核心载体,推动数字化生活与智慧化生活的深度融合,为居民创造更加安全、舒适、高效的居住环境,全面助力城市
高质量发展。总而言之,智慧社区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继续发挥关键作用,持续为人们创造更加优质的生活体验,满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成为推动城市升级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2)国家政策驱动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指引下,智慧社区建设持续深化,已成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始终凸显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核心目标、以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
为发展方向、以政策引导与技术应用相结合为行动纲领,通过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的智慧化改造与新建社区的智慧化升
级,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与获得感。

智慧社区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及各地政府的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的持续赋能,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稳步提升和对高品
质生活的追求,为智慧社区市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智慧社区建设,将其纳入新型
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框架,为其长远发展锚定了明确方向。城市更新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
动的意见》的印发,明确了城市更新的八项主要任务,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供了具体指引;《数字中国建设
2025年行动方案》的发布,部署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升等多项重大行动。与此同时,中央财政继续对实施城市
更新行动的城市给予定额补助。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智慧”城市的数量持续增长,并正向城市群和县域两级全面拓
展。

为进一步助力智慧社区建设与发展,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政策不仅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方向
指导与资源保障,更为行业健康发展营造了优良环境,推动智慧社区成为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推进城市数字化转
型的核心载体,加速“数字生活智能化”在基层场景的落地生根。如今,一座座“会思考”的智慧城市,既具备智能决
策的“智慧大脑”,又饱含服务民生的温度,让居民生活得更安全、更美好。

1)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如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等。主要工作包括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
断取得突破;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加快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

2)202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发展群众家门口的社区服务:以社区为主场景主阵地,加强各类便民服务资源统筹整合,推进服
务设施复合利用,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要促进包容共享发展:大力发展老年用户友好的智
能技术产品和应用,推动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多层建筑加装电梯。全面推进城乡公共空间适儿化、适老化和无障碍改
造。

3)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在任务安排上,《意
见》部署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其中,在小区、社区的居住环境品质提升方面,将推进
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指出要在完成“十四五”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的基础上,
持续开展完整社区建设,因地制宜配建和完善社区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停车等市政配套设施,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
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4)2025年4月,国家数据局印发《2025年数字社会发展工作要点》,工作要点聚焦提质增效数字公共服务、智享美
好数字生活、推进精准数字社会治理等3个方面部署工作任务。在智享美好数字生活方面,大力发展数据产品和服务,
加强数据赋能文化传承、旅游服务、消费名品打造、数字商务发展、全民健身服务等领域创新应用,协同推进智慧社区
和数字家庭建设。

5)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调要发展智慧住区、开展数字家庭建设、推动智慧城
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等内容:支持有条件的住区结合完整社区建设,实施公共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
能化改造与管理,提高智慧化安全防范、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鼓励对出入住区人员、车辆等进行智能服务和
秩序维护;对新建全装修住宅,明确户内设置基本智能产品要求,鼓励预留居家异常行为监控、紧急呼叫、健康管理等
智能产品的设置条件,同时鼓励既有住宅参照新建住宅设置智能产品,对传统家居产品进行电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改
造;聚合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道路、城市建筑等多类城市数据,为智能交通、智能停车、城市管理等提供支撑。

6)202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与养老、托育、
餐饮、家政等企业开展合作,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推广智能安防、智慧停车、智能门禁等新模式,提升社
区服务水平和居住体验。培育提供改造设计、定制化整装、智能化家居等一站式、标准化产品和服务的龙头企业。鼓励
有条件的地区支持居民开展房屋装修和局部改造。

(3)行业市场规模
随着城市化与智慧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智慧社区建设行业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从政策引导到技术落地,
从市场需求到产业协同,多重利好因素持续驱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在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中的核心价值日益
凸显。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慧社区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预测,到2030
年,中国智慧社区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15%以上。

智慧社区作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智慧服务为支撑的新型社区形态,凭借开放包容的生态架
构与友好互动的社交场景,已成为高品质居住空间的核心范式,更是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实现绿
色低碳转型及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综合性载体。通过深度整合数字化生活与智慧化场景,智慧社区持续为居民营造更加安
全、舒适、高效的居住环境,全方位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在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蓝图中,智慧社区将始终扮演基础
性、战略性角色,通过不断迭代升级的服务模式,持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成为推
动城市功能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2、楼宇对讲行业
在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数字化、智能化的楼宇对讲系统已然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城市化
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升级,不断推动着技术的迭代突破与产品的多元化创新,楼宇
对讲系统正朝着更加智能、高效、人性化和便捷化的方向演进,以满足人们对服务品质的升级需求。

楼宇对讲系统作为社区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不仅连接着社区和家庭,更在社区信息化、提升居住品质、物业服务质
量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行业融合趋势愈发显著,楼宇对讲系统与智慧社区平台、智能家居生态实现深度融
合互联,室内分机逐渐升级为智能家居的集中触控终端与智慧社区的信息交互平台,门口主机逐步成为智慧安防、雪亮
工程等领域的主要AI应用载体。未来,伴随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场景的广泛延伸,楼宇对讲行业将进一步打破传统
边界,通过模式革新与功能升级,更好地满足社会和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为居民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服务
体验,持续赋能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的全面建设与深化发展。

1)楼宇对讲与人工智能相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广泛应用,不仅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更推动楼宇对讲行业迈向智能化革新
的新阶段。当前,人脸抓拍、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已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实现身份验
证、鉴别、访问控制、安全监控和人机交互等多项功能,打造了呼叫对讲、可视通话、远程开门、人脸识别、电梯联
动、微信小程序视频通话等便捷体验,进一步深化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楼宇对讲行业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社区出入口的人
员通行效率和安全管控水平,极大增强了社区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与物业运营效率,推动楼宇对讲系统从传统安防设备向
社区智能中枢转型,与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生态的融合深度持续拓展。

公司的楼宇对讲产品历经模拟系统、Linux数字系统、安卓数字系统至AI智能系统的迭代升级,整合了人脸抓拍、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并实现与智能家居产品深度融合。公司专注于AI算法
模型的小型化和边端化研究,基于DeepSeek训练方法展开大模型小型化训练和应用研究,降低大模型训练的算力成本,
通过对DeepSeek知识蒸馏等方法的学习和借鉴,对各种大模型进行细分场景的能力提取,训练出适合公司各种细分场景
的大模型边缘和端侧应用算法。通过对大模型的小型化设计,使AI更好地赋能公司各种小算力设备,推动公司产品智
能化升级,助力社区安防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方向加速演进。

2)楼宇对讲与云对讲技术相融合
随着物联网、互联网通信、云计算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云平台服务应用的落地推动楼宇对讲系统步入“云”时代。

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通信、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楼宇对讲系统中,使楼宇对讲系统的通信能力不再局限
于局域网,而是拓展至互联网领域。同时,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赋能的云对讲技术亦实现产品化,推动传统对讲系统向
AIoT方向发展。

公司自主研发并掌握了基于云服务的小区门禁系统及对讲开门方法的核心技术,将楼宇对讲延伸到广域网公共通信,推出微云门禁系统,实现可视对讲、手机开门、访客密码分享、访客消息记录等智能化功能,并可以通过云平台与
智慧社区相关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大数据应用分析,助力社区智慧物业、居家养老等服务的整合,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
的智能化与科技化水平。

此外,公司的微云门禁通过AIoT自建平台,可将音视频对讲、IoT控制、AI计算等技术与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无缝融合,让终端用户仅需一个微信账号即可享受多种个性化服务,极大提升了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

3)楼宇对讲与iTAP近场智能交互技术融合
在万物智联的数字化时代背景下,iTAP技术(IntelligentTouchlessAccessProtocol智能无感接近式协议)应运而生,
为楼宇对讲行业注入全新活力,催生全新商业价值。iTAP智能无感接近式协议作为传统NFC技术的进阶创新,在便捷
性(如多卡切换、无感交互)、安全性、兼容性等方面具备诸多卓越特性。公司作为iTAP标准组核心成员,迅速响应这
一技术趋势,基于iTAP的技术突破并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率先将iTAP协议与楼宇对讲系统深度融合,通过存量门
禁设备无损OTA升级方案,避开大规模硬件更换带来的高成本与繁琐流程,实现“近场即交互”的极致体验,大幅提升
iTAP在社区的场景覆盖率,开创iTAP近场交互技术在智慧社区场景中的革新应用,构建起社区场景下的身份认证与设
备控制新范式。

4)楼宇对讲、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深度融合
随着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概念的普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舒适度要求日益提高。智慧社区的发展
正从根本上优化居住条件,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作为智慧社区的标准化配套产品之一,数字化楼宇对讲系统具备与智
能家居、智慧社区应用互联互通的能力,实现楼宇对讲、智能家居和智慧社区的深度融合,已逐渐成为集云门禁、云对
讲、云监控、社区购物、社区信息、家居智能控制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管理平台。同时,楼宇对讲系统正逐步建立以“社
区综合服务”为核心的O2O平台为目标,实现住户之间、住户与社区、住户与更广泛社会间的综合信息交互与有效管
理,为提升社区增值服务提供了新机遇,进一步推动智慧社区向智能化和便捷化迈进。

(2)国家政策驱动
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已然成为驱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以来,
在政策引导、需求调整与行业转型的多重作用下,房地产市场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以“增量—存量—质量”三量统筹的
高质量城市更新行动,有效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好房子”建设成为政策发力新焦点,房地产行业转型步伐也随之
加速。从政策层面,国家持续出台系列举措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各国家级会议明确助力房地产市场转型发展的定调,
为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与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稳住楼市”,并将其纳入
总体要求,提出“更大力度促进楼市健康发展”,这一部署既凸显房地产风险防范在全年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中的关键地
位,更向市场释放了清晰的积极信号。地方层面,围绕“激活需求、优化供给”两大核心方向,积极调整优化政策。根
据北京中指信息技术研究院监测,2025年上半年全国有约170个省市(县)出台房地产相关政策超340条,“更大力度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导向持续发力,叠加“好城市+好房子”的双重支撑,新房市场整体保持平稳态势。

在房地产新一轮调整与发展中,中央及地方政策落地显效,加速推动市场向高质量转型与平稳发展。随着“好房子”建设、提振消费等各项政策加速落地,加之高品质住宅项目供给增加,各地刚性及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释放。同
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不断攀升带动租房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品质化租赁需求成为市场新常态,为房地产行业的创新
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房地产行业利好政策的密集释放与市场环境的持续优化,正推动房地产向智能化、绿色化、数
字化方向转型,助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促使房地产市场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

房地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为楼宇对讲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城市更新行动中,众多老旧小区的更
新改造工程为楼宇对讲系统的升级换代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新建高品质住宅项目的增加,消费者对楼宇
对讲系统的智能化、个性化以及与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系统的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推动着技术的持续升级和产品
的多元化创新,促使楼宇对讲系统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人性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对服务品质的升级
需求和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

1)2025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指出,要一体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统筹实施好一系列民生工程、安全工程、发展工程,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下
功夫建设好房子,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下功夫建设好小区,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为房
地产转型发展如何与城市更新紧密结合指出了方向和给出了细致指导。

2)2025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

3)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内涵式发展是未来城市工作的主线,同时把推进城市更新作为以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此,会议专门在创新城市建设的工作部署中要求高质量开展城市更
新,也在宜居城市的工作部署中要求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这些重要论述,为我
国房地产转型发展明确了历史方位,也指明了未来方向。

4)202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着眼长远,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要扎实有力推进“好房子”建设,纳
入城市更新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要对全国房地产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
进行摸底,进一步优化现有政策,提升政策实施的系统性有效性,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
险,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5)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指出,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统筹实施老旧小区、危险住房改造,持续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服务功能和文化价值;
要开展完整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地等,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
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加快
实施群众改造意愿强烈、城市资金能平衡、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6)2025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7)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
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有
效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
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要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
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要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有效防
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同时,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拟安
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
府拖欠企业账款等。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8)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文件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内容中指出:要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
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允许专项债券支持城市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
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

9)202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要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等改造,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完善城市功能,修复城市生态系统,
统筹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加强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盘活利用
存量低效用地;完善市场化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

10)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
提出坚持科技创新、数字赋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以信息平台建设为牵引,以智能设
施建设为基础,以智慧应用场景为依托,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持续
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推动城市安全发展。

11)2024年7月,国务院发布《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实施小区环境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建筑节能改造等;以“一老一小”人群需求为重点,推进社区嵌入式
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
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

未来,在国家调控政策的引领下,中国房地产行业将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好房子”建设也将成为房地产业高
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促进楼宇对讲
行业与智慧社区的协同发展,共同构建智能化人居新生态,为智慧城市的全面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3)行业市场规模
2025年上半年,中央及相关部门持续释放楼市政策利好,一系列具体举措相继落地,涵盖去库存、扩需求、构建发
展新模式、化解风险等多个维度。其中,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与收购存量商品房、加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大力推进
“好房子”建设等,为房地产市场注入活力。当前,中央层面聚焦城市更新行动实施稳楼市政策,不断落实落细“存量
政策优先于增量政策”的举措。在城市发展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的过程中,房地产发展要主动顺应这一变化。我国
房地产经过20多年大规模高速增量扩张,仅城镇范围就积累了约500亿平方米的各类房地产存量,按照每年房屋折旧率
2%估算,将创造出约10亿平方米的更新替代需求。存量优化与提质的过程既是城市更新的过程,也是房地产发展转型
和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契机。与此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及危旧房改造、“好房子”建设、优化土
地供给、强化金融支持等政策的持续推进,也将有望助力房地产格局向新向好发展。未来,城市与房地产发展必然要与
城市更新深度融合,以高标准、高可及性、高公平性为基准,打造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和好城区,也将为楼宇对讲
行业市场规模提供长期动力。

1)持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
国家持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等,收储部分商品用房,
以租、售两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住房保障问题,同时加强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利用,努力把老房子、旧房子也改造成好
房子,并稳妥推进危险住房改造,加强老旧厂房、低效楼宇、传统商业设施等存量房屋的改造利用。近年来,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指导各地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在全国106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2019至2024年,全国累计
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惠及居民4,800万户、超过了1.2亿人,2025年计划新开工改造2.5万个老旧小区。

2)支持城市更新行动,中央预算内投资城市更新专项资金800亿元
202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城市更新专项资金800亿元,支持各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项目的基础上,扩围支持城市危旧住房、老旧街区(厂区)转型提质等工程,涉及居民户数约550万户、受益
人数约1,700万人,将推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智能家居行业
(1)行业发展现状
智能家居以住宅为载体,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家居以无接触、安全、智能、便捷等多种交互方式进入了大众视野,并通过融合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实现
家电控制、环境监控、信息管理、安全防范及影音娱乐等多种功能有机结合,形成高效化、智能化的家居设备集成管理
系统。同时,通过线上与线下消费的紧密融合,促进消费升级,构建以“家”为中心的“全屋智能”生态圈,极大地提
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使得人们对住宅的居住观念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
重要途径。

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与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的双轮驱动下,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人工智能、物
联网等核心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迭代创新,推动智能家居行业从单品智能向全场景智慧化迈进。随着AI大模型技术逐渐
向终端侧下沉,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引领着居住环境的深刻变革,不断催生出新模式、新生态、新产品。

同时,传统家庭场景的智能化改造持续深化,面向家庭领域的智能安防、智慧照明、智能影音等子品类渗透率稳步提
升,面向商业领域的智慧酒店产品和受银发经济推动的适老化改造领域,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引擎;在市场生态层
面,头部企业正通过开放平台战略,加速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跨品牌、跨品类的互联互通成为现实。未来,伴随AIoT
技术的纵深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将步入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以生态协同为支撑的高质量发
展新阶段。

1)家庭领域。全屋智控,打造品质生活新范式:随着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升,智能家居在家庭生活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步深化。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需求已从单品智能迈向全屋智慧化,从被动式控制向主动学习转变,逐渐实现各
类智慧产品广泛兼容与全屋智控,不仅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生活服务,更创造安全、舒适、健康、节能、高效、便捷的居
家生活环境。

2)商业领域。智慧赋能,引领酒店行业新变革: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酒店行业正面临从传统的“功能服务”模式向“体验价值”的方向转型,智慧酒店将逐渐成为酒店行业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
求,酒店业积极拥抱智能化技术,将其融入房控系统中,使得酒店房控设备从“房”到“家”的温馨转变,让每一位入
住的宾客都能感受到如同归家般的温暖与便利。智慧酒店的兴起,不仅提升了酒店的运营效率,更为顾客提供更加智能
化、便捷化的居住服务和体验。未来,智慧酒店的发展将朝着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迈进,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
也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为酒店行业注入更多创新活力。智慧酒店将引领住宿行业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成为未来住宿
体验的新标杆。

3)养老领域。科技适老,开辟居家养老新路径:老龄化加速使得居家养老需求激增,适老化智能家居产品应运而生,进一步推动智能家居行业向适老化方向升级迭代,推出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
捷、舒适和安全的生活方式。

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深度延伸,智能家居日益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居住体验的新选择,引领着
“住有优居”的生活新范式。智能家居作为数字生活的关键入口,正推动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向更多领
域的深入渗透,为各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引领着人们迈向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新时代,推动智能家居迈向新的
高度,同时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2)国家政策驱动
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与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的双轮驱动下,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人工智能、物
联网等核心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迭代创新,推动智能家居行业从单品智能向全场景智慧化迈进。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应(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