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环科技(688031):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或“保荐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对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环科技”、“公司”)开展持续督导工作,并出具本持续督导半年度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或“保荐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对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环科技”、“公司”)开展持续督导工作,并出具本持续督导半年度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二、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无 三、重大风险事项 (一) 尚未盈利的风险 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主要系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基础设施领域基础软件的研发,坚持“自主研发、领先一代”的技术发展策略,目前公司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在研发、销售及管理等方面持续投入较大,公司目前的营业收入规模相对较小,尚未形成突出的规模效应,不能完全覆盖各项期间费用及成本的投入所致。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基础设施领域具有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等特点,公司相应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在技术研发及技术产业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成本。同时,由于公司产品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公司产品和服务面临的系统环境和客户需求复杂,并且面向的应用场景和领域众多,包括金融、政府、能源、电信、交通等,相关垂直行业的市场开拓、客户挖掘及行业深耕均需要公司建立和培养专业的销售人员,相关产品部署、方案设计及技术服务的实施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售前人员支持,使得整体销售费用投入较多。此外,为建立相匹配的支撑服务体系,公司在运营管理、人力资源及财务内控等中后台建设和办公场所租赁等方面亦进行了较大的投入。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对公司资金状况、研发投入、业务拓展、人才引进、团队稳定等方面造成影响,未来能否扭亏为盈仍有不确定性,无法保证短期内实现盈利或进行利润分配。 (二) 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2025年 1-6月,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294.5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624.87万元,公司呈现亏损状态。 截至 2025年 6月 30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为 146,645.77万元。 2025年 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250.5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82%。公司未来能否保持持续增长,受到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需求、技术更新迭代、公司自身发展战略、人才储备、市场开拓能力等内外部因素影响。如果未来公司现有主要产品市场需求出现下滑、行业竞争加剧、不能顺利开展研发活动并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公司的营收、净利润将面临下降的风险。 (三) 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的风险 2025年 1-6月,公司销售费用为 7,545.54万元,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9.48%,销售费用占比较高。一方面,公司收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上半年度收入较下半年度偏低;另一方面,公司产品和服务面向的行业领域众多,包括金融、政府、能源、制造、交通等,需要持续投入资源建设销售队伍进行相关垂直行业的市场开拓、客户挖掘和生态体系构建。公司在报告期内通过组织架构优化、费用管控升级等措施,已实现销售费用同比下降 28.75%,但若公司收入增长不达预期、重点行业市场渗透未达预定目标、新产品开发或商业化进程受阻,较高的销售费用规模可能对公司的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四)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持续投入资金需求较大的风险 2025年 1-6月,公司研发投入(包括研发费用和开发支出)为 12,306.71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80.70%,研发投入规模占比较高。由于大数据基础软件产品具有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等特点,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时间和资金投入。随着行业中新技术的涌现,尤其是 AIGC引领的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公司正在加速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构建产品护城河,巩固技术方面的先进性,持续的研发投入可能导致公司盈利周期相对较长的风险。 (五)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波动的风险 2025年 1-6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277.67万元,经营性净现金流持续为负,主要系公司尚处于成长期,研发及销售投入较大,同时公司销售环节对客户存在一定的信用期,从而导致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未能覆盖流出的现金。若未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情况无法改善,可能使得公司资金状况紧张,从而面临一定程度的流动性风险。 四、重大违规事项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目前公司仍然处于成长期,在研发、销售等方面需要持续投入,公司的营业收入规模相对较小,虽然已经实现了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但规模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不能完全覆盖各项期间费用及成本的投入。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公司专注于分布式技术、数据库技术、编译技术、数据云技术、AI 与机器学习运营管理技术等基础软件领域的研发,始终坚持“自主研发、领先一代”的技术发展策略,注重技术研发的前瞻性。自 2015年以来,公司已在关系型分析引擎、流处理引擎、容器云技术、数据云服务、多模型数据的统一处理技术等诸多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公司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大数据软件产品在数据存储管理层、计算引擎层、编译器层、资源管理层实现了统一重构,在大数据核心基础软件领域实现对国外对标企业产品的替代。自成立以来,星环科技大数据基础平台自底向上研发了核心组件,逐步脱离了国外开源大数据框架的束缚。以核心产品大数据基础平台 TDH为例,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并实现产品突破,截至目前,分布式 SQL编译器、计算引擎、存储引擎、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资源调度器等核心技术已实现自主研发。 公司快速完成了和多个国产硬件平台的适配,还创新地支持在一个集群内允许多个不同的硬件架构(如 X86架构和国产鲲鹏、飞腾、龙芯等架构)混合部署,并可以协助客户对异构算力进行高效管理和调度,能够更好地让用户实现逐步的国产化替代进程。公司已助力金融、能源、制造、交通等行业多个用户实现了数据分析场景中部分关键信息系统的国产替代,替代的对象包括传统关系型数据库 Oracle、IBM DB2、Teradata;搜索引擎 Elasticsearch、大数据平台 Cloudera Data Platform、智能统计分析工具 SAS等多家国外主流厂商产品。公司已成为国产大数据和数据库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未来,公司将持续自主研发大数据基础软件领域的关键技术,推动国家数据信息安全和其他产业的发展。随着基础软件国产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公司有望在该进程中取得有利的发展态势并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公司 2025年上半年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 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由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低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中拟投入的募集资金金额,结合公司战略规划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经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对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项目总投资规模、募集资金投资规模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各项目总投资规模及募集资金投资规模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并及时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募集资金具体使用情况与公司已披露情况一致。公司 2025年上半年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号——规范运作》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况。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 2025年 6月末,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孙元浩直接持有公司股份1,116.7863万股。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范磊、吕程、佘晖、上海赞星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分别直接持有公司 606.8626、151.9779、86.9515、753.7589万股股份。公司于 2025年 3月 7日完成了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的股份登记工作,截至 2025年 6月 30日,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李一多持有公司限制性股票 0.9856万股。除上述情况外,公司其余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上述人员直接持有的股份 2025年上半年未发生减持,也不存在质押、冻结等情形,上述人员不存在违反减持承诺的情形。 十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无 中财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