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信捷电气(603416):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时间:2025年08月28日 00:32:37 中财网

原标题:信捷电气: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03416 公司简称:信捷电气
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四、公司负责人李新、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朱佳蕾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朱佳蕾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报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为人民币1,743,442,552.07元。经董事会决议,公司2025年半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59元(含税)。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股本157,138,633股,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272,443股后的股本为156,866,190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92,551,052.10元(含税)。2025年半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总额92,551,052.10元,占上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72.82%。

如在本公告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因回购股份及股份注销等致使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如后续总股本发生变化,将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

公司于2025年5月16日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利润分配预案及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议案》,授权公司董事会制定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并予以实施。本次利润分配方案无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六、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不适用
本报告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该等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七、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八、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九、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否
十、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之“(四)可能面对的风险”部分的内容。

十一、其他
□适用√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5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8
第四节 公司治理、环境和社会........................................................................................................41
第五节 重要事项................................................................................................................................43
第六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55
第七节 债券相关情况........................................................................................................................61
第八节 财务报告................................................................................................................................62

备查文件目录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 章的公司财务报表。
 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制定报纸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 告的原稿。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公司、本公司、信捷电气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期2025年半年度
中国证监会、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公司章程》《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章程》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可编程控制器、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即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专 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使用可编程存储器储存指令,执行 诸如逻辑、顺序、计时、计数与计算等功能,并通过模拟或 数字I/O组件,控制各种机械或生产过程的装置。
人机界面、HMIHumanMachineInterface,即人机界面,实现人与机器间信息 交互的数字设备。
伺服系统ServoMechanism,是一种运动控制部件,通常由伺服驱动器 和伺服电机组成,主要任务是按控制命令的要求,对功率进 行放大、变换、调控等处理,控制电机的输出力矩、速度和 位置,实现对物体的位置、方位、姿势等进行控制。
变频器FrequencyTransformer,是一种把电压与频率固定不变的交流 电,变换为电压和频率可变交流电的装置,一般用于控制交 流电机的转速或者输出转矩。
步进驱动器是步进电机的供能装置,是将电网电能转变为精细定量的电 能量,以驱动步进电机完成精确旋转的驱动元件
机器视觉MachineVision,是通过光学的装置和非接触的传感器自动地 接收和处理一个真实物体的图像,以获得所需信息或用于控 制机器运动的装置。
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即原始设备制造商,是指 采购自动化产品或成型的电控系统,将其配置在自己生产的 设备或者机械中的制造商,其形成的市场称为OEM自动化 市场。
FAFactoryAutomation,即工厂自动化,控制对象为离散型变量, 强调控制的精确性,主要应用于OEM自动化市场,与其相 对应的是PA。
山东智展山东智展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参股子公司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公司的中文名称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信捷电气
公司的外文名称WuXiXinjeElectric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Xinje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新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温波飞邢璐
联系地址无锡市滨湖区建筑西路816号10楼无锡市滨湖区建筑西路816号10楼
电话0510-851341360510-85134136
传真0510-851112900510-85111290
电子信箱ir@xinje.comir@xinje.com
三、基本情况变更简介

公司注册地址无锡市滨湖区胡埭工业园北区刘塘路9号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无变更
公司办公地址无锡市滨湖区建筑西路816号信捷大厦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214072
公司网址www.xinje.com
电子信箱ir@xinje.com
四、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名称《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无锡市滨湖区建筑西路816号信捷大厦10楼
五、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捷电气603416
六、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不适用
七、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本报告期 (1-6月)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877,146,385.78797,316,518.2210.01
利润总额140,272,929.31136,954,698.332.4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090,133.29126,596,584.110.3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116,930,972.82112,519,241.163.9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223,158.86-9,996,596.90不适用
 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本报告期末比上 年度末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72,612,153.282,296,978,071.0716.35
总资产3,518,915,125.903,215,802,610.159.43
(二)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本报告期 (1-6月)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870.90-3.33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870.90-3.33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 益(元/股)0.800.800.0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445.80减少0.36个百分 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 资产收益率(%)5.005.15减少0.15个百分 点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不适用
八、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金额附注(如适用)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 准备的冲销部分-114,637.56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 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确定 的标准享有、对公司损益产生持续影响的政府 补助除外2,630,815.27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 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 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 融负债产生的损益2,223,184.71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7,508,747.44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479,075.22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182,918.86 
减:所得税影响额1,792,793.03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合计10,159,160.47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涉及金额原因
即征即退增值税收入9,628,963.81 
合计9,628,963.81 
十、存在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可选择披露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适用√不适用
十一、其他
□适用√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C40仪器仪表制造业”中的“C4011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

(一)工业自动化行业概况
1、工业自动化行业定义及分类
工业自动化是指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在机械工业制造环节中,实现自动加工和连续生产,提高机械生产效率和质量,释放生产力的作业手段。工业自动化涉及技术广泛,包括机械、电子、计算机、信息通信、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也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工业自动化产品种类繁多,按功能可分为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具体情况如下:
产品分类主要功能主要产品
控制层理解与下达指令PLC、HMI、工控机、CNC系统等
驱动层电信号的识别与传导伺服驱动器、步进驱动器、变频器等
执行层执行指令伺服电机、阀门、工业机器人
传感层感知反馈信息机器视觉、传感器产品等
2、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概况
工业自动化起步于上世纪40年代,为减轻劳动强度、提升产品质量,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单机自动化加工设备,有效提升了单一环节的加工效率。但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市场对自动化需求逐渐从单一环节转变为整条生产线,60年代在单机自动化设备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各种组合机床和生产线。21世纪以来,工业自动化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美国、德国等世界工业强国均把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提出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工业4.0”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中国也推出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国家政策,提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重点研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工业控制装备,突破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等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因此工业自动化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行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FortuneBusinessInsights统计,2024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为3494.8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9989.9亿美元,2025-203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2%, 亚太地区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2024年亚太地区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1318.1亿美元 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工控行业市场需求 旺盛,行业规模不断增长。经过多年技术积累,我国出现了一系列内资龙头企业。在部分领域, 内资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实力已不逊色于外资品牌,但市场整体仍以外资企业为主。2020年以来, 受外部环境影响,海外产能受限,国内工控企业迎来国产替代机遇,内资厂商市场份额不断攀升,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根据MIR睿工业统计,2024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我国工业自动化 行业市场规模略有回撤,但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2,822亿。数据来源:MIR睿工业
3、公司核心产品所属细分市场发展概况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支持工业自动化设备的相关产业化政策、发展指导意见,相关政策的实施对行业的竞争格局产生积极影响。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使得生产制造在柔性化、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资源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放大。新技术在智能制造业的不断运用,拉动对自动化产品的需求增长。同时,国家和地方层面均加快数字化转型政策部署,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了人工智能、医疗、3C电子、半导体等高端装备等领域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新能源、半导体以及机器人等领域因其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成为了自动化市场新的增长点。此外,国务院发布了鼓励更新国内设备的政策,提出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在一些传统领域如印刷、食品、机械、轻工等行业也表现出一定增速。

(1)可编程控制器发展概况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工厂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是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 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其内部可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 术运算等操作指令,通过输入输出控制机械设备。按照下游应用场景,PLC产品可分为主要用于 石油、化工、冶金等项目型市场的大型PLC和主要用于锂电池、纺织、印刷、包装、光伏等OEM 市场的中小型PLC。 可编程控制器首次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美国数字化设备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可编 程控制器用于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线,有效解决了当时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维护困难、故障率 高等问题。现如今,PLC下游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并在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设备等新兴产业展 现出更大的应用空间。全球PLC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IMARC的统计,2023年全球PLC市 场规模达135亿美元。随着硬件技术发展,未来PLC将朝着集成化、数字化、信息化等方向重点 突破,预计2032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24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91%。 我国可编程控制器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我国市场规模较小、研发实力不足、资本投入 有限等因素限制了本土品牌的发展,国外企业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和产品布局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带动了PLC行业发展,本土人才不断累积,国内资本持续投入,PLC 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内资企业技术实力和产品性能已接近外资龙头企业,尽管在稳定性、功能种 类等部分领域略有差距,但在利好政策扶持下,国产替代节奏持续加快。 根据MIR睿工业统计,2023年我国PLC市场规模为160.44亿元,较2018年的123.76亿元, 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33%。随着宏观经济逐渐复苏,下游制造业需求回暖,智能制造产业升 级等环境改善,预计未来三年我国PLC市场规模将保持年均5.50%速度增长,到2026年整体市 场规模将达188.40亿元。数据来源:MIR睿工业
(2)伺服系统发展概况
伺服系统是一种运动控制部件,由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组成,以物体的位置、方位、速度 为控制量组成的能够动态跟踪目标位置变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精密制造和柔 性制造的核心产品。伺服系统可分为通用伺服系统和专用伺服系统,其中通用伺服系统可以在光 伏设备、包装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械、电子制造设备等不同行业广泛应用,市场规模较大, 公司伺服系统产品均属于通用伺服系统。 近代工业兴起以来,伺服系统从最开始的机械、液压逐步发展,直到上世纪出现的现代意义 常指的电气伺服,现如今,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突破使电气伺服进入交流伺服时代,执行电机通常 以永磁同步电机为代表,占据当今伺服领域主要市场。相较其他驱动层、执行层产品,伺服系统 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可靠性强的优势,更具性能优势的伺服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发 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根据QYResearch统计,2023年全球伺服系统市场规模为156.11亿美元, 预计未来将保持4.73%年均复合增长率,2029年将达到206.04亿美元。 我国伺服系统产业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内中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具体生产制造场景中 需要高质量、高精度的伺服系统满足生产厂商需要,因此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 势。根据MIR睿工业统计,2017年至2021年,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从141.18亿元增长至233.27 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38%。2022年至2024年,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伺服系统下游 制造业增速放缓,相较同期伺服系统整体市场规模分别下降4.6%和4.1%,2024年市场规模下降 3.77%,下降幅度有所收减。但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渐复苏,通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将逐步回暖, 预计2027年整体市场规模达246亿元。数据来源:MIR睿工业
(3)变频器市场发展概况
变频器行业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迈进,未来的变频器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具备更强大的功能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在中国变频器市场中,欧美品牌如ABB、西门子等凭借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而日系品牌如三菱电机、安川电机等也在中国市场上有所布局。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国产变频器生产厂商积极投身自主创新,不断突破技术壁垒,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产品性能亦得到显著提升,使得国产低压变频器企业能够逐步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并逐渐抢占外资品牌市场,市场份额也得到了快速持续提升。随着国内经济结构优化,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智能制造带来产业链升级,下游制造业投资信心有望持续回升,低压变频器市场将逐渐回暖,根据MIRDATABANK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约为280多亿元,同比下降7%。展望未来,预计2025年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将继续下滑,但降幅将有所减小。此外,近期中美关税政策的不稳定将导致中国低压变频器出口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不过这也将推动国产替代加速,并促使企业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4)机器人市场发展概况
机器人产业链主要为核心零部件和软件系统开发,其中核心零部件包括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器、AI芯片、传感器等,软件系统包括人工智能、SLAM、操作系统等。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出台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或指引,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的智能转型,鼓励支持工业企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2024年,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水平,来提高产能。根据睿工业数据统计:2024年全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超29万台,同比增长3.9%,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工业机器人整体价格持续下行,在制造业领域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根据IFR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将达到492台/万人。长远来看,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人形机器人是指模仿人类外观形态(如头部、躯干、四肢)和运动方式的智能机器人,其设计目标在于适应人类环境,能够使用人类工具并完成复杂任务,相比传统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更强调通用性和交互能力。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感知系统、关节驱动系统、整体躯干、手部关节等,主要零部件如下:

主要零部件一级细分二级细分
灵巧手动力装置 传感器电机驱动器/无框力矩电机 空心杯电机/RV减速器 谐波减速器/谐波微型减速器/行星减速 器/行星微型减速器/其他减速器 轴承/齿轮/蜗轮蜗杆 滚珠丝杠/腱绳
旋转执行器  
线性执行器 力矩传感器/触觉传感器 视觉传感器/编码器
控制系统软件算法实时操作系统/AI大模型/云平台
 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惯性传感器 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 语音传感器
 芯片AI芯片GPU/CPU/NPU/DSP
动力系统移动底盘/电池/线束线缆 
《2025政府工作报告》将“具身智能”纳入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方向,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 6G并列,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支持。当前,人形机器人 行业正处于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的关键期,政策红利、资本活跃和技术进步构成主要驱动力。自 2023年起,国内厂商陆续发布了多款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其软硬件平台也初步搭建完成。2025 年则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上半年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产线建设、自动化装配以及关键 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已形成年产千台级以上的能力,产业正式迈入小批量量产阶段。2025年上半 年整体市场产量可观,预计全年产量将超1万台。数据来源:MIR睿工业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销售表现强劲,上半年出货量是2024年全年出货量的4倍多。2024年市场多处于观望阶段,初创厂商较多,主要推出样机,下游应用以示范性展示为主,极少出现批量采购。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整机呈现降价趋势,叠加政策和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游采购意愿被激发,市场需求逐渐释放,预计全年市场销量将实现成倍增长。

数据来源:MIR睿工业
4、行业监管体制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公司所处行业的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及科技部,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

发布日期发布单位文件名称主要内容主要产品
2025年7 月工信部《信息化和 工业化融合 2025年工 作要点》以新型工业化为关键任务,以新质生产力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健全推进两化融合制度,把握人工智能变革机遇,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 链条普及应用,把两化融合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和具体实践,以融合 促发展、以融合促创新,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 迈进,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可编程控制器、工业机器人、 智能装置等属于智能制造和 新型工业化的协同配套体系
2024年7 月工信部《工业机器 人行业规范 条件(2024 版)》工业机器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加强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管理,推动 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
2024年5 月工信部《工业重点 行业领域设 备更新和技 术改造指 南》工业操作系统。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本可用产品成熟一批 更新一批”原则,推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在基础零部件与基础制造工艺行业 更新换代。 关键零部件制造设备。聚焦工业机器人高性能减速器、伺服驱动系统、控制器等 关键零部件,更新性能仿真分析、控制算法测试验证等研发设备,数控加工中心、 高精密磨床、工业机器人、高精度电火花机、超精机、绕组生产设备、铁芯加工 设备等生产加工设备,振动测试、电性能测试、热性能测试、磁场分析、关节力 矩分析、可靠性分析等检验检测设备,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 维服务等软件,嵌入式软件等1、可编程控制器属于可编程 逻辑控制器 2、驱动系统属于关键零部件 制造设备中的伺服驱动系统
2024年5省 工 信《江苏省推推动制造业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加快重点行业技术改造,加大工业母机、机器1、工业机器人可以服务于重
厅、省发 改委、省 财政厅等 七部门动大规模设 备更新和消 费品以旧换 新行动方 案》人、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等高端产品和优势产品供给;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网联”。 加快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改造,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车间、智能制造工 厂和“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点行业技术改造 2、可编程控制器、驱动系 统、工业机器人属于智能制 造的相关产品
2024年4 月省 工 信 厅、省发 改委、省 科技厅、 省 财 政 厅、省市 场监督管 理局《江苏省机 器人产业创 新发展行动 方案》目标到2025年,我省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达2000亿元左右,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 达到25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和集成应用高地,培育5家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企业、新增超过1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遴选50个 标杆示范机器人应用场景,重点制造业领域机器人密度达到500台/万人以上。到 2027年,我省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及 核心零部件
2024年3 月工信部、 国家发改 委等7部 门《推动工业 领域设备更 新实施方 案》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 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 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更 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电子产 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加快新一代 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精益 管理、业务流程再造。1、可编程控制器和驱动系统 属于工业控制装备; 2、人机界面和智能装置属于 工业机器人和智能物流装备
2024年3国务院《推动大规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可编程控制器、驱动系统、
 模设备更新 和消费品以 旧换新行动 方案》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大力推动生 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 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工业机器人属于智能制造的 相关产品
2023年12 月工信部、 国家发改 委等8部 门《关于加快 传统制造业 转型升级的 指导意见》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 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提升发展质量和 效益,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 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可编程控制器、驱动系统、 人机界面、智能装置可推动 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 方向转型
2023年12 月发改委《产业结构 调整指导目 录(2024年 本)》该目录主要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三部分,公司的主营产品分类基本属于 鼓励类,具体分类如下:1、小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属于“鼓励类-二十八、 信息产业-9.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中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属于“鼓励类- 四十七、智能制造-7.工业控制系统-中大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2、驱动系统属于 “鼓励类-四十九、数控机床-4.高端数控机床用数控装置与工业软件-伺服驱动及电 机”及“鼓励类-四十七、智能制造-1.机器人及集成系统-高性能伺服系统”;3、人 机界面属于“鼓励类-四十七、智能制造-6.智能产品-智能人机交互系统”;4、智 能装置属于“鼓励类-四十七、智能制造-1.机器人及集成系统-工业机器人”、“鼓励 类-四十七、智能制造-15.智能制造场景-机器视觉”及“四十七、智能制造-5.智能 物流装备”。 
(二)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概况 1、所处行业上下游介绍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整体属于工业自动化行业中游。 工业自动化产业链上游是集成电路行业、电子元器件行业等,其中集成电路行业供应商主要 位于海外,采购情况易受国际贸易政策影响。下游行业主要包括OEM型市场和项目型市场。其 中OEM型行业主要有印刷包装、数控机械、玻璃机械、木工机械、纺织机械、光伏设备等;项 目型行业主要有电力、石化、油气、汽车、建材、冶金等。 2、所处行业下游应用发展情况 公司产品下游行业主要涉及印刷包装、数控机械、玻璃机械、木工机械、纺织机械、光伏设 备、锂电池设备等OEM型行业,OEM型客户自身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行业整体对宏观 经济变化较为敏感。数据来源:MIR睿工业
1)可编程控制器(PLC)下游情况
公司可编程控制器以小型PLC为主,小型PLC在OEM行业有着广泛应用,涉及行业众多。

根据MIR睿工业统计,2025年上半年OEM自动化的市场规模为546.79亿,其中,机床、电子及半导体制造设备、电池制造设备等细分行业规模较高,而电池制造设备、包装机械、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增速较快,上半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0.7%、9.3%和9.5%。

2025年上半年小型PLC整体市场规模约为41.34亿元,其中电子、食品饮料、包装等细分行业市场规模较高,分别为4.16亿元、3.40亿元、3.00亿元。上半年细分行业中,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较快,同比增长约17.5%。

数据来源:MIR睿工业 2)伺服系统下游情况 公司伺服系统均为通用伺服系统,下游涉及数控机床、电子制造设备、锂电池、工业机器人、 光伏设备、半导体设备等众多行业,涉及领域广泛。2025年上半年中国通用伺服下游行业中,电 池和机器人市场规模上升较快,同比分别上升19.8%和9.2%。数据来源:MIR睿工业
(三)行业竞争情况
1、行业竞争格局
(1)国家层面
近年来,美国、德国等世界工业强国相继制定了发展本国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国家战略,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德国“工业4.0”等战略规划均将其作为先进制造技术,我国也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国家政策对工业自动化产品的发展方向做出具体规划。工业自动化技术是目前制造业的研究热点且未来或将持续。

我国工业自动化技术相较世界领先水平目前仍处于追赶地位。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地区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优势竞争地位,形成了一大批产品线丰富、产品性能强并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良好声誉的跨国龙头企业。我国工业自动化企业起步较晚,前期以引进国逐步替代外资企业市场份额,但在大型PLC等高端领域的产品稳定性、功能丰富度方面仍与外资 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2)企业层面 工业自动化行业经过长期发展,技术不断创新,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已形成较为成 熟的行业竞争格局。安川电机、松下电器、三菱集团、西门子等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 地位。在我国,欧美企业和日韩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但本土企业凭借性价比和快速服务能力逐步 抢占市场,国产替代趋势明显。数据来源:MIR睿工业数据来源:MIR睿工业
2、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可编程控制器、伺服系统、人机界面和智能装置,经过长期技术积累和行业拓展,公司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产品线涵盖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是国内少数拥有工业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2022年至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3,509.88万元、150,505.08万元和170,827.3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5%、12.73%和13.50%。

报告期内,公司在可编程控制器(PLC)、伺服系统市场占有率呈增长趋势,其中,根据睿工业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小型PLC市场中信捷市占率为8%,国内品牌排名第一。

(四)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取“以产定采+安全库存”的采购模式。公司计划部根据生产计划及库存情况制定月度物料采购计划,采购部通常在合格供应商名录范围内下推采购订单并完成采购合同签署,供应商交货后由质量部负责质量检验。公司对外采购主要包括集成电路芯片、电阻电容、液晶屏、电子元器件等工业自动化原材料。

为了规范采购管理,公司制定了《采购管理程序》《供应商管理程序》等相关管理制度,对公司内部部门职责以及供应商开发管理有着严格规定。公司下设计划部、供应商管理部、质量部等部门,并联合参与合格供应商评选,根据供应商资质、技术实力、生产能力、价格、交货周期等因素将综合水平较高的供应商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并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公司原材料采购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销售预测为主、订单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公司产品主要由生产部负责生产,仓储部、培训部等其他部门负责日常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收发以及生产员工的培训等生产辅助工作。

公司生产部与计划部根据历史订单和实际订单情况预测月度物料需求,并结合库存情况制定生产计划,由采购部门提前预备生产所需原材料。对部分定制产品以实际订单为依据,同时保持一定的原材料及产成品库存。

公司主要产品可编程控制器、驱动器、人机界面、伺服电机等具有多型号的特性,且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共用核心设备的情况。在产品销售旺季,公司通常将共用产线的PCBA等半成品通过委托外协方式进行补充生产,以实现降本增效。

3、销售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销售产品涵盖可编程控制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步进驱动器、变频器、人机界面和智能装置等。

公司产品下游应用覆盖范围广,涉及众多行业领域,终端客户呈现小而散的特性,因此公司通过经销商扩大公司对客户的覆盖范围、增加客户服务能力。在经销模式下,公司主要通过经销商开拓下游市场,公司与区域资源丰富的经销商签订经销协议,由经销商负责所属区域端客户的开拓和售后。公司销售主要流程如下:(1)获取商机:对于增量客户,公司主要通过行业展会、业内推荐等方式选取合格第三方并签订经销协议;对于存量经销商客户,经销商通常结合自身库存、在手订单等情况定期下单;(2)获取订单:公司建立了高效的在线订单平台,客户可通过平台自行下单;(3)内部审核:公司收到线上订单后审核终端客户区域、价格、行业是否符合经销协议规定,通过后完成订单签署。

在直销模式下,公司基于自身对下游行业理解和方案储备,针对行业型大客户提供工业自动化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

(2)营销体系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专业化和本地化兼备的营销体系。从销售区域角度,国内分为华南、华东、华北等销售大区,海外市场则设立当地办事处,各区域配备了常驻销售和技术支持团队,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公司总部设有战略行业拓展部,同时与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地区销售人员联合组建行业团队,针对行业共性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4、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体系涵盖技术储备与产品开发两大板块。在技术储备阶段,公司以前瞻性布局为导向,以自主投入为基础,协同产学研合作单位,系统开展技术检索、技术验证、技术初步创新及初步技术方案构建,形成体系化的技术储备,为产品开发提供坚实支撑。在产品开发阶段,始终以客户需求为驱动,通过深入市场分析明确目标市场与产品定位,深度融合技术发展趋势与现有技术储备,推进样机开发与严格测试,确保产品性能与质量达标,最终实现高效批量生产。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的说明
□适用√不适用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发展战略规划,持续坚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双轮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推进市场拓展战略布局,通过加强专业化销售团队建设、优化客户分级服务体系等方面,构建多层次的市场开发体系。在巩固现有优势市场的同时,加快新兴领域的战略布局,持续巩固行业竞争地位,实现业务的稳健扩张和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7亿元,同比增长10.0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0.39%;归母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3.92%。

(一)整体经营态势稳健,核心板块协同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经营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各核心业务板块协同发力,整体保持了较强的韧性。公司PLC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14亿元,占比35.77%;驱动系统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33亿元(其中,步进电机和变频驱动产品实现销售近5000万元,同比增长近50%),占比49.40%;人机界面产品实现销售收入0.97亿元;公司智能装置(机器人)实现收入0.28亿元。公司凭借成熟的产品矩阵与长期深耕自动化行业形成的渠道优势,加大战略、各细分行业和赛道投入,确保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同时,公司通过业务梳理与推出降本增效措施,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强化成本管控,提高精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巩固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

(二)持续聚焦大客户战略,深耕各细分市场,加大海外拓展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坚定不移的聚焦大客户战略,持续深耕各细分行业和赛道,选取细分领域行业标杆客户,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重视战略渠道商赋能和培养,提供有竞争力的行业解决方案,切实加深大客户对公司产品和品牌的认可,助力客户提升行业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在机器人、智慧矿山、智慧物流、医疗、半导体、储能、光伏、机械加工、3C电子、锂电、新能源汽车、食品饮料、包装、纺织、通讯、新材料等领域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力争成为行业系统解决方案的优质合作伙伴。公司积极参加国内外展会,建立海外营销渠道等方式,加大现有客户的合作深度和激发新客户的潜能,围绕俄罗斯、中东、东南亚、日韩等区域重点发力,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全球化布局奠定坚实基础。截止目前,公司海外订单同比去年增速近 50%。

(三)不断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快新兴行业拓展步伐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和通用产品并重的方式巩固现有市场优势,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应用领域,参与行业展会、技术交流等活动强化品牌影响力,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群体。公司注重把握产业升级趋势,在新行业和新领域进行提前布局,为后续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深耕自动化领域,依托自身丰富完整的产品线,为各行各业量身定制整体解决方案,赋能产业升级。如,在半导体行业,公司为客户提供电池片包装线体/组建生产线解决方案;在锂电行业,公司为客户提供工商业储能PACK线体/EMS系统;在智能仓储行业,公司为客户提供自动化立体堆垛机系统(适用工业,冷链,物流,电商,医药,档案管理等领域);在智慧物流领域,公司为客户提供移动机器人物料搬运解决方案;在医疗行业,公司为客户提供视觉数粒机/义齿切削机等;在其他印刷行业、金属加工行业、纺织行业等根据客户痛点形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不仅如此,公司持续推动设备数智化,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包括数智加工中心与生产线、数智化生产控制中心、数智化生产执行控制、数智化仓储/运输与物流等。公司坚持以技术为根基、以用户为中心、以生态为杠杆,通过技术IP化、服务场景化与生态全球化,实现从“设备供应商”到“行业赋能者”的跨越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具身智能产业布局,聚焦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积极开发适配人形机器人的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驱动器及编码器等核心零部件,同时,公司储备轴向磁通电机等技术。截止目前,公司及参股公司长春荣德已销售超万套编码器给国内头部机器人公司,覆盖本体机器人核心模组供应商、灵巧手和本体企业近30家。目前,公司除了通用型号电机外,公司为本体机器人公司定制开发无框力矩、编码器和空心杯电机,其中相关产品已实现小批量销售。

同时,公司正积极对接国内外行业头部客户,寻求更多优秀的产业方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探索人形驱控技术在产业的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受邀出席了华为云城市峰会,作为本次无锡具身智能领域的核心联创伙伴,公司在大会上完成联创项目签约。公司还分享了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实践,展现了“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深度融合的突破性成果。在本次峰会上,信捷电气重点分享了与无锡(华为云)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联合打造的其中两个具身智能的标杆项目:双臂协作智能焊接机器人和智能移动双臂分拣机器人,以“场景驱动+技术协同”破解行业痛点,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场景应用新高度。

(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稳步推进各业务板块持续增长
公司始终将研发能力建设作为发展核心,持续加大研发资源投入,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以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更加稳定的质量稳步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和品牌知名度。

公司持续改进产品性能,在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伺服系统、智能装置等业务领域获得稳步发展,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依托大客户战略和行业项目制,更加深入把握不同行业的流程工艺,针对不同行业推出几十种行业解决方案,进一步稳固在传统领域的优势,并积极拓展新行业、新领域以谋求新的业绩增长点。

1、可编程控制器(PLC)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PLC产品销售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0.54%。公司进一步提高可编程控制2
器的技术优势,继续丰富产品系列,产品具有6大品类,包括IC系列控制器、XF系列刀片式PLC、XL系列薄型卡片式PLC、XG系列中型PLC、XD系列小型PLC、IO系列产品矩阵,涉及25个子系列,总计400+型号产品,完成了对印刷包装、数控机械、玻璃机械、木工机械、纺织机械、光伏设备、锂电池设备等重点下游应用领域的覆盖。

公司自主研发及生产的可编程控制器情况及相关产品如下:

主要产 品分类产品系列产品介绍系列照片
主要产 品分类产品系列产品介绍系列照片
可编程 控制器XS系列符合PLCopen的标准控制器系列,全面支持 PLCopen编程规范支持六种编程语言(ST、SFC、 FBD、CFC、LD和IL),支持EtherCAT总线,支 持多种通讯协议,满足不同场景组网需求。运动控 制支持单轴、轴组、电子凸轮、机器人、CNC、追 剪、飞剪等 
 XA系列XA系列可集成运动控制、机器视觉、信息化等工业 自动化应用,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智能化的系统解 决方案。适配信捷XDPPro编程平台,平台支持POU 编程方式,可显著提高用户编程效率 
 XD系列XD系列可以满足不同工业现场的控制需求。PLC 点数覆盖10~60点,最多可以支持1个ED模块、2 个BD模块、16个右扩展模块,支持2~10轴的脉冲 控制; XD系列包括XD3系列、XD5E系列、XDH系列等, 在经济性、通讯效率、运动控制等方面各具优势 
 XL系列XL系列是一款薄型的PLC,主要应用于先进制造业 场景。PLC点数覆盖10~64点,最多可以支持1个 ED模块、16个右扩展模块,支持2~10轴的脉冲控 制; XL系列包括XL3系列、XL5E系列、XLH系列等 
一体机ZP系列一体机是由PLC与HMI在功能上与体积上的整合 体,在达到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小巧的外形可节省 安装空间,减轻维护成本。ZP系列是以文本OP系 列与XD系列整合,功能键多达26个,均可自由指 定 
 ZG系列ZG系列是以TG系列与XD系列的整合,前面板防 水等级符合IP65,采用简单直观的画面编辑,支持 触摸的显示区域,满足客户的使用体验感 
IO模块XD系列 扩展模块具有丰富的扩展种类,支持左扩展、右扩展、BD扩 展,模块种类齐全包含数字量、模拟量、温度、称 重、通讯、特殊模块,点数覆盖全面,IO点数最大 可扩展512点,通过扩展除传统功能外还可以实现 CAN通讯、微距测量、编码器测量等功能,稳定性 较高,应用范围辐射XD系列全系列PLC主机 
主要产 品分类产品系列产品介绍系列照片
 XL系列 扩展模块具有灵活的连接方式,支持本体和远程IO扩展方 式,相比XD系列扩展模块更能满足体积较小的安 装场景,分布式扩展方式能够大大简化现场布线方 式,提高数据采集的稳定性,模块种类齐全包含数 字量、模拟量、温度、称重、通讯等类型,点数覆 盖全面,IO点数最大可扩展512点,通过扩展除传 统功能外还可以实现CAN通讯 
 XF系列 扩展模块XF系列刀片式扩展模块,支持本体扩展和远程IO 扩展两种方式,其中1U模块厚度薄至12mm,数据 通讯速度可达到微秒级别响应,结构采用夹片式背 板通讯连接器,连接更稳定保证数据的实时通信。 丰富的模块类型包含数字量、模拟量、温度、通信、 工艺、脉冲等模块,其中IO开断时间100us、模拟 量响应速度60us,能够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相 关需求 
数字产 线信息 化平台信捷云智 造平台云智造平台以深耕行业多年及广泛的产品应用为基 础,面向远程数据采集分析的工业信息化行业应用 平台,功能包括远程监控、设备管理、报警维保、 数据存储、报表分析、分权管理等;支持PC端、手 机APP、微信小程序多端监控;同时支持物联屏 VNC,实现云屏同步监控。平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 门槛,免编程、免安装软件、无需专业技能,即可 快速实现产品与系统平台的联接,利用互联网特性 大大提高了客户的人效;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助 力客户打造专属物联网平台,先后在智慧农业、暖 通环保、畜牧养殖、能源管理、光伏产线、生产制 造等行业有了广泛应用 
多年来,公司依靠自身在小型PLC市场建立的优势,进一步向中型PLC以及与PLC紧密相关的其他工控产品延伸产品线,助力公司稳固在传统行业的优势地位,加速向新能源、半导体、机器人、医疗等高端智能制造行业的拓展。同时,公司正研发大型PLC,提升PLC产品市占率。(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