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利生物(603718):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1-6月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书(中兴华审字【2025】第 431214号)
|
时间:2025年09月15日 18:36:08 中财网 |
|
原标题:
海利生物: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1-6月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书(中兴华审字【2025】第 431214号)

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1-6月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书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ZHONGXINGHUA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LLP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20号丽泽SOHOB座20层 邮编:100073
电话:(010)51423818 传真:(010)51423816
目 录
一、审计报告
二、审计报告附送
1.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
3.现金流量表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5.财务报表附注
三、审计报告附件
1.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营业执照复印件
2.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执业证书复印件
3.注册会计师执业证书复印件
电话(tel):010-51423818 传真(fax):010-51423816
审计报告
中兴华审字(2025)第431214号
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一、审计意见
我们审计了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盛生物”)财务报表,包括 2025年 6月 30日的资产负债表,2025年 1-6月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相关财务报表附注。
我们认为,后附的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了瑞盛生物 2025年 6月 30日的财务状况以及 2025年 1-6月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部分进一步阐述了我们在这些准则下的责任。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我们独立于瑞盛生物,并履行了职业道德方面的其他责任。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瑞盛生物管理层(以下简称管理层)负责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并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管理层负责评估瑞盛生物的持续经营能力,披露与持续经营相关的事项(如适用),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除非管理层计划清算瑞盛生物、治理层负责监督瑞盛生物的财务报告过程。
四、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
我们的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并出具包含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合理保证是高水平的保证,但并不能保证按照审计准则执行的审计在某一重大错报存在时总能发现。错报可能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在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运用职业判断,并保持职业怀疑。
同时,我们也执行以下工作:
(一)识别和评估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以应对这些风险,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由于舞弊可能涉及串通、伪造、故意遗漏、虚假陈述或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未能发现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的风险高于未能发现由于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的风险。
(二)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三)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及相关披露的合理性。
(四)对管理层使用持续经营假设的恰当性得出结论。同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就可能导致对瑞盛生物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得出结论。如果我们得出结论认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审计准则要求我们在审计报告中提请报表使用者注意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如果披露不充分,我们应当发表非无保留意见。我们的结论基于截至审计报告日可获得的信息。然而,未来的事项或情况可能导致瑞盛生物不能持续经营。
(五)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结构和内容,并评价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相关交易和事项。
我们与治理层就计划的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重大审计发现等事项进行沟通,包括沟通我们在审计中识别出的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财务报表附注
2025年1-6月
(除特别说明外,金额单位为人民币元)
一、公司基本情况
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系经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2008 3 5 100.00
准,于 年月日由自然人邓志刚、王平安、赵海燕、孙颖以人民币 万元共同认缴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本次出资于2008年3月11日经陕西宏达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审验(陕宏验字(2008)第00072号)。注册地址:雁塔区南二环青龙小区都市远景10C。经营范围:生物科技产品的研制、开发、技术转让、制造和销售;提供生物科技信息的咨询、推广服务。设立时股权结构及出资情况如下:
认缴出资额(万元) | 占比(%) | 实际出资额(万元) |
40.00 | 40.00 | 20.00 |
30.00 | 30.00 | 15.00 |
20.00 | 20.00 | 10.00 |
10.00 | 10.00 | 5.00 |
100.00 | 100.00 | 50.00 |
2008年7月15日,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二次股东决议:“将注册资本由100.00万元增加到200.00万元,实收资本由50.00万元增加到200.00万元。本次新增的150.00万元由邓志刚投资45.00万元、王平安货币投资60.00万元、赵海燕货币投资30.00万元、孙颖货币投资15.00万元”。本次出资于2008年7月15日经陕西宏达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审验(陕宏验字(2008)第00263号)。
股权结构及出资情况如下:
出资额(万元) | 占比(%) |
80.00 | 40.00 |
60.00 | 30.00 |
40.00 | 20.00 |
20.00 | 10.00 |
200.00 | 100.00 |
2009年10月20日,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三次股东决议:“股东邓志刚先生原持有公司30%的股份共60.00万元,将其中占本公司20.5%的股权41.00万元转让给王平安女士;股东孙颖女士,原持有公司10%股份共20.00万元,将其中占公司1%的股权2.00万元转让给王平安女士;公司股东赵海燕女士,原持有20%股份共40.00万元,将其中1%的股权2.00万元转让给王平安女士”。
2009年10月20日,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四次股东决议:“公司股东王平安女士,同意受让股东邓志刚 20.5%股权、同意受让孙颖女士持有的1%的股权、同意受让股东赵海燕女士1%的股权”。2009年10月20日,分别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书》。转让后,股权结构及出资情况如下:
出资额(万元) | 占比(%) |
125.00 | 62.50 |
19.00 | 9.50 |
38.00 | 19.00 |
18.00 | 9.00 |
200.00 | 100.00 |
2009年11月25日,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十次股东决议,公司新增股东万祥佃、王秋英;公司增资扩股至1,000.00万元。本次出资于2009年11月30日经陕西宏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验(陕宏验字(2009)第0589号)。变更后股权结构及出资情况如下:
出资额(万元) | 占比(%) |
360.00 | 30.00 |
360.00 | 30.00 |
300.00 | 25.00 |
91.20 | 7.60 |
45.60 | 3.80 |
43.20 | 3.60 |
1,200.00 | 100.00 |
2010年2月8日,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十一次股东决议,公司增资扩股至2,200.00万元。本次增资于2010年2月8日经陕西宏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验(陕宏变验字(2010)第0024号)。变更后股权结构及出资情况如下:
出资额(万元) | 占比(%) |
660.00 | 30.00 |
660.00 | 30.00 |
550.00 | 25.00 |
167.20 | 7.60 |
83.60 | 3.80 |
79.20 | 3.60 |
2,200.00 | 100.00 |
2011年6月14日,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十五次股东决议:“公司将原注册资金2,200.00万元增资至 3,700.00万元。同意增资各个股东按照出资比例出资。”本次增资于2011年6月17日经陕西宏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验(陕宏变验字(2011)第0365号)。变更后股权结构及出资情况如下:
出资额(万元) | 占比(%) |
1,110.00 | 30.00 |
1,110.00 | 30.00 |
925.00 | 25.00 |
281.20 | 7.60 |
140.60 | 3.80 |
133.20 | 3.60 |
3,700.00 | 100.00 |
2011年9月1日,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同意原股东王秋英将2.5%的股权92.5万元、原股东万祥佃将2.5%的股权92.5万元转让给新股东余欣。2011年9月1日,分别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转让后股权结构及出资情况如下:
出资额(万元) | 占比(%) |
1,017.50 | 27.50 |
1,017.50 | 27.50 |
925.00 | 25.00 |
281.20 | 7.60 |
185.00 | 5.00 |
140.60 | 3.80 |
133.20 | 3.60 |
3,700.00 | 100.00 |
2013年4月15日,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十八次股东会决议,同意美伦管理有限公司对瑞盛生物进行股权收购。自然人股东全部同意将各自全部股权转让给美伦管理有限公司,并同意放弃上述股权的优先认购权。2013年5月15日,美伦管理有限公司与公司原自然人股东邓志刚、孙颖、王平安、赵海燕、王秋英、万祥佃、余欣签订《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
2013年7月4日,陕西省商务厅下发《陕西省商务厅关于同意美伦管理有限公司并购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批复》(陕商发[2013]333号)“同意美伦管理有限公司以12,000.00万元人民币价格购买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2013年7月10日,经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13年7月10日经核准同意转为外商独资企业”。2013年7月8日取得陕西省人民政府下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陕省外字[201310026号)、进出口企业代码为6100671522643。股权结构及出资情况如下:
出资额(万元) | 占比(%) |
3,700.00 | 100.00 |
2013年12月20日,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二十一次股东会决议:“同意增加投资5,000.00万元人民币。同意自2013年12月31日起6个月内增资2,000.00万元。同意自2014年6月30日起18个月内增资3,000.00万元人民币”。变更后公司注册资本为8,700.00万元,实收资本3,700.00万元。
2014年3月26日,MAYLIONMANAGEMENTLIMITED(美伦管理有限公司)汇入增资款2,000.00万元,本次增资于2014年4月4日经陕西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验(陕兴验字(2014)第032号)。
2015年3月11日,MAYLIONMANAGEMENTLIMIIED(美伦管理有限公司)汇入注册资本金款 2,000.00万元,本次增资于2015年3月13日经西安同盛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审验(西同验字(2015)第011号)。
2015年12月16日,MAYLIONMANAGEMENTLIMIIED(美伦管理有限公司)汇入注册资本金款400.00万元;2015年12月25日MAYLIONMANAGEMENTLIMIIED(美伦管理有限公司)汇入注册资本金款600.00万元。本次增资1,000.00万元,于2015年12月28日经西安同盛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审验(西同验字(2015)第059号)。股权结构及出资情况如下:
认缴出资额(万元) | 占比(%) | 实际出资额(万元) |
8,700.00 | 100.00 | 8,700.00 |
2016年5月20日,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二十六次股东会决议:“同意增加注册资本3,000.00万元人民币,增资后的注册资本为11,700.00万元人民币,第一期于2016年12月31日前注资2,000.00万元人民币;第二期于2020年12月31日前注资1,000.00万元人民币”。2016年7月4日,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下发《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增加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批复》(西经开发[2016]239号)“同意你公司注册资本增加3,000.00万元人民币,由8,700.0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11,700.00万元人民币。新增部分由美伦管理有限公司以境外人民币出资,投资方应于2020年12月31日前缴付100%的新增注册资本”2016年8月22日,MAYLIONMANAGEMENTLIMIIED(美伦管理有限公司)汇入注册资本金款1,000.00万元。本次增资于2016年8月25日经西安同盛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审验(西同验字(2016)第047号)。
2017年3月14日,MAYLIONMANAGEMENTLIMIIED(美伦管理有限公司)汇入注册资本金款1,000.00万元。本次增资于2017年3月20日经西安同盛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审验(西同验字(2017)第006号)。股权结构及出资情况如下:
认缴出资额(万元) | 占比(%) | 实际出资额(万元) |
11,700.00 | 100.00 | 10,700.00 |
2022年5月7日,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同意原股东 MAYLIONMANAGEMENTLIMIIED(美伦管理有限公司)将持有公司60%的股权,出资额为7,020.00万元人民币,转让给新股东西安惠春泽医学技术有限公司”。2022年4月21日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转让后股权结构及出资情况如下:
认缴出资额(万元) | 占比(%) | 实际出资额(万元) |
4,680.00 | 40.00 | 4,680.00 |
7,020.00 | 60.00 | 7,020.00 |
11,700.00 | 100.00 | 11,700.00 |
2023年4月24日,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同意原股东美伦管理有限公司将持有公司6%股权转让给新股东陕西瑞进医疗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同意原股东西安惠春泽医学技术有限公司将持有公司9%股权转让给新股东陕西瑞进医疗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转让后的股权结构如下:
认缴出资额(万元) | 占比(%) | 实际出资额
(万元) |
3,978.00 | 34.00 | 3,978.00 |
5,967.00 | 51.00 | 5,967.00 |
1,755.00 | 15.00 | 1,755.00 |
11,700.00 | 100.00 | 11,700.00 |
2023年8月28日,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同意原股东西安惠春泽医学技术有限公司将持有公司51%股权转让给美伦管理有限公司。转让后的股权结构如下:
认缴出资额(万元) | 占比(%) | 实际出资额
(万元) |
9,945.00 | 85.00 | 9,945.00 |
1,755.00 | 15.00 | 1,755.00 |
11,700.00 | 100.00 | 11,700.00 |
2023年9月8日,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同意原股东陕西瑞进医疗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持有公司15%股权转让给美伦管理有限公司。转让后的股权结构如下:
认缴出资额(万元) | 占比(%) | 实际出资额
(万元) |
11,700.00 | 100.00 | 11,700.00 |
2024年10月16日,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同意原股东美伦管理有限公司将持有公司55%股权转让给新股东上海
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转让后的股权结构如下:
认缴出资额(万元) | 占比(%) | 实际出资额
(万元) |
6,435.00 | 55.00 | 6,435.00 |
5,265.00 | 45.00 | 5,265.00 |
认缴出资额(万元) | 占比(%) | 实际出资额
(万元) |
11,700.00 | 100.00 | 11,700.00 |
经过上述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公司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11,700.00万元。
本公司现持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6100006715226433的营业执照,注册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泾渭新城泾渭中小工业园2号楼南半栋,最终实际控制人为张海明。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1、编制基础
本公司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及其他相关规定(以下合称“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23年修订)的披露规定编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本公司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除某些金融工具外,本财务报表均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资产如果发生减值,则按照相关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2、持续经营
本公司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列报,本公司自报告期末起至少12个月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三、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本公司根据实际生产经营特点,依据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各项交易和事项制定了若干项具体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详见如下各项描述。
1、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本公司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本公司2025年6月30日的财务状况及2025年1-6月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此外,本公司的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23年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有关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的披露要求。
2、会计期间
本公司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中期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本公司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度,即每年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3、营业周期
本公司以12个月作为一个营业周期,并以其作为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划分标准。
4、记账本位币
人民币为本公司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本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本公司编制本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货币为人民币。
5、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本公司将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确认为现金,将同时具备期限短(一般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四个条件的投资,确定为现金等价物。
6、重要性标准确定方法和选择依据
7、金融工具
在本公司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1)金融资产的分类、确认和计量
本公司根据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产生的、未包含或不考虑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本公司按照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①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本公司管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为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且此类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即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本公司对于此类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摊销或减值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本公司管理此类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为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为目标,且此类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本公司对此类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但减值损失或利得、汇兑损益和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
此外,本公司将部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本公司将该类金融资产的相关股利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将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入留存收益,不计入当期损益。
③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本公司将上述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之外的金融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此外,在初始确认时,本公司为了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将部分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对于此类金融资产,本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2)金融负债的分类、确认和计量
金融负债于初始确认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他金融负债的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其初始确认金额。
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含属于金融负债的衍生工具)和初始确认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交易性金融负债(含属于金融负债的衍生工具),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除与套期会计有关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该负债由本公司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终止确认该负债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其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转入留存收益。其余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若按上述方式对该等金融负债的自身信用风险变动的影响进行处理会造成或扩大损益中的会计错配的,本公司将该金融负债的全部利得或损失(包括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变动的影响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②其他金融负债
除金融资产转移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或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所形成的金融负债、财务担保合同外的其他金融负债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终止确认或摊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3)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依据和计量方法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予以终止确认:①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②该金融资产已转移,且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③该金融资产已转移,虽然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但是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的控制。
若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且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的控制的,则按照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是指该金融资产价值变动使企业面临的风险水平。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所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因转移而收到的对价与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所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在终止确认及未终止确认部分之间按其相对的公允价值进行分摊,并将因转移而收到的对价与应分摊至终止确认部分的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之和与分摊的前述账面金额之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本公司对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的金融资产,或将持有的金融资产背书转让,需确定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已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不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则继续判断企业是否对该资产保留了控制,并根据前面各段所述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4)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
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的现时义务已经解除的,本公司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该部分金融负债)。本公司(借入方)与借出方签订协议,以承担新金融负债的方式替换原金融负债,且新金融负债与原金融负债的合同条款实质上不同的,终止确认原金融负债,同时确认一项新金融负债。
本公司对原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的合同条款作出实质性修改的,终止确认原金融负债,同时按照修改后的条款确认一项新金融负债。
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终止确认的,本公司将其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对价(包括转出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负债)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5)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抵销
当本公司具有抵销已确认金额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法定权利,且该种法定权利是当前可执行的,同时本公司计划以净额结算或同时变现该金融资产和清偿该金融负债时,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以相互抵销后的净额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除此以外,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资产负债表内分别列示,不予相互抵销。
(6)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金融工具存在活跃市场的,本公司采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
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是指易于定期从交易所、经纪商、行业协会、定价服务机构等获得的价格,且代表了在公平交易中实际发生的市场交易的价格。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本公司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当前的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在估值时,本公司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选择与市场参与者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中所考虑的资产或负债特征相一致的输入值,并尽可能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使用不可输入值。
(7)权益工具
权益工具是指能证明拥有本公司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的合同。本公司发行(含再融资)、回购、出售或注销权益工具作为权益的变动处理,与权益性交易相关的交易费用从权益中扣减。本公司不确认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
本公司权益工具在存续期间分派股利(含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工具所产生的“利息”)的,作为利润分配处理。
8、金融资产减值
本公司需确认减值损失的金融资产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租赁应收款,主要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其他应收款、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长期应收款等。此外,对合同资产及部分财务担保合同,也按照本部分所述会计政策计提减值准备和确认信用减值损失。
(1)减值准备的确认方法
本公司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上述各项目按照其适用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方法(一般方法或简化方法)计提减值准备并确认信用减值损失。
信用损失,是指本公司按照原实际利率折现的、根据合同应收的所有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所有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即全部现金短缺的现值。其中,对于购买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本公司按照该金融资产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折现。
预期信用损失计量的一般方法是指,本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评估金融资产(含合同资产等其他适用项目,下同)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经显著增加,如果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本公司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如果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本公司按照相当于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本公司在评估预期信用损失时,考虑所有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包括前瞻性信息。
对于在资产负债表日具有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本公司假设其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选择按照未来 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不选择简化处理方法,依据其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而采用未来12月内或者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金额为基础计量损失准备。
(2)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的判断标准
如果某项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定的预计存续期内的违约概率显著高于在初始确认时确定的预计存续期内的违约概率,则表明该项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显著增加。除特殊情况外,本公司采用未来12个月内发生的违约风险的变化作为整个存续期内发生违约风险变化的合理估计,来确定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
本公司在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时会考虑如下因素:
1)债务人经营成果实际或预期是否发生显著变化;
2)债务人所处的监管、经济或技术环境是否发生显著不利变化;
3)作为债务抵押的担保物价值或第三方提供的担保或信用增级质量是否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预期将降低债务人按合同规定期限还款的经济动机或者影响违约概率;4)债务人预期表现和还款行为是否发生显著变化;
5)本公司对金融工具信用管理方法是否发生变化等。
于资产负债表日,若本公司判断金融工具只具有较低的信用风险,则本公司假定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如果金融工具的违约风险较低,借款人在短期内履行其合同现金流量义务的能力很强,并且即使较长时期内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存在不利变化但未必一定降低借款人履行其合同现金义务,则该金融工具被视为具有较低的信用风险。
(3)以组合为基础评估预期信用风险的组合方法
本公司对信用风险显著不同的金融资产单项评价信用风险,如:应收关联方款项;与对方存在争议或涉及诉讼、仲裁的应收款项;已有明显迹象表明债务人很可能无法履行还款义务的应收款项等。
除了单项评估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外,本公司基于共同风险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不同的组别,本公司采用的共同信用风险特征包括:金融工具类型、账龄组合等,在组合的基础上评估信用风险。
(4)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期末,本公司计算各类金融资产的预计信用损失,如果该预计信用损失大于其当前减值准备的账面金额,将其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如果小于当前减值准备的账面金额,则将差额确认为减值利得。
(5)各类金融资产信用损失的确定方法
①应收账款
对于不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本公司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对于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本公司选择始终按照相当于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除了单项评估信用风险的应收账款外,基于其信用风险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组合:
a、本公司应收款项账龄从发生日开始计算/从预期日开始计算。
组合中,采用账龄组合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组合计提方法:
应收账款计提比例(%) |
5.00 |
20.00 |
应收账款计提比例(%) |
50.00 |
100.00 |
b、按照单项认定单项计提的坏账准备的判断标准:
当对金融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具有不利影响的一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该金融资产成为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证据包括下列可观察信息: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重大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合同,如偿付利息或本金违约或逾期等;
3)债权人出于与债务人财务困难有关的经济或合同考虑,给予债务人在任何其他情况下都不会做出的让步;
4)债务人很可能破产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5)发行方或债务人财务困难导致该金融资产的活跃市场消失;
6)以大幅折扣购买或源生一项金融资产,该折扣反映了发生信用损失的事实。
金融资产发生信用减值,有可能是多个事件的共同作用所致,未必是可单独识别的事件所致。
②其他应收款
本公司依据其他应收款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经显著增加,采用相当于未来12个月内、或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减值损失。除了单项评估信用风险的其他应收款外,基于其信用风险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组合:
9、存货
(1)存货的分类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周转材料、库存商品等。
(2)发出的计价方法
存货领用和发出时按加权平均法计价。
(3)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和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同时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
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其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提取存单价较低的存货,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导致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予以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4)存货的盘存制度为永续盘存制。
(5)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
低值易耗品于领用时按一次摊销法摊销;包装物于领用时按一次摊销法摊销。
10、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仅在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本公司,且其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才予以确认。固定资产按成本并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的影响进行初始计量。
(2)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从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次月起,采用年限平均法在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年折旧率如下:
折旧方法 | 折旧年限(年) | 残值率(%) |
年限平均法 | 20 | 5.00 |
年限平均法 | 5-15 | 0-10.00 |
年限平均法 | 5 | 5.00-10.00 |
年限平均法 | 3-5 | 0-5.00 |
年限平均法 | 5 | 0-5.00 |
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本公司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3)固定资产的减值测试方法及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固定资产的减值测试方法和减值准备计提方法详见附注三、14、长期资产减值。
(4)其他说明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且其成本能可靠地计量,则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并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除此以外的其他后续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当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或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时,终止确认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的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本公司至少于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如发生改变则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11、在建工程
本公司在建工程分为自营方式建造和出包方式建造两种。在建工程在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结转固定资产。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判断标准,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已经试生产或试运行,并且其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其能够正常运转或营业;该项建造的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设计或合同要求,或与设计或合同要求基本相符。
本公司各类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结转固定资产的判断标准如下:①新建生产线、车间改造:通过试车、生产出合格产品,通过GMP论证且取得注册证,转入固定资产;
②待安装设备:单个设备安装调试后达到设计要求或合同规定的标准;单个设备属于整体生产线一部分的,需要在整个生产线达到使用状态后,一并计入固定资产;③房屋建筑物: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继续发生在所购建的房屋及建筑物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所购建的房屋及建筑物已经达到设计或合同要求,或与设计或合同要求基本相符。
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工程实际成本转入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先按估计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暂估价值,但不再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
在建工程的减值测试方法和减值准备计提方法详见附注三、14、长期资产减值。
12、借款费用
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借款费用,在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生产活动已经开始时,开始资本化;构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者可销售状态时,停止资本化。
其余借款费用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予以资本化;一般借款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确定资本化金额。资本化率根据一般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计算确定。
资本化期间内,外币专门借款的汇兑差额全部予以资本化;外币一般借款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如果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直至资产的购建或生产活动重新开始。
13、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本公司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与无形资产有关的支出,如果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本公司且其成本能可靠地计量,则计入无形资产成本。除此以外的其他项目的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作为无形资产核算。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支出和建筑物建造成本则分别作为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核算。如为外购的房屋及建筑物,则将有关价款在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自可供使用时起,对其原值在其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直线法分期平均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
期末,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进行复核,如发生变更则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此外,还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该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是可预见的,则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照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摊销政策进行摊销。
(2)研究与开发支出
本公司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研究阶段的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本公司研发支出归集范围包括研发领用的材料、人工及劳务成本、研发设备摊销、在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其他无形资产及固定资产的摊销、水电等费用。
本公司划分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的具体标准:研究阶段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等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研究活动的阶段;开发阶段为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活动的阶段。
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不能满足下述条件的开发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①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②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③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能够证明其有用性;④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⑤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的,将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3)无形资产的减值测试方法及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无形资产的减值测试方法和减值准备计提方法详见附注三、14、长期资产减值。
14、长期资产减值
对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使用权资产等非流动非金融资产,本公司于资产负债表日判断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存在减值迹象的,则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进行减值测试。
减值测试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减值损失。可收回金额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资产的公允价值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确定;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公允价值按照该资产的买方出价确定;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则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资产减值准备按单项资产为基础计算并确认,如果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资产组是能够独立产生现金流入的最小资产组合。
上述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期间不予转回价值得以恢复的部分。
15、长期待摊费用
(1)摊销方法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本公司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在受益期内按直线法分期摊销。
(2)摊销年限
16、合同负债
合同负债,是指本公司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如果在本公司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客户已经支付了合同对价或本公司已经取得了无条件收款权,本公司在客户实际支付款项和到期应支付款项孰早时点,将该已收或应收款项列示为合同负债。同一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以净额列示,不同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不予抵销。
17、职工薪酬
本公司职工薪酬主要包括短期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其中:短期薪酬主要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工伤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本公司在职工为本公司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其中非货币性福利按公允价值计量。
离职后福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离职后福利计划包括设定提存计划。采用设定提存计划的,相应的应缴存金额于发生时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在本公司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和本公司确认与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两者孰早日,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18、收入
(1)收入确认原则
本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支付条款;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本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本公司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在合同开始日,本公司识别合同中存在的各单项履约义务,并将交易价格按照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的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在确定交易价格时考虑了可变对价、合同中存在的重大融资成分、非现金对价、应付客户对价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合同中的每个单项履约义务,如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本公司在相关履约时段内按照履约进度将分摊至该单项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确认为收入:客户在本公司履约的同时即取得并消耗本公司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客户能够控制本公司履约过程中在建的商品;本公司履约过程中所产出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且本公司在整个合同期间内有权就累计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履约进度根据所转让商品的性质采用投入法确定,当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时,本公司已经发生的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按照已经发生的成本金额确认收入,直到履约进度能够合理确定为止。
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则本公司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的时点将分摊至该单项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确认收入。在判断客户是否已取得商品控制权时,本公司考虑下列迹象:企业就该商品享有现时收款权利,即客户就该商品负有现时付款义务;企业已将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拥有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企业已将该商品实物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实物占有该商品;企业已将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取得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客户已接受该商品;其他表明客户已取得商品控制权的迹象。
(2)本公司收入确认依据
①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依据
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公司既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实现,即本公司商品发送给客户,收到客户收货确认单时确认收入。
②技术服务费的收入确认依据
技术服务费属于收入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在该时段内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合同约定了服务期限,根据合同约定的服务期限,完成相关履约义务后,按期确认相关收入。
19、合同成本
合同成本分为合同履约成本与合同取得成本。
本公司企业为履行合同发生的成本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作为合同履约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1)该成本与一份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或类似费用)、明确由客户承担的成本以及仅因该合同而发生的其他成本;(2)该成本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
(3)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
本公司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但是,该资产摊销不超过一年的可以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采用与该资产相关的商品或服务收入确认相同的基础进行摊销。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其账面价值高于下列两项的差额的,本公司将对于超出部分计提减值准备,并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1)因转让与该资产相关的商品或服务预期能够取得的剩余对价;
(2)为转让该相关商品或服务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上述资产减值准备后续发生转回的,转回后的资产账面价值不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资产在转回日的账面价值。
20、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是指本公司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不包括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并享有相应所有者权益而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用于补偿已经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包含与资产相关部分和与收益相关部分的政府补助,区分不同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将其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本公司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按照经济业务的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支。
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退回时,存在相关递延收益余额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属于其他情况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1、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根据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数之间的差额),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认以前会计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负债表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则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转回减记的金额。
本公司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但不包括下列情况产生的所得税:企业合并;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
当拥有以净额结算的法定权利,且意图以净额结算或取得资产、清偿负债同时进行时,本公司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以抵销后的净额列报。
22、租赁
本公司作为承租人
本公司租赁资产的类别主要为房屋建筑物。
在租赁期开始日,本公司对除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以外的租赁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并在租赁期内分别确认折旧费用和利息费用。
本公司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采用直线法,将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的租赁付款额计入当期费用。
(1)使用权资产
使用权资产,是指承租人可在租赁期内使用租赁资产的权利。在租赁期开始日。使用权资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该成本包括:①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②在租赁期开始日或之前支付的租赁付款额,存在租赁激励的,扣除已享受的租赁激励相关金额;③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④承租人为拆卸及移除租赁资产、复原租赁资产所在场地或将租赁资产恢复至租赁条款约定状态预本公司使用权资产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分类计提。对于能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在租赁资产预计剩余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对于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剩余使用寿命两者孰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本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来确定使用权资产是否已发生减值并进行会计处理。
(2)租赁负债
租赁负债按照租赁期开始日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进行初始计量。租赁付款额包括:①固定付款额(包括实质固定付款额),存在租赁激励的,扣除租赁激励相关金额;②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可变租赁付款额;③根据承租人提供的担保余值预计应支付的款项;④购买选择权的行权价格,前提是承租人合理确定将行使该选择权;⑤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需支付的款项,前提是租赁期反映出承租人将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
本公司采用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内含利率的,则采用本公司的增量借款利率作为折现率。本公司按照固定的周期性利率计算租赁负债在租赁期内各期间的利息费用,并计入财务费用。该周期性利率是指公司所采用的折现率或修订后的折现率。
未纳入租赁负债计量的可变租赁付款额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当本公司对续租选择权、终止租赁选择权或者购买选择权的评估结果发生变化的,则按变动后的租赁付款额和修订后的折现率计算的现值重新计量租赁负债,并相应调整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
当实质租赁付款额、担保余值预计的应付金额或者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可变租赁付款额发生变动的,则按变动后的租赁付款额和原折现率计算的现值重新计量租赁负债,并相应调整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
(3)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
对于短期租赁(在租赁开始日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的租赁)和低价值资产(价值低于2000元)租赁,本公司采取简化处理方法,不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而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或其他系统合理的方法将租赁付款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23、重要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1)重要会计政策变更
本报告期主要会计政策未发生变更。
(2)重要会计估计变更
本报告期主要会计估计未发生变更。
四、税项
1、主要税种及税率
计税依据 |
应纳税增值额 |
应缴流转税税额 |
应缴流转税税额 |
应缴流转税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2、税收优惠及批文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有关规定。本公司2022年10月12日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2261001547,有效期三年。本报告期公司按15%税率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五、财务报表项目注释
1、货币资金
2025年6月30日 |
1,720.64 |
168,783,011.58 |
168,784,732.22 |
2、交易性金融资产
3、应收票据
于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认为所持有的应收票据不存在重大的信用风险,不会因银行或其他承兑人违约而产生重大损失。
4、应收账款
(1)按账龄披露
2025年6月30日 |
79,037,482.96 |
4,295,958.42 |
1,138,554.35 |
2025年6月30日 |
68,624.00 |
7,038.00 |
3,390.00 |
84,551,047.73 |
5,459,395.01 |
79,091,652.72 |
(2)按坏账计提方法分类列示
| | | |
账面余额 | | 坏账准备 |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计提比例(%) |
| | | |
84,551,047.73 | 100.00 | 5,459,395.01 | 6.46 |
84,551,047.73 | 100.00 | 5,459,395.01 | 6.46 |
| | | |
84,551,047.73 | 100.00 | 5,459,395.01 | 6.46 |
(续)
| | | |
账面余额 | | 坏账准备 |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计提比例(%) |
| | | |
91,185,128.14 | 100.00 | 5,633,085.35 | 6.18 |
91,185,128.14 | 100.00 | 5,633,085.35 | 6.18 |
| | | |
91,185,128.14 | 100.00 | 5,633,085.35 | 6.18 |
①组合中,按账龄分析法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 |
账面余额 | 坏账准备 |
79,037,482.96 | 3,951,874.15 |
4,295,958.42 | 859,191.68 |
1,138,554.35 | 569,277.18 |
79,052.00 | 79,052.00 |
| |
账面余额 | 坏账准备 |
84,551,047.73 | 5,459,395.01 |
(续)
| |
账面余额 | 坏账准备 |
85,069,084.54 | 4,253,454.23 |
5,612,015.60 | 1,122,403.12 |
493,600.00 | 246,800.00 |
10,428.00 | 10,428.00 |
91,185,128.14 | 5,633,085.35 |
(3)坏账准备的情况
2024年12月31日 | 本期变动金额 | | | |
| 计提 | 收回或转回 | 转销或核销 | 其他变动 |
5,633,085.35 | 15,087.66 | | 188,778.00 | |
5,633,085.35 | 15,087.66 | | 188,778.00 | |
5,633,085.35 | 15,087.66 | | 188,778.00 | |
(4)本报告期无坏账准备收回或转回情况
(5)本期无实际核销的应收账款
(6)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应收账款情况
| |
期末账面余额 | 占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
额的比例(%) |
8,131,134.70 | 9.62 |
5,641,700.30 | 6.67 |
4,611,463.99 | 5.45 |
3,115,695.40 | 3.68 |
3,000,272.53 | 3.55 |
24,500,266.92 | 28.97 |
(续)
期末账面余额 | 占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
额的比例(%) |
3,850,700.00 | 4.22 |
3,498,617.32 | 3.84 |
2,821,600.00 | 3.09 |
3,234,829.87 | 3.55 |
3,097,519.32 | 3.40 |
16,503,266.51 | 18.10 |
(7)本报告期无因金融资产转移而终止确认的应收账款。
5、预付款项
(1)预付款项按账龄列示
2025年6月30日 | |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2,292,875.29 | 99.95 | 1,539,690.81 |
1,107.00 | 0.05 | 42,500.00 |
2,293,982.29 | 100.00 | 1,582,190.81 |
(2)本报告期末无账龄超过一年且金额重要的预付款项。
(3)按预付对象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预付款情况
2025年6月30日 |
797,121.10 |
245,931.82 |
226,000.00 |
216,792.45 |
108,478.00 |
1,594,323.37 |
(续)
2024年12月31日 |
327,971.04 |
240,000.00 |
226,000.00 |
124,700.00 |
108,478.00 |
2024年12月31日 |
1,027,149.04 |
6、其他应收款
①按账龄披露
2025年6月30日 |
536,886.29 |
6,107.00 |
100,000.00 |
642,993.29 |
100,000.00 |
542,993.29 |
②按款项性质分类情况
2025年6月30日 |
545,493.29 |
96,200.00 |
1,300.00 |
642,993.29 |
100,000.00 |
542,993.29 |
③按坏账计提方法分类披露
| | | |
账面余额 | | 坏账准备 |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计提比例
(%) |
100,000.00 | 15.55 | 100,000.00 | 100.00 |
542,993.29 | 84.45 | | |
| | | |
542,993.29 | 84.45 | | |
| | | |
642,993.29 | 100.00 | 100,000.00 | 15.55 |
续:
| | | |
账面余额 | | 坏账准备 |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计提比例
(%) |
| | | |
| | | |
账面余额 | | 坏账准备 |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计提比例
(%) |
650,276.87 | 100.00 | | |
| | | |
650,276.87 | 100.00 | | |
| | | |
650,276.87 | 100.00 | | |
(1)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