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601988):H股公告-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
原标题:中国银行:H股公告-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 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BANK OF CHINA LIMITED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本行」) (股份代號:3988) 2025年中期業績公告 本行董事會欣然宣布本行及其附屬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之未經審計業績。本公告列載本行2025年中期報告全文,並符合香上市規則中有關中期業績初步公告附載的資料之要求。本行2025年中期報告的印刷版本將於2025年9月寄發予本行H股股東,並可於其時在香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的網站 www.hkexnews.hk及本行的網站www.boc.cn閱覽。 釋義 3 重要提示 6 公司基本情況 7 財務摘要 9 經?情況概覽 11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13 財務回顧 13 經濟與金融環境 13 利潤表主要項目分析 14 資產負債表項目分析 19 現金流量分析 23 分部信息 24 公允價值計量 25 其他財務信息 25 業務回顧 26 扎實做好「五篇大文章」 26 境內商業銀行業務 30 全球化經?業務 39 綜合化經?業務 45 服務渠道 52 金融科技創新 53 風險管理 55 信用風險管理 56 市場風險管理 60 銀行賬簿利率風險管理 60 流動性風險管理 61 操作風險管理 62 國別風險管理 63 聲譽風險管理 63 戰略風險管理 63 信息科技風險管理 64 內部控制與合規管理 64 資本管理 66 資本充足率情況 67 槓桿率情況 67 展望 68 環境、社會和治理 69 環境責任 69 社會責任 71 治理責任 74 股份變動和股東情況 75 普通股情況 75 優先股情況 82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員工情況 84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84 機構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87 公司治理 89 公司治理合規 89 股東大會 89 董事和董事會 91 監事和監事會 93 高級管理層 94 估值提升暨提質增效重回報計劃實施情況 94 利潤分配政策的制定及執行情況 95 股權激勵計劃和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情況 96 重要事項 97 獨立審閱報告 101 在本報告中,除非文義另有所指,下列詞語具有如下涵義: 本行╱本集團╱集團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或其前身及(除文義另有所指外)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子公司 A股 本行普通股股本中每股面值人民幣1.00元的內資 股,有關股份於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碼:601988) H股 本行普通股股本中每股面值人民幣1.00元的境外上 市外資股,有關股份於香聯交所上市及以幣買 賣(股份代號:3988) 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匯金公司 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金融資產 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或其前身 中國證監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上交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 香交易所 香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香聯交所 香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中銀香 中國銀行(香)有限公司,一家根據香法律註冊 成立的持牌銀行,並為中銀香(控股)的全資子公 司 中銀香(控股) 中銀香(控股)有限公司,一家根據香法律註冊成立的公司,並於香聯交所上市 中銀保險 中銀保險有限公司 中銀富登 中銀富登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銀國際控股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中銀航空租賃 中銀航空租賃有限公司,一家根據新加坡法律註冊 中銀基金 中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中銀集團保險 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 中銀集團投資 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 中銀金科 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中銀金租 中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 中銀理財 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 中銀人壽 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中銀三星人壽 中銀三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中銀消費金融 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中銀資產 中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 中銀證券 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在中國境內註冊 成立的公司,並於上交所上市 《公司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中國企業會計準則 財政部頒佈的企業會計準則 香上市規則 《香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 香《證券及期貨條例》 《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法例第571章)公司章程 本行現行的《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境內 就本報告而言,指中國內地,不含香、澳門、 台灣地區 東北地區 就本報告而言,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及 大連市分行 西部地區 就本報告而言,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 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 省、西藏自治區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分行 華北地區 就本報告而言,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 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分行及總行本部 華東地區 就本報告而言,括上海市、江蘇省、蘇州、浙江 省、寧波市、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及 青島市分行 中南地區 就本報告而言,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 東省、深圳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及海南省分行 獨立董事 上交所上市規則及公司章程下所指的獨立董事,及 香上市規則下所指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基點(Bp, Bps) 利率或匯率改變量的計量單位。1個基點等於0.01個 百分點 元 人民幣元 本行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本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並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律責任。 本行於2025年8月29日召開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本行2025年中期報告及中期業績公告。會議應出席董事14名,親自出席董事14名。14名董事均行使表決權。本行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列席本次會議。 本行按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編製的2025年中期財務報告已經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和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分別根據中國和國際審閱準則審閱。 本行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葛海蛟,副董事長、行長、主管財會工作負責人張輝,財會機構負責人文棟保證本報告中財務報告的真實、準確、完整。 經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批准,本行已向截至2025年4月24日收市後登記在冊的普通股股東分派2024年度末期現金股利,每10股1.216元人民幣(稅前),合計約為357.98億元人民幣(稅前),本行不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連同2024年中期已派發現金股利每10股人民幣1.208元(稅前),2024年全年現金股利每10股人民幣2.424元(稅前)。 本行董事會建議派發2025年度中期普通股股利每10股1.094元人民幣(稅前),須待本行股東大會批准後生效。 報告期內,本行不存在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非經?性佔用資金的情況,不存在違反規定決策程序對外提供重大擔保的情況。 本報告可能含涉及風險和未來計劃等的前瞻性陳述。這些前瞻性陳述的依據是本行自己的信息和本行認為可靠的其他來源的信息。該等前瞻性陳述與日後事件或本行日後財務、業務或其他表現有關,並受若干可能會導致實際結果出現重大差異的不確定因素的影,其中可能涉及的未來計劃等不構成本行對投資的實質承諾。投資及相關人士均應對此保持足夠的風險認識,並且應當理解計劃、預測與承諾之間的差異。 本行目前面臨來自宏觀經濟形勢以及不同國家和地區政治經濟形勢變化的風險,以及在業務經?中存在的相關風險,括借款人信用狀況變化帶來的風險、市場價格不利變動帶來的風險以及操作風險等,同時需滿足監管各項合規要求。本行法定中文名稱 香?業地點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香花園道1號中銀大廈 (簡稱「中國銀行」) 選定的信息披露報刊(A股) 法定英文名稱 《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 BANK OF CHINA LIMITED 《證券時報》《經濟參考報》 (簡稱「Bank of China」) 披露半年度報告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 法定代表人、董事長 www.sse.com.cn 葛海蛟 披露中期報告的香交易所網站 副董事長、行長 www.hkexnews.hk 張輝 中期報告備置地點 董事會秘書、公司秘書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總行 卓成文 上海證券交易所 地 址: 中國北京市西城區 復興門內大街1號 證券信息 電 話:(86) 10-6659 2638 A股: 電子信箱:ir@ bankofchina.com 上海證券交易所 股票簡稱:中國銀行 證券事務代表 股票代碼:601988 姜卓 地 址: 中國北京市西城區 H股: 復興門內大街1號 香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電 話:(86) 10-6659 2638 股票簡稱:中國銀行 電子信箱:ir@ bankofchina.com 股份代號:3988 註冊地址 境內優先股: 中國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1號 上海證券交易所 第三期 辦公地址 優先股簡稱:中行優3 中國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1號 優先股代碼:360033 郵政編碼:100818 電 話:(86) 10-6659 6688 第四期 傳 真:(86) 10-6601 6871 優先股簡稱:中行優4 國際互聯網網址: www.boc.cn , 優先股代碼:360035 www.bankofchina.com 客服和投訴電話:(86)區號-95566 持續督導保薦機構 H股股份登記處 中信証券股份有限公司 香中央證券登記有限公司 辦公地址: 辦公地址: 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中心三路 中國香灣仔皇后大道東183號 8號卓越時代廣場(二期)北座 合和中心17M樓 簽字保薦代表人:彭源、王琛 電話:(852) 2862 8555 持續督導期間: 傳真:(852) 2865 0990 2025年6月17日至2026年12月31日 境內優先股股份登記處 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 辦公地址: 上海分公司 中國上海市浦東新區銀城中路200號 辦公地址: 中銀大廈39層 中國上海市浦東新區楊高南路188號 簽字保薦代表人:董雯丹、何舟 電話:(86) 21-4008 058 058 持續督導期間: 2025年6月17日至2026年12月31日 A股股份登記處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分公司 辦公地址: 中國上海市浦東新區楊高南路188號 電話:(86) 21-4008 058 058 註:本報告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編製。除特別註明外,為本集團數據,以人民幣列示。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 註釋 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2023年1-6月
1 本集團採用了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頒佈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保險合同》(簡稱「國際保險合同準則」),該準則的首次執行日是2023年1月1日。 2 非利息收入=手續費及佣金收支淨額+淨交易收益╱(損失)+金融資產轉讓淨收益╱(損失)+其他?業收入。 3 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其他資產減值損失。 4 平均總資產回報率=稅後利潤÷資產平均餘額×100%,以年化形式列示。資產平均餘額=(期初資產總計+期末資產總計)÷2。 5 淨資產收益率=本行普通股股東應享稅後利潤 ÷本行普通股股東應享權益加權平均餘額×100%,以年化形式列示。根據中國證監會《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9號-淨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計算及披露(2010年修訂)》(證監會公告[2010]2號)的規定計算。 6 淨息差=淨利息收入÷生息資產平均餘額×100%,以年化形式列示。平均餘額為本集團管理賬目未經審閱的日均餘額。 7 非利息收入佔比=非利息收入÷?業收入×100%。 8 成本收入比根據財政部《金融企業績效評價辦法》(財金[2016]35號)的規定計算。 9 信貸成本=貸款減值損失÷客戶貸款和墊款平均餘額×100%,以年化形式列示。客戶貸款和墊款平均餘額=(期初客戶貸款和墊款總額+期末客戶貸款和墊款總額)÷2。計算信貸成本時,客戶貸款和墊款不含應計利息。 10 貸款減值準備=以攤餘成本計量的貸款減值準備+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貸款減值準備。 11 金融投資括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12 每股淨資產=(期末本行股東應享權益合計-其他權益工具)÷期末普通股股本總數。 13 2024年,資本指標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計算;2023年資本指標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等相關規定計算。 14 減值貸款率=期末減值貸款餘額÷期末客戶貸款和墊款總額×100%。計算減值貸款率時,客戶貸款和墊款不含應計利息。 15 不良貸款率=期末不良貸款餘額÷期末客戶貸款和墊款總額×100%。計算不良貸款率時,客戶貸款和墊款不含應計利息。 16 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期末貸款減值準備÷期末不良貸款餘額×100%。計算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時,客戶貸款和墊款不含應計利息。 17 貸款撥備率=期末貸款減值準備÷期末客戶貸款和墊款總額×100%。計算貸款撥備率時,客戶今年以來,本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根本宗旨,積極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把握新機遇,扎實推進經?管理各項工作,經?業績穩中有進。 上半年,集團業務平穩發展,資產負債穩步增長,財務效益表現穩健,主要指標保持合理區間。6月末,集團資產總計367,906.1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93%,負債合計336,649.4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85%。上半年,集團實現?業收入3,294.18億元,稅後利潤1,261.38億元。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0.70%,淨資產收益率(ROE)9.11%,淨息差1.26%,成本收入比25.11%。 持續優化金融服務供給,全力支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落實宏觀政策有力有效,信貸投放穩中提質。6月末,境內機構人民幣貸款比上年末增加1.41萬億元,增長7.72%。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個人消費類貸款市場份額實現提升。加大重點領域金融支持,投向製造業的貸款比上年末增長12.99%。支持民?經濟發展壯大,民?企業貸款比上年末增長12.93%。支持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助力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信貸服務上市公司股票回購增持計劃的金額保持市場領先。 扎實做好「五篇大文章」,支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科技金融提質增效,科技貸款餘額4.59萬億元,授信戶數16.11萬戶,綜合化服務累計供給超過7,800億元。綠色金融保持領先,綠色貸款餘額(中國人民銀行口徑)比上年末增長16.95%,承銷境內、境外綠色債券規模保持中資同業市場首位。普惠金融增量擴面,貸款餘額突破2.65萬億元,貸款戶數突破172萬戶,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授信戶數和覆蓋率領先同業。養老金融穩步提升,企業年金個人賬戶數、企業年金託管資金規模市場排名前列。數字金融加速賦能,深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強化交易集約、提升服務效能,個人手機銀行月活客戶數同比增長8.59%,數字人民幣消費金額保持市場前列。 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優勢,更好服務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全球化優勢進一步夯實,全球佈局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快提升,境外商行?業收入貢獻度穩中有升。「穩外貿」金融供給進一步加大,境內機構辦理國際結算量2.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6.51%,國際貿易結算市場份額保持同業首位;跨境電商總交易額同比增長42.10%。跨境人民幣領先優勢持續擴大,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直參行與間參行數量、人民銀行授權的人民幣清算行數量保持同業第一,跨境人民幣清算量保持全球領先。積極服務「走出去」「引進來」,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為指引,助力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熊貓債、中國離岸債券、離岸人民幣債券承銷量市場排名第一;跨境託管全市場份額繼續位列中資同業第一。綜合化經?質效提升,多家公司核心業務指標實現爭先進位。 積極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以更高標準統籌發展與安全 持續深入推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完善防控系統性風險的機制流程,前瞻做好各類風險管控。強化境內外風險管理能力,有效應對金融市場波動,主動開展重點領域專項壓力測試,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整體可控。強化資產質量管控,穩步推進不良化解,提高清收處置質效,風險抵補合理充足。6月末集團不良貸款率1.24%,比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197.39%。以國家增資為契機,進一步提升資本管理質效,6月末資本充足率達到18.67%。持續強化內控和反洗錢管理,扎實推進合規體系建設,集團合規經?水平有效提升。 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步伐,持續提升集團科技運?質效 夯實科技基礎能力,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集團雲平台服務器總量達4萬台。深化新技術創新應用,發佈人工智能應用與推廣工作方案,使用大模型技術賦能全行100餘個場景。深入推進基層減負,企業級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覆蓋超3,300個場景。大力推進分行數字化轉型成果複製推廣,力孵化優秀數字化轉型新成果,以局部先行先試牽引全局迭代優化,提升全行數字化經?管理質效。 財務回顧 經濟與金融環境 2025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增長動能總體偏弱,復甦進程仍有不確定性,美國關稅政策衝擊全球經濟金融穩定,全球通脹下降速度放緩。美國經濟出現反彈,歐洲經濟增長穩中有升,日本經濟延續復甦態勢,新興經濟體表現分化。 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歐洲央行降息並釋放寬鬆信號,日本央行加息後維持利率水平。美元指數走弱,全球外匯市場調整。資本市場波動加劇,證券投資避險情上升,大宗商品價格中樞震蕩。 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共同顯效,生產需求保持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收入繼續增加,新動能成長壯大,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0%,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8%,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9%,貿易順差4.21萬億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1%。 中國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充裕,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持力度,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2025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330.29萬億元,同比增長8.3%;人民幣貸款餘額268.56萬億元,同比增長7.1%;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30.22萬億元,同比增長8.9%;上證綜合指數3,444.43點,比上年末上漲2.76%;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7.1586,比上年末升值0.42%。 中國銀行業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切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積極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十四五」順利收官保駕護航。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專精特新企業以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動科技金融發展壯大。兼顧綠色金融發展的規模和質量,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加大對普惠小微、民?企業的信貸投放,提升服務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能力和水平。推動養老金融加快發展,提振銀髮經濟增長活力。統籌推進數字化轉型,有效提升金融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切實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主要風險監管指標處於合理區間,風險抵禦能力充足。6月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467.3萬億元,總負債429.3萬億元。商業銀行上半年累計實現淨利潤1.2萬億元;6月末不良貸款餘額3.4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49%,撥備覆蓋率211.97%,資本充足率15.58%。 利潤表主要項目分析 本行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積極推進降本提質增效,經?業績保持穩健。上半年,集團實現稅後利潤1,261.38億元,同比下降0.31%;實現本行股東應享稅後利潤1,175.91億元,同比下降0.85%。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0.70%,淨資產收益率(ROE)9.11%。 集團利潤表主要項目及變動情況如下表所示: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百分比除外) 項目 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變動 變動比率 淨利息收入 214,816 226,760 (11,944) (5.27%) 非利息收入 114,602 91,169 23,433 25.70% 其中:手續費及佣金收支淨額 46,791 42,860 3,931 9.17% ?業收入 329,418 317,929 11,489 3.61% ?業費用 (119,496) (108,290) (11,206) 10.35% 資產減值損失 (57,502) (60,579) 3,077 (5.08%) ?業利潤 152,420 149,060 3,360 2.25% 稅前利潤 153,018 149,203 3,815 2.56% 所得稅 (26,880) (22,667) (4,213) 18.59% 稅後利潤 126,138 126,536 (398) (0.31%) 本行股東應享稅後利潤 117,591 118,601 (1,010) (0.85%) 淨利息收入與淨息差 上半年,集團實現淨利息收入2,148.16億元,同比減少119.44億元,下降5.27%。 其中,利息收入5,033.31億元,同比減少396.63億元,下降7.30%;利息支出2,885.15億元,同比減少277.19億元,下降8.77%。 利息收入 上半年,客戶貸款和墊款利息收入3,393.51億元,同比減少396.65億元,下降10.47%,主要是客戶貸款和墊款收益率下降。 金融投資利息收入1,155.27億元,同比增加94.75億元,增長8.93%,主要是投資規模增長帶動。 存放中央銀行及存拆放同業利息收入 484.53億元,同比減少 94.73億元,下降16.35%,主要是存放中央銀行及存拆放同業規模減少且收益率下降。 利息支出 上半年,客戶存款利息支出2,105.31億元,同比減少258.51億元,下降10.94%,主要是客戶存款付息率下降。 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和拆入款項利息支出519.98億元,同比增加6.39億元,增長1.24%,主要是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和拆入規模增加所致。 發行債券利息支出259.86億元,同比減少25.07億元,下降8.80%,主要是發行債券付息率下降。 淨息差 上半年,集團淨息差為1.26%,較去年同期下降18個基點。主要是受境內人民幣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及外幣降息等因素影,生息資產平均收益率下降48個基點。但與此同時,本行積極加強主動管理,努力應對降息影,對淨息差形成一定支:一方面堅持量價協同發展,強化存款成本管控,付息負債平均付息率下降33個基點;另一方面持續優化業務結構,債券投資平均餘額在生息資產中佔比提升2.40個百分點,境內人民幣中長期貸款和墊款平均餘額在境內人民幣客戶貸款和墊款中的佔比為72.51%,保持較高水平。 1 集團主要生息資產和付息負債項目的平均餘額、平均利率以及利息收支受規模因2 素和利率因素變動而引的變化如下表所示: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百分比除外) 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對利息收支變動的因素分析 項目 平均餘額 利息收支 平均利率 平均餘額 利息收支 平均利率 規模因素 利率因素 合計 生息資產 客戶貸款和墊款 22,257,507 339,351 3.07% 20,587,933 379,016 3.70% 30,633 (70,298) (39,665) 金融投資 7,919,517 115,527 2.94% 6,565,909 106,052 3.25% 21,815 (12,340) 9,475 存放中央銀行及存拆放同業 4,140,264 48,453 2.36% 4,598,692 57,926 2.53% (5,751) (3,722) (9,473) 小計 34,317,288 503,331 2.96% 31,752,534 542,994 3.44% 46,697 (86,360) (39,663)付息負債 客戶存款 24,401,055 210,531 1.74% 23,037,568 236,382 2.06% 13,928 (39,779) (25,851) 同 業及其他金融機構 存放和拆入款項 4,960,302 51,998 2.11% 4,068,146 51,359 2.54% 11,237 (10,598) 639 發行債券 1,977,707 25,986 2.65% 1,915,463 28,493 2.99% 923 (3,430) (2,507) 小計 31,339,064 288,515 1.86% 29,021,177 316,234 2.19% 26,088 (53,807) (27,719)淨利息收入 214,816 226,760 20,609 (32,553) (11,944) 淨息差 1.26% 1.44% (18)Bps 註: 1 金融投資括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債券、以攤餘成本計量的債券、信託投資及資產管理計劃等。 2 存放中央銀行及存拆放同業括法定準備金、超額存款準備金、其他存放中央銀行款項以及存拆放同業。 3 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和拆入款項括同業存拆入、對央行負債以及其他款項。 1 平均餘額是根據集團管理賬目計算的每日平均餘額,未經審閱。 2 規模變化因素對利息收支的影是根據報告期內生息資產和付息負債平均餘額的變化計算的,境內按業務類型劃分的客戶貸款和墊款、客戶存款的平均餘額和平均利率如下表所示: 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變動 項目 平均餘額 平均利率 平均餘額 平均利率 平均餘額 平均利率 境內人民幣業務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百分比除外) 客戶貸款和墊款 企業貸款和墊款 11,992,754 2.82% 10,771,521 3.23% 1,221,233 (41)Bps 個人貸款 6,008,803 3.26% 5,858,437 3.94% 150,366 (68)Bps 貼現 978,813 0.95% 525,125 1.25% 453,688 (30)Bps 小計 18,980,370 2.86% 17,155,083 3.41% 1,825,287 (55)Bps 其中: 中長期貸款和墊款 13,762,584 3.06% 12,797,413 3.59% 965,171 (53)Bps 1年以內短期貸款和墊款 及其他 5,217,786 2.33% 4,357,670 2.88% 860,116 (55)Bps 客戶存款 公司活期存款 3,971,631 0.44% 4,276,623 0.88% (304,992) (44)Bps 公司定期存款 4,504,418 2.25% 4,278,806 2.51% 225,612 (26)Bps 個人活期存款 3,197,154 0.08% 2,987,339 0.21% 209,815 (13)Bps 個人定期存款 6,633,853 2.16% 5,820,343 2.48% 813,510 (32)Bps 其他存款 768,291 2.07% 743,740 2.49% 24,551 (42)Bps 小計 19,075,347 1.47% 18,106,851 1.73% 968,496 (26)Bps 境內外幣業務 單位:百萬美元(百分比除外) 客戶貸款和墊款 29,194 4.67% 52,267 4.80% (23,073) (13)Bps 客戶存款 公司活期存款 66,398 2.55% 51,432 2.35% 14,966 20Bps 公司定期存款 28,317 3.29% 37,217 3.62% (8,900) (33)Bps 個人活期存款 25,856 0.02% 21,452 0.02% 4,404 持平 個人定期存款 20,564 1.81% 20,035 2.01% 529 (20)Bps 其他存款 1,281 2.36% 1,443 1.81% (162) 55Bps 小計 142,416 2.13% 131,579 2.27% 10,837 (14)Bps 註:其他存款含結構性存款。 非利息收入 上半年,集團實現非利息收入 1,146.02億元,同比增加 234.33億元,增長25.70%。非利息收入在?業收入中的佔比為34.79%,同比提升6.11個百分點。 手續費及佣金收支淨額 集團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收支淨額467.91億元,同比增加39.31億元,增長9.17%。 主要是代理業務、託管和其他受託等業務收入增長較好。見簡要合併中期財務報表附註三、2。 其他非利息收入 集團實現其他非利息收入678.11億元,同比增加195.02億元,增長40.37%。主要是本行主動把握市場波動機遇,淨交易收入及貴金屬銷售收入增長較好。見簡要合併中期財務報表附註三、3,4,5。 ?業費用 本行深入踐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理念,強化財務精細化管理,加強費用總量管控,優化費用開支結構,扎實推進降本增效。上半年,集團業務及管理費(括員工費用、業務費用、折舊和攤銷)826.28億元,同比增加16.57億元,增長2.05%。 集團成本收入比為25.11%,同比下降0.43個百分點。見簡要合併中期財務報表附註三、6,7。 資產減值損失 本行不斷增強風險管理的主動性和前瞻性,信貸資產質量保持基本穩定。同時,嚴格遵循審慎穩健的撥備政策,保持充足的風險抵禦能力。上半年,集團資產減值損失575.02億元,同比減少30.77億元,下降5.08%。貸款質量和貸款減值準備情況見「風險管理-信用風險管理」部分和簡要合併中期財務報表附註三、8,16和四、1。 資產負債表項目分析 本行堅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動態調整業務策略,持續優化業務結構,資產負債保持平穩增長。6月末,集團資產總計367,906.1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7,293.14億元,增長4.93%。集團負債合計336,649.4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5,566.13億元,增長4.85%。 集團資產負債表主要項目如下表所示: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百分比除外) 2025年6月30日 2024年12月31日 項目 金額 佔比 金額 佔比 資產 客戶貸款和墊款淨額 22,488,178 61.12% 21,055,282 60.05% 金融投資 9,225,800 25.08% 8,360,277 23.84% 存放中央銀行 2,268,227 6.17% 2,467,857 7.04% 存拆放同業 1,644,038 4.47% 1,955,363 5.58% 其他資產 1,164,370 3.16% 1,222,520 3.49% 資產總計 36,790,613 100.00% 35,061,299 100.00% 負債 客戶存款 25,638,312 76.16% 24,202,588 75.38% 同業存拆入及對央行負債 4,721,717 14.03% 4,652,969 14.49% 其他借入資金 2,207,880 6.56% 2,099,510 6.54% 其他負債 1,097,039 3.25% 1,153,268 3.59% 負債合計 33,664,948 100.00% 32,108,335 100.00% 註:其他借入資金括發行債券、借入其他資金。 客戶貸款和墊款 本行切實履行國有大行責任,扎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對國家重大戰略、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貸款業務保持平穩均衡增長。6月末,集團客戶貸款和墊款總額230,496.7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4,556.08億元,增長6.74%。 本行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變化,持續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切實加強重點領域風險識別和管控,力加大不良資產清收化解力度,資產質量保持基本穩定。6月末,集團貸款減值準備餘額5,618.6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26.92億元。集團不良重組貸款總額為1,120.6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33.17億元;在客戶貸款和墊款總額(不含應計利息)中的佔比為0.49%,比上年末上升0.03個百分點。 按地區劃分的客戶貸款和墊款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百分比除外) 2025年6月30日 2024年12月31日 2023年12月31日 項目 金額 佔比 金額 佔比 金額 佔比 企業貸款和墊款 境內:人民幣 13,588,149 58.95% 12,219,758 56.59% 10,655,067 53.38% 各外幣折人民幣 225,401 0.98% 246,551 1.14% 353,163 1.77% 中國香澳門台灣及其他國家和地區: 各貨幣折人民幣 2,329,611 10.11% 2,252,240 10.43% 2,289,792 11.47%小計 16,143,161 70.04% 14,718,549 68.16% 13,298,022 66.62% 個人貸款 境內:人民幣 6,069,943 26.33% 6,029,919 27.93% 5,827,122 29.19% 各外幣折人民幣 1,810 0.01% 1,777 0.01% 1,532 0.01% 中國香澳門台灣及其他國家和地區: 各貨幣折人民幣 791,392 3.43% 793,340 3.67% 781,311 3.91%小計 6,863,145 29.77% 6,825,036 31.61% 6,609,965 33.11% 應計利息 43,370 0.19% 50,483 0.23% 53,792 0.27% 客戶貸款和墊款總額 23,049,676 100.00% 21,594,068 100.00% 19,961,779 100.00%金融投資 本行密切跟蹤金融市場動態,合理把握投資時機,動態調整組合結構。6月末,集團金融投資總額92,258.00億元,比上年末增加8,655.23億元,增長10.35%。 其中,人民幣金融投資總額68,875.2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620.38億元,增長10.63%。外幣金融投資總額折合3,266.38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96.61億美元,增長9.99%。 集團金融投資結構如下表所示: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百分比除外) 2025年6月30日 2024年12月31日 項目 金額 佔比 金額 佔比 以 公允價值計量且其 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的金融資產 704,924 7.64% 600,297 7.18% 以 公允價值計量且其 變動計入其他綜合 收益的金融資產 4,714,382 51.10% 4,388,945 52.50% 以 攤餘成本計量的 金融資產 3,806,494 41.26% 3,371,035 40.32% 合計 9,225,800 100.00% 8,360,277 100.00% 按貨幣劃分的金融投資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百分比除外) 2025年6月30日 2024年12月31日 項目 金額 佔比 金額 佔比 人民幣 6,887,529 74.66% 6,225,491 74.47% 美元 1,293,641 14.02% 1,244,430 14.89% 幣 491,010 5.32% 450,636 5.39% 其他 553,620 6.00% 439,720 5.25% 合計 9,225,800 100.00% 8,360,277 100.00% 集團持有規模最大的十隻金融債券情況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百分比除外) 債券名稱 面值 年利率 到期日 減值準備 2019年政策性銀行債券 18,439 3.65% 2029-05-21 – 2019年政策性銀行債券 18,037 3.48% 2029-01-08 – 2018年政策性銀行債券 15,381 4.88% 2028-02-09 – 2022年政策性銀行債券 15,130 2.82% 2027-06-17 – 2025年金融機構債券 15,000 1.85% 2028-02-28 (2) 2019年政策性銀行債券 14,301 3.74% 2029-07-12 – 2019年政策性銀行債券 13,311 3.86% 2029-05-20 – 2018年政策性銀行債券 11,512 4.04% 2028-07-06 – 2023年政策性銀行債券 11,108 2.87% 2028-02-06 – 2019年政策性銀行債券 11,065 3.75% 2029-01-25 – 註: 金融債券指金融機構法人在債券市場發行的有價債券,括政策性銀行發行的債券、同業及非客戶存款 本行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推動存款業務高質量發展。一方面,穩步拓寬低成本存款來源,積極拓展代發薪、社保卡、快捷支付、個人養老金、現金管理等重點業務,持續促進人民幣存款量價協同發展;另一方面,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圍繞客戶業務需求,提供多元化全球服務,外幣存款實現較好增長。6月末,集團客戶存款總額256,383.1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4,357.24億元,增長5.93%。 按地區劃分的客戶存款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百分比除外) 2025年6月30日 2024年12月31日 2023年12月31日 項目 金額 佔比 金額 佔比 金額 佔比 公司存款 境內:人民幣 9,057,786 35.33% 8,862,649 36.63% 8,734,967 38.13% 各外幣折人民幣 739,626 2.88% 564,823 2.33% 662,103 2.89% 中國香澳門台灣及其他國家和地區: 各貨幣折人民幣 2,492,971 9.73% 2,330,682 9.63% 2,133,252 9.31%小計 12,290,383 47.94% 11,758,154 48.59% 11,530,322 50.33% 個人存款 境內:人民幣 10,580,750 41.27% 9,810,514 40.53% 8,926,078 38.97% 各外幣折人民幣 337,044 1.31% 320,789 1.33% 302,198 1.32% 中國香澳門台灣及其他國家和地區: 各貨幣折人民幣 1,598,726 6.24% 1,540,094 6.36% 1,452,195 6.34%小計 12,516,520 48.82% 11,671,397 48.22% 10,680,471 46.63% 發行存款證 385,963 1.50% 324,563 1.34% 310,212 1.35% 其他 445,446 1.74% 448,474 1.85% 386,045 1.69% 客戶存款總額 25,638,312 100.00% 24,202,588 100.00% 22,907,050 100.00%註:其他項目含應付利息。 股東權益 6月末,集團股東權益合計31,256.6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727.01億元,增長5.85%。主要影因素有:(1)上半年,集團實現稅後利潤1,261.38億元,其中本行股東應享稅後利潤1,175.91億元。(2)根據股東大會審議批准的2024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派發2024年度末期普通股現金股利357.98億元。(3)成功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規模1,650億元。(4)做好存量資本管理,贖回28.2億美元第二期境外優先股和40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5)派發優先股股息34.233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利息62.06億元。見簡要合併中期財務報表之「簡要合併中期股東權益變動表」。 現金流量分析 6月末,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18,827.45億元,比上年末減少4,861.84億元。 上半年,集團經?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為淨流入336.39億元,上年同期為淨流出664.46億元。主要是向中央銀行借款淨增加額增加。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為淨流出6,476.60億元,淨流出額同比增加4,885.73億元。主要是投資支付的現金增加。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為淨流入875.99億元,淨流入額同比減少895.13億元。 主要是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付的現金以及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增加。 分部信息 從地區角度,本集團主要在三大地區開展業務活動,括境內、中國香澳門台灣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從業務角度,本集團提供的金融服務主要括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資金業務、投資銀行業務、保險業務及其他業務。 集團主要地區分部的?業收入情況如下表所示: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百分比除外) 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項目 金額 佔比 金額 佔比 境內 251,690 76.23% 250,833 78.53% 中國香澳門台灣 63,193 19.14% 53,701 16.81% 其他國家和地區 15,300 4.63% 14,896 4.66% 抵銷 (765) – (1,501) – 合計 329,418 100.00% 317,929 100.00% 註:各地區?業收入佔比情況基於抵銷前匯總數據計算。 集團主要業務分部的?業收入情況如下表所示: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百分比除外) 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項目 金額 佔比 金額 佔比 商業銀行業務 298,320 90.56% 292,001 91.84% 其中:公司金融業務 119,439 36.25% 124,052 39.02% 個人金融業務 130,044 39.48% 132,637 41.72% 資金業務 48,837 14.83% 35,312 11.10% 投資銀行及保險業務 20,865 6.33% 15,629 4.92% 其他業務及抵銷項目 10,233 3.11% 10,299 3.24% 合計 329,418 100.00% 317,929 100.00% 集團地區分部、業務分部的其他經?業績與財務狀況,見簡要合併中期財務報表附註三、32。 公允價值計量 公允價值計量金融工具變動情況如下表所示: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 2025年 2024年 項目 6月30日 12月31日 變動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存拆放同業等 69,088 24,518 44,570 以 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 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債券 467,350 371,973 95,377 -權益工具 120,521 124,604 (4,083) -基金及其他 117,053 103,720 13,333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客戶貸款和墊款 1,143,929 904,446 239,483 以 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 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債券 4,666,331 4,344,920 321,411 -權益工具及其他 48,051 44,025 4,026 衍生金融資產 142,647 183,177 (40,530) 衍生金融負債 (132,010) (153,456) 21,446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同業存拆入 (26,106) (33,140) 7,034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客戶存款 (39,878) (45,332) 5,454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發行債券 (2,036) (1,970) (66) 交易性金融負債 (56,411) (57,604) 1,193 本行針對公允價值計量建立了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根據《商業銀行金融工具公允價值估值監管指引》、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及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參照巴塞爾協議,並藉鑑國際同業在估值方面的實踐經驗,制定《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工具公允價值估值政策》,以規範本行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計量,及時準確進行信息披露。持有與公允價值計量相關項目的主要情況見簡要合併中期財務報表附註四、4。 其他財務信息 本行按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與按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編製的股東權益與稅後利潤沒有差異,相關說明見中期財務資料補充信息一。 業務回顧 扎實做好「五篇大文章」 今年以來,本行認真落實國家戰略部署,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扎實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推進集團「十四五」規劃實施,戰略執行情況整體良好。 科技金融 本行高度重視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積極推動科技金融高站位規劃、高標準服務和高質量發展,為科技型企業成長與科技相關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支,以實際行動踐行金融支持科技強國建設的責任擔當。截至6月末,科技貸款餘額4.59萬億元,授信戶數16.11萬戶,綜合化服務累計供給超過7,800億元。 構建全層級科技金融組織架構。持續強化總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專業能力與職能發揮,在科技資源集聚區域打造科技金融特色網點,構建「總-分-支」科技金融多層次組織體系,快速應市場需求。 精準支持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升級適應科技型企業特點的專屬授信模式,探索完善盡職免責制度,規劃搭建科技金融數據基座,完善客戶評價體系。落地一批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業務,在杭州、寧波、成等多地為優質科技企業提供併購交易融資支持,貸款投放超30億元。積極發揮全球化傳統優勢,支持科技型企業出海需求,聚焦解決跨境資金管理痛點,提供優質跨境金融服務。 持續豐富科技相關產業金融服務供給。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方向,持續強化研究賦能導向,因地制宜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發佈支持人工智能產業鏈發展行動方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人工智能創新活躍地區推出「中銀科創算力貸」授信服務,加力支持人工智能產業鏈發展。截至6月末,已與2,300多家人工智能產業鏈核心企業建立合作,授信餘額超4,000億元,股債保租等綜合化金融服務供給規模約820億元。 打造全方位科技金融生態服務體系。成功完成200億元科技創新債券發行,專項支持科技創新。深入推進中銀科創夥伴計劃,搭平台、強協同、促聯動,引入多方資源服務科技創新。將加強科技金融服務作為綜合經?公司重點業務策略,提升對科技投資、科技債券、科技保險、科技租賃等業務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續為科技創新一級市場注入「耐心資本」,設立科創母基金,通過「子基金+直投」支持初創期和成長期科技企業;AIC股權投資(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政策發佈以來,已完成15隻AIC股權投資基金註冊,合計認繳規模超110億元,在商業航天等領域落地項目投資。推出無人駕駛航空器綜合保險等產品,為科技企業提供優質保險保障。加大科技租賃產品開發力度,強化對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低空經濟綠色金融 本行始終以成為「綠色金融服務首選銀行」為目標,將綠色發展理念深度融入集團經?管理與業務發展的每一個環節,致力於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的中堅力量。 綠色貸款和債券保持市場領先。綠色貸款實現較快發展,6月末,綠色貸款餘額(中國人民銀行口徑)折合人民幣45,391.45億元,比上年末同口徑增長16.95%。境外綠色貸款位居前列,授信規模居彭博「全球綠色UoP貸款」「全球可持續性掛貸款」「全球綠色貸款原則貸款」排行榜中資銀行第一。綠色債券承銷保持市場領先,承銷境內、境外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分別為2,109.81億元、149.01億美元,分別位列銀行間市場第一和彭博「全球離岸綠色債券」中資同業第一。綠色債券投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位列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NAFMII)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投資人第一。 綠色產品和服務豐富多樣。持續打造「中銀綠色+」全球品牌,推出五大類數十項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覆蓋貸款、債券、消費、綜合化服務等領域。上半年,為全球在建單體最大光伏電站項目、波蘭單體最大風力發電項目提供授信支持;為某光伏電站建設項目提供綠色保理融資,該項目是中東歐地區首筆人民幣信保保理融資;協助財政部在英國倫敦發行60億元人民幣綠色主權債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綠色主權債券框架》發佈後財政部發行的首筆綠色主權債券;作為牽頭主承銷商協助客戶成功發行2025年全國首筆綠色信用債券;作為主承銷商協助客戶發行全球首隻同時符合《歐盟綠色債券標準》(EU GBS)和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綠色債券原則》要求的綠色債券。 積極參與綠色金融交流合作。在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NFD)中積極履職,並深度參與第14號工作組(自然相關機遇識別)的相關任務。積極參與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相關工作,擔任下設「中英自然與生物多樣性金融工作組」中方牽頭機構。 積極參加「可持續市場倡議」中國理事會會議、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等。積極參與碳市場建設,榮獲北京綠色交易所2024年度「特別貢獻獎」。 加強綠色金融能力建設。投產綠色金融管理能力提升項目,實現客戶碳排放數據管理、環保信用評級黑色紅色企業管控、同一合同下綠貸打標一致性校驗、環保處罰情況推送等功能。舉辦面向新員工和不同層級專業人員的綠色金融主題培訓班,提升員工服務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多層次推動境內機構提升綠色金融競爭力,完成境內分行第四屆綠色金融示範機構評價與網點「綠色金融特色發展獎」評選,累計建成綠色金融特色網點500餘家。 普惠金融 本行堅守金融本源,持續加強對小微市場主體、城鄉居民的支持力度,持續升級服務模式,不斷加大資源投入,積極創新產品服務,推動普惠金融事業高質量發展。 信貸服務持續增量擴面提質。持續推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保量、提質、穩價、優結構」,有效惠及更多市場主體。截至6月末,本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口徑)餘額26,533.6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6.39%,高於全行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客戶數突破172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5.58%;持續讓利小微企業,當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2.94%,推動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小微企業貸款資產質量整體可控。 堅持金融惠民,精準服務國家戰略。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探索「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服務模式,加大對科創型小微企業授信支持力度,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截至6月末,為超過5萬戶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授信超7,000億元。服務穩崗就業,連續4年開展「千崗萬家」專項活動,上半年向穩崗擴崗企業發放專項貸款超3,000億元,以金融之力穩企業穩就業。 深耕重點領域,積極助力鄉村振興。聚焦「三農」重點領域、薄弱環節,持續加大金融資源投入,6月末,涉農貸款餘額28,683.23億元,增長14.69%。加強糧食安全金融保障,加大對糧食重點領域信貸投放力度。助力提升鄉村建設水平,穩步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繼續加強重點幫扶縣金融資源投入,優化機構佈局,豐富服務模式,提升金融服務滲透度。 加快數字轉型,持續提升服務質效。持續豐富普惠產品功能,推進流程優化,升級「惠如願」APP功能服務,進一步拓寬服務場景,提升普惠客戶體驗。優化普惠「智能管理平台」,不斷提升運?管理效能,「智能管理平台」榮獲第七屆數字普惠金融大會「數字普惠金融技術創新成果」獎。 養老金融 本行全力服務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全面佈局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三大領域,服務政府、企業、個人三大客群,持續打造高質量養老金融服務體系。 全面服務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充分發揮銀行專業能力,為全國社保基金、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提供全面優質服務。截至6月末,社保卡累計總有效卡量1.26億張,企業年金個人賬戶管理數452.64萬戶,養老金受託資金規模2,828.88億元,養老金託管運?資金規模1.23萬億元,企業年金個人賬戶數和企業年金託管資金規模分別排名全市場第二、第三;作為個人養老金服務首批試點銀行,全力支持個人養老金制度全國實施,為超千萬客戶提供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管理服務。 全力構建一站式養老個人金融服務體系。持續豐富括儲蓄、理財、基金、保險在內的養老個人金融產品供給,為客戶提供多元化投資選擇,上半年新上線養老理財產品和養老目標基金(含個人養老金產品)共8隻,6月末管理規模合計439.29億元。手機銀行APP養老金融專區全新面客,提供養老資產視圖、養老籌劃及養老投資服務。線下持續提升適老化服務水平,截至6月末,對外?業網點均提供適老化服務,已建成養老服務示範網點1,000餘家。 支持養老產業和銀髮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大對老年用品和服務供給、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和適老化改造、智能助老設備設計研發等領域的信貸支持;主動做好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政策的傳導落實,進一步加大對養老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數字金融 本行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強化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的核心驅動作用,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續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不斷激發數據要素價值。推進「業務數據化」,持續深化數據治理,加快推進數據「顆粒歸倉」工程,實現「中行一表通」。推進「數據業務化」,開展數據寬表建設,深化數據分析在精準?銷、風險防控、運?優化等領域的應用,實現「數據標籤」服務落地,提升業務數據分類統計和特徵分析便捷化、自動化水平。 加速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持續賦能金融「五篇大文章」,聚焦科創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和產業鏈沿鏈拓客,推進對公業務數字化平台建設,投產綠色金融管理能力提升項目,完善「中銀速貸」線上產品服務體系,完成新線養老金業務系統建設,提升受託賬管一體化核心服務能力。支持公司金融數字化轉型,加大人工智能應用和推廣,應用衛星遙感技術開展貸後管理,推動大模型、OCR(圖像字符識別)等技術落地。基於中銀司庫、中銀園區服務平台開展場景生態服務與客戶觸達。推動對公客戶線上觸達渠道建設,加快推廣企業微信在客戶?銷中的應用,助力與客戶建立密切連接。正式發佈企業手機銀行鴻蒙版,新增外匯專區服務,不斷迭代優化境內企業網銀,提升企業網銀高頻服務客戶體驗。支持個人金融數字化轉型,推動個人賬戶開戶、變更、銷戶流程優化,個人手機銀行月活客戶數達9,759萬戶,同比提升8.59%,上半年交易額達26.12萬億元。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通過建設「來華通」APP,為境外來華人員提供吃、住、行、游、購等一站式服務。 深化跨境業務數字化轉型。正式上線跨境支付通業務,實現境內與香快速支付系統互聯互通,首日雙向交易業務量均破萬筆。持續完善跨境電商結算產品「中銀跨境e商通」,為外貿新業態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數字金融服務,上半年跨境電商總交易額5,364.08億元,同比增長42.10%。 穩妥推進數幣創新應用。積極促進消費,數字人民幣消費金額保持市場前列。創新探索數幣智能合約賦能產業鏈金融,使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企業級智能合約能力。打造「冪方卡」等數幣創新應用,提升境外遊客來華等場景便利體驗。 境內商業銀行業務 本行聚焦支持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上半年,境內商業銀行業務實現?業收入2,447.65億元,同比增加3.47億元,增長0.14%。具體如下表所示: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百分比除外) 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項目 金額 佔比 金額 佔比 公司金融業務 99,951 40.84% 102,579 41.97% 個人金融業務 116,663 47.66% 120,077 49.13% 資金業務 27,785 11.35% 21,594 8.83% 其他 366 0.15% 168 0.07% 合計 244,765 100.00% 244,418 100.00% 公司金融業務 本行緊密圍繞實體經濟需求,持續推進公司金融業務轉型升級。加力支持科技金融、普惠小微、養老金融等領域,提升先進製造業和數字經濟產業體系建設服務水平,助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金融力量服務京津冀、長三角、粵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協調發展,助力國家戰略落地實施;持續完善客戶分層?銷管理體系,不斷夯實發展根基;依托綜合化經?特色,滿足客戶多元化融資需求,提供信貸、直接融資、資產證券化等全方位定制化金融服務。上半年,境內公司金融業務實現?業收入999.51億元。 公司存款業務 本行堅持量價協同發展策略,持續提升存款業務發展質量。積極優化業務結構,強化存款定價管理,平衡防風險與促發展,進一步推動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持續完善客戶分層?銷管理體系,強化「以客戶為中心」理念,增強綜合服務能力,積極推進服務場景體系化、多元化;突出行政事業業務戰略定位,圍繞政府核心關切,持續提升政府金融服務水平。6月末,本行境內商業銀行人民幣公司存款90,573.78億元;外幣公司存款折合1,033.20億美元,市場份額持續領先同業。 公司貸款業務 本行緊密圍繞客戶需求,全方位賦能公司貸款業務高質量發展。不斷加大重點領域貸款支持力度,持續推進科技貸款拓客上量,通過科技金融數據基座建設、重點客戶專屬授信等多措並舉拓展客戶基礎,加強對企業從初創期向成長期躍升的授信銜接,為科技企業提供全流程金融支持;持續強化金融供給、深化服務創新,全面支持外貿企業保訂單、拓市場、強能力、促發展,扎實發揮外貿金融服務主渠道作用;密切跟進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項目等重點綠色項目清單,加大對綠色公路、綠色物流、水資源循環利用等潛力行業的授信支持力度,助力綠色低碳發展;進一步提升定價精細化管理水平,開展定價表現跟蹤後評價,實現貸款總量穩步提升、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強化貸款業務全流程管理,做好臨期管理,加強房地產、地方債務等重點領域潛在風險監控分析,跨周期管理能力持續增強。6月末,本行境內商業銀行人民幣公司貸款135,215.10億元,外幣公司貸款折合309.28億美元。對公綠色貸款、民?企業貸款、投向製造業的貸款比上年末分別增長17.21%、12.93%、12.99%。 投資銀行業務 本行為客戶提供債券承分銷、財務顧問、資產證券化等多種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助力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客戶開展直接融資,信用債主承銷整體規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領先,交易商協會信用債配售量位居市場第一;積極參與綠色債券創新產品推廣,綠色債券承銷規模市場領先;資產證券化業務承銷規模同業領先;持續打造跨境競爭優勢,熊貓債、中國離岸債券、離岸人民幣債券承銷量市場排名第一;綜合服務客戶兼併收購、股權融資、項目融資、債務重組、資產剝離、跨境投融資、市場分析、行業研究、政策解讀等需求,提供專業化財務顧問服務;穩健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上半年共發行4單不良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規模30.46億元。 金融機構業務 本行依托全球化、綜合化經?平台,為全球金融機構客戶提供全面、優質的金融服務。深化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全方位合作,與全球近1,200家機構保持代理行關係,為116個國家和地區的代理行客戶開立跨境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1,568戶,保持國內同業領先;加大CIPS推廣力度,與700餘家境內外金融機構建立間接參與行合作關係,市場覆蓋率第一;合格境外投資(QFI)託管服務和境外央行類機構代理服務的客戶數量及業務規模居同業前列;代理境外機構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債券託管量全市場排名第一。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參展首屆CIPS跨境銀企合作專場活動,參與CIPS人民幣國際信用證業務全球開通儀式,是活動上唯一與CIPS公司簽約備忘錄的銀行。開展與主權機構、國際多邊金融機構多層次合作,為客戶提供覆蓋主要幣種的全球清算支付服務,持續提供清算賬戶透支便利;作為主承銷商協助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成功發行熊貓債,協助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功定價可持續開發債券。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服務上海黃金交易所首批保險機構參與黃金業務試點,業務上線首日為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首批保險機構提供交易報價、託管、保證金存管銀行服務。 交易銀行業務 本行依托境內機構網絡與數字化服務能力,持續深化交易銀行業務佈局,推動提升業務模式創新與企業服務能力。落實國家穩外貿政策,推出《中國銀行支持穩定外貿發展工作措施》等系統性工作方案,優化升級「跨境匯款直通車」「航運直通車」「航運在線通」等結算產品,加大對穩訂單、拓市場的外貿企業金融支持力度,國際貿易結算、跨境電商結算、跨境保函等優勢業務規模穩步提升,繼續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充分發揮重大展會外溢效應,成功支持春季廣交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消博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展會舉辦,積極服務進博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服貿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秋季廣交會籌備工作,依托重大展會平台助力企業擴展國際「朋友圈」;深化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成功舉辦「2025年人民幣國際化論壇」,推動大宗商品等領域人民幣跨境使用場景擴圍上量,市場與專業影力持續提升,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穩步增長;持續提升實體經濟服務效能,對公賬戶綜合開立流程持續優化,先後實現表單優化、豐富簽約產品等功能,進一步降低企業開戶時間成本;積極應客戶服務訴求,優化OCR識別匯款申請書,提升自動識別精準度,為企業辦理跨境匯款業務提速增效;圍繞客戶短期資金需求,靈活運用「票據、信用證、保理」等交易銀行產品,為客戶提供綜合化產品服務。 普惠金融業務 本行持續加大普惠金融領域信貸支持力度,聚焦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全力打造與市場主體發展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賦能中小企業科技創新,重點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科創客群發展,制定《「一月一鏈」促進「專精特新」企業融資行動方案》,提供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截至6月末,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累計發放187.80億元,服務客戶超過2,400戶;保障民生就業,聚焦就業創業需求,服務廣大個體工商戶、新市民、外貿商戶、退役軍人等群體,開展「惠拓四季」服務行動,推出「名特優新」「惠創貸」「惠軍貸」等專屬金融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加大「三農」領域信貸服務支持,涉農貸款餘額比上年末新增3,674.22億元,強化新型農業經?主體金融服務,因地制宜支持鄉村特色產業和縣鄉富民產業發展,積極助力鄉村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涉農金融服務可得性、便利性。 養老金融業務 本行認真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全面佈局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三大領域,持續打造產品豐富、服務優質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為推進新時代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6月末,養老金受託資金規模2,828.8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37.97億元,增長9.18%;企業年金個人賬戶管理數452.64萬戶,比上年末增加9.06萬戶,增長2.04%;服務企業年金客戶超過2萬家。 個人金融業務 本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全力打造用戶價值和客戶價值共生、功能價值和?利價值共贏的零售卓越價值銀行。6月末,境內商業銀行全量個人客戶近5.46億戶,比上年末增長1.15%,可比同業市場份額實現提升;上半年,境內個人金融業務實現?業收入1,166.63億元。 賬戶管理業務 本行堅持提供普惠優質的賬戶管理服務。圍繞「養老金融」服務體系,加強個人養老金業務佈局,持續豐富產品服務,優化系統功能,升級覆蓋養老金開戶、繳費、資產管理的一站式綜合養老服務方案,截至6月末,為超千萬客戶提供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管理服務;持續推廣澳代理見證開立境內個人銀行賬戶服務(簡稱「大灣區開戶易」),提供安全便捷的數字卡服務,截至6月末,「大灣區開戶易」客戶數已突破40萬戶,比上年末增長4.29%;積極踐行減費讓利,持續做好個人借記卡年費、小額賬戶管理費等費用減免優惠。 財富金融業務 本行全面遵循開放共贏原則,扎實推動財富管理業務發展,助力提升居民財產性收入。提供豐富的產品選擇,不斷夯實產品遴選能力,持續構建「全市場+全集團」產品貨架,做好各類投資產品差異化佈局,並根據市場情況跟蹤評價、動態調優,適配客戶多資產、多策略、多地域的財富管理需求;穩步擴大優選合作機構,合作理財公司達19家,在可比同業中保持領先;開辦商業養老金代銷業務,上架代銷全部4家試點養老保險公司的期限保本型產品。強化專業化資產配置能力,結合客戶風險偏好、市場環境提供資產配置建議,為客戶提供全面財富規劃,滿足流動性、收益性、保障性等多維度需求。提升全旅程服務陪伴能力,持續優化覆蓋全時間頻譜和全資產類別的「中銀投策」全球資訊服務體系;拓展手機銀行「財富號」線上運?生態圈,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市場資訊和投資教育內容,截至6月末,已有涵蓋基金、保險、券商、理財等業務的44家金融機構入駐;持續優化手機銀行財富管理產品貨架的篩選和展示,提升客戶操作便利度。6月末,集團個人全量客戶金融資產規模16.83萬億元,中高端客戶數及金融資產穩步增長;在境內設立理財中心8,592家、財富管理中心1,217家。 私人銀行業務 本行致力為客戶提供全場景、定制化的私人銀行服務。完善投資策略信息服務,定期發佈投資策略報告;優化全天候私行專屬代銷產品體系,增加私行客戶專屬保險產品;提升資產配置自動化水平,按需為客戶提供定制化資產配置方案;加快信託業務發展,6月末,財富管理服務信託及慈善信託客戶數比上年末增長43.64%;做實「企業家辦公室」服務,舉辦「GBIC(政府、銀行、投行與保險、企業與客戶)發展大會」,為企業家出海、開拓國際市場提供綜合服務方案;加強私行客戶全球一體化服務建設,提升跨境服務體驗;踐行社會責任,連續11年開展「中銀私享愛心薈-春蕾計劃」,推廣愛心公益產品和慈善信託,開展「薪火」非遺保護與傳承行動。6月末,集團私人銀行客戶數達21.69萬人,金融資產規模達3.40萬億元;在境內設立私行中心205家。 個人外匯業務 本行聚焦重點客群、重點區域、重點業務,加快個人外匯產品服務創新,持續優化服務品質,不斷鞏固領先優勢。作為跨境支付通境內首批參與機構,業內首家實現個人全場景業務支持,上線首日雙向交易突破萬筆;加快鋪設自助貨幣兌換機,支持將外幣現鈔直接兌換為數字人民幣,並提供8種語言的操作界面及語音指導,兌換機數量保持市場領先;外幣代兌點超1,700家,可比同業市場份額保持第一。6月末,個人結售匯業務量、外幣個人存款規模保持境內同業第一;個人存取款業務覆蓋幣種達22種,個人外幣現鈔兌換幣種達36種,繼續保持同業領先地位。 消費金融業務 本行緊密圍繞居民消費需求,持續提升消費金融服務水平。加大住房按揭貸款投放力度,助力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快速應系列提振消費政策,印發《中國銀行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形成體系化落實舉措,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助力提振消費,業務規模與服務客群實現擴面增量。6月末,本行境內商業銀行人民幣個人貸款60,699.4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00.24億元,增長0.66%。 銀行卡業務 本行圍繞客戶綜合需求,持續提升銀行卡用卡功能體驗,築牢發展根基。 提升借記卡服務質效,全力支持民生保障。持續提升社保卡服務水平,推動「一卡多能」功能升級,在天津發行中銀?中鐵銀通第三代社保卡,在同業中率先實現金融、社會保障、地方交通和城際交通的「四網融合」,截至6月末,累計發行實體社保卡12,626.14萬張。積極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推進「鄉村振興」主題借記卡發卡,累計發行761.59萬張。提升數字化服務能力,優化客戶快捷支付綁卡及支付流程體驗,上線餘額不足一鍵換卡支付、機構側綁卡免跳轉一鍵多綁等功能。 截至6月末,借記卡累計發卡量72,325.04萬張。 完善信用卡綜合服務能力,覆蓋多維度消費場景。聚焦重點客群,面向私人銀行、財富管理、理財客戶,升級長城高端系列產品權益,建立可定制受益人的享權機制;面向年輕客群,推出長城YOU卡-卡皮巴拉主題信用卡;面向文旅客群,發行中銀海南自由貿易主題信用卡,提升客戶黏性及服務體驗。聚焦跨境、數碼、家電、文旅、餐飲、出行等細分消費場景,與主流支付機構、卡組織合作,開展信用卡支付滿減、消費達標贈禮等形式優惠活動,結合消費高峰,加大?銷宣傳和資源投入力度,支持客戶多元消費需求。聚焦大額消費場景,圍繞汽車、家裝、家電和手機數碼等換新需求做好信用卡分期服務方案優化升級,助力以舊換新擴圍增效;夯實優質新能源汽車分期合作渠道,深度經?商戶分期頭部平台商戶,降低客戶融資成本,提高金融服務覆蓋面與可得性。聚焦品牌建設,以中國銀行信用卡發卡40周年為契機,加大品牌形象宣傳力度,品牌價值進一步提升。截至6月末,信用卡累計發卡量14,851.35萬張,信用卡消費額5,295.77億元。 支付商戶業務 本行踐行「支付為民」理念,堅持以客戶體驗為中心,全力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 服務重點客群,提升老年客戶支付服務能力,對外?業網點100%完成適老化改造,累計發放零錢約483萬個。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境外來華人士支付便利水平,聚焦過境免簽政策覆蓋省市,針對「食、住、行、游、購」等重點行業,加大外卡商戶的拓展和覆蓋;提升境外來華人士取現便利水平,6月末,ATM外卡取現覆蓋率達100%,支持外幣兌換的網點覆蓋率達99%。深耕重點場景,不斷豐富「鐵路e卡通」線下掃碼乘車版圖,累計完成90條城際線路推廣,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粵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服務客戶超4,400萬人次;手機銀行APP掃碼乘地鐵公交的覆蓋範圍持續擴大。 金融市場業務 本行緊跟金融市場動態,充分發揮金融市場業務特色優勢,強化審慎合規經?,持續深化業務結構調整,推動金融市場業務高質量發展。 投資業務 本行加強對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走勢的專業研判,動態優化投資組合結構,有效平衡市場風險和投資機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大人民幣投資組合中對國債、地方債、科創債、綠色債券、民?企業債等重點領域的投資力度,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投資量保持市場首位,參與首批銀行間市場科創債券投資;開發並冠名中國地方政府債券指數,助力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加強外幣投資主動經?,把握美元利率波動帶來的市場機遇,進一步優化組合產品和幣種結構,合理管控風險,外幣組合收益穩步提升。 交易業務 本行不斷優化金融市場服務體系,力提升客戶綜合服務能力。持續鞏固市場優勢地位,新增塞爾維亞第納爾、波蘭茲羅提結售匯掛牌,結售匯報價貨幣達42種,結售匯業務量和外匯買賣貨幣品種數量國內市場領先;積極履行核心做市商職責,持續豐富完善量化交易策略,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交易業務應用場景,提升做市報價能力;保持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做市業務排名領先;積極服務保險機構進入上海黃金交易所試點,達成首筆保險機構黃金現貨交易。全力服務實體經濟,積極宣導匯率風險中性理念,綜合運用金融市場交易工具,助力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持續完善電子渠道功能,提升中小微企業客戶保值服務質效;支持銀行間債券市場「科技板」建設,與華泰證券聯合創設「中國銀行-華泰證券-中短期科創債聯合報價籃子」;支持多層次債券市場建設,升級優化櫃台債券業務,豐富產品供給。 服務金融高水平開放,首批與境外機構投資簽署「互換通」協議,首批參與「互換通」產品擴容升級;助力進一步暢通國際資本投資通道,持續拓展境外機構投資服務,與境外機構現券交易量、利率互換交易量保持市場前列,代理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量市場排名第一;首批參與達成以「債券通」持倉債券為擔保品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交易,豐富人民幣資產運用場景。扎實築牢風險防線,加強金融市場前瞻性、主動性與專業性分析研判,敏捷高效應對市場變化,風險管控能力持續提升。 託管業務 本行持續優化託管服務體系,業務運?質效進一步提升。服務新質生產力,成功託管三隻首批重磅寬基科創綜指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數量位居全市場首位;為產業園、保障性租賃住房、消費基礎設施和高速公路資產託管提供優質成熟的服務,託管公募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產品數量居市場前列;首批落地保險投資黃金業務託管,中標北京市唯一一隻新增職業年金計劃;深化與重點客群的合作,理財、基金外等重點產品規模增速均位列主要同業首位。6月末,集團託管資產規模突破22萬億元,託管資產規模增速位列主要同業首位,市場競爭力穩步提升。 村鎮銀行 中銀富登積極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秉承「立足縣域發展,堅持支農支小,與社區共成長」的發展理念,持續完善產品和服務體系,致力於為農村客戶、縣域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工薪階層提供現代化金融服務。6月末,在全國22個省(直轄市)通過自設與併購方式控股134家村鎮銀行,下設188家支行,其中90家法人行位於中西部地區;存款餘額840.89億元,貸款餘額845.96億元,不良貸款率1.93%,撥備覆蓋率171.27%。 全球化經?業務 本行充分發揮全球化優勢,持續深化集團協同聯動,深入發揮「一點接入、全球應」機制作用,全球佈局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全球化業務穩健有序發展,價值創造能力不斷提升。6月末,境外商業銀行客戶存款餘額6,318.09億美元,比上年末增長7.25%;客戶貸款和墊款餘額4,355.24億美元,比上年末增長2.79%。上半年實現稅前利潤55.85億美元,同比增長10.88%,對集團稅前利潤的貢獻度為26.23%,提升2.28個百分點。 緊跟全球客戶金融服務需求,持續優化全球網絡佈局。截至6月末,本行擁有539家境外分支機構,覆蓋全球6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括45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全球重要戰略節點佈局完整,助力跨境商貿往來、經濟交流,為「高質量引進來」「高水平走出去」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持續完善境外機構區域化和集約化發展機制建設,打造機構協同發展合力。制定《中銀香東南亞區域化發展行動方案》,發揮中銀香對下轄東南亞機構帶動作用,提升東南亞機構綜合競爭力。加強中銀歐洲作為歐盟區域總部的能力建設,持續推進中後台集約化運?。 加強全球化發展頂層設計,進一步提升全球服務能力。推動實施並動態優化境外機構「一行一策」發展策略,深耕細作海外市場,為全球客戶提供多樣性專業化服務,境外機構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公司金融業務 本行依托「一點接入、全球應」工作機制,形成境內外合力,持續深耕全球市場,為「走出去」「引進來」、世界500強、境外本土企業提供全方位優質金融服務。 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為指引,以金融力量助力深化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和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助力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立足當地市場,深度參與雙邊經貿往來,國際結算業務保持穩步增長,貿易融資業務穩健發展,大宗商品相關融資、信用證及保函等業務規模保持穩定,為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提供多元化授信支持。進一步優化全球現金管理重點區域佈局,不斷提升跨境資金集中管理能力和服務效率,積極定制個性化資金管理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全球化經?高質量發展,境外現金管理客戶、存款沉澱穩步上升,跨境資金池業務規模保持同業領先地位。積極推動境內外機構聯動,一體化應企業出海服務訴求,成功舉辦多場重大展會及人民幣國際化宣傳推介活動,深入挖掘共建「一帶一路」、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區域業務機遇,積極為境內外展商客商搭建互通橋樑,同時大力拓展跨境人民幣國際客戶群體。完善優化多家境外機構代發薪功能,緊跟重點「走出去」企業步伐,提升我行境外全球代發薪服務能力。積極發揮中法、中意企業家委員會中方主席單位作用,積極參與中法財金對話配套企業家座談會,協辦「中意企業走進上海臨」及「中法企委會走進重慶」等活動,助力外資參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持續提升投行業務跨境服務水平。協助財政部在中國香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共計375億元,協助境內外機構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規模超過700億元,離岸人民幣承銷量市場份額保持第一。中國離岸債券承銷量23.03億美元,市場份額持續保持第一。承銷首隻非洲多邊開發機構熊貓債、首隻科創熊貓債,協助亞洲開發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境外主體發行熊貓債,熊貓債承銷量216.64億元,市場份額連續十一年保持第一。作為全球協調人協助財政部在倫敦定價首筆綠色離岸人民幣主權債,增強離岸人民幣作為投資貨幣的吸引力,促進離岸人民幣市場健康發展。 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境外綠色債券承銷市場份額排名保持中資機構第一。 積極助力跨境經貿合作。圍繞中外企業在經貿、投資、技術、市場等領域合作需求,打造集撮合對接、招商引資和金融服務於一體的「中銀e企贏」綜合服務平台,為全球中小企業搭建互聯互通合作渠道,支持全球中小企業開展交流合作,並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上半年舉辦「進博會走進湖北」中銀跨境撮合對接會和金融助力長江經濟帶民?企業「走出去」專場活動,深度服務國家重大國際經貿活動,助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截至6月末,累計在全球舉辦133場撮合對接活動,吸引來自14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超5萬家企業參加。 充分發揮全球機構網絡覆蓋優勢。與各類金融機構在清算、結算、貸款、投資、託管、資金交易及綜合資本市場服務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客戶規模持續擴大。充分利用國際合作網絡資源,汲取國際先進經驗,建立同業溝通合作機制,不斷提升在ESG相關領域的國際參與度。敏捷應對市場波動,對境外機構客戶主動開展市場輔導,境外機構投資客戶數量保持穩步增長。 持續推進境外銀團中心建設。提升歐非、亞太和美洲三大境外銀團中心產品敘做專業能力,進一步完善產品承分銷渠道建設、提升集約化管理效率,因地制宜為全球各分行進行專業賦能。密切跟進各區域市場變化,動態調整業務策略,充分發揮全球網絡協同優勢,有效推進境外貸款業務發展。截至6月末,在亞太、歐非和美洲銀團市場排名均保持中資第一,境外銀團貸款餘額比上年末增長3.64%。 個人金融業務 本行依托全球化經?優勢,不斷豐富完善境外個金產品,為客戶提供涵蓋賬戶、儲蓄、支付結算、電子渠道等領域的全面服務。截至6月末,境外個人業務覆蓋逾30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客戶約800萬戶,客戶規模穩步提升。 提供優質借記卡、貸款和財富價值管理服務。積極拓展境外借記卡業務,提供豐富產品類型,清算渠道涵蓋多個主流國際卡組織,服務境外19個國家及地區。持續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推動境外個人貸款業務差異化發展。滿足客戶財富價值管理需求,在中國香、中國澳門、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提供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服務。 鞏固信用卡跨境支付品牌競爭力。推出覆蓋境內外線上、線下交易場景的萬事達雙應用功能信用卡產品體系,打造一卡境內外通用的消費模式;推進Visa、銀聯雙標信用卡磁條換芯,保障境外用卡安全;針對境外用卡場景升級跨境新戶禮權益,為持卡出境的客戶提供全面金融服務。以「環球精彩」為主題,形成覆蓋全量客戶、特邀客群、重點產品及熱門國家的活動體系,突出跨境業務特色;深化與國際卡組織的合作,圍繞留學、常住、出境游等細分客群,精細化跨境客群經?,優化客戶旅程體驗;緊抓關鍵跨境高峰時點,精準推送適配優惠信息,線上線下渠道協同宣傳。持續發揮中國銀行在國際賽事、展會方面的外卡服務經驗,圓滿完成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第137屆廣交會支持保障工作,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 持續優化推廣跨境理財通業務。推出「南向通」澳兩地同時簽約等功能,產品競爭力有效提升,客戶體驗不斷優化。6月末,跨境理財通「北向通」和「南向通」合計簽約客戶數6.83萬戶,繼續保持市場領先。 大力推動離境退稅業務發展。在北京、上海推廣即買即退集中退付服務,在山東、安徽、陝西、寧夏、天津、廣西等地落地即買即退業務模式,在北京、天津兩地成功落地即買即退跨省互通業務模式。 持續完善線上服務渠道。推出線上業務申請功能,實現「線上業務申請-線下業務辦理」的無縫對接,有效提升業務辦理效率,減少客戶等待時間。積極服務「走出去」企業,持續推廣線上人民幣薪金直匯功能,更好滿足企業代發薪需求。全面推廣SoftToken軟令牌認證工具,提高線上支付便利性和安全支付能力。截至6月末,境外個人手機銀行覆蓋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提供12種語言服務,繼續保持中資同業領先。 金融市場業務 本行堅持「集中管理、統一經?」原則,採用全球一體化經?模式,前瞻性應對國際金融市場變化,扎實做好境外金融市場服務。 統籌平衡投資業務發展與安全。加強國際市場分析與組合策略研究,把握境外階段性利率高位機會,加大境外機構債券投資力度,提升投資組合規模與久期動態管理水平,境外機構債券投資規模和收益實現穩步增長。做好債券投資准入與投後管理,不斷強化風險防控水平。 充分發揮交易業務全球一體化經?優勢。依托北京、上海、香、倫敦、紐約五地× 機構佈局,按產品線和時區共同構建5 24小時全球不間斷報價與服務網絡,形成涵蓋匯率、利率、貴金屬和大宗商品的金融市場產品體系。境外交易中心持續加強對境外機構的銷售支持與聯動,與在岸市場形成互補,提升差異化服務水平和對客報價競爭力。深度參與國際市場,積極參與離岸人民幣市場及互聯互通機制創新,支持香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助力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境外機構持續深耕本地市場,深化區域聯動機制,協同夯實客戶基礎,提升對客服務能力,在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積極開展人民幣做市報價與人民幣期貨業務。 全面提升全球託管服務能力。全球託管領跑中資同業,全球託管規模4.7萬億元,託管網絡覆蓋100+國家和地區,為全球投資提供覆蓋多幣種、多市場、多資產的全球託管服務。跨境託管特色優勢持續鞏固,跨境託管規模繼續領跑中資同業,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積極助力南向通擴容,為括多個知名主權機構投資人在內的境外機構客戶提供CIBM/QFI託管服務,有效賦能我國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 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 本行進一步鞏固在跨境人民幣支付領域的領先優勢。持續支持擴大CIPS全球網絡覆蓋面,集團CIPS直接參與和間接參與數量繼續保持同業第一;在人民銀行授權的全球35家人民幣清算行中佔16席,繼續保持同業第一。上半年,共辦理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560.67萬億元,繼續保持全球領先。 中銀香 中銀香是本行控股的在上市銀行,依托集團全球化優勢和綜合化特色,深耕香本地市場,搶抓跨境業務機遇,推動東南亞區域業務發展,推進綠色金融實踐,深化數字技術賦能,全力提升發展質量。6月末,中銀香已發行股本528.64億元,資產總額43,998.22億元,淨資產3,510.54億元;上半年,實現稅後利潤227.96億元。 融合ESG元素,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助力推進「雙碳」工作,通過提供專業綠色金融服務,護航企業綠色和可持續發展。以聯席主承銷商身份,協助一家超主權機構旗下成員公司發行社會責任債券;參與香特區政府多幣種基礎設施和綠色債券等離岸人民幣及元重要債券發行項目,在香本地債券市場發揮積極作用;為大灣區一家大型面板供應商提供可持續發展表現掛貸款,推動相關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深化區域綠色和普惠金融業務,為印度尼西亞當地一家大型公司敘做綠色貸款,鼓勵客戶支持新能源交通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為泰國一家小額貸款龍頭企業辦理社會責任貸款,助力特定群體獲得信貸資源和金融服務。積極推動個人綠色金融業務發展,進一步豐富可持續發展投資產品種類,支持客戶與銀行共同實踐可持續發展理念。夯實漂綠風險管理三道防線機制,促進自身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分類標準應用。有序落實自身?運碳中和規劃,穩步推進2030年實現自身?運碳中和的目標。 深耕香本地市場,提高綜合化金融服務能力。穩步發展公司金融業務,通過綜合業務平台聯動機制,為企業客戶提供專業金融服務方案。應企業客戶融資及業務發展需求,上半年,按香交易所主板上市項目集資金額計算,新股上市主收款行業務市場第一;保持澳地區銀團貸款市場安排行首位地位,完成多筆具市場影力的債券承銷項目;推動支付結算、現金管理等重點業務發展,保持資金池業務領先地位;推動普惠金融發展,配合香金融管理局聯同銀行業推出的多項中小企業支持措施,協助更多中小企業獲取銀行融資和升級轉型。扎實推動個人金融業務擴面提質,豐富不同客群的財富管理產品服務。積極拓展高端客層品牌「私人財富」,應高端客戶財富傳承及增值需求,提供專屬傳承方案,並持續擴展私人財富中心網絡;打造家庭理財優質品牌,推出全新FamilyMAX「摯愛傳承」計劃,吸引高端家庭開戶,產品滲透力持續提升;通過年輕品牌「理財TrendyToo」,持續為年輕受眾提供簡易理財知識、入門產品和專屬優惠,豐富年輕客群理財和防騙知識。捕捉市場熱點需求,完善產品服務,開展矩陣式?銷,加快系統迭代升級,中銀信用卡、BoC Pay+、BoC Bill等消費金融業務穩步增長。6月末,中銀香客戶存款和貸款實現穩健增長,不良率低於市場平均水平。 把握跨境業務機遇,推動大灣區金融提速發展。深化內外部業務聯動,主動融入粵澳大灣區建設,為企業客戶提供「一點接入、全球應」的金融服務;深耕科技金融領域,構建全生命周期綜合金融服務體系,賦能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企業出海新品牌「出海贏家」,樹立出海企業首選合作銀行的形象,鞏固服務中資企業跨境金融需求的領先地位。發揮跨境個人金融服務優勢,以香特區政府推出的「新資本投資入境計劃」和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作為切入點,為來發展的高端人才提供完善專業的金融服務。豐富跨境理財產品庫,積極投放更多合資格投資產品,協助客戶把握跨境理財機遇,「南向通」「北向通」開戶量及資金匯劃總量均在香地區排名前列。擔任「跨境支付通」唯一代理結算行,為境內和香本地銀行提供人民幣及幣雙邊本幣跨境資金結算服務,提升跨境支付便利化水平。積極參與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在香市場推動以債券通「北向通」債券作為抵押品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業務,促進境內與香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助力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發揮區域協同效應,推動全球化業務聯動發展。完善東南亞區域管理模式,實施區域一體化經?和「一行一策」差異化管理相結合的策略,穩步推進區域協同發展。 優化區域產品配套,大力支持共建「一帶一路」、「走出去」重要項目和區域大型企業客戶業務,優化環球交易銀行平台(iGTB)區域服務;發揮「中銀理財」區域品牌優勢,持續豐富理財產品,滿足個人客戶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加速推動區域數字化建設及功能優化,進一步豐富當地實時支付、跨境支付、二維碼互聯互通、人民幣薪金直匯等功能,提升手機銀行個人客戶體驗。促進區域金融合作發展,中銀香與中國銀行馬來西亞有限公司協同聯動,獲馬來西亞央行同意作為處理馬來西亞林吉特交易與結算的指定海外機構之一,有效降低客戶跨境交易成本。 加速數字賦能轉型,不斷提升數據治理水平。持續完善工作機制和流程,加速推進數據驅動、智能驅動和生態驅動,進一步促進業務與科技融合,為客戶和員工提供優質數字化服務及體驗。推動生態開放場景化,推出全新版BoC Pay+,打造融合支付、信用卡管理和消費獎勵的一站式消費管理平台。推進產品服務優化,通過香金融管理局「戶口互聯」(IADS)計劃,簡化個人無抵押貸款、信用卡和企業貸款申請流程,提升授信效率,增強操作便捷性。實現流程體驗無縫化,以人工智能、生物識別等技術提升業務流程效率,提升客戶體驗。促進內部管理智慧化,構建數字化轉型指標管理平台,實現數字化指標可視化;推進智慧?運工作,實施流程數字化、內部運作自動化及?運集約化,降低人工處理操作風險,提升?運效率及產能。完善人才培養和管理機制,打造高質量人才隊伍,為中銀香長遠發展奠定穩固基礎。 (欲進一步了解中銀香的經?業績及相關情況,請閱讀同期中銀香業績報告。)綜合化經?業務 本行作為境內最早探索綜合化經?的大型商業銀行,業務覆蓋投資銀行、資產管理、保險、直接投資、租賃、消費金融等主要領域,緊密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做好「五篇大文章」,堅持突出主業、回歸本業,推動綜合經?公司高質量發展。 上半年,本行進一步完善集團協同機制,夯實綜合經?區域協同平台。明確綜合經?公司聯動業務發展重點,開展綜合化撮合系列活動;持續完善綜合化經?集團管控體系,制定綜合經?公司「一司一策」差異化發展策略,提升集團管理質效;規範綜合經?公司治理,強化派出董事履職管理,優化公司治理效能。 投資銀行業務 中銀國際控股 本行通過中銀國際控股經?投資銀行業務。6月末,中銀國際控股已發行股本35.39億元,資產總額725.17億元,淨資產242.07億元;上半年,實現稅後利潤9.64億元。 中銀國際控股作為集團投資銀行境外平台,立足中國香,服務集團「走出去」「引進來」客戶的投行業務需求,持續鞏固在競爭力和市場地位,重服務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等重點領域,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供專業多元的投資銀行服務,IPO(首次公開募股)承銷數量和承銷金額在香新股發行市場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六,支持集團整體債券承銷規模在香同業中排名前列;積極開拓創新產品,致力於拓展債券通「北向通」業務機制,助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傳統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持續提升高端客戶?銷力度和開戶體驗,財富管理客戶數比上年末增長約2.4%;搭建員工激勵持股計劃(ESOP)專屬業務平台,為近84家公司、共約14萬員工提供專業服務,管理各類期權超過1,300億元;持續提高資產管理能力,旗下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香強積金業務和澳門退休金業務分別排名第五和第二;強化研究賦能,助力國內實體企業對接海外資本,在第24屆《證券市場周刊》「遠見杯」宏觀經濟預測中榮獲全球經濟預測第一名。 中銀證券 中銀證券在境內經?證券相關業務。6月末,中銀證券註冊資本27.78億元。 中銀證券堅持科技賦能,深化「投行+商行」「投行+投資」「境內+境外」優勢,不斷推進業務轉型,發力科技金融賽道,尋求差異化發展。賦能新質生產力,增加「耐心資本」供給,作為發單位和管理人的中銀科創母基金加速落地;上半年股權承銷規模行業排名第六,IPO承銷規模行業排名第14;積極應監管導向,發力併購重組,併購家數行業排名第五,落地國君海通併購項目;進入交易所首批科創債發行名單,落地全國首單縣域中小微企業科創債、集團首單助力民?企業高質量發展ABS(資產支持證券);提高資產管理業務主動管理水平,客戶服務能力穩步增強,資產管理總規模位於行業第一梯隊,非貨幣公募基金規模排名證券行業第二;聚焦個人客戶財富管理需求,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體系,完善財富管理綜合服務鏈條,提升投顧服務能力。 (欲進一步了解中銀證券的經?業績及相關情況,請閱讀同期中銀證券業績報告。)資產管理業務 中銀基金 本行通過中銀基金在境內經?基金業務。6月末,中銀基金註冊資本1.00億元,資產總額72.56億元,淨資產59.58億元;上半年,實現稅後利潤4.20億元。 中銀基金積極把握中長期資金入市機遇,全面落實《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要求,資產管理業務持續穩健發展,內控機制與風險管理體系堅實有效,品牌影力與市場認可度持續提升。成功發行首單央企倉儲物流基礎設施REITs-中銀中外運倉儲物流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積極服務實體經濟、盤活存量資產;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持續強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設,助力投資資產保值增值。 6月末,資產管理規模7,459.45億元,其中公募基金規模6,766.18億元,非貨幣公募基金規模3,176.12億元。 中銀理財 本行通過中銀理財在境內經?公募理財產品和私募理財產品發行、理財顧問和諮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6月末,中銀理財註冊資本100.00億元,資產總額210.15億元,淨資產201.76億元;上半年,實現稅後利潤13.58億元。 中銀理財持續推進理財業務高質量發展。建立服務實體經濟的投研體系,提升投研一體化能力,加強多策略多資產配置能力建設;堅決服務好人民群眾多樣化金融需求,持續豐富以綠色、普惠、養老主題產品為重點,跨境主題產品為特色的理財產品貨架體系,為投資提供多樣化的產品服務;持續提升拓客質效,不斷夯實客戶基礎,拓展銷售渠道,完善客戶服務能力建設;以資管科技平台建設為抓手,以安全生產為根本,強化科技賦能,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深化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持續牢固樹立底線思維,築牢風險防線。6月末,產品管理規模18,581.91億元。 保險業務 中銀集團保險 本行通過中銀集團保險在中國香地區經?一般保險業務。6月末,中銀集團保險已發行股本37.49億元,資產總額106.03億元,淨資產52.43億元;上半年,實現保險服務收入12.89億元,稅後利潤2.47億元。 中銀集團保險助力鞏固提升香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堅持國際化、市場化、規範化、數字化經?。圍繞做好「五篇大文章」,全面對標國際先進同業和市場,做實險種策略和業務統籌協調機制,促進產品開發和服務升級;發揮保險專業優勢,滿足集團客戶海外保險需求;立足集團綜合化平台,實現多渠道拓客,進一步拓寬客戶基礎;服務灣區互聯互通,跨境保險服務取得突破;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推動數字化轉型,加快流程優化和產品創新,提升客戶體驗;實施ESG戰略,推廣綠色辦公,服務綠色金融;統籌發展和安全,高質量防範化解風險,嚴守監管合規底線。 中銀人壽 本行通過中銀人壽在中國香地區經?人壽保險業務。6月末,中銀人壽已發行股本35.38億元;資產總額2,195.47億元,淨資產75.28億元;上半年,實現稅後利潤10.45億元。 中銀人壽發揮與中銀香一脈互動的獨特優勢,持續深化與中銀香個人銀行高端客層品牌「私人財富」和「中銀理財」的合作,加強與私人銀行和企業銀行聯動,針對不同渠道和客層優化產品策略,聚焦高新造業務價值產品銷售,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加強與具有優質銀行和高端私人銀行背景經紀公司的合作,並招募具有境內背景的代理人,持續建設高質量保險專屬代理團隊,重點吸納高端和跨境客戶;持續建設養老生態圈,強化與中銀香業務聯動,發揮「銀行+保險」的優勢,拓展全球旅居康養戰略佈局,推動跨境養老金融發展;完善「旅?心活」旅居體驗計劃服務,與中銀香BoC Pay+、中銀信用卡服務和中銀集團保險聯動合作,為 「旅?心活」會員提供一站式跨境支付體驗和保障,增強養老服務配套;以助力解決跨境民生痛點問題為導向,聚焦發展大灣區養老金融服務,豐富跨境醫療服務選擇,拓展在粵澳大灣區的醫療服務方案,與香一家綜合醫療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打造「保險+醫療」優質跨境綜合方案,推動大灣區醫療融合、互聯互通的高質量發展。 中銀保險 本行通過中銀保險在境內經?財產保險業務。6月末,中銀保險註冊資本45.35億元;資產總額130.87億元,淨資產55.35億元;上半年,實現保險服務收入31.23億元,稅後利潤2.05億元。 中銀保險堅持合規經?和高質量發展,積極發揮保險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圍繞服務國家大局,深化落實「五篇大文章」,聚焦新質生產力、區域協同發展等戰略重點,強化保險服務供給,提升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積極踐行集團發展戰略,深化行司協同,突出銀保特色產品,努力提升綜合金融服務中的財險功能價值;立足專業化、特色化經?,在境外、信保等領域持續發力,上半年,為202個境外項目提供保險保障1,362億元,關稅保證保險市場份額居首位;動態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持續強化風險管控和合規經?;強化社會責任披露與宣傳,以實際行動踐行保險企業責任擔當,做值得信賴的財產保險公司。上半年,提供保險保障累計達38萬億元,理賠服務94萬次,支付賠款超17億元。連續11年保持標準普爾A-信用評級,評級展望為「穩定」。 中銀三星人壽 本行通過中銀三星人壽在境內經?人壽保險業務。6月末,中銀三星人壽註冊資本24.67億元,資產總額1,434.69億元;上半年,實現規模保費194.31億元,稅後利潤4.50億元。 中銀三星人壽力提升服務可得性和便利性,持續做好消費權益保護工作。不斷優化運?服務質效,新單承保時效穩步提升,核保作業時效居行業前列,理賠服務便捷度進一步改善,退保率持續下降;持續豐富完善產品體系,加大商業保險年金和健康護理產品供給,推出「中銀添利年金保險」「中銀臻享瑞盈年金保險」「中銀康護無憂終身護理保險」等特色產品;堅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定位,向綠色和科技領域的投資規模達到83.72億元;推動數字化轉型,持續賦能業務,科技自主能力逐步提升,經?線上化與流程自動化不斷完善,大模型應用初見成效,穩步推進應用場景的落地與深化。在消費權益保護監管評價中連續三個參評年度獲評二級A優異成績。 直接投資業務 中銀集團投資 本行通過中銀集團投資經?直接投資和投資管理業務,業務範圍覆蓋企業股權投資、基金投資與管理、不動產投資與管理等。6月末,中銀集團投資已發行股本340.52億元,資產總額1,365.24億元,淨資產763.89億元;上半年,實現稅後利潤8.12億元。 中銀集團投資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轉型發展,加快推進「融資與融智並重」「投資與管理並重」戰略轉型。持續優化投資佈局,重點推進香創科項目儲備及創科基金平台建設;穩步擴大「走出去」「引進來」及共建「一帶一路」海外投資規模;探索基金管理牌照申請,推動輕資本運?轉型;主動融入集團一攬子服務方案,加強與在機構業務協同,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持續優化風險政策體系,強化投後管理機制,全面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中銀資產 本行通過中銀資產在境內經?債轉股及股權投資業務。6月末,中銀資產註冊資本145.00億元;資產總額949.17億元,淨資產276.79億元;上半年,實現稅後利潤8.19億元。 中銀資產通過市場化債轉股及股權投資業務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圍繞做好「五篇大文章」,積極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聚焦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落地多個債轉股項目;穩步推進股權投資業務,完成15隻試點股權投資基金的工商設立,並在商業航天、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實現股權投資項目落地。截至6月末,累計落地市場化債轉股業務2,595.91億元。 租賃業務 中銀航空租賃 本行通過中銀航空租賃經?飛機租賃業務。中銀航空租賃是全球領先的飛機經?租賃公司之一,是總部位於亞洲的最大飛機經?租賃公司(按自有飛機價值計算)。 6月末,中銀航空租賃已發行股本11.58億美元,資產總額255.69億美元,淨資產64.99億美元;上半年,實現稅後利潤3.42億美元。 中銀航空租賃持續實施積極經?策略,穩步拓展飛機租賃市場,實現可持續增長。 大力拓展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市場,6月末,向相關國家和地區航空公司租出的飛機約佔公司飛機總數的50%;圍繞客戶需求,持續增加自有機隊,上半年共接收新飛機24架,均已簽訂長期租約並交付;穩步擴大業務規模,上半年簽署租約43個,客戶總數達92家,遍及45個國家和地區;堅持優化資產結構,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半年出售18架自有飛機,自有機隊的平均機齡為5年(賬面淨值加權),是飛機租賃業內最年輕的機隊之一。(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