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中远海发(601866):中远海发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公司代码:601866 公司简称:中远海发 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重要提示 1.1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1.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1.3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1.4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1.5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5年中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届时回购专用账户上股份后的股份余额(如有)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0.22元(含税)。 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 2.1公司简介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单位:股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总股本为13,197,655,820股,中远海运集团合计持有中远海发A股、H股共计6,224,447,998股,占总股本47.16%。其中: 1.A股方面,中远海运集团合计持有股份6,123,503,998股,占总股本46.4%。其中直接持股占总股本0.36%;通过中国海运间接持股占总股本35.07%;通过中远海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持股占总股本10.97%。 2.H股方面,中远海运集团通过中远海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持有股份为100,944,000股,占总股本比例约0.76%2.4截至报告期末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前10名优先股股东情况表 □适用√不适用 2.5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不适用 2.6在半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适用□不适用
3.1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发展情况 2025年以来,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呈现复杂多变态势,在关税政策、地缘政治局势等多重因素频繁扰动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进一步调整,航运市场经历周期性波动的同时,也展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转型动能。 集装箱租造市场方面,受多方面因素叠加影响,市场整体需求稳步释放并呈现一定波动,集装箱运输行业新运力增长、旧箱更新需求以及集装箱多场景应用拓展仍为集装箱市场提供较有力的支撑基础。船舶租赁市场方面,全球经济环境、贸易政策以及资金市场利率水平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船舶租赁需求。同时,全球环保政策的推进推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速,驱动船舶更新升级需求进一步增长。 二、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围绕航运物流产业主线,专注于以集装箱制造、集装箱租赁、航运租赁为核心业务,以投资管理为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多项重点举措落地见效,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产融协同核心竞争优势,努力打造具有中远海运特色的世界一流航运产融运营商。 1.集装箱制造业务 中远海发通过全资子公司上海寰宇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从事国际标准干货箱、冷藏箱、特种集装箱的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为全球第二大的集装箱制造商,客户涵盖全球知名班轮公司和各大租箱公司。同时,公司深化集装箱租造协同,以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转型为抓手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物流装备科技企业。 2.集装箱租赁业务 中远海发通过全资子公司佛罗伦国际有限公司从事集装箱租赁、管理和销售,业务规模位居行业前列,业务遍及全球。公司不断强化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的资产运作能力,持续优化经营网络的全球化布局,聚力数字化赋能,具有集装箱领域独一无二的租造协同能力和影响力。 3.航运租赁业务 中远海发主要致力于集装箱船舶、干散货船舶等多种船型的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在产业系船舶租赁领域位居国内市场前列。公司把握航运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机遇,优化内外部资源配置,切实发挥产融协同效应,聚焦各类航运资产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服务需求,为航运业船队发展提供优质解决方案。 4.投资管理业务 中远海发围绕航运物流主业,强化产融结合,持续优化投资组合。同时,把握航运业发展契机,围绕数字智能和绿色发展,挖掘投资机会,努力实现资本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的说明 □适用√不适用 3.2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回顾及未来展望 经营回顾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呈现分化与重构态势,全球贸易政策及地缘政治局势等风险因素加速全球供应链调整。在此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航运业保持发展韧性,在变革中寻求新的平衡点,在绿色低碳趋势中不断挖掘转型机遇。公司深挖潜能,稳健经营,着力强化产业链协同,持续释放科技创新动能,努力激发市值管理效能,实现“产融投”核心功能再增强,铸就价值实现再进阶,驱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再升级。 1.聚焦稳中有进,厚植竞争优势 公司聚焦效益规模和产业链协同,市场开拓显成效。各板块不断提升产融服务专业能力,在集装箱制造板块把握新造箱市场汰旧换新需求,精准定位客户需求,创新商务模式,强化产业链协同,整合航线资源和堆场资源,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夯实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洞察市场需求,深耕细分领域,在储能箱、房屋箱、折叠箱等特种箱领域竞争优势持续扩大,为力拓市场广度培育新的动能。 集装箱租赁板块进一步深化租造协同,拓宽送箱网络覆盖和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同时丰富产品结构,冷箱、特箱规模有效增长。坚持大客户策略,持续加强与国际租箱客户合作,进一步深化与全球主流船东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拓展新箱租赁业务。 航运租赁板块充分利用航运产业背景优势,聚焦服务航运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业务机会,推进10艘21万吨级甲醇及氨预留散货船、4艘沥青船以及1艘LNG船的产融结合项目,船舶资产配置量质齐升,船型多样性谱系进一步完善。公司船舶资产规模位居产业系船舶租赁公司前列,市场地位稳步提升。 2.强化科技引领,培育创新动能 一是绿色低碳深化发展。发布全球首个“集装箱CFP&EPD标签”,所属6家箱厂全部取得核心产品的CFP&EPD报告,绿色低碳标签已粘贴在超8万个集装箱上,实现“碳数据存证-绿色认证-低碳航运物流”闭环。推进设备和工艺节能环保改造、绿色能源转型和应用低碳环保新材料,进一步促进绿色低碳升级。二是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集装箱制造板块实现集装箱管理云平台多项功能优化;集装箱租赁板块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新箱库存协同功能,建设知识库问答、自动Booking制单等AI场景。智能调运模型研究和退役集装箱处置平台项目分获中国信息协会第五届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双中心容灾体系建设入选2025年“央国企云容灾领航者典型案例”。 航运租赁板块船舶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构建财务指标、风险管理等可视化分析体系。三是科创和智能制造取得新进展。上半年进一步加大研发费用投入,申请及授权专利共189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所属青岛箱厂、锦州箱厂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认证。创新成果获第七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交流大会多项荣誉,其中,所属宁波箱厂“集装箱智能制造体系应用”项目荣获一等奖。 3.增强价值实现,精进ESG治理 公司始终聚焦价值提升,着力增强投资者回报,在资本市场波动的背景下向市场传递公司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连续开展两轮A+H股回购,合计回购股份约3.49亿股,回购金额约人民币5.1亿元,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凭借对未来稳健经营的信心,接续开启新一轮回购,同时坚持优化投资者回报机制,2025年实施中期分红每10股人民币0.22元,兼顾投资者回报的稳定性和及时性。公司三年蝉联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并再度荣获“行业最佳进步企业”标徽,彰显公司在ESG领域的实践成果。此外,公司开展第二批援藏项目,进一步发挥特箱业务技术优势,援建高原上的“教工之家”和国道文旅驿站,以央企担当践行社会责任。 4.推进提质增效重回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公司积极开展“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立足公司“产融投”战略定位,在航运产融业务特色领域不断拓展,强化内生增长,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和发展航运产融新质生产力,增强“集装箱+”定制化能力,加快数字化工厂建设和数字化运营平台建设,优化经营网络全球化布局。 同时,做强绿色生产,拓展绿色业务,孵化绿色资产,创新绿色融资,充分发挥绿色转型价值,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关切投资者回报,注重与投资者的沟通。构建新质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充分运用债券、绿色低碳专项贷款等各类传统和创新融资工具,深挖降本增效潜能,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此外,公司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深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夯实高质量发展安全底座;坚定人才强企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未来展望 下半年,全球贸易格局仍处于持续调整和演变中,全球供应链受多重因素扰动呈现复杂多变态势,而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面对市场不确定性和转型机遇,我们将主动拥抱变革,更加坚定保持发展定力,立足主责主业,以进促稳创新局,深耕产融专业能力建设,打造产融品牌核心竞争力;加速科技创新步伐,培育航运产融新质生产力;深化公司治理效能升级,多维赋能公司价值实现,为“十五五”开篇蓄势聚力,启航新程。 二、上半年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225,811.04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97,036.5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36%;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0729元,派发2025年度中期股息每10股人民币0.22元(含税)。 分部运营情况分析 1.集装箱制造业务分析 1)营业收入 2025年上半年集装箱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096,280.36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978,208.21万元同比上升12.07%。主要是集装箱运输市场受多重因素交织影响有所上行,集装箱销售量同比增加所致。本期集装箱销售量84.57万TEU,较上期74.44万TEU上升13.61%。 2)营业成本 集装箱制造业务营业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职工薪酬以及折旧费等。2025年上半年集装箱制造业务营业成本为人民币1,013,920.90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921,270.16万元同比上升10.06%。主要由于集装箱销量上升使材料、人工等生产成本相应增加。 2.集装箱租赁业务分析 1)营业收入 2025年上半年集装箱租赁、管理及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60,583.22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257,601.73万元上升1.16%,主要是伴随集装箱市场回暖,公司集装箱出租量同比上升所致。 2)营业成本 集装箱租赁业务营业成本主要包括集装箱的折旧及维护成本、出售约满退箱之账面净值及融资租赁业务承担的利息成本等。2025年上半年集装箱租赁、管理及销售成本为人民币159,441.47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155,382.75万元上升2.61%,主要受本期集装箱出租业务规模增长影响,集装箱折旧成本同比增加所致。 3.航运租赁业务分析 1)营业收入 2025年上半年航运租赁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04,713.25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117,485.18万元下降10.87%,主要由于融资租赁船队规模同比减少所致。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船舶经营性租赁资产保持稳定,船舶融资租赁资产数量同比减少5.50%。 2)营业成本 航运租赁业务成本主要包括船舶折旧和利息费用。2025年上半年船舶租赁业务成本为人民币35,257.81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42,780.22万元下降17.58%,主要由于融资租赁船队规模同比减少所致。 4.投资管理业务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股权投资业务情况详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之第四部分投资状况分析。 流动资金、资本及债务情况 1.流动资金及借款分析 本公司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为经营业务的现金流量及短期银行贷款。本公司的现金主要用作运营成本支出、偿还贷款、购建船舶、购建集装箱及支持本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于本期间,本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入净额为人民币128,580.19万元。本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持有银行结余现金为人民币1,092,430.30万元。 于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的银行及其他类型借款合计人民币7,530,177.28万元,到期还款期限分布在2025年至2036年期间,需分别于一年内还款为人民币4,041,209.40万元,于第二年内还款为人民币1,495,805.92万元,于第三年至第五年还款为人民币1,597,284.67万元及于五年后还款为人民币395,877.29万元。 本公司的长期银行贷款主要用作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购建船舶及集装箱。于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的长期银行及其他贷款由共值人民币2,066,846.78万元的若干集装箱及船舶作为抵押物和共值人民币186,611.13万元的应收融资租赁款作为质押物。 于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持有公司债共计人民币1,590,000.00万元,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债务和置换前期船舶购置款的自有资金支出。 本公司的人民币定息借款为508,291.37万元,美元定息借款140,479.16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05,634.13万元),浮动利率人民币借款为1,042,950.00万元,浮动利率美元借款为694,731.06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4,973,301.79万元)。本公司的借款以人民币或美元结算,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主要以人民币及美元持有。 本公司预期日常的流动资金和资本开支等有关资金需要,可由本公司通过内部现金流量或外部融资应付。董事会将不时检查本公司营运的现金流量。本公司计划维持适当的股本及债务组合,以确保具备合理的资本结构。 2.债务比率分析 于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的净负债比率为259.56%,较2024年12月31日上升0.3个百分点。 3.外汇风险分析 本公司集装箱制造、集装箱租赁及航运租赁相关的收入及成本以美元结算或以美元计价。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营净收入产生的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自然冲销。于本期间,本公司产生汇兑收益人民币3,244.29万元,主要是由于本期美元汇率波动所致;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权益为人民币3,215.73万元。本公司未来将继续密切关注人民币及国际主要结算货币的汇率波动,降低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减少外汇风险。 4.资本开支分析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用于添置集装箱、机器设备、船舶及其他开支为人民币238,992.44万元,用于购买融资租赁资产开支人民币35,394.17万元。 5.资本承担分析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所属下属公司已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尚未支付融资租赁款28,992.33万元;已签订股权投资协议尚未支付的认缴投资款6,281.57万元;已签订采购协议尚未完成采购的购买船舶合同款1,049,467.82万元。 所得税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及其他境内子公司所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15%。 根据所得税税法的有关规定,本公司就来源于境外子公司之利润应在其子公司宣告发放股利时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有关规定,本公司按照其适用税率就境外子公司之利润缴纳所得税。 雇员、培训及福利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共有雇员16,179人,本期间雇员总开支(含员工酬金、福利费开支、社会保险费等)约为人民币136,771.81万元(含外包劳务人员开支)。 为顺应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发展需求,服务人才开发和培养工作,公司构建了员工培训体系;以需求识别为前提,以权责划分为支撑,以清单管理为方法,优化培训内容和实施体系,组织开展了各类培训,提升培训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员工培训参与度及满意度。基于培训体系,策划并实施了针对不同类型业务及岗位的培训项目,覆盖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行业拓展、管理能力、风险管理、安全及个人素养等各类内容。 薪酬管理作为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和企业价值分配形式之一,遵循总量控制原则、贡献价值原则、内部公平原则、市场竞争原则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强化了基于业绩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公司员工实施的全面薪酬体系主要由薪金、福利两个方面组成:1.薪金,包含岗位/职务薪金、绩效薪金、专项奖励、津贴等。2.福利,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及企业自设的福利项目。 3.3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不适用 1.公司在航运业长期积累的深厚经验以及对航运市场和物流场景的理解,使公司能够更加专业化及全面化地从事集装箱租造、航运租赁及投资管理业务。 2.公司的集装箱制造业务产能位居全球第二;集装箱租赁业务规模居于全球前列;航运租赁业务规模位于国内船舶租赁行业前列,规模优势凸显。 3.公司拥有独特的产融结合业务模式,搭建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桥梁;公司独特的定位使得公司能够借助资本市场及实体经济两者的优势,实现运营效率及经营模式的优化。 4.公司充分发挥租造协同独特优势,打通集装箱租、造行业界限,推动独具特色的“租造自由切换”模式,激发提质增效动能。 5.公司着力培育发展航运产融新质生产力,推进绿色低碳价值转化,持续推动数智化赋能服务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升级。 6.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综合性人才,在各个业务板块打造出高效的管理团队。 7.中远海运集团拥有全球领先的综合航运物流企业地位,能在产业资源、销售网络、品牌信誉、银行合作等多方面给公司带来支持。 第四节重要事项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说明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适用√不适用 董事长:张铭文 董事会批准报送日期:2025年8月29日 中财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