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动力:募集资金具体运用情况

时间:2025年09月04日 22:25:41 中财网
原标题:联合动力:募集资金具体运用情况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募集资金具体运用情况的说明
公司于 2024年 5月 6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于 2024年 5月 27日召开 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确认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募集资金运用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议案》。公司于 2024年 12月 9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及 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募集资金运用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议案》。

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公司将按照实际经营管理需要及市场情况有序实施以下项目: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项目总投资募集资金投资额
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 生产建设项目379,931.50261,187.51
研发中心建设及平台类 研发项目191,930.78132,294.88
数字化系统建设项目16,233.3012,228.20
补充营运资金80,000.0080,000.00
668,095.58485,710.59 
注:苏州新能源、常州新能源均为发行人全资子公司。

在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使用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在募集资金到位后再对先前投入的自筹资金进行置换。若本次实际募集资金低于募集资金项目投资额,公司将通过自筹资金解决,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一)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建设项目
1、项目概况
公司拟投资 379,931.50万元用于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建设项目,其中261,187.51万元以募集资金投入,其余以自有资金投入。本项目拟在公司苏州吴中区、常州武进区生产基地上分别开展苏州吴中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和常州武进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二期),项目涉及厂房建设,并配套引进高端的电机生产线、动力总成系统生产线、SMT生产线、电控生产线、电源生产线等,同步扩充生产人员编制。本项目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制造水平,扩大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产品生产能力,夯实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领域的产业布局。

本项目由公司统一规划实施,由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州新能源及常州新能源两个主体分别建设各自部分。

苏州新能源将于苏州吴中区实施该项目,涉及新增用地,拟建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太湖路以北、苏旺路以东。截至目前,苏州新能源已取得苏(2024)苏州市不动产权第 6052788号不动产权证书。

常州新能源将于常州市武进区武宜南路 298号(苏(2023)常州市不动产权第 0132343号)自有土地上实施该项目,不涉及新增用地。

2、项目投资概算
(1)苏州吴中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一期)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144,980.27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 108,949.84万元,具体投资构成如下表:
单位:万元

投资明细投资金额
工程建设费用25,299.73
土地使用费1,676.73
主体建筑工程费18,108.00
装修工程费及其他费用3,000.00
其他零星工程2,515.00
设备购置费119,474.90
基本预备费205.64
项目总投资144,980.27
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发行人预计将新增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 147万套、新能源汽车电机 66万套产能。

(2)常州武进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二期)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234,951.23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 152,237.67万元,具体投资构成如下表:
单位:万元

投资明细投资金额
工程建设费用44,831.32
土地使用费5,211.32
建筑工程费22,600.00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14,220.00
装修工程费2,800.00
设备购置费186,136.13
基本预备费1,197.80
铺底流动资金2,785.98
项目总投资234,951.23
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发行人预计将在报告期末产能的基础上新增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 12.17万套、新能源汽车电机 9.68万套、新能源汽车电控 97.28万套、新能源汽车电源 29.07万套、新能源汽车充电 10万套产能。

3、项目建设必要性
(1)有利于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行业的影响力
在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的推进和汽车行业“新四化”趋势加速的背景下,以绿色、环保、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趋势明显,新能源需求快速提升。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电源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凭借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安全性等产品性能优势和性价比优势,公司产品已在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客户口碑。

本项目的建设将扩大公司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电源系统的产能,提高公司智能制造水平,丰富公司产品品类,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夯实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电源系统的产业布局。

(2)扩大电驱系统及电源系统产品生产能力,满足市场增长需求
随着公司不断开拓市场、丰富和完善产品布局,未来公司电驱系统及电源系统相关订单也将持续增加。公司拥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先进生产技术,该项目的建设能尽快地将公司的先进科研技术转换成生产力,扩大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及电源系统产品生产能力,缓解未来产品订单快速提升可能带来的产能瓶颈压力,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项目建设可行性
(1)公司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项目实施具备管理可行性
公司经营管理团队、核心技术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及骨干员工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与电源系统行业,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对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洞察力,能够引领公司持续保持长期、稳定及健康的成长。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完善的项目计划、组织、协调、执行及控制能力,对项目管理团队建设、项目计划执行、成本控制、质量管理以及进度把控都具备丰富的经验。公司还注重人才储备,并设置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公司成熟的管理团队和管理体系保证了项目快速、高效的管理组织架构搭建与人才输送,有助于项目的高效管理和公司运行效率的提升。

(2)优质的客户储备为项目产能消化提供保障
公司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理想、广汽、奇瑞、长安、长城、上汽、宇通、吉利、东风、沃尔沃等国内外知名整车制造商的长期合作伙伴,公司产品各项性能及质量可靠性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与优质客户之间的合作粘性高,受益于下游优质客户较高的市场地位,以及产品迭代和推陈出新,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作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供应商,随着公司市场地位的提升,公司新客户拓展推进也较为顺畅,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小米等新客户,优质稳定的客户基础为本次募投项目的产能消化提供了充分保障。

5、项目建设周期和时间进度
苏州吴中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计划建设期为 3年,从 T+1年开始实施,至 T+3年结束。初步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如下:
T+1 T+2  
H1H2H1H2H1
     
     
     
     
     
常州武进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二期)计划建设期为 3年,从 T+1年开始实施,至 T+3年结束。初步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如下:
T+1 T+2  
H1H2H1H2H1
     
     
     
     
     
6、环境保护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公司将对污染情况进行评估和综合治理,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行治理,保证达标排放。

(1)废水治理措施
本项目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生产废水经沉淀池预处理后接管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经预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标准后,接管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区域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

(2)噪声治理措施
为使项目厂界噪声达标排放,项目充分利用车间墙体及建筑物隔声,开设的窗户安装塑钢玻璃窗,设备运行时将门窗关闭,利用墙体对噪声进行阻隔,并对车间墙体做好隔声、吸音;同时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强噪声源采用弹性基础、局部消音等降噪措施。

(3)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本项目的固废主要为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及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废主要为废包装材料,由废品收购站回收;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处理单位处理。

(二)研发中心建设及平台类研发项目
1、项目概况
公司将通过引进先进的研发和检测设备,持续改善公司研发硬件配套水平;同时,项目拟引入更多高素质的研发技术人才,增加研发投入,本项目主要针对新一代乘用车多合一驱动总成产品研发和新一代商用车多合一驱动总成产品研发两大方向进行前瞻性技术布局,以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的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联合动力,拟在苏州吴中区实施该项目,该项目涉及新增用地,截至目前,公司已取得苏(2025)苏州市不动产权第 6007956号不动产权证书。

2、项目基本情况及投资概算
“研发中心建设及平台类研发项目”具体涉及 3个子模块:研发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新一代乘用车多合一驱动总成产品研发、新一代商用车多合一驱动总成产品研发。各模块的基本情况、投资概算具体如下:
(1)研发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该项目主要为联合动力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总部建设,拟新建总建筑面积25.48万平方米,主要包含综合办公楼、实验测试楼、研发生产楼及其他辅助建筑。拟新增研发、实验设备 331台(套)。具体投资概算如下:
单位:万元

投资明细投资金额
工程建设费用105,329.40
土地使用费2,927.30
建筑工程费63,700.00
装修工程及其他费用38,220.00
工程建设其他费482.10
实验设备购置费20,000.00
基本预备费562.90
铺底流动资金24,107.70
项目总投资150,000.00
新一代乘用车多合一驱动总 目为乘用车下一代多合一驱 一款深度集成电控、电机、 总成。产品将拥有更高的集 功率密度、CLTC效率和安全产品研发 总成产品研发, 速器、OBC、D 度,并提升驱动 可靠性等关键性
投资明细投资金额
材料、模具及设备购置费7,068.00
软件购置费1,370.00
技术服务费800.00
项目实施及运维费8,715.00
人员投入14,225.00
基本预备费3,920.00
项目总投资36,098.00
(3)新一代商用车多合一驱动总成产品研发
该项目面向商用车 N1车型应用场景,产品涵盖了 2.5T-3.5T的 VAN类车型的动力需求,包含了 2,000Nm、2,400Nm、2,700Nm、3,100Nm四档,通过高度化的集成方案,把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集成在一起布置安装在整车前舱,释放出整车底盘的空间,可以让整车底盘更低,从而使整车的货箱空间增加 20%,同时实现了整车的低成本目标。具体投资概算如下:
单位:万元

投资明细投资金额
材料及模具费2,272.43
试验测试费1,313.18
检测认证费192.00
人员投入2,025.97
基本预备费29.20
项目总投资5,832.78
3、项目建设必要性
(1)解决公司研发和办公场地不足的问题,建立稳定、高素质研发队伍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公司人员规模及产品品类不断增加,目前研发、办公场地不足的问题日益明显,不利于研发效率的提升与研发能力的建设。本项目的实施,将为研发团队调整办公模式、形成以苏州总部为中心的研发体系,以及集中配置实验检测设施创造必要的条件。研发中心建成后,公司办公环境及周边环境将得到极大的改善,研发人员办公舒适度和满意度将得到有效提升;相关生活、文化配套设施的建设,将为研发人员工作之余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活动,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这既有利于公司留住优秀研发人才,也有利于人才引进,通过建立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实现公司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推动力。因此,本项目拟在苏州市太湖新区建设总部研发中心,为公司业务持续发展和产品技术研发提供必须的场地保障。

(2)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多合一动力总成产品研发,保持技术领先 新能源汽车的电驱系统与车载电源的技术发展趋势正在经历功能集成和功率器件深度集成的过程。近年来,为实现整车小型化、轻量化设计目标,提高零部件开发效率和整车生产效率,并降低综合成本,下游众多新能源乘用车主机厂客户争相采用多合一总成解决方案,以此作为新车型上市的宣传重点之一,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因此,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多合一动力总成产品研发从而推动公司保持产品的技术领先性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研发具有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的特点,持续的研发投入将为企业保持创新技术领先的竞争优势。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升级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极致性价比、极致品质的动力系统解决方案。然而,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改进当前技术细节,继续开发新的技术是企业保持技术领先性的必备条件。

4、项目建设可行性
(1)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核心技术积累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发行人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领域,积累了较强的技术和研发优势,在技术以及产品上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形成了多项产品核心技术,分别从电驱系统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安全可靠、低噪音以及电源系统的全球化功能、小尺寸轻量化、安全可靠等核心性能追求出发,确保公司产品的领先优势并持续迭代升级;此外,公司也掌握了先进平台工艺技术、模块化技术、仿真技术等平台核心技术。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技术研发与技术积累,公司已拥有足够的技术储备与丰富的研发经验,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公司在研发创新领域获得了诸多荣誉,具备良好的研发基础。公司是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联合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荣获江苏省质量信用 A级企业、江苏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苏州市数字经济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承担或参与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技术开发项目、工信部“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信部“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国家发改委“核心技术攻关专项”、吉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等,获得“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理想 TOP奖”、“理想汽车保供先锋”、“东风汽车质量贡献奖”、“广汽传祺科技创新奖”、“长安汽车研发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2)苏州及周边地区具有完备的产业基础,能有效保障本项目顺利实施 苏州所在的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同时也是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拥有大量高水平的高新技术研发设计及管理人才,因此公司所在的苏州吴中区太湖新区在产业配套以及招商引资服务均具备建设本项目的产业基础。

5、项目建设周期和时间进度
(1)研发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本项目计划建设期为 3年,从 T+1年开始实施,至 T+3年结束。初步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如下:

T+1 T+2  
H1H2H1H2H1
     
     
     
     
     
(2)新一代乘用车多合一动力总成产品研发
项目总开发周期为 30个月,从 N+1月开始实施,至 N+30月结束。初步项目开发进度安排如下:

     
1-56-1011-1516-2021-25
     
     
     
     
     
(3)新一代商用车多合一动力总成产品研发
项目总开发周期为 20个月,从 N+1月开始实施,至 N+20月结束。初步项目开发进度安排如下:

      
1-45-89-1213-1617-1819
      
      
      
      
      
      
6、环境保护
本项目属研发中心建设及前沿技术研发项目,本项目在研发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公司将对污染情况进行评估和综合治理,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行治理,保证达标排放。

(1)废水治理措施
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经预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标准后,接管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区域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气治理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间,将通过保持路面的清洁、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等措施减少项目产生的扬尘。试制期间,将通过设备内油雾分离器收集油雾,并通过加强实验室通风实现有机废气和酒精挥发废气达到无组织达标排放。

(3)噪声治理措施
为使项目厂界噪声达标排放,项目届时将合理布局,通过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修养,适时添加润滑油,防止设备老化产生机械摩擦。

(4)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
本项目的固废主要为一般工业固废及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主要为废包装材料,由废品收购站回收;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三)数字化系统建设项目
1、项目概况
本项目建设主体为联合动力,项目实施地点为公司现有场地,无需新取得土地或房产。本项目以精益研发和生产为基础,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引进新型智能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全面升级信息化系统,实现产销研的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升级,整体建设包括:
(1)开展智能自动化控制层的建设,完成生产流水线的自动化升级,以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作业,完成现场设备的控制系统、人机界面、PLC、机器人控制系统、视觉检测等的建设;
(2)开展业务执行层的建设,通过对接公司 ERP、PLM、WMS、智能排产等系统来执行生产过程管理,实现 BOM物料清单及生产调度、物料管理、质量控制、设备管理、生产信息可视化、绩效管理等核心业务管理,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在制品库存;
(3)开展研发协同管理的系统建设,通过 PLM系统、IPMS、仿真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等系统的建设及升级,实现研发协同设计、业务仿真设计与优化,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4)展开供应链平台的系统建设,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构建全新的产销协同平台以及与现有 CRM等系统的业务集成应用,实现与客户需求信息的对接与计划协同;通过 ERP&SRM&WMS系统的互联以及业务集成,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共享和协同,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视化程度,缩短采购周期,降低交付风险和库存物流成本等;
(5)完成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层建设,通过 BI系统,构建公司数字化运营指挥中心,对公司各业务指标进行实时在线监控;
(6)推动数字化质量管理平台建设,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追溯。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公司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实现产品质量的追溯,为售后服务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项目建设完成后,各部门、各分支机构之间将实现信息共享,有助于整合公司业务体系,进一步利用已有数据资源,结合业务需求,深入开展数据挖掘和分析,实现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各功能模块间的实时交换与共享,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增强企业市场反应速度,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建立科学决策体系,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16,233.30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为 12,228.20万元,具体投资概算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投资明细投资金额
信息咨询和服务支持费728.20
数字化系统软件投入7,780.00
数据中心和存储等硬件采购3,720.00
系统开发和运维人员服务费4,005.10
项目总投资16,233.30
3、项目建设必要性
(1)响应国家号召,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加速公司生产和服务智能化进程 2021年 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推广云化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云化制造执行系统(MES)等新型软件工具,共享设计模型、生产数据、用户使用信息、产品数据库等。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传统模式已经无法继续支撑企业持续发展壮大,数字化系统建设已成为现代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各行业尤其是汽车行业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

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迎合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建立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实现公司智能化改造与产业升级。数字化系统建设能够帮助公司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从而提升竞争力。

(2)满足公司高效与创新性运营战略的需求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原材料采购、生产线规模、供应商与客户数量、销售订单数量都将增加,现有的信息化水平较难满足公司业务扩张、营收增长对数字化高效管理的要求。另外,随着未来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规模都将大幅提升,这对公司未来战略决策的科学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因此,公司亟需推进经营管理集成应用,深化业财一体化、全面预算管理、物资采购全周期管理、全面风险管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强化业务横向与纵向集成和协同,促成业务一体化管控和协同化,提升公司日常运营效率。

本项目将配备适应企业数字管理和运营要求的运营管理平台,建立全面覆盖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化管理、提升系统集成能力,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促进以数字化为支撑的管理变革,进而提升公司的科学高效决策能力,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和质量。

从当前汽车供应链的市场环境、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联合动力经营战略等因素来看,数字化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非常突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数字化项目建设,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4、项目建设可行性
(1)国内外数字化基础平台建设的相应配套服务体系已趋成熟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企业对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国内各个行业,与计算机和通讯相关的软件、硬件、网络环境和服务咨询都已经较为成熟。国内外众多的软硬件供应商拥有成熟的数字化系统建设技术和经验,并能够根据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研发设计个性化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

因此,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以及相应配套服务的日趋成熟,为公司本次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提供了基本保障。

(2)公司具备良好的数字化建设基础
公司于 2016年开始建设 ERP系统,先后建设并使用 PLM、SRM、WMS、MES系统等多个信息化系统,系统涵盖订单录入、项目流程管理、物料出入库、生产、装配、测试、仓储及发运、客户关系管理等流程。

在建设各业务管理系统的同时,公司建设了专业的计算机服务器机房,并设立终端安全防护,用于病毒风险防范、漏洞修复、抵御网络攻击,目前公司在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建设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规范、制度和流程。

公司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基础设施、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将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建设基础,使公司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施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项目。公司数字化部门正积极与外部成熟的第三方数字化软件公司进行合作与共赢,共同推进联合动力数字化项目的实施与落地。

(3)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数字化建设专业人员
公司已组建专业的数字化团队,包括各个业务领域的数字化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IT开发技术人才、IT系统运维人才以及数据全链条的人才(包含数据标准化,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专业人员)为数字化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公司现有的信息技术人员深度参与了公司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掌握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并熟悉公司业务流程,充分理解公司业务信息化需求的专有性和独特性,可根据各业务特点反馈信息系统升级需求,有力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数字化建设专业人才,项目在建设能力上具备可行性。

5、项目建设周期和时间进度
本项目计划建设期为 3年,从 T+1年开始实施,至 T+3年结束。初步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如下:

T+1 T+2  
H1H2H1H2H1
     
     
     
     
6、环境保护
本项目为数字化系统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完成后,不涉及生产加工,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次申请项目内容不属于需要进行环保审批的范围,无需办理环评手续。

(四)补充营运资金
1、项目概况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在满足上述项目资金需求的同时,公司综合考虑行业发展趋势、自身经营特点、财务状况以及业务发展规划等,拟使用募集资金中的80,000.00万元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以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改善公司财务状况,满足公司战略发展和对流动资金的需求。

2、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1)营业规模增长、技术迭代更新需要流动资金的支持
依托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至 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 79.39%。报告期内,理想、奇瑞、吉利等发行人老客户持续上量,同时发行人也新增小米等新客户。未来,公司业务规模将持续扩大,因而需要充足的流动资金来满足公司日常运营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采购、人员工资支出等资金需求。同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技术更新迭代迅速。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跟随行业变化趋势和前沿技术的发展,公司需持续进行新品开发和技术升级,不断加大研发费用和资源的投入,方能够依靠核心技术推出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

随着公司产品布局、研发力度的持续扩大,公司未来面临一定的流动资金缺口。

(2)补充营运资金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减轻财务压力
随着公司研发及扩产计划的实施,预计公司未来资产负债率水平将会有所提高。使用募集资金补充业务运营资金将有利于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偿债风险、减轻财务压力、从而提升整体经营绩效,为公司业务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管理运营安排
公司将严格按照资金使用制度和实际发展需求使用流动资金,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合理性。公司已建立募集资金专项存储制度,募集资金将存放于董事会决定的专项账户。公司董事会负责建立健全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并确保该制度的有效实施。具体使用过程中,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进程,在科学测算和合理调度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该部分资金投放的进度和金额,保障募集资金的安全和高效使用,保障和不断提高股东收益。公司在具体资金支付环节,将严格按照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和资金审批权限进行资金使用。

(以下无正文)

  中财网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