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格林美(002340):2025年半年度报告
|
时间:2025年08月29日 07:12:26 中财网 |
|
原标题:格林美:2025年半年度报告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8月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许开华、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穆猛刚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
主管人员穆猛刚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本半年度报告中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存在的风险详细内容见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1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6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9
第四节公司治理、环境和社会......................................................................................................36
第五节重要事项..............................................................................................................................50
第六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68
第七节债券相关情况......................................................................................................................76
第八节财务报告..............................................................................................................................78
第九节其他报送数据....................................................................................................................241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三)载有公司董事长签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原件。
(四)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证券部。
释义
释义项 | 指 | 释义内容 |
公司、本公司、格林美、GEM | 指 |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
格林美(荆门) | 指 |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
青美邦、QMB | 指 | PT.QMBNEWENERGYMATERIALS(中文名:青
美邦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格林美(江苏)、凯力克 | 指 | 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江苏凯力
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
动力再生 | 指 | 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 |
CATL或宁德时代 | 指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ECOPRO | 指 | 韩国ECOPROCo.,Ltd. |
SKOn | 指 | 韩国SKOnCo.,Ltd. |
亿纬锂能或EVE | 指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
比亚迪或BYD | 指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广汽集团 | 指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SAMSUNGSDI | 指 | SAMSUNGSDICo.,Ltd. |
LGC | 指 | 韩国LG化学 |
中创新航 | 指 | 中创新航科技有限公司 |
岚图汽车 | 指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中联重科 | 指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青山集团 | 指 | 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邦普循环 | 指 |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
京东工业 | 指 | 北京京东数智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淡水河谷印尼公司 | 指 | PTValeIndonesiaTbk |
ESG | 指 | PTESGNewEnergyMaterial |
IGIP园区 | 指 | InternationalGreenIndustrialPark |
QINGMEI | 指 | PTINDONESIAQINGMEIENERGYMATERIALS |
MDK或默迪卡 | 指 | PTMerdekaBatteryMaterialsTbk |
GDR | 指 | 全球存托凭证 |
报告期 | 指 | 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 | 格林美 | 股票代码 | 002340 |
变更前的股票简称(如有) | 无 | | |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 |
公司的中文名称 |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 | |
公司的中文简称(如有) | 格林美 | | |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 | GEMCo.,Ltd. | | |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
有) | GEM | | |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 许开华 | | |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 | 证券事务代表 |
姓名 | 潘骅 | 何阳、朱鹏云 |
联系地址 | 深圳市宝安区宝安中心区兴华路南侧
荣超滨海大厦A栋20层 | 深圳市宝安区宝安中心区兴华路南侧
荣超滨海大厦A栋20层 |
电话 | 0755-33386666 | 0755-33386666 |
传真 | 0755-33895777 | 0755-33895777 |
电子信箱 | panhua@gem.com.cn | heyang@gem.com.cn、
zhupengyun@gem.com.cn |
三、其他情况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适用?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4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4年
年报。
3、其他有关资料
其他有关资料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不适用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否
| 本报告期 | 上年同期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营业收入(元) | 17,560,738,616.46 | 17,338,151,334.16 | 1.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元) | 799,102,575.14 | 701,495,486.20 | 13.9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元) | 709,479,971.15 | 702,978,773.50 | 0.9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元) | 1,447,546,458.70 | 1,319,646,998.47 | 9.69%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16 | 0.14 | 14.29%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16 | 0.14 | 14.2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4.01% | 3.63% | 0.38% |
| 本报告期末 | 上年度末 | 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 |
总资产(元) | 73,710,630,200.14 | 66,796,724,457.19 | 10.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
产(元) | 20,128,040,249.65 | 19,426,196,558.84 | 3.61% |
五、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 | 金额 | 说明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
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 | 6,329,909.15 |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
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
规定、按照确定的标准享有、对公司
损益产生持续影响的政府补助除外) | 109,846,555.84 | |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
期保值业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
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 | 69,763,872.08 | |
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
生的损益 | | |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
支出 | -10,458,925.44 | |
减:所得税影响额 | 79,649,258.70 |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 6,209,548.94 | |
合计 | 89,622,603.99 |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不适用
项目 | 涉及金额(元) | 原因 |
增值税即征即退 | 1,438,897.25 | 符合国家政策,按标准持续享受的政
府补助,因此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
目。 |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01年12月28日,格林美由创始人许开华教授基于绿色生态制造(G—GreenE—EcoM—Manufacture)的绿色理想在深圳设立,先后于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002340)和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总股本51.24亿股,净资产201.28亿元,员工总数10,000余人。公司在全球率先提出“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绿色产业理念,以开采城市矿山的商业模式来“消除污染、再造资源”,遏制全球温室效应,推进减碳与碳中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被中国政府授予国家绿色工厂、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城市矿山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国家荣誉,并斩获2018年达沃斯“全球循环经济跨国公司奖”与2020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绿色创新奖,被作为全球废物再生成功案例载入世界知名《自然》杂志,被联合国列为有机物(VOCs)污染减排示范企业,进入世界循环经济领袖级平台,成为世界开采城市矿山的先行者与中国循环经济领军企业。
(一)主要业务简介
20多年来,公司聚焦创新,发展全球关键金属资源循环利用、退役动力锂电池循环利用与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攻克关键技术,循环再造行业核心产品,供应全球行业主流市场,铸造全球废物循环再利用的优质品牌,成为全球关键金属回收的领导者与世界新能源行业的重要推动者。
在关键金属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公司构建了“废弃金属资源回收—原生化高纯原料与材料—终端产品的世界品牌”的循环再生产业链,实现镍、钴、锂、钨、铜、锰、金、银、铂、锗、镓、钪等20余种关键金属资源的高质量循环再造,建成全球最大的镍、钴、钨关键金属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基地,年循环再生的钴资源超过中国原钴开采量的350%,年循环再生的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的20%,年循环再生的钨资源占中国原钨开采量的10%,精准应对全球关键金属资源竞争,让关键金属资源循环主流供应国民经济,成为全球关键金属回收的领导者。
在退役动力锂电池循环利用领域,公司率先提出构建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理念,打造了“电池回收—电池剩余能量梯次再利用—原料再制造—材料再制造—电池再装配”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与全球900余家车企和电池厂建立合作关系,与BYD、CATL、EVE形成镍钴锂的定向循环合作关系,剩余能量梯次利用再制造的动力电池组在广汽、中联重科等企业商用化,有效促进全球电池护照的实施。公司开发退役锂动力电池柔性拆解、剩余能量梯次利用再制造、定向提锂、镍钴锰共萃、低价值组分经济化回收、材料原位再制造等系列关键技术和全新设备,解决了退役动力锂电池剩余容量梯次利用再制造、镍钴锂高效回收、低价值元素磷石墨铁全回收与氟等污染物绿色治理的全部技术难题,锂回收率>96.5%,镍钴回收率>99.5%,石墨回收率>95%,磷回收率>
95%,铁回收率>90%,公司的动力锂电池综合回收技术位居世界领先水平,公司在中国建成的6
个动力锂电池回收工厂覆盖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华中区域,全部列入工信部白名单,公司的
电池回收技术支撑广汽集团建设电池回收厂,并在韩国、印尼、南非设立动力电池回收工厂,成就
全球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的中国名片,服务全球动力锂电池回收与新能源绿色发展,为全球动力锂
电池回收提供中国解决方案,消纳处理中国10%的退役锂电池。
在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公司“把红土镍矿投进去,把电池材料炼出来”,构建了“镍资源—前
驱体—正极材料”的镍资源新能源全产业链,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与3C数码电
池用四氧化三钴材料、再生碳酸锂等新能源材料主力供应CATL、BYD等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同
时进入SAMSUNGSDI、SKOn、LGC、ECOPRO等国际新能源锂电池头部市场链,并成为全球消
费电子领域标杆企业原材料的主流供应商。公司于2017年11月以中国新能源行业第一家企业率先到印尼投资发展,在印尼联合产业合作伙伴主导建成共15万金吨/年镍资源产能(其中控股产能为11万金吨镍/年,参股产能为4万金吨镍/年),位居世界MHP一级镍产能领域前二,成为全球红土镍矿资源由传统不锈钢火法冶炼模式向新能源的绿色低碳冶炼模式转型的重要推动者。2019年以来,公司率先倡导“科技+文化”的柔性力量出海模式与“黑土地”长期发展主义,建设了“格林美-万隆理工学院-中南大学”中印尼首个“新能源材料与冶金工程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联合印尼政府与中南大学开办了中印尼工程硕士与工程博士联合培养国际班,累计为印尼培养了183名工程硕士、博士等高级人才,让中国技术与教育造福印尼,促进中印尼民心相通,被选为中印尼建交75周年与万隆会议70周年成果,受到中印尼两国领导人观摩,成为中印尼科技文化合作的亮点工程。
未来,格林美将持续深耕“关键金属循环+动力锂电池回收+新能源材料制造”的绿色产业战略,同全球上下游展开ESG价值链合作,让世界循环起来,为全球新能源和二氧化碳减排服务,成为全球绿色低碳产业的领袖级企业,为全球投资者创造绿色价值与良好回报。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关键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动力锂电池循环利用与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呈
现强大爆发力,关键金属循环回收增量、印尼镍资源全面达产、高端新能源材料市场持续突破,推
动公司业绩创历史新高。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61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9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48亿元,同比增长
9.69%。1、多业务协同,产销量实现逆势增长
2025年上半年,在严峻复杂的全球环境中,公司关键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业务、动力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业务、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体现出优秀协同效应,产销量实现逆势增长。关键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4.67亿元,同比增长2.56%,占总销售规模的36.83%;动力锂电池循环利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67亿元,同比增长0.54%,占比总销售规模的4.93%;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2.26亿元,同比增长0.56%,占比总销售规模的58.24%。
(1)镍钴自供创历史新高,有效对冲刚果(金)钴原料禁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印尼镍资源项目镍金属出货43,977吨(含参股产能),同比增长112%,镍资源自主产出创历史新高。
公司报告期内印尼镍资源产出数量来之不易。2025年3月下旬,镍资源项目所在的莫罗瓦利地区遭受百年难遇、持续月余的强降雨,导致公司二季度镍资源产能受到阶段性影响。公司在3月下旬起对核心工序停/限产消缺,历时45天,全面提升了生产设施的安全防护等级,为后续达产、稳产与超产运行提供坚实保障。2025年7月,公司印尼镍资源项目(含参股产能)生产设施经过安全消缺后,全面实现达产、稳产与超产,实现单月镍产出11,224吨,单月钴产出916吨;单日镍产出突破400吨,单日钴产出突破32吨,单日产值超600万美元。公司7月、8月镍资源产量稳步攀升,屡创新高,成就公司镍资源历史上的伟大胜利。
2025年上半年,公司印尼镍资源项目(含参股产能)自产钴金属3,667吨,同比增长125%,有效对冲刚果(金)长达6个月的钴禁运,满足了全球钴产品的核心供应,捍卫公司在全球钴原料禁运这一“黑天鹅”事件背景下的公司市场信誉。
同时,公司印尼年产3万吨电积镍项目已经竣工,将通过打造“全球产能、世界品牌”的ESG产品,护航公司海外业务可持续稳健发展。
(2)钨回收放量增长,立起关键金属业务新的增长极
2025年上半年,ESG理念促使再生钨成为稀缺品,公司回收钨资源出货量达到4,032吨(WC计),同比增长1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18%,成为关键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业务新的增长极。
(3)动力锂电池回收增量提质,展示广阔前景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回收拆解的动力电池达到2.24万吨,同比增长37%,延续高速增长,展示广阔回收前景。
(4)新能源材料跨越竞争周期,提质增效,市场地位稳固
2025年上半年,核心产品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出货量达到8.60万吨,稳居全球市场前二;四氧化三钴实现出货14,590吨,同比增长39%,成功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盈利能力逆势增强,毛利率提升2.21pp;正极材料高端产能释放,实现出货12,399吨,同比增长74%,正极材料业务差异化竞争优势显现,毛利率较2024年同期显著提升2.36pp。
2、创新再突破,新产品打开新市场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践行“超级人才+超级设备+超级创新=超级技术”的创新公式,斩获了一批世界级的创新成果,推动公司业务提质增效,稳定全球市场。
1)新能源材料方向:
(1)首款超高镍9系三元核壳前驱体和首款超高镍9系四元核壳前驱体先后正式量产出货,代表前驱体制造领域的全球最高技术成就。两款产品月出货量达5,000吨,强势开拓全球市场。
(2)突破原位晶格掺杂和精确微氧化等前沿关键技术,实现数十种“第四元素”掺杂、包覆的精准控制,高电压前驱体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新一代4.45V高电压前驱体技术取得突破,超高容量媲美9系高镍,进入量产认证阶段,高电压前驱体技术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3)突破一次颗粒径向分布、超小粒径前驱体合成和多尺度改性等核心技术,攻克了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和前驱体的关键技术难题。超致密高镍/超高镍三元前驱体已通过量产认证并实现了界面协同优化,推动超致密固态正极电池材料进入吨级量产认证新阶段。
(4)突破低成本喷雾热解工艺合成三元氧化物前驱体关键技术,成功克服了共沉淀法工艺周
期长、三废处理难度大、经济性不足等技术难题,多款产品进入中试认证阶段。图全球首款超高镍9系三元核壳前驱体和四元核壳前驱体量产发货
2)镍资源方向:
(1)青美邦HPAL项目完成三期建设及工艺升级,镍金属年产能实现15万吨满产(全球HPAL项目前二位),关键能耗指标降低10%以上。
(2)自主联合研发的新型镍钴沉淀剂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MHP产品吨沉淀成本下降10%以上,镍钴综合品位提升至46%(行业基准44%)。
(3)突破红土镍矿湿法冶炼含锰尾渣中有价金属回收技术,成功制备超高纯电池级四氧化三锰及电积锰,为尾渣高值化利用与新能源材料绿色转型提供关键支撑。
3)资源回收方向:
提升4倍效率,年产能新增1.5万包;梯次利用实现整包30min内快速筛选,准确度>95%,完成
60kW/129kWh移动充电车、标准C箱与G箱等新产品开发。
(2)开发了三元/磷酸铁锂黑粉高温活化--膜分离定向提锂工艺,实现了高纯电池级碳酸锂的
高效制备,较传统工艺成本降低30%以上,锂回收率>96.5%;攻克了磷酸铁锂黑粉短流程原位磷
源制备磷酸锂关键技术,实现磷源自给率100%,辅料成本降低40%。
(3)建成高纯氧化钪深度萃取净化体系产线,实现2N级氧化钪(Sc?O?≥99%)稳定量产6.5
吨;突破4N级(Sc?O?≥99.99%)及5N5级(Sc?O?≥99.9995%)超高纯氧化钪制备技术,完成中
试试验验证。
(4)攻克了镍钴(锰)高效协同萃取核心技术瓶颈,为红土镍矿和三元黑粉高效率、短流程、
低成本直接生产高纯电池级原料提供了颠覆性路径,较传统工艺成本降低20%以上。
(5)突破4N级高纯电积镍制备关键技术,产品核心指标全面优于行业标准,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攻克电积钴表观发黑发黄技术瓶颈,成功制备出满足国标《YS/T255-2009》最高等级“9998”
牌号(纯度4N级)的高品质电积钴,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
2025年8月,公司与岚图汽车、中创新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12家产业链核心单位
共建武汉动力电池低碳循环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依托4个国家级研发平台,重点攻关数字化回收、
电池智能柔性拆解、梯次利用及高附加值再生材料开发等环节,破解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难题,联合
打造由华中辐射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循环经济科创集群。区揭牌成立
未来,公司将持续致力于资源绿色循环高效提取和新能源产业链技术研发。联盟全球创新精英,重点围绕废物循环、稀缺资源和超级材料,超级创新跑步铸就稀缺“芯”、超能“芯”和高熵“芯”,再领全球资源循环风骚,站立新能源材料的新高峰,为公司高速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5,461件,其中,PCT申请400件,国外授权且有效专利72件,累计主导/参与标准595项,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国际标准2项,牵头国家标准2项。
3、印尼新园区建设全面启动,开启建设海外绿色产业园区新征程
2025年以来,公司重点推进与淡水河谷印尼公司、ECOPRO等共同投资的印尼国际绿色工业园区IGIP建设,将由印尼企业控股的印尼第一个世界一流的绿色镍制造园区,打造成为印尼镍资源绿色转型标杆性ESG园区,引领印尼镍工业绿色升级,满足全球新能源产业对绿色镍的需求,按照“生产、生态、生活”三融合模式,建设近似零碳园区。
4、全球联盟,建圈造链稳市场
2025年以来,公司全球联盟进程加速深化。2025年1月,公司隆重举行“精诚联盟,深度合作,打开增量通道”主题全球供应商大会,120家全球供应商代表齐聚一堂,论道联盟,定义合作,携手打开增量新通道。
2025年4月,公司与京东集团旗下京东工业共同签署了《出海供应链稳定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的印尼“通关-仓储-配送”一体化方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提供可复制的物流基础设施模板,助推中国制造出海进入精准履约新阶段。
2025年4月,公司与ECOPRO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同意携手建设印度尼西亚国际绿色工业园区IGIP并在IGIP园区共同建设涵盖“镍资源—前驱体—正极材料”的二次电池材料产业核心供应链,与淡水河谷印尼公司等本土优势企业一起,组合资源、资本、技术与市场等优势,建设世界领先级镍资源及下游产业链绿色生态园区,构建全球领先级绿色镍产业链制造体系,努力成为印尼国家战略项目,推动印尼国家工业绿色转型,服务全球新能源的绿色需要。
2025年7月,公司与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CASIP)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全球能源材料领域顶尖科学家、三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孙学良教授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聚焦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核心技术攻关,共同破解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电池产业化难题,助力中国固态电池产业化在全球技术角逐中抢占战略高地,支撑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能源革命浪潮,引领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2025年7月,公司与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之补充协议,双方共同开发红土镍矿冶炼用低成本核心沉淀剂产品,保障公司印尼镍资源项目产能稳定高效释放,提高绿色低碳效能。同时,双方还将继续探讨全球范围的资本合作,铸造紧密联盟,扩大产量与供应能力,提升双方竞争力。
5、价值传播,循环品牌美誉世界
2025年5月6日,公司以印尼苏拉威西与中国深圳两地连线+线上直播的融合形式,召开主题为“踏浪向前,打开增量新通道”的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以中英双语形式,向现场以及线上金融机构代表、媒体伙伴等全球投资者、网友展现格林美立足全球的产业竞争优势、引领行业的技术创新格局,以及在ESG价值创造领域形成的标杆性实践成果,超18万人次观看。
2025年,公司开启新一轮回购股份,新一轮回购金额已达1.37亿元,部分回购股份将用于注销,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每股收益水平,有效提升公司价值。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权益,与广大投资者分享公司发展的经营成果。2025年,公司完成2024年度权益分派,分红总额达3.37亿元,股利支付率约33%。积极落实打造“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有效传播公司价值。
6、科技出海,ESG闪亮全球
2025年上半年,公司以印尼、青美邦为国际平台,以技术造福印尼、人才培养、循环经济为纽带,展开ESG价值与绿色产业大宣传,在联合国、中国印尼两国政府、社会各界树立良好的国际ESG价值形象,“科技+文化”的柔性力量出海模式取得巨大的成功。
2025年5月,公司投资建设的“GEM-ITB-CSU”中国—印尼新能源材料与冶金工程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简称“中印尼联合研究实验室”),凭借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科技赋能的前沿理念,被首届全球企业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峰会作为联合国契约组织“一带一路”行动平台首个科技与文化合作试点标杆项目向全球发布。
2025年5月,中印尼联合研究实验室与公司提供技术与参股的ESG“全球第一例红土镍矿到新能源材料全产业链”项目等两项成果在中印尼经贸合作成果展得以展示,受到中印尼双方领导人的观摩。未来,中印尼联合研究实验室将成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高技术研究基地与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民心相通,实现开发一流专利成果、培养卓越人才、为全球提供绿色动力的三大目标。
图万隆理工学院Tatacipta校长代表“格林美-万隆理工学院”联合体在“一带一路”峰会上向全球
发布中印尼联合研究实验室
2025年6月,公司在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与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33家
全球工程领域顶尖单位发布《关于“一带一路”工程能力建设的共识》,展现中国出海企业担当,为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的创新型工程师支撑,推动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图董事长许开华教授参与发布《关于“一带一路”工程能力建设的共识》2025年8月,公司隆重举行2025年度“绿色梦想,学子启航”助学金颁发活动,为高考获得优
异成绩的员工子女送上格林美助学金,减轻员工经济负担的同时,对学子们送上认可与鼓励。本次
助学金发放超10万元,资助员工子女共72人。图优秀员工子女获得2025年度格林美助学金
2025年,公司及子公司格林美(荆门)、格林美(江苏)、印尼青美邦均通过ISO37301合规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提升合规管理、风险防控能力,为公司大步迈向国际化征程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三)行业动态
1、关键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业务行业情况
全球钴供给大幅收窄,供应链韧性成为核心竞争力。2025年2月24日,全球最大钴生产国刚果(金)宣布暂停所有源自采矿的钴出口四个月,旨在遏制国际市场钴金属供应过量引发的价格持续下跌。2025年6月21日,刚果(金)决定将临时禁令的期限再延长三个月。受禁令影响,全球钴库存快速消耗,钴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四氧化三钴、钴盐产品价格水涨船高。本次刚果(金)通过行政手段干预钴市场,凸显了全球钴原料供应链的脆弱性,拥有钴资源回收产能与布局原矿提钴业务的市场参与者有望更加平稳地应对本轮供应风险,并有机会推动新一轮产业链重构。
关键矿产资源竞争日益加剧,回收前景广阔。2024年,欧盟颁布《关键原材料法案》扩大美国本土关键矿产金属产量,全球关键矿产竞争日益加剧。“十四五”以来,国家始终重视能源
资源安全,自然资源部立足国内,全力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
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关键矿产展望》报告,中国是全球20种战略性矿产中19种的主要冶炼国,
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因此,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下,中国循环企业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实
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全球关键金属回收,能够有效突破原矿开采限制,高效搭建全球供应通道,
增强关键金属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战略性矿产全球治理话语权。
MHP绿色镍资源成为镍供给主要增量。根据Mysteel的统计,印尼HPAL项目在2025年上半
年产能释放效果显著。2025年1-6月,印尼主要HPAL项目的MHP镍资源产量已合计达到22.5万
金属吨,同比增加63.3%,2025年全年印尼MHP镍资源产量有望达到50万金属吨。随着高品位
红土镍矿的快速消耗与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日益强调,来自低品位红土镍
矿并低碳排放的MHP镍资源产品正成为保障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安全、稳定、绿色供应的关键一环。数据来源:SHENYANCAPITAL
2、动力锂电池循环利用业务行业情况
动力电池进入“全球回收”新纪元。2025年6月9日,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了符合标准的锂离子电池再生黑粉不属于固体废物,可作为普通商品自由进口,推动中国企业更加高效地整合全球的报废电池资源的同时,实现新能源材料从研发、制造、使用到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变革与升级。
动力电池回收前景市场广阔,锂、镍、钴关键矿产未来将靠循环主流供应。据SHENYANCAPITAL预测,动力电池有望在2026年进入规模化报废阶段;2030年进入爆发性报废阶段,锂左右,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以上;2040年以后,循环回收便可成为锂镍钴关
键矿产主流供应渠道;2050年开始,锂镍钴资源将以循环供应为主导,仅需少量原矿作为补充。数据来源:SHENYANCAPITAL
3、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行业情况
三元材料需求端迎来结构性升级。全球电动化浪潮澎湃向前,为上游新能源材料带来了巨大
的市场需求,尤其是三元电池凭借其出色的能量密度、充电倍率和低温表现等性能指标,更好地满
足高端市场的核心诉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4年,全球三元前驱体的出货量为96.2万
吨,2030年预计将增加至310.4万吨,2024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6%。同时,伴随
着eVOTL、人形机器人、穿戴式AI设备的兴起与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实践,全球高镍及超高镍三元
前驱体出货量占比有望从2024年的35.2%提升至2030年的70.0%。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传递国家关怀、带来湖北力量,支持格林美创“113”工程——打造全球动力电池回收的创新中心,
创建千亿级循环经济产业,实现三百亿外贸进出口额,全面提升格林美应对全球挑战的竞争力!图湖北省委省政府调研团队与格林美董监高团队在格林美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前合影
1、出海模式与海外镍产品产业基地优势
以印尼为基地,公司以“产业、科技、文化”融合投资的理念,创造了“科技+文化”的柔性力量出海模式,实施中企出海根植当地、融合发展的“黑土地”长期主义计划,为中企出海创造了示范模式。公司通过“社区共建—人才培养—技术输出—文化融合—产业共生”5个层次的建设,实施人才本土化、技术本土化、社区融合发展、文化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印尼各界与中国政府的广泛认同。
在产业方面,公司建设了“科技+智慧+绿色”的镍资源生产新能源原料的高技术产业园,是全球第一个由红土镍矿直接生产“MHP—硫酸镍晶体—电积镍—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全产业链的独立园区,被印尼政府授予首批绿色工厂,被批准为印尼保税园区;年产15万吨金属镍的MHP已经成功运行(其中公司控股产能11万吨金属镍/年,参股产能4万吨金属镍/年),位居全球单一园区领先规模,MHP镍总产量位居全球前2名。年产3万金属吨的硫酸镍钴锰晶体与年产5万吨三元前驱体材料QINGMEI项目已建成投产,是中国本土以外全球最大、技术领先的超高镍前驱体产线。2025年7月,公司筹划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等参与QINGMEI项目的增资扩股,加持其业务发展,提升其全球竞争力,以应对全球性贸易规则挑战。此外,公司海外年产3万吨电积镍已经竣工,海外年产3万吨正极材料将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丰满且立体的镍产品海外产业链产能优势,为公司在全球市场竞争与应对全球关税贸易战中保驾护航。
在科技文化方面,公司建成世界一流的湿法冶金与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和印尼第一个镍工业博物馆;主导开办的“印尼政府—格林美—中南大学”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国际班第四期成功开班,第五期完成招生,每年百名印尼留学生进入到冶金工程与新能源材料、轨道交通、有色金属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学习,为未来全球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力量;投资建设“格林美—万隆理工学院—中南大学”中印尼联合研究实验室与“格林美-日惹UNU大学”中印尼未来冶金学院,把中国科技、教育与印尼文化深度融合,谱写中印尼科技文化合作与交流的新历史,创造中企出海“取得与给予”的平衡发展模式,成为中印尼合作的亮点工程之一,多次接受中印尼两国政府高层领导人观摩,奠定与印尼互相成就、共同发展的良好地缘关系与共赢基础。
在产业融合方面,公司推动印尼企业控股的红土镍矿生产新能源材料的企业诞生,互相成就。
公司输出技术,在时任印尼总统佐科见证下,公司与印尼本地矿主默迪卡成立ESG合资公司,成为印尼历史上第一个由印尼本地矿主主导高质量开发镍资源生产新能源材料的公司,已于2024年成功投产出货,推动中国技术与印尼资源的深度合作,实现“取得与给予”的平衡。
2024年11月10日,在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访问中国期间,在印尼总统普拉博沃的见证下,公司与淡水河谷印尼公司共同投资14.2亿美元的年产6.6万吨镍的电池原料项目作为中印尼合作文件核心项目签署,标志公司成功与印尼本土国有镍矿企业开启“中国技术+印尼镍资源”的联盟合作,规划建设世界第一个近似零碳的世界一流绿色镍资源产业园。这是公司在印尼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不仅让公司领先的湿法冶金技术在印尼开花结果,而且为印尼建设了第一个全球一流镍资源及下游产业链绿色工业园区。
2、全球联盟合作优势,稳固全球市场
公司从2016年以来,探索全球联盟合作模式,主动与全球上下游建圈造链,与全球优势产业链形成深度互信的联盟关系,以三种联盟形式成为当前关税贸易挑战与全球行业市场竞争中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的利器,把握了下一轮行业国际竞争的主导权。
第一种联盟模式:与中企合作,借船出海。与青山集团、邦普循环(CATL旗下企业)一起出海,互相参股建立镍资源合资企业,化解镍资源供应的矛盾。
第二种联盟模式:与韩企合作,进入全球市场。与ECOPRO等韩国企业以“产业链+市场联盟”形成“印尼镍资源—韩国制造—欧美市场”的供应链模式。
第三种联盟模式:与印尼本土企业合作,形成“技术+资源”的“黑土地”长期主义模式。通过“技3、城市矿山开采对接国家“两新”战略的优势
2025年以来,公司在镍、钴、锂、钨、铜、锰、金、银、铂、锗、镓、钪等20余种关键矿产资源再制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钼、钽、铌、钛等稀有稀散稀贵金属的再生回收与扩展镍钴锂能源金属循环利用,解决资源循环再生行业还没有良好解决的关键问题,实现公司在稀有稀散稀贵金属回收利用与能源金属的技术优势,迅速向产业优势转化,推动国家在关键矿产领域的战略可持续供应,形成公司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的增长优势。同时通过深汕园区全资化、启动无锡园区报废汽车建设,牢牢把控珠三角、长三角、华中三大核心经济区城市矿山开采的主导地位。
4、绿色循环品牌价值与全球ESG价值形象优势
2025年5月,公司荣登《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作为全球新能源材料智造与循环经济领域的领军企业,始终将可持续发展视作企业生命线,通过构建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创新柔性出海战略布局等举措,在绿色产业链打造中实现多项创新突破,树立了跨越山海、踏浪向前的跨国企业ESG成果标杆。
2025年7月,公司被纳入富时社会责任指数系列(FTSE4GoodIndexSeries),彰显了国际主流ESG评价体系对公司在绿色创新、社会贡献及企业治理等领域的卓越表现的高度评价。公司在全球的绿色循环品牌价值与ESG形象,支撑格林美在全球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全球化创新与质量领先优势
公司先后建成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组成部分,获得国家持续的创新资金支持,这有效推动了公司在废物循环、能源金属回收与新材料领域凝聚全球精英人才,取得一批行业领先的创新成果。同时,公司在印尼投资建成两个世界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实验室——青美邦红土镍矿湿法冶金与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印尼新能源材料与冶金工程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均成为公司在海外领先的创新基地,为公司海外业务的全球领先竞争力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公司持续重视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7.52亿元,同比增长13.40%,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为94.09%,成为行业敢重金投向创新的优势企业,彰显公司持续推进创新的力度。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 本报告期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变动原因 |
营业收入 | 17,560,738,616.46 | 17,338,151,334.16 | 1.28% | 本期无重大变动 |
营业成本 | 15,369,435,401.40 | 14,995,509,816.53 | 2.49% | 本期无重大变动 |
销售费用 | 55,956,195.10 | 52,457,486.94 | 6.67% | 本期无重大变动 |
管理费用 | 456,310,952.66 | 429,254,980.31 | 6.30% | 本期无重大变动 |
财务费用 | 383,486,208.30 | 298,149,286.58 | 28.62% | 本期无重大变动 |
所得税费用 | 97,963,452.77 | 163,957,224.39 | -40.25% | 本期无重大变动 |
研发投入 | 751,894,266.81 | 663,030,377.04 | 13.40% | 本期无重大变动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 | 1,447,546,458.70 | 1,319,646,998.47 | 9.69% | 本期无重大变动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 | -5,507,657,507.65 | -5,827,744,119.09 | 5.49% | 本期无重大变动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 | 4,814,520,745.09 | 2,557,997,211.60 | 88.21% | 主要因为本期取得的
借款增加。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
增加额 | 741,375,086.95 | -1,977,932,715.13 | 137.48% | 主要因为本期取得的
借款增加。 |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元
| 本报告期 | | 上年同期 | | 同比增减 |
| 金额 | 占营业收入比重 | 金额 | 占营业收入比重 | |
营业收入合计 | 17,560,738,616.46 | 100% | 17,338,151,334.16 | 100% | 1.28% |
分行业 | | | | | |
关键金属资源循
环利用 | 6,467,306,797.91 | 36.83% | 6,305,877,301.73 | 36.38% | 2.56% |
动力锂电池循环
利用 | 866,970,151.25 | 4.93% | 862,336,354.85 | 4.97% | 0.54% |
新能源电池材料 | 10,226,461,667.30 | 58.24% | 10,169,937,677.58 | 58.65% | 0.56% |
分产品 | | | | | |
关键金属资源循
环利用: | | | | | |
镍资源(MHP、镍
板) | 2,761,503,844.92 | 15.73% | 3,126,803,417.40 | 18.03% | -11.68% |
钴回收业务(钴
粉、钴片等) | 1,183,871,508.69 | 6.74% | 1,579,363,170.50 | 9.11% | -25.04% |
钨资源回收利用
业务(APT、碳
化钨粉等) | 1,054,821,298.69 | 6.01% | 768,927,571.32 | 4.43% | 37.18% |
贸易及其他 | 1,467,110,145.61 | 8.35% | 830,783,142.51 | 4.81% | 76.59% |
动力锂电池循环
利用: | | | | | |
动力锂电池综合
利用 | 538,114,853.82 | 3.06% | 448,179,063.07 | 2.58% | 20.07% |
报废汽车综合利
用 | 328,855,297.43 | 1.87% | 414,157,291.78 | 2.39% | -20.60% |
新能源电池材
料: | | | | | |
三元前驱体 | 6,795,508,221.70 | 38.70% | 8,106,216,261.81 | 46.75% | -16.17% |
正极材料 | 1,274,613,017.72 | 7.26% | 843,228,500.15 | 4.86% | 51.16% |
四氧化三钴 | 2,156,340,427.88 | 12.28% | 1,220,492,915.62 | 7.04% | 76.68% |
分地区 | | | | | |
境内 | 12,029,043,905.45 | 68.50% | 12,783,115,314.34 | 73.73% | -5.90% |
境外 | 5,531,694,711.01 | 31.50% | 4,555,036,019.82 | 26.27% | 21.44% |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或地区情况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毛利率 | 营业收入比上
年同期增减 | 营业成本比上
年同期增减 | 毛利率比上年
同期增减 |
分行业 | | | | | | |
关键金属资源
循环利用 | 6,467,306,797.
91 | 5,684,841,612.
96 | 12.10% | 2.56% | 4.12% | -1.32% |
动力锂电池循
环利用 | 866,970,151.25 | 802,213,295.04 | 7.47% | 0.54% | -0.38% | 0.85% |
新能源电池材
料 | 10,226,461,667
.30 | 8,882,380,493.
40 | 13.14% | 0.56% | 1.74% | -1.01% |
合计 | 17,560,738,616
.46 | 15,369,435,401
.40 | 12.48% | 1.28% | 2.49% | -1.03% |
分产品 | | | | | | |
关键金属资源
循环利用: | | | | | | |
镍资源
(MHP、镍板) | 2,761,503,844.
92 | 2,234,171,950.
90 | 19.10% | -11.68% | -10.47% | -1.09% |
钴回收业务
(钴粉、钴片
等) | 1,183,871,508.
69 | 1,019,808,551.
40 | 13.86% | -25.04% | -27.64% | 3.09% |
钨资源回收利
用业务
(APT、碳化
钨粉等) | 1,054,821,298.
69 | 978,643,978.87 | 7.22% | 37.18% | 35.63% | 1.06% |
贸易及其他 | 1,467,110,145.
61 | 1,452,217,131.
79 | 1.02% | 76.59% | 74.27% | 1.32% |
动力锂电池循
环利用: | | | | | | |
动力锂电池综
合利用 | 538,114,853.82 | 483,579,872.01 | 10.13% | 20.07% | 19.74% | 0.25% |
报废汽车综合
利用 | 328,855,297.43 | 318,633,423.03 | 3.11% | -20.60% | -20.63% | 0.03% |
新能源电池材
料: | | | | | | |
三元前驱体 | 6,795,508,221.
70 | 5,834,403,591.
28 | 14.14% | -16.17% | -14.80% | -1.38% |
正极材料 | 1,274,613,017.
72 | 1,158,986,955.
14 | 9.07% | 51.16% | 47.34% | 2.36% |
四氧化三钴 | 2,156,340,427.
88 | 1,888,989,946.
98 | 12.40% | 76.68% | 72.34% | 2.21% |
合计 | 17,560,738,616
.46 | 15,369,435,401
.40 | 12.48% | 1.28% | 2.49% | -1.03% |
分地区 | | | | | | |
境内 | 12,029,043,905
.45 | 10,653,383,611
.22 | 11.44% | -5.90% | -4.55% | -1.25% |
境外 | 5,531,694,711. | 4,716,051,790. | 14.74% | 21.44% | 23.01% | -1.09% |
| 01 | 18 | | | | |
合计 | 17,560,738,616
.46 | 15,369,435,401
.40 | 12.48% | 1.28% | 2.49% | -1.03% |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期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不适用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 金额 | 占利润总额比例 | 形成原因说明 | 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
投资收益 | 166,096,426.28 | 17.66% | 主要是权益法核算参
股公司投资收益及处
置ECOPROMAT部
分股票取得的投资收
益。 | 权益法核算参股公司
投资收益具有可持续
性。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59,693,254.85 | -6.35% | 主要是持有交易性金
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损益。 | 否 |
资产减值 | -39,955,952.43 | -4.25% | 主要是因为本期计提
存货跌价准备。 | 否 |
营业外收入 | 10,244,393.58 | 1.09% | 主要是因为本期部分
债务豁免计入营业外
收入以及罚款收入。 | 否 |
营业外支出 | 20,713,073.79 | 2.20% | 主要是本期对外捐
赠。 | 否 |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 本报告期末 | | 上年末 | | 比重增减 | 重大变动说明 |
| 金额 | 占总资产比例 | 金额 | 占总资产比例 | | |
货币资金 | 5,478,046,507.
63 | 7.43% | 4,738,137,104.
30 | 7.09% | 0.34% | 货币资金中生
产经营用流动
资金余额为
5,208,266,400.
17元,开具信
用证和承兑票
据缴存的保证
金余额为
269,780,107.46
元。 |
应收账款 | 6,776,235,472.
57 | 9.19% | 6,972,144,209.
00 | 10.44% | -1.25% | 本期无重大变
化 |
存货 | 9,430,794,239.
57 | 12.79% | 8,773,324,019.
06 | 13.13% | -0.34% | 本期无重大变
化 |
长期股权投资 | 2,079,692,128.
22 | 2.82% | 2,018,934,910.
14 | 3.02% | -0.20% | 本期无重大变
化 |
固定资产 | 28,834,684,251
.99 | 39.12% | 24,842,815,203
.77 | 37.19% | 1.93% | 本期无重大变
化 |
在建工程 | 7,364,536,655.
71 | 9.99% | 7,273,101,959.
82 | 10.89% | -0.90% | 本期无重大变
化 |
使用权资产 | 69,325,458.96 | 0.09% | 1,747,911.17 | 0.00% | 0.09% | 使用权资产较
期初增加0.68
亿元,增长
3866.19%,主
要因为本期新
增租赁厂房及
办公场地,对
应使用权资产
增加。 |
短期借款 | 8,216,284,965.
02 | 11.15% | 7,398,274,808.
24 | 11.08% | 0.07% | 本期无重大变
化 |
合同负债 | 1,333,407,115.
74 | 1.81% | 1,940,268,744.
55 | 2.90% | -1.09% | 合同负债较期
初减少6.07亿
元,降低
31.28%,主要
因为本期预收
货款减少。 |
长期借款 | 14,207,653,549
.29 | 19.27% | 11,703,217,345
.77 | 17.52% | 1.75% | 本期无重大变
化 |
租赁负债 | 59,193,540.76 | 0.08% | 943,623.39 | 0.00% | 0.08% | 租赁负债较期
初增加0.58亿
元,增长
6173%,主要
因为本期新增
租赁厂房及办
公场地,对应
租赁负债增
加。 |
其他流动资产 | 1,884,612,469.
41 | 2.56% | 1,215,513,675.
93 | 1.82% | 0.74% | 其他流动资产
较期初增加
6.69亿元,增
长55.05%,主
要因为本期待
抵扣增值税额
增加。 |
应交税费 | 229,630,131.13 | 0.31% | 93,974,845.52 | 0.14% | 0.17% | 应交税费较期
初增加1.36亿
元,增长
144.35%,主
要因为本期计
提企业所得税
增加。 |
长期应付款 | 4,171,802,799.
08 | 5.66% | 584,806,688.44 | 0.88% | 4.78% | 长期应付款较
期初增加
35.87亿元,
增长
613.36%,主
要是本期应付
股东长期拆借
款增加。 |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不适用
资产的具
体内容 | 形成原因 | 资产规模 | 所在地 | 运营模式 | 保障资产
安全性的
控制措施 | 收益状况 | 境外资产
占公司净
资产的比
重 | 是否存在
重大减值
风险 |
印尼项目 | 海外投资 | 6,330,438,2
76.78 | 印度尼西
亚 | 自主运营 | 制定相关
管理制度
并严格实
施 | 良好 | 25.26% | 否 |
其他情况
说明 | 资产规模取自境外子公司净资产数据,境外资产占公司净资产的比重取自境外子公司净资产占报告期末上
市公司净资产的比例。 | | | | | | | |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 | 期初数 | 本期公允
价值变动
损益 | 计入权益
的累计公
允价值变
动 | 本期计提
的减值 | 本期购买
金额 | 本期出售
金额 | 其他变动 | 期末数 |
金融资产 | | | | | | | | |
1.
交易性金
融资产
(不含衍
生金融资
产) | | -
57,361,927.
11 | | | | 438,642,54
0.00 | 690,342,04
7.61 | 194,337,58
0.50 |
2.衍生金融
资产 | 329,945.75 | -
329,945.75 | | | | | | 0.00 |
4.其他权益
工具投资 | 174,574,98
9.78 | | -
135,854,18
7.41 | | | | | 258,902,89
3.08 |
5.其他非流
动金融资
产 | 817,807,40
7.95 | -
1,740,102.4
1 | | | | | -
690,342,04
7.61 | 125,725,25
7.93 |
金融资产
小计 | 992,712,34
3.48 | -
59,431,975.
27 | -
135,854,18
7.41 | | | 438,642,54
0.00 | 0.00 | 578,965,73
1.51 |
上述合计 | 992,712,34
3.48 | -
59,431,975.
27 | -
135,854,18
7.41 | 0.00 | 0.00 | 438,642,54
0.00 | 0.00 | 578,965,73
1.51 |
金融负债 | 0.00 | -
261,279.58 | | | | | | 261,279.58 |
其他变动的内容(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