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达(300496):2025年08月27日-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
时间:2025年08月31日 01:11:13 中财网 |
|
原标题: 中科创达:2025年08月27日-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证券代码:300496 证券简称: 中科创达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05
投资者关系活动
类别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其他(请文字说明其他活动内容) | | | 参与单位名称及
人员姓名 | 美银证券 庄亚林 中信里昂 白昀宗
摩根士丹利亚
美银证券 李慧群 林陳悦亞
洲
中信建投 周乐 上海德晟 唐琪
共青城鼎睿资
百嘉基金 鞠一啸 王可丹
产
信达证券 傅晓烺 湖南长心 徐行余
珠海横琴 黄勇 汇丰前海 张恒
上海中域 袁鹏涛 广东润达 赵维卿
DaiwaCapi
talMarkets
世纪证券 李俊杰 張云芳
HongKong
Limited
博道基金 袁争光 上海昭云 程安靖
长城基金 林皓 汇丰前海 刘逸然
深圳前海 梁正芳 玄卜投资 张紫婷
上海申银 徐平平 宁波明盛 李达
东兴证券 文奕婕 中信期货 魏巍
兴业证券 陈鑫 中邮证券 孙旺明
中银基金 张令泓 鲍尔赛嘉 周俊恺
高盛资产 NathanLin 广东君溢 魏宏伟
华创证券 周志浩 中银国际 张丽新
浙江和易瑞
黄喆阳 高盛(亚洲) ChristinePu
盛
广州瑞民 黄鹏 中国国际金融 魏鹳霏
瀚川投资 胡金戈 北京泽铭 单河
深圳景元 梁燕桃 中国国际金融 朱思颖
天风(上海)证
天风证券 李璞玉 周春林
券资产
中国银河 邹文倩 新华基金 张帅
东方证券 浦俊懿 中信证券 徐正源 | | 华泰证券 万义麟 长信基金 蔡军华
BARNHILLCA
华福证券 魏征宇 李灿
PITALLIMITED
鸿运私募 高波 中国国际金融 荆文娟
山西证券 刘聪颖 信达证券 庞倩倩
开源证券 赵旭杨 广发证券 吴祖鹏
云南约牛 宋诚 上海米牛 黄伟
上海璞智 温灵军 上海恒复 刘强
深圳熙山 张亮 北京博润 尚方建
海通证券 杨蒙 上海秋阳 郑捷
厦门中略 张祖良 国金证券 王倩雯
鹏华基金 董威 JK资本管理 任蕙
山西证券 张天 上海嘉世 李其东
同泰基金 彭帅 上海禾其 王祥麒
花旗環球 王曉琼 国泰基金 顾益辉
张家港高竹私
浩成资产 游智子 李心宇
募
北京盛曦 许杰 杭州谦象 方芳
Oberweis
Asset
Manageme Fangwen
北京中金众鑫 刘鑫
nt(Hong Zhou
Kong)
Limited
观富(北京)资
唐天 甬兴证券 夏明达
产
国盛证券 陈泽青 财通证券 杨烨
汇华理财 张曦光 上海国泰 陈思靖
财通证券 王妍丹 群益证券 洪玉婷
浙江和易瑞
金若冰 国金证券 李忠宇
盛
野村国际 段冰 深圳凯丰 曹博
百嘉基金 黄艺明 南方基金 郭东谋
中航基金 郑常斌 中航信托 忻子焕
深圳领先科技
高盛(亚洲) 宋婷 陈聪
产业
统一证券 郑宗杰 川江投资 涂钰林
招商证券 周翔宇 中国国际金融 李虒
高盛资产 林曉晗 华源证券 袁子翔
东兴证券 张永嘉 上海汇正 刘勇
北京和信 黄庆铭 深圳中天 古道和
宁波莲盛 游艺 瑞兆投资
TerryYao
上海从容 严婷婷 景泰利丰 何少
广东正圆 徐彪 上海雷钧 李武跃 | | FuziTea GeralChen 上海匀升 饶欣莹
复通(山东) 余音 粤佛私募 曹志平
上海固信 王竞达 光大证券 刘勇
北京盛曦 吕心渊 北京枫泉 陶静
银河基金 田萌 国投证券 赵阳
华源证券 陈嵩 兴银基金 赖兆鋆
广东正圆 陈泽敏 摩根基金 王嵩
建信基金 胡泽元 昱阳基金 李怏
西部利得 陈保国 华福证券 王鑫旸
博时基金 郭子琦 华福证券 袁家亮 | 时间 | 2025年08月27日-29日 | 地点 | 电话 | 上市公司接待人
员姓名 | 董秘、CFO王焕欣
副总裁杨新辉
董事长助理投资总监RickMI | 投资者关系活动
主要内容介绍 | 一、202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的总结
报告期内,伴随着人工智能产业浪潮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公司
在操作系统和端侧智能领域的坚定投入与不断深耕,公司实现营业收
入32.99亿元,较上年增长37.44%。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1.58亿元,较上年增长51.84%。
分行业看
公司智能软件业务线实现营业收入8.41亿元,较上年增长10.52%。
智能汽车业务线实现营业收入11.89亿元,较上年增长7.85%。
智能物联网业务线实现营业收入12.70亿元,较上年增长136.14%。
分区域看
公司来自于中国的营业收入17.42亿元,较上年增长12.96%。来自于
欧美、日本等海外国家或地区的营业收入15.58亿元,较上年增长
81.41%。
公司在2025下半年将进一步巩固优势,并且在端侧智能的大时代中不
断进取突破。
1、坚持端侧智能核心战略,深耕AI定义汽车,AI终端智能的巨大产业
机遇
2、继续大力开拓全球市场
二、端侧智能产业概述
伴随着大模型和AIGC的技术迭代和演进,公司将操作系统技术和端侧
智能融合,升级为操作系统+端侧智能产品和技术提供商,如今已经发展
为覆盖了从基础模型到端侧智能核心技术的平台。公司在端侧智能领 | | 域聚焦,并且不断拓展端侧产品和应用场景,在机器人、AI定义汽车、
AI手机、行业终端的应用、AIoT等关键技术和场景中持续实现突破。
AI手机由深度集成的人工智能功能定义,对手机行业及用户体验带来
根本性的变化。并且随着操作系统和最新的芯片技术迭代升级,端侧的
运算更快,效率更高,大多数的智能场景将完全依靠手机端就能够完
成。
智能汽车领域,在AI重塑汽车产业的浪潮中,公司的中央计算的AI原
生整车操作系统——滴水OS通过深度融合AI大模型技术,赋予汽车
自主交互决策能力,实现从出行工具到智能伙伴的质变。比如,公司推
出端云协同的AI座舱解决方案,通过车端与云端大脑的实时联动实现
了500ms级语音反馈,多模态识别推荐等功能,其联合火山引擎基于
火山方舟Mass平台开发的GUIAgent,可自主规划推理并执行UI交
互操作,大幅提升座舱交互体验。另外,公司也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端侧
模型世界知名创企面壁智能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滴水OS的端边云AI
原生架构和工程化优势与面壁智能的高效端侧大模型融合,致力于为
用户带来更安全、智能、个性化的AI座舱交互体验。公司也在和车厂
客户共同合作进行产品创新,把端侧智能和云端结合起来,将模型运行
在端侧,提供整个汽车人机交互方面的全场景体验。
同时,公司在深度探索推动智能汽车向交互深度一体化的移动智能空间
进化。比如,在语音意图理解方面,通过在端侧部署语音大模型,能够
实现快速响应,满足人机自然交互所需的毫秒级响应要求;多模态感
知覆盖舱内和舱外,包含舱外Camera与雷达的精准识别,驾驶员状态
监测等;增强现实技术在复杂天气和夜晚环境下,借助车身传感器识
别周边障碍物和标志物,为安全驾驶提供有力辅助;用户记忆功能则
通过长短时记忆,记录驾驶员和车内的习惯,实现自主推荐和操作等。
物联网业务快速起量。经过多年的布局,公司的物联网业务已经形成行
业手持终端设备、智能视觉与边缘计算、智能会议系统、机器人、AIPC、
可穿戴(AI眼镜,音箱,手表等细分品类)等垂直品类与场景。基于端侧智
能和操作系统的深厚积累,不断创新并深化物联网产品和技术,充分发
挥在通信、感知、连接、计算、智能与系统等全方位的深度整合,打
造围绕AI+软件+计算架构+智能硬件的AIoT平台。
公司加速端侧智能方面的智能硬件创新。比如,将端侧能力,新型的AI
交互能力,在各种各样的智能件产品上发挥作用。公司在创新方向领域
积极投入,尽管有些产品还属于产品调研或产品的原型开发阶段,或者
是不同客户量产前的试点阶段,伴随端侧智能产业的发展,可规模化量
产产品的突破,在后续的产品阶段将逐步体现。
在面向创新业务赛道中,公司也通过新的组织,新的形态不断推进。公司
成立的机器人公司布局AI机器人领域,通过深度融合端侧AI技术,公
司发布了两款AMR机器人最新产品—GS-150-V11.5吨堆高型叉车和
GP-150-V11.5吨搬运型叉车。公司机器人产品已在多家世界500强企
业的产线物流或仓储物流落地机器人自动化项目,在汽车汽配,橡胶
制造、酒水饮料、物流、白电等行业领域完成了批量落地案例。 | | 在AI技术和企业效能结合方面,公司内部引入AI编码的工具,AI创新
的工具,包括办公领域与飞书集成“人事助手智能体”,自动解析流程
需求并接入OA系统审批等,通过一些创新的产品迭代,来改善组织的
研发效率和日常工作效率。同时,公司也在和客户进行联合创新,积
极发挥和现有的头部客户合作的优势,探索企业智能和业务效率改善等
领域的工作。
公司将坚定"操作系统+端侧智能"的核心卡位,通过全方位战略转型,构
建起"混合AI"时代的全新基础设施以及智能产业的核心技术平台。
三、问答
1.公司上半年智能物联网业务快速发展,主要的驱动力和品类是哪些?
答:在端侧智能领域,公司将新型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边缘计算、
云计算等技术在操作系统层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人与设备基于自然语
言的流畅交互,设备和设备以及设备和空间之间的个性化互动,为硬
件产品带来全新的智能体验,形成了围绕AI+软件+计算架构+智能硬
件的AIoT平台。
公司的AIoT平台,包含基于不同芯片平台的核心计算基础架构,“端-
边-云”和端侧智能核心技术融合的AI基础框架,面向垂直行业和场景
的解决方案框架这三种组合的AIoT平台。AIoT平台是面向多元化,碎
片化的物联网产品的场景,关键的一个基础,是需要依托公司的操作
系统技术和软硬件通用模块技术,为众多的企业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
系统基础软件、模块化产品、端侧智能创新以及完备的从系统设计到
产品交付的全价值链赋能。AIoT平台提供了一个Turnkey(一站式交钥
匙)平台,用一套统一的、端到端的交钥匙平台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即使领域不同,也可以通过一些共性的技术和系统需求,例如摄像头
的AI算法、5G连接、虚拟化、实时连接、端到端安全等需求,汇聚到
一套统一、安全、高效、便捷的交钥匙平台中,以便各类客户能够快
速地搭建自己的设备和相关的应用平台。这一核心能力,使得公司可以
基于聚焦且专注的Turnkey(一站式交钥匙)平台化能力,不断持续拓展
和支撑智能产品和场景多元化的需求。
公司的物联网业务已经形成行业手持终端设备、智能视觉与边缘计算、
智能会议系统、机器人、AIPC、可穿戴(AI眼镜,音箱,手表等细分品类)
等垂直品类与场景。比如,多样化手持终端设备,是面向企业级移动通
信的终端设备,已经覆盖零售,物流,金融,工业和医疗等多个垂直领
域。通过深度定制移动通信产品,包括行业PDA,平板,工业穿戴,
支付POS等,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整机解决方案,成为公司AIoT平台
快速发展的加速器。另外,包括一些端侧智能融合创新的品类,比如AI
视频会议系统,AI可穿戴产品系列(包括AI眼镜)等,也是推动AIoT平台
发展的推动力。
2.公司如何看待对于汽车端的业务投入和发展趋势? | | 答: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汽车产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
变革。2025年,AI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AI定义汽车(AIDV)作为
软件定义汽车(SDV)的演进形态,正推动汽车行业从传统硬件主导转
向AI驱动的智能化生态。AI不再局限于驾驶系统,而是全面渗透到汽
车的设计、生产、交互和运营等全链条中。
从汽车的产业趋势来看,
1.AI应用扩展:汽车向具身智能机器人演进
如今,越来越多的车厂在各类场景中应用AI技术,汽车正加速向具身
智能机器人的方向发展。汽车已不再仅仅是“驾驶工具”,而是具备感
知、决策和执行能力的智能实体。
2.端云一体混合AI:AIBox的市场需求涌现
随着AI场景在汽车领域的不断增多,端云一体混合AI正重塑汽车计算
架构,AIBox也因此成为关键桥梁。目前,汽车行业的AI架构正向端
云一体混合模式发展。这一模式巧妙地结合了边缘计算(端侧)的实
时响应优势和云端的强大算力。然而,端侧AI算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
显,成为限制汽车智能化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支持端侧
AI运行的算力平台——AIBox应运而生。
3.汽车拟人化与OS演化:
AIOS的拟人化趋势日益明显,这在人机交互(HMI)方面表现得尤为
突出。AI驱动的语音助手、预测导航和个性化内容等功能,让车辆更
像是人们的“智能伙伴”。
在这一AI定义汽车(AIDV)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发布的面向中央计算
的AI原生整车操作系统——滴水OS1.0Evo,标志着公司推动整车操
作系统迈入全面AI化新时代。"滴水OS",将座舱、智驾、舱驾融合等
全部打通,成为公司汽车智能化的核心系统中枢。"滴水OS"正在逐步
将AI能力渗透到汽车的方方面面。以滴水OSAI座舱为例。基于高通
RideSA8775芯片平台为基础,借助端边云AI原生架构,深度融合多
模态AI能力与AIAgent技术,打造出沉浸式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它配
备行业领先的贯穿式8K分辨率长屏,集成360环视、游戏影音娱乐、
智能互联等多元功能模块。同时,创新性部署多项AIAgent:GUIAgent
能够智能识别屏幕上的按钮、输入框、菜单、图标、文本区域等各类
组件,精准接收用户自然语言指令,并转化为可执行的界面操作逻辑,
全程无需手动点击或输入;AI增强哨兵通过舱外摄像头捕捉画面,运
用视觉分析技术,智能区分误触与真实威胁,提供全天候行车安全预
警与主动防护;基于多模态技术,座舱还实现了驾乘人员与舱外环境
的智能感知与主动推荐服务。
在AI定义汽车(AIDV)的未来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公司将围绕芯片基
础计算架构,操作系统和端侧之智能核心技术,为全球车厂提供智能座
舱、舱驾融合、舱泊一体化等多元应用场景,充分满足多样化的开发
需求。
3.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如何?以AI眼镜为例,公司的价值量是否有所扩
容?除了AI眼镜之外,还有哪些品类有类似的价值提升空间? | | 答:随着芯片厂商人工智能芯片的陆续发布,百亿模型在端侧部署成
为现实。混合AI方式适用于几乎所有生成式AI应用和终端领域,覆盖
了包括物联网智能硬件在内的多样化产业形态和应用场景,以及全球
企业客户到消费者个人的多样化需求。类似AI眼镜,AIPC等AI类新品,
是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和AI结合的典型产品。
以AI眼镜为例,公司面向全球市场推出基于高通Wear5100+MCU打
造的TurboXAI眼镜。在AI能力上,公司的端侧算法实现毫秒级响应,
结合AI语音识别、图像增强等功能,覆盖日程管理、健康分析等多元
场景。
从物联网的商业模式来看,公司提供软件为核心的软硬一体产品销售。
即向产业链内各类厂商销售软硬件一体化产品,PCBA和整机产品的设
计服务、配套软件产品的授权、软件定制工具的提供和软件开发服务
等。伴随着端侧智能在不同智能硬件产品形态上的具体应用,物联网智
能硬件产品中所体现的软件价值也将提升。因为,面向新的芯片异构架
构以及端云结合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操作系统软件能力和端
云结合的混合AI能力去实现,并且需要具备平台能力全覆盖,接口丰
富,兼容多种操作系统等一系列技术优势,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这
就需要将操作系统技术与快速发展的芯片架构处理器紧密相连,实现
在功耗、计算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和软件生态等方面的优异系统表
现。并充分结合在智能硬件的创新产品和持续优化的操作系统优势,使
之能满足更好的功耗控制与移动性能,为全球客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端
侧智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4.舱驾融合的趋势对于公司在汽车座舱领域有哪些主要的影响?在座
舱人机交互方面,有哪些可以分享的具体应用场景?
答:面向舱驾融合,需要通过深度融合AI大模型技术,赋予汽车自主
交互决策能力,实现从出行工具到智能伙伴的质变。在中央计算层面,
采用舱驾融合+ZCU虚拟化平台支持多域融合与算力高效调度,为整车
智能化奠定技术底座。在端云结合方面,在端侧构建强大的AI算力底
座,是大模型赋能智能座舱的关键基础。这一架构打破了对云端算力
的单一依赖,为AI大模型的本地化运行提供了技术路径。端侧算力的
提升不仅能优化大模型在车内的运行效率,还将推动汽车智能化从感
知向决策的进阶,为用户带来更加流畅、智能的驾乘体验。
在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方面,滴水OS实现三大维度突破
1.超真实——依托Kanzi工具链实现超650万面高精度渲染与实时光
影效果,支持八大主流场景一镜到底的丝滑转场,首创SR+AVM智穹
融合实境技术,结合“星光夜视”视觉增强、主动降噪及3D环绕声系
统,打造沉浸式智能座舱;
2.超智能——通过端边云协同AI框架强化边缘侧大模型能力,融合多
模态交互与智能体技术,覆盖50+座舱意图域,集成1000+语音控制功
能,实现<500ms毫秒级响应与95%+意图识别准确率,提供全场景智
能服务;
3.超融合生态——深度整合全球生态资源,构建覆盖底层芯片适配、 | | 操作系统研发、算法模型创新、云端服务协同及场景应用开发的全链
条融合生态,为全球主机厂打造标准化、模块化的量产级开发平台。
5.公司和互联网大厂,大模型厂商合作中,是否已经有哪些具体的垂
直类解决方案?有哪些可以结合智能硬件的布局做规模化拓展?
答:公司与火山引擎的合作始于2024年,从加入火山引擎汽车大模型
生态联盟,到成立联合实验室、获HiAgent交付授权,合作不断升级。
公司依托火山引擎HiAgent与扣子平台,结合自身操作系统技术优势,
构建起一套覆盖全链路的解决方案。在智能汽车领域,公司推出端云
协同的AI座舱解决方案,通过车端与云端大脑的实时联动实现了
500ms级语音反馈,多模态识别推荐等功能,其联合火山引擎基于火
山方舟Mass平台开发的GUIAgent,可自主规划推理并执行UI交互
操作,大幅提升座舱交互体验。
此外,公司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端侧模型世界知名创企面壁智能达成战
略合作,双方将深度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打造下一代AI座舱交互新体
验。根据合作协议,公司与面壁智能将在汽车智能座舱核心功能开展
深度战略合作。公司将发挥其AI原生整车操作系统—滴水OS平台的
技术优势,结合在汽车工程领域积累的深厚实践经验;面壁智能则凭
借端侧大模型领域的技术专长,双方通过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同
推动智能汽车大模型应用的优化升级。此次合作旨在打造智能化AI解
决方案,加速大模型技术在汽车场景的创新应用与落地实践。
6.公司如何看待和T2M整合优势和协同效应?
答:T2M是一家以PDA、平板电脑、手机的研发设计生产为主营业务的
公司,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优异研发能力,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
公司一直以来基于多类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研发
设计服务及软硬件产品,本次收购意在进一步拓宽公司在新兴智能硬
件品类上的服务能力。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
“研发-设计-生产”服务。未来,公司与T2M将共同服务机器人、XR
等前沿行业的客户,共同铸造公司在智能硬件行业的双飞轮增长引擎。
7.公司的人员计划如何?费用端如何有效控制?
答:关于人员计划方面,作为一家技术型驱动,工程师文化的公司,公
司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有活力、有张力、能够快速应对外部的变化、不
设边界,积极拥抱变化的先进团队。公司员工接近90%都是研发工程
师和技术专家,是公司的核心资产。公司会根据业务全球发展,技术战
略布局等需求,高效部署人员的规划,不断促进技术领先,持续改善经
营效率。
关于费用方面。一方面,公司将坚定在前沿技术、创新应用方面的投入。
比如,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带来端侧智能新场景,新机会,公司的
智能物联网业务紧密把握端侧智能的机遇,一方面不断将人工智能技
术和端侧产品融合进一步深化"端,边,云"一体化物联网平台,另一方
面不断拓展端侧产品和应用场景。同时,公司会持续通过管理改善,提 | | 高经营效率。包括利用信息化和AI技术手段,精耕细作,提升运营效
率;在全球业务拓展的同时,有效地管理费用成本,持续提升经营管理
效率等措施。
8.公司在AMR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和现在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公司的移动机器人产品系列,在潜伏型机器人、无人叉车及巡检机
器人三个场景经历了快速发展。公司将继续在物流及制造业领域深耕,
通过完全沉浸式、交互式的软件交付平台,实现高效敏捷的交付与开
发,并将紧密结合公司在AI领域的积累,实现物理资产的动态映射,
实现仓库、工厂资产和软件平台的实时协同。2025年上半年,公司机
器人产品已在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产线物流或仓储物流落地机器人
自动化项目,在汽车汽配,橡胶制造、酒水饮料、物流、白电等行业
领域完成了批量落地案例。目前,公司机器人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网
络覆盖全国及主要海外国家与地区,并且已经在泰国、越南、中东等
数个海外主要国家与地区完成了落地案例。
9.公司的海外业务增长迅速,如何看待海外市场的发展机会和趋势?
答:公司坚定全球化的战略不会动摇。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汽车
及物联网市场,以及完备的供应链和生态制造体系。公司根植中国,走
向世界。作为一家操作系统和端侧智能产品和技术厂商,拥有得天独厚
的市场优势和供应链优势,同时,在中国、欧洲、北美、日本、韩国、
东南亚、印度等主要市场,通过技术、生态、人才、市场等多元化实
践,迈向公司的全球化目标。
公司通过核心技术和全球化布局,已经形成了针对全球市场,全球客户
的整合实力和端到端的交付能力。比如,针对物联网技术在全球业务中
的应用实践,很多出海企业都面临着“碎片化”的挑战,需要建立一
个具备全球覆盖和统一管理能力的物联网平台,并针对智能家居、智
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业务场景,实现物联网平台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的高效集成。公司可以为出海的物联网客户,提供一站式的IoT
平台的开发、部署、运维服务,帮助其智能硬件产品在全球更快速的
上市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升级。
另外,公司的研发团队遍布16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全球化+本地化”
及时掌握每个市场的前沿技术趋势和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当地合作伙
伴或客户,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研发效率,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公
司的全球化布局,也可以为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整体解决方
案。 | | 无 | 日期 | 2025年08月31日 |
中财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