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太科技(001301):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审核问询函有关财务问题回复的专项说明(修订稿)
原标题:尚太科技:关于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审核问询函有关财务问题回复的专项说明(修订稿) 关于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审核问询函 有关财务问题回复的专项说明 关于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审核问询函 有关财务问题回复的专项说明 中汇会专[2025]10640号 深圳证券交易所: 根据贵所 2025年 5月 18日出具的《关于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审核问询函》(审核函〔2025〕120020号)(以下简称“问询函”)的要求,我们作为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尚太科技”或“发行人”)申请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报会计师,对问询函有关财务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补充实施了核查程序。现就问询函有关财务问题回复如下: 如无特别说明,本专项说明使用的简称与《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申报稿)》(以下简称“募集说明书”)中的释义相同。在本专项说明中,若出现总计数尾数与所列数值总和尾数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所致。 问题 1: 根据申报材料,最近三年,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包括负极材料、石墨化焦等,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分别为 419,825.44万元、373,614.87万元和 470,656.98万元,2023年,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较 2022年同比减少 11.01%,主要系市场竞争加剧、负极材料产品价格下降。 最近三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41.65%、27.74%和 25.72%,其中公司负极材料产品毛利率分别为 43.60%、27.16%和 23.81%,持续下降;石墨化焦毛利率分0 15 3 66 9 93 别为-. %、-. %和 . %,变化较大。 最近三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103,050.68万元、171,754.83万中国杭州市钱江新城新业路 8号 UDC时代大厦 A座 5-8层、12层、23层 www.zhcpa.cn元、249,419.04万元,持续增长,2023年年末应收账款价值较 2022年年末增加66.67%;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 4.85、3.20和 2.48,持续下降;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 147,273.96万元、109,176.42万元、155,503.06万元;预付账款分别为8,122.15万元、6,802.68万元、10,327.04万元,2024年公司预付款项金额较 2023年增长 51.81%。 最近三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9,442.06万元、-41,637.37万元和-28,440.43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28,945.45万元、72,290.50万元和 83,832.71万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41.41%、23.64%和 32.38%;截至 2024年 12月 31日,公司长短期借款金额合计为 19.37亿元;最近三年末,应付账款余额分别为36,664.11万元、20,156.89万元和65,113.51万元,占负债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9.98%、11.50%和 21.71%。 最近三年,公司向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分别为 378,255.35万元、351,159.56万元、457,668.5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79.10%、79.98%、87.52%;对第一大客户宁德时代销售金额分别为 270,870.80万元、268,359.05万元和 384,037.92万元,销售占比分别为 56.65%、61.12%和 73.44%,占比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发行人存在石墨坩埚、煅后焦等原材料供应商同为公司石墨化焦客户的情形。 最近三年末,公司的在建工程余额分别为 12,430.33万元、3,983.38万元和68,731.66万元,2024年末在建工程余额相对较大主要系北苏二期仍处于在建状态。 报告期内,发行人及其子公司存在行政处罚以及生产安全事故,相关事件存在人员伤亡情况。公司存在部分自有房产尚未办理权属证书,面积占发行人及其子公司自有房屋面积比例为 4.11%。截至 2024年 12月 31日,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金额为 17.53万元,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 35.44万元。 请发行人:(1)结合产品销售单价、定价模式、成本结构、市场竞争情况、公司及客户议价能力、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情况等,说明 2023年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相关不利因素是否持续,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有效性。 (2)说明报告期各期主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具体内容,结合产品不同应用领域的行业周期、分业务板块对发行人收入和利润贡献度、毛利率波动情况等,说明报告期内发行人毛利率存在较大波动的原因及合理性,区分业务板块、应用领域(包括副产品和废品等),说明各细分类别产品的收入、利润变动以及毛利率水平及波动是否与同行业可比,是否存在行业竞争加剧等相关不利因素,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有效性。(3)报告期内发行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与净利润波动趋势不匹配,请结合客户信用政策变化等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及合理性,并结合同行业公司情况等,说明是否具有正常现金流量。(4)结合公司具体业务模式和经营情况、主要客户结算进度和信用政策情况、同行业及下游发展状况等,说明发行人应收账款(包括应收账款融资、应收票据)规模与占比变动的原因和合理性,与收入增长是否匹配,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占比和周转率的变化是否与同行业公司可比,并结合账龄、计提比例、期后回款及坏账核销情况,说明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5)结合报告期内存货规模和结构、库龄和减值计提政策、采购和生产策略等,量化说明发行人半成品、库存商品等科目变动是否与相关收入相匹配,存货周转率等指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存货积压、跌价的风险;说明报告期内转回或转销情况,以及计提减值损失对应的产品类型、具体计算过程和依据,并结合行业周期、市场售价及同行业可比情况等,说明报告期内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充分性。 6 ()结合采购合同条款及订单情况,说明报告期内预付账款对应的主体基本情况及是否存在关联关系,采购内容、采用预付方式的原因、预付金额占订单金额的比例,预付款对应的结算方式、结算周期和交货情况等主要合同的期后执行情况以及预付账款的期后结转情况。(7)说明公司资产负债率先降后升的原因,并结合公司债务结构、应付账款规模占比、现金流情况、货币资金具体构成、受限情况等,进一步分析公司偿债能力,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并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说明是否具备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8)结合与主要客户是否签订长期协议等情况,说明与相关客户合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存在对主要客户的重大依赖及其合理性;主要客户和供应商存在重叠的具体情况,其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为行业惯例。(9)说明各项在建工程项目的名称、用途及状态、预算金额、实际金额及变动情况、实际建设周期、工程进度情况;报告期内转固情况、转固时点的确定依据及合规性,与相关工程或工厂生产记录时点是否相符;是否存在长期停滞的在建工程,是否存在减值迹象。(10)结合处罚决定内容、公司规范整改或应急处置情况、相关有权机关证明文件等,说明发行人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行为或导致严重环境污染、重大人员伤亡或者社会影响恶劣等的违法行为,是否符合《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 18号》等相关规定要求,相关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并有效执行。(11)说明尚未取得产权证书房产的具体用途,办理产权证书的最新情况,是否属于核心经营资产,后续办理产权证书是否存在障碍,是否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是否存在被相关部门行政处罚的风险。(12)列示可能涉及财务性投资相关会计科目明细,包括账面价值、具体内容、是否属于财务性投资、占最近一期末归母净资产比例等;结合最近一期期末对外股权投资情况,包括公司名称、账面价值、持股比例、认缴金额、实缴金额、投资时间、主营业务、是否属于财务性投资、与公司产业链合作具体情况、后续处置计划等,说明公司最近一期末是否存在持有较大的财务性投资(包括类金融业务)的情形;自本次发行相关董事会前六个月至今,公司已实施或拟实施的财务性投资的具体情况,说明是否涉及募集资金扣减情形。 请发行人补充披露相关风险。 请保荐人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请会计师核查(1)-(7)(9)(12)并发表明8 10 11 12 确意见,请发行人律师核查()( )( )( )并发表明确意见。 【回复】 一、结合产品销售单价、定价模式、成本结构、市场竞争情况、公司及客户议价能力、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情况等,说明 2023年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相关不利因素是否持续,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有效性(一)2023年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变动情况 2023年,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二)产品销售单价、成本结构及定价模式 1、产品销售单价 公司主要从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报告期内,负极材料的单价、销量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吨、万元/吨
整体呈下滑趋势。 年前三季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产品供不应求,带动产品价格也同步上升,因此 2022年负极材料整体销售价格相对较高。随着行业企业持续进行产能扩张,大量企业和资本跨界进入,导致行业竞争持续升温,2023年、2024年公司负极材料产品销售价格有所下滑,其整体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变动趋势一致,具有合理性,具体分析参见本题回复之“一、(四)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情况及(五)2023年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下滑的原因及合理2025 1 6 2024 性分析”。 年 - 月,公司负极材料平均销售单价较 年小幅增长。 2、产品成本结构 报告期内,负极材料成本结构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发行人负极材料主要原材料为负极焦,主要包括负极石油焦、针状焦及负极煅后石油焦等。报告期内,各类负极焦采购金额及占比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各类负极焦价格变动情况如下:注:上述采购单价为年度平均采购单价(不含税) 报告期内,发行人采购的负极焦以负极石油焦为主。2022年,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需求高速增长的影响,下游负极材料市场整体需求较为旺盛,叠加原油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负极焦类原材料价格维持较高水平,各类负极焦6,442.08 / 2023 平均采购单价为 元吨; 年,受下游需求减弱的影响,各类负极焦平均采购单价较 2022年有所降低,平均降幅为 49.01%;2024年,负极焦采购单价进一步下降,平均降幅为 19.89%。因此,负极焦价格水平的下降导致负极材料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有所降低。2025年 1-6月,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负极焦采购单价较 2024年增长较多,导致负极材料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有所增加。 (2)公司由战新分类用户转换为普通分类用户,直接电费上升 报告期内,公司负极材料成本中制造费用的结构如下: 单位:万元
2025年 1-6月,负极材料的成本结构与 2024年不存在重大差异。直接材料成本占比略有上升,主要系焦类原材料价格水平增幅较大;制造费用占比略有上升,除上述电价因素外,北苏二期项目于 2025年上半年逐步投产,辅助材料消耗、设备维护等费用增加,导致其他制造费用有所上升。 3、产品定价模式 报告期内,发行人各项产品销售均采取市场化定价模式,定价模式未发生变化。 公司充分参考市场供需情况,综合考虑产品生产成本情况下,同客户进行协商,确定交易价格。在具体定价方式上,定期由客户发起询价或公司主动报价,经充分沟通后确定交易价格,如因市场竞争因素、原材料价格等发生较大波动,双方将就具体交易事项进行磋商,依据磋商结果重新执行询价或报价过程,完成价格调整。发行人各项产品的具体定价模式如下:
1、市场竞争情况 目前,负极材料行业市场呈现竞争激烈和集中度较高等特征。2021年起,国内负极材料行业进入产能加速释放阶段,行业企业持续扩张产能,大量企业和资本跨界进入,导致行业竞争持续升温。行业集中度较高,中国在全球负极材料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超 95%,居主导地位;行业头部企业凭借研发、质量管控和成本优势,占据市场主要份额。 在市场竞争中,头部企业通常能够通过大规模生产实现成本优势,利用规模经济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并不断完善一体化工序,加大产能扩充。凭借其研发能力、成本控制、质量管理以及规模化生产等方面的优势,头部企业与下游锂电池龙头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把握住了产品迭代的机遇,加强研发创新和实施差异化产品战略,整体产能利用率较高,实现了超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部分新进入企业及以外协加工为主的厂商,产品以通用性石墨负极为主,难以满足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快充等需求,在产品开发、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及客户销售等方面存在劣势。因此,在当前竞争格局下,头部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2、公司及客户议价能力 (1)公司以高品质规模化生产水平形成行业壁垒和议价能力 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不断深化,新产品、新技术支撑的差异化产品对于塑造公司长期综合竞争力有重要作用。负极材料厂商需要不断投入对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以满足下游锂电池行业对材料循环寿命、倍率性能、安全性等多维度提出的更高要求。负极材料产品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以及客户对于新产品更新迭代、产品交期和质量稳定性的要求,对行业新入者构成了技术壁垒。 产能规模亦是下游行业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产能充裕、交付能力较强的生产企业才能满足客户的供货需求。随着下游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规模化的生产水平能有效适应目前下游主流锂电池厂商的需要,形成产能壁垒。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国轩高科、蜂巢能源、欣旺达、瑞浦兰钧、宁德新能源等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该类客户对供应商有严格的认证程序,在选择供应商时,通常会综合考量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研发能力、生产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竞争力,在产品性能及稳定性需要经过全面评估后才能被使用,因此,下游客户具有质量要求高、供应链管理严格、采购规模较大、合作稳定性要求较高等特点。 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下游客户对头部厂商的产品需求度也随之提升,公司以其高品质规模化生产水平能有效形成行业壁垒和议价能力。 (2)公司具备优秀的产品开发能力、先进的装备工艺技术和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等竞争优势 公司以丰富的技术储备及具备持续创新能力、高稳定性的技术研发团队为依托,采取差异化产品策略,持续加大新产品以及生产工艺、设备的开发,紧跟新型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发展方向,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在前期工艺积累和生产实践基础上,公司已开发并批量供应具备高倍率、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的新一代负极材料,实现了产品的更新迭代。 发行人是业内规模领先的以自建石墨化产能为核心的,覆盖原材料预处理、造粒、预炭化、石墨化、炭化、成品加工等全工序自主完成、实现一体化生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相较于同行业主要企业,公司负极材料生产全部工序均自主进行,公司能够控制全部生产流程,进而控制各工序,各个工序生产车间紧凑分布在同一生产基地,提升了整体生产效率和运行效率,减少了运输支出,降低了生产成本。 发行人凭借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优秀的产品开发能力、高标准的质量控制能力、先进的装备工艺技术和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等竞争优势,得以进入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的供应链体系并实现长期稳定合作,并参与新产品开发,不断深化合作。 (3)公司在负极材料行业中具备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公司是最早由石墨化受托加工企业向前后端工序扩展转型而成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全部工序一体化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之一,公司凭借其较强的产品研发实力、稳定的产品质量以及规模化生产能力,在负极材料行业中不断建立知名度、提升品牌影响力。2022年-2024年,公司连续三年获得宁德时代颁布的“年度优秀供应商”称号。2022年公司被国轩高科评为“年度钻石供应商”,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被国轩高科评为“卓越贡献奖”,并在第六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荣获“年度影响力企业(负极材料类)”称号,2025年 4月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受到客户和行业的广泛认可,在负极材料行业中具备较强品牌影响力。 综上所述,公司对客户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四)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销量及销售单价对比情况如下: 单位:吨、万元/吨、万元
注2:2025年1-6月销量、销售收入变动率的对比数据为2024年1-6月销量、销售收入,2025年1-6月平均销售单价对比数据为2024年年度销售价格; 注3:同行业可比公司半年报未披露销量数据,其中贝特瑞仅披露销量超过26万吨,未披露准确数值。 2023年,发行人负极材料销售收入和销售单价与同行业变动趋势一致,均呈现下降趋势。 2023年,发行人负极材料销售收入较 2022年减少 46,210.57万元,同比减少11.01%,主要受负极材料平均销售单价下滑影响。发行人 2023年负极材料平均销售单价较 2022年下降 32.33%,主要系受以前年度行业需求旺盛的影响,大量企业和资本跨界进入,负极材料行业总体处于扩张周期,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导致负极材料产品价格整体下降。 2024年,受行业产能短期供求错配的影响,负极材料价格继续下行,发行人平均销售单价仍存在一定程度下滑,与同行业可比公司销售价格变动趋势一致。发行人负极材料销售收入较 2023年增加 97,042.11万元,同比增长 25.97%,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主要系公司通过差异化产品战略,开发的多款具备高容量、高倍率、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的新一代负极材料实现批量销售,并迅速占据市场,实现了对过往产品的迭代,新一代负极材料销售占比上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负极材料价格下降对公司盈利水平的不利影响,实现了业绩增长。 2025年上半年,负极材料整体销售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在北苏二期投产的情况下,叠加下游需求增长的影响,公司新一代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和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产品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负极材料销售收入、销量较去年同期增幅明显,公司负极材料产品销售数量较 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 68.62%,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长速度。在销售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虽然存在因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水平较低、原材料价格存在短期大幅波动等客观不利因素,公司负极材料收入仍实现了高速增长,较 2024年同期增长 68.42%,远高于同行业平均增速。 (五)2023年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分析 2023年,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为 373,614.87万元,较 2022年减少 46,210.57万元,同比减少 11.01%,主要系随着行业企业持续进行产能扩张,市场竞争加剧,负极材料产品价格整体下降所致。 2022年及 2023年,发行人负极材料销量及对应销售单价情况如下: 单位:吨、万元/吨
发行人负极材料销售收入、销售价格整体变化趋势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一致,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合理性。 (六)相关不利因素是否持续,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有效性 2023年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下滑的原因系市场竞争,负极材料产品价格整体下降所致。未来市场竞争仍将持续,但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和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持续增长,叠加产品迭代及技术迭代需求的持续释放,供需关系有望得到改善,竞争激烈程度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此外,报告期内发行人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稳定,销量持续上升,预计上述不利因素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较大影响。 针对上述情形,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措施提升公司行业竞争力,具体措施如下: (1)实行差异化产品策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公司积极奉行差异化产品策略,紧跟新型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发展方向,开发出支撑“快充”“超充”性能,解决“里程焦虑”的动力电池适配新一代负极材料,以及在长循环寿命的同时,支撑更高能量密度的储能电池适配负极材料,上述产品相较于传统化的同质产品,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环境下,受市场影响价格下降幅度更低,单位价格更高,市场需求稳定上升,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负极材料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对公司盈利水平的不利影响。 (2)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设备挖潜,提升运行效率,降本增效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以及对应生产工艺、设备的开发,紧跟新型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发展方向,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并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潜心研究,对生产设备潜力不断发掘,并对部分工艺引进新装备,提升生产效率、运行效率,维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水平。 同时,在现有石墨化成本领先优势的基础上,公司还对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进行持续提高,对生产加工过程压缩精细化进行持续试验,继续提升公司整体的经营效率,保障了产销规模的持续扩大,持续巩固成本优势,降本增效。 (3)布局中长期市场竞争,高质量建设境内外新生产基地 基于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前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以及相应产品迭代、技术迭代需求,未来负极材料仍具备持续增长潜力,产能规模仍是未来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壁垒。为应对中长期市场竞争,公司持续推动新产能建设。2024年 2月起,公司在石家庄市无极县建设了“北苏二期年产 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未来公司将在山西省晋中市投资建设“年产 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届时,公司产能将得到大幅提升,增强公司竞争力。此外,公司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前布局海外产能,拟在马来西亚建设“年产 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应对市场竞争,公司的差异化产品、技术和工艺创新等策略已取得一定成效,2024年度、2025年 1-6月,公司负极材料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470,656.98万元和310,216.6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25.97%和 68.42%;负极材料销售单价分别为2.17万元/吨和 2.20万元/吨,2025年 1-6月,公司负极材料平均销售单价较 2024年小幅增长。未来基于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前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以及相应产品迭代、技术迭代需求,应用场景的快速成熟,负极材料行业仍具备快速增长的市场空间,公司业绩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2023年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大幅下滑的原因系市场竞争因素和负极材料产品价格下降所致。发行人负极材料销售收入整体变化趋势与同行业公司基本一致,具有合理性。未来市场竞争仍将持续,但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和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持续增长,叠加产品迭代及技术迭代需求,市场竞争将随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公司已采取必要措施,且当前已取得一定成效,预计相关不利因素将不会对公司产生较大影响。 二、说明报告期各期主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具体内容,结合产品不同应用领域的行业周期、分业务板块对发行人收入和利润贡献度、毛利率波动情况等,说明报告期内发行人毛利率存在较大波动的原因及合理性,区分业务板块、应用领域(包括副产品和废品等),说明各细分类别产品的收入、利润变动以及毛利率水平及波动是否与同行业可比,是否存在行业竞争加剧等相关不利因素,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有效性 (一)报告期各期主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具体内容 报告期各期,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化焦销售收入分别为 万元、 万元、 万元和 , .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 8.39%、9.86%、 6.11%和 4.29%。主营业务中其他业务包括金刚石碳源、受托加工负极材料和其他受托加工,相应的收入占比较小。 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包括坩埚片、筛上物和其他收入,报告期内,公司其他业务收入金额分别为 14,319.91万元、22,153.02万元、19,091.77万元和 12,269.6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 2.99%、5.05%、3.65%和 3.62%,占比较低。其中,坩埚片系破损石墨坩埚,经过加工后也可以作为增碳剂使用;筛上物主要系原材料预处理环节或成品筛分环节,未能通过筛网的较大颗粒或不符合粒度要求的物料。 (二)产品不同应用领域的行业周期、分业务板块对发行人收入和利润贡献度、毛利率波动情况以及发行人毛利率存在较大波动的原因及合理性1、分业务板块对发行人收入和利润贡献度、毛利率波动情况 (1)收入贡献度 发行人业务主要分为负极材料和以石墨化焦为主的碳素制品两大业务板块,报告期各期,分业务板块对发行人收入贡献度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负极材料收入贡献率分别为 、 、 和 . %, 系公司主要业务板块;碳素制品收入贡献率分别为 8.41%、9.86%、6.34%和 4.81%,收入贡献率相对较低。 (2)毛利贡献度 报告期内,分业务板块对发行人毛利贡献度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产品不同应用领域的行业周期情况 公司产品不同应用领域的行业周期情况参见本题回复之“二、(三)、1、各业务板块应用领域及行业周期情况”。 3、报告期内发行人毛利率存在较大波动的原因及合理性分析 报告期内,发行人毛利率波动情况如下:
①负极材料 报告期内,负极材料系公司主要业务板块,收入、利润贡献度相对较高,其毛利率波动对公司整体毛利率影响较大。报告期内,公司负极材料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3.60%、27.16%、23.81%和 23.37%,整体呈下降趋势,负极材料毛利率的量化分析情况如下:
2024年,发行人负极材料销售均价和单位产品成本较上年分别下降了 18.01%和 14.24%,负极材料毛利率较上年下降 3.3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有所放缓,其中销售均价变动对毛利率的影响为-13.72%,单位成本变动对毛利率的影响为 10.37%,销售价格的下滑仍为影响负极材料毛利率的主要因素,2024年毛利率变动情况的主要原因如下: A.市场竞争导致销售价格持续下滑 2024年,受负极材料行业产能结构性供需矛盾影响,负极材料整体价格水平有所下降,对公司盈利水平产生了不利影响。 B.差异化产品一定程度减少了价格对毛利率的影响 2024 年,公司通过差异化产品战略,在前期工艺积累和生产实践基础上,开发并批量供应具备高倍率性能,支撑“快充”性能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伴随相关市场需求的突破式发展,公司相关产品产销规模大幅提升,开发的多款具备高容量、高倍率、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的新一代负极材料实现批量销售,一定程度上部分减少了价格对毛利率的影响。 2025年 1-6月,发行人负极材料销售均价较上年度平均销售价格增长 1.00%,单位成本较上年度增长 1.58%,负极材料毛利率较上年下降 0.43个百分点,变动幅度相对较小,其中销售均价变动对毛利率的影响为 0.76%,单位成本变动对毛利率的影响为-1.20%,原材料价格波动为当期毛利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②碳素制品 报告期各期,公司碳素制品毛利贡献率相对较低。公司碳素制品主要包括石墨化焦、金刚石碳源等业务,其中石墨化焦收入占比超过 96%,为碳素制品板块主要收入构成。公司石墨化焦毛利率变动同时受到上游辅料煅后石油焦等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下游钢厂需求影响。由于其下游行业主要为钢铁、铸造行业,整体需求规模较大,在充分的市场竞争情况下,其价格主要受其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相对较大,石墨化焦的销售价格与辅料煅后石油焦等原材料采购价格关系较为密切。2023年,辅料煅后石油焦平均价格较 2022年下降 47.93%,石墨化焦平均销售价格较 2022年下降 32.72%,2024年辅料煅后石油焦平均价格较 2023年下降 22.93%,石墨化焦平均销售价格较 2023年下降 25.29%;2025年 1-6月,石墨化焦平均销售价格较 2024年增长 4.93%,变化相对较小。公司石墨化焦价格和主要原材料的价格走势基本相符,总体呈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报告期内发行人毛利率存在较大波动的原因主要受负极材料毛利率波动的影响,具有合理性。 (三)各细分类别产品的收入、利润变动以及毛利率波动情况与同行业对比情况 1、各业务板块应用领域及行业周期情况 发行人主要业务板块为负极材料、以石墨化焦为主的碳素制品,负极材料主要应用领域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石墨化焦,即“副产品”,系公司负极材料石墨化工序、金刚石碳源高温提纯工序的附属产品,应用领域主要为钢铁、铸造等行业。 公司“废品业务”主要指在生产过程中无法进入下一工序或不作为成品销售的相关物料或产品,主要包括坩埚片和筛上物,坩埚片系破损石墨坩埚,经过加工后也可以作为增碳剂使用或用于生产耐火材料,亦可经粉碎、混料、压制等工序重新制成坩埚,应用领域为碳素行业或冶金钢业,范围相对较广;筛上物主要系原材料预处理环节或成品筛分环节,未能通过筛网的较大颗粒或不符合粒度要求的物料,应用领域主要为锂电行业中对能量密度要求较低的负极材料。(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