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龙源电力(001289):H股-2025中期报告

时间:2025年09月18日 20:30:47 中财网

原标题:龙源电力:H股-2025中期报告



中期業績主要數據
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在此宣佈其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未經審計的經?結果與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2024年同期」)的經?結果的比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本集團取得合併經?收入人民幣156.57億元,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192.36億元(其中持續經?收入人民幣151.86億元,非持續經?收入人民幣40.50億元)下降18.6%;除稅前利潤人民幣51.49億元,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58.56億元(其中持續經?除稅前利潤人民幣56.30億元,非持續經?除稅前利潤人民幣2.26億元)下降12.1%;歸屬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淨利潤人民幣35.19億元,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41.09億元下降14.4%;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基本每股盈利人民幣0.42元,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0.49元下降人民幣0.07元;於2025年6月30日,每股淨資產(不含非控股權益持有人所持權益)為人民幣8.91元。

中期業績主要數據
1. 收入 2. 歸屬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淨利潤
中期業績主要數據
1. 收入 2. 歸屬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淨利潤

0
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重述) (?重述)
歸屬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淨利潤(人民幣百萬元)
收入(人民幣百萬元)
3. 每股收益 4. 每股淨資產

0
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重述)
(?重述)
每股收益(人民幣分)
每股淨資產(人民幣元)
5. 控股裝機容量 6. 售電量

0
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2025年6月 2024年6月
(經重述)
風電 火電
風電 火電
光伏 其他
光伏 其他
中期業績主要數據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2025年 2024年
(?重述)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收入 15,657,018 19,236,132

除稅前利潤 5,149,453 5,855,739
所得稅 (974,968) (991,721)

期間利潤 4,174,485 4,864,018

屬於: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 3,519,492 4,074,861
其他權益工具持有人 – 34,605
非控股權益持有人 654,993 754,552

每股基本和攤薄盈利(人民幣分) 42.10 48.74

期間綜合收益總額 4,170,816 4,846,098

屬於: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 3,515,823 4,055,728
其他權益工具持有人 – 34,605
非控股權益持有人 654,993 755,765

中期業績主要數據
2025年 2024年
6月30日 12月31日
(?重述)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非流動資產總額 212,744,232 207,294,643
流動資產總額 56,422,320 50,354,028

資產總額 269,166,552 257,648,671

流動負債總額 78,631,825 79,137,542
非流動負債總額 102,428,102 92,593,879

負債總額 181,059,927 171,731,421

資產淨額 88,106,625 85,917,250

資本負債率(附註) 95% 96%
本公司股東應佔權益總額 74,515,472 72,975,005
非控股權益持有人 13,591,153 12,942,245

權益總額 88,106,625 85,917,250

每股淨資產(人民幣元) 8.91 8.73

附註: 資本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流動負債)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一. 行業回顧
(一) 經?環境
2025年上半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有效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國民經濟頂住壓力、迎難而上,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生產需求穩定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收入繼續增加,新動能成長壯大,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根據國家能源局及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數據,2025年上半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48,41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為45,37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國發電裝機容量36.5億千瓦,同比增長18.7%。其中,風電5.7億千瓦,同比增長22.7%;太陽能發電11.0億千瓦,同比增長54.2%;水電4.4億千瓦,同比增長3.0%。

2025年1-6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1,504小時,比上年同期降低162小時。全國累計完成市場交易電量2.9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8%,佔全社會用電量比重60.9%,同比提高0.52個百分點。綠電交易電量1,54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9.3%。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二) 政策環境
1. 新能源市場化改革深化,構建價格與交易新格局
2025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136號文),明確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並建立可持續發展價格結算機制。《通知》以2025年6月1日為節點,對存量項目(2025年6月1日前投產)實施機制電價銜接現行政策,保障性電量規模與煤電基準價銜接;增量項目(2025年6月1日後投產)則通過市場化競價確定機制電價,規模動態匹配消納責任權重。同時,建立「多退少補」差價結算機制,市場交易均價與機制電價的差額納入系統運行費用,穩定企業收益預期。政策還明確綠證收益不重複計算,禁止將儲能作為項目併網前置條件,並強化與電力市場、碳核算等政策協同。該改革標誌著新能源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通過價格信號引導資源優化配置,將加速新能源技術升級、推動儲能與虛擬電廠發展,並重構電力市場供需格局,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目前,山東、廣東、蒙東、蒙西、新疆、海南、浙江、甘肅、山西、遼寧、寧夏等省區已出台實施方案或徵求意見稿,其他省區實施細則也正在積極醞釀陸續出台中。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2025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基本規則》,標誌著我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進入規範化、制度化新階段。《規則》首次將儲能企業、虛擬電廠、智能微電網等新型經?主體納入市場範圍,明確其與發電企業、售電企業共同參與調峰、調頻、備用、爬坡等輔助服務交易。市場運行遵循「誰提供、誰獲利,誰受益、誰承擔」原則,建立「日清月結」結算機制,並與電力現貨市場銜接。《規則》還要求建立模擬試運行、結算試運行到正式運行的三階段准入機制,並實施年度評估監管。該政策通過激活多元化調節資源、完善市場化價格機制,加速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並為儲能、虛擬電廠等新質生產力創造規模化發展空間。

2025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全面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2025年底前基本實現電力現貨市場全國覆蓋,全面開展連續結算運行。用戶側主體需在年底前全面參與現貨市場申報、出清及結算,中長期簽約履約比例須符合能源安全保供要求。強調以第三方機構獨立評估為正式運行前提,未通過系統校驗的地區不得開展試運行。該政策通過強化市場機制與技術規範,預計將加速新能源消納,並重構電力資源配置體系,為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奠定基礎。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2. 綠電應用與能源發展統籌,引領低碳轉型進程加速
2025年2月,國家能源局印發《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明確以能源安全新戰略為引領,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文件提出三大主要目標:一是增強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全國發電總裝機達36億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裝機2億千瓦以上;二是深化綠色低碳轉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佔比提升至60%,消費比重達20%,推進「沙戈荒」風光基地、抽水蓄能及核電建設;三是提升發展質量效益,風電、光伏發電利用率保持合理水平,光伏治沙等綜合效益更加顯著,初步建成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該政策提出針對性政策舉措,有助於指導各地和各有關單位進一步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合力完成「十四五」收官,以能源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助力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202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促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到2027年基本建成綠證市場制度體系,2030年實現綠證國際應用與綠色電力環境價值充分體現。提出五大行動:通過按月自動核發綠證穩定供給,推動風電、光伏等全電量入市;建立「強制+自願」消費機制,要求鋼鐵、化工等重點行業2030年綠電消費比例不低於全國消納責任權重平均水平,並將綠電消費納入ESG披露;完善綠證交易機制,支持中長期協議和跨省流通;拓展綠證在碳核算、產品標識等場景應用;推動國際標準制定,提升中國綠證認可度。該政策通過強化市場機制與政策協同,預計將加速綠電消納、提升新能源企業收益,並倒逼高耗能行業綠色轉型,重構能源消費格局。

2025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有序推動綠電直連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綠電直連是通過專用線路實現新能源向單一用戶直接供電的模式,分為併網型(接入公共電網)和離網型(獨立運行)兩類。要求以「以荷定源」確定新能源裝機規模,現貨市場地區自發自用電量佔比不低於60%(佔總用電量的比例由2025年不低於30%逐年提升至2030年不低於35%),餘電上網比例不超過20%,並強制配置儲能及靈活調節資源。該政策通過物理直連破解綠電溯源難題,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突破綠色貿易壁壘,為新能源消納開闢新路徑,同時推動電網向服務型轉型。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二. 業務回顧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穩中求進、安全為本、創新引領、高質發展」工作方針,堅持存量增效、增量做優,以全方位對標帶動全鏈條提質,實施應對136號文的整體工作方案,構建全生命週期成本管控體系,全力衝刺「十四五」規劃目標,保持了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淨新增新能源控股裝機容量2,053.54兆瓦,其中新增風電控股裝機容量986.95兆瓦、光伏控股裝機容量1,096.59兆瓦,減少生物質發電控股裝機容量30.00兆瓦。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控股裝機容量為43,196.74兆瓦,其中風電31,395.72兆瓦,光伏11,794.92兆瓦,其他可再生能源6.10兆瓦。本集團2025年累計完成發電量39,652,477兆瓦時,其中風電發電量33,502,617兆瓦時,同比增長6.07%;光伏發電量6,146,915兆瓦時,同比上升71.37%。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1. 壓實安全責任,安全運?平穩有序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全面推進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設,牢固樹立「從零開始、向零奮鬥」的安全理念,以零傷亡、零事故、零損失為目標,以歸零心態抓實抓細安全生產。

創新安全管理,通過「三個一」常態化教育培訓;「三個整治」強化文明生產;「三個環節」嚴抓外委作業;「三道防線」嚴控事故風險。深度融合數智化平台應用,提升安全環保管控水平。修訂完善積分考核辦法,深化安全積分制應用,以剛性約束促進管理提升。

系統加強安全風險防控,全面落實安全環保一號文任務,紮實築牢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防線,開展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組織「事故警示月」專項行動,開展海上應急演練觀摩。

持續深化防範生態環保風險,順利完成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專項督導,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系統防範生態風險。築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防線,有效提升人員安全履責能力和作業現場監督能力,上半年未發生一般及以上事故和生態環境事件。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累計完成發電量39,652,477兆瓦時,其中風電發電量33,502,617兆瓦時,同比增長6.07%;光伏發電量6,146,915兆瓦時,同比增長71.37%。2025年上半年,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102小時,較2024年同期降低68小時,主要是因為本集團部分大容量項目所在區域風資源水平同比下降。本集團風電利用小時較行業平均利用小時高15小時。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本集團所屬風電場2025年上半年及2024年上半年控股發電量按地域分別為:地區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 變化率
(兆瓦時) (兆瓦時)

黑龍江 1,500,392 1,545,562 -2.92%
吉林 1,045,033 1,171,853 -10.82%
遼寧 1,654,729 1,922,360 -13.92%
內蒙古 3,830,564 3,559,924 7.60%
江蘇陸上 1,181,139 1,219,418 -3.14%
江蘇海上 2,706,893 3,000,991 -9.80%
浙江 174,650 173,817 0.48%
福建 1,639,628 1,524,634 7.54%
海南 62,681 53,303 17.59%
甘肅 2,357,432 1,575,146 49.66%
新疆 1,669,122 1,866,321 -10.57%
河北 2,031,772 1,966,454 3.32%
雲南 1,998,682 2,056,269 -2.80%
安徽 1,035,374 854,152 21.22%
山東 884,942 841,109 5.21%
天津 685,876 578,123 18.64%
山西 1,722,981 1,337,512 28.82%
寧夏 1,003,745 843,736 18.96%
貴州 919,641 1,003,495 -8.36%
陝西 835,708 889,190 -6.01%
西藏 7,911 9,222 -14.21%
重慶 264,573 281,677 -6.07%
上海 63,932 57,904 10.41%
廣東 163,643 181,120 -9.65%
湖南 338,814 317,828 6.60%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地區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 變化率
(兆瓦時) (兆瓦時)

廣西 2,300,890 1,414,181 62.70%
江西 280,686 246,861 13.70%
湖北 114,609 92,780 23.53%
青海 172,682 139,231 24.03%
河南 352,508 272,769 29.23%
加拿大 124,913 134,776 -7.32%
南非 304,860 345,626 -11.79%
烏克蘭 71,611 107,261 -33.24%

合計 33,502,617 31,584,604 6.07%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本集團所屬風電場2025年上半年及2024年上半年風電平均利用小時╱容量系數按地域分別為:
2025年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風電平均
上半年風電 上半年風電 上半年風電 上半年風電 利用小時
地區 平均利用小時 平均容量系數 平均利用小時 平均容量系數 變化率(小時) (小時)

黑龍江 991 23% 1,037 24% -4.44%
吉林 1,071 25% 1,261 29% -15.07%
遼寧 1,108 26% 1,319 30% -16.00%
內蒙古 1,248 29% 1,171 27% 6.58%
江蘇陸上 893 21% 913 21% -2.19%
江蘇海上 1,236 28% 1,371 31% -9.85%
浙江 763 18% 759 17% 0.53%
福建 1,506 35% 1,404 32% 7.26%
海南 633 15% 538 12% 17.66%
甘肅 919 21% 882 20% 4.20%
新疆 822 19% 1,196 27% -31.27%
河北 1,146 26% 1,109 25% 3.34%
雲南 1,355 31% 1,575 36% -13.97%
安徽 1,241 29% 1,024 23% 21.19%
山東 1,314 30% 1,348 31% -2.52%
天津 1,227 28% 1,127 26% 8.87%
山西 1,260 29% 991 23% 27.14%
寧夏 1,029 24% 922 21% 11.61%
貴州 887 20% 1,137 26% -21.99%
陝西 1,002 23% 1,066 24% -6.00%
西藏 1,055 24% 1,230 28% -14.23%
重慶 914 21% 973 22% -6.06%
上海 1,346 31% 1,219 28% 10.42%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2025年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風電平均
上半年風電 上半年風電 上半年風電 上半年風電 利用小時
地區 平均利用小時 平均容量系數 平均利用小時 平均容量系數 變化率(小時) (小時)

廣東 1,341 31% 1,448 33% -7.39%
湖南 1,099 25% 1,031 24% 6.60%
廣西 1,001 23% 1,578 36% -36.57%
江西 1,200 28% 1,257 29% -4.53%
湖北 1,217 28% 985 23% 23.55%
青海 733 17% 928 21% -21.01%
河南 1,522 35% 1,220 28% 24.75%
加拿大 1,260 29% 1,360 31% -7.35%
南非 1,247 29% 1,414 32% -11.81%
烏克蘭 936 22% 1,402 32% -33.24%

合計 1,102 25% 1,170 27% -5.81%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2. 多維前期開發,優化未來資源佈局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保持規模發展與質量效益並重,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優化發展導向,積極踐行「五個示範」,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大突破、大創新,全力推動「沙戈荒」風光大基地項目,加強海上風電拓展,打造具備龍源特色的國家標誌性新能源基地。優先爭取中東南部消納有保障且電價相對較優區域的競配指標。精準科學合理實施「以大代小」項目,結合鄉村振興,爭取項目連片開發,因地制宜推進共享儲能項目,結合下游市場有序佈局綠電製氫(氨)項目。加快佈局,深度謀劃推動深遠海項目。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新簽訂開發協議1.24吉瓦,其中風電1.04吉瓦、儲能0.2吉瓦,均位於資源較好地區。上半年累計取得開發指標4.75吉瓦,其中風電2.98吉瓦,光伏1.77吉瓦。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3. 推進精品工程,增量做優質效雙升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遵循「優設計、降造價、高質量、嚴變更、促項目、防風險」管理理念,堅持工程建設「兩不超、三個零」標準,建設「工期短、造價低、質量優、效益好」的精品工程。強化基建項目全過程管控,提高設計管理,堅決壓降造價,抓好徵林、徵地和送出等關鍵制約因素協調,統籌做好開工管理、施工組織管理、項目調試管理。加強初設審查,嚴控設計方案、工程量及造價。嚴把招標最高限價審核關,合理把控最高限價,加大集採力度,持續擴大集採範圍,通過集採降低設備成本。嚴把工程實施造價管理關,加大工程量審核關,籌備工程造價管理中心,開展全過程造價管控。本集團所屬天津濱海新區龍源海晶鹽光互補項目、龍源江蘇射陽200MW/400MWh共享儲能電站項目榮獲「2025年度電力優質工程」。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淨新增新能源控股裝機容量2,053.54兆瓦,其中新增風電控股裝機容量986.95兆瓦,新增光伏控股裝機容量1,096.59兆瓦,減少生物質發電控股裝機容量30.00兆瓦。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本集團所屬風電場於2025年6月30日及2024年6月30日控股裝機容量按地域分別為:地區 2025年6月30日 2024年6月30日 變化率
(兆瓦) (兆瓦)

風電裝機合計 31,395.72 28,349.39 10.75%
黑龍江 1,695.70 1,495.70 13.37%
吉林 966.80 943.90 2.43%
遼寧 1,589.70 1,489.70 6.71%
內蒙古 3,078.30 3,034.30 1.45%
江蘇陸上 1,338.50 1,338.50 0.00%
江蘇海上 2,191.60 2,191.60 0.00%
浙江 227.90 227.90 0.00%
福建 1,053.10 1,053.10 0.00%
海南 99.00 99.00 0.00%
甘肅 2,599.30 2,370.80 9.64%
新疆 2,231.50 1,810.30 23.27%
河北 1,782.60 1,770.10 0.71%
雲南 1,440.30 1,429.10 0.78%
安徽 834.10 834.10 0.00%
山東 696.40 646.90 7.65%
天津 581.50 538.00 8.09%
山西 1,339.75 1,339.75 0.00%
寧夏 974.70 974.70 0.00%
貴州 1,079.08 1,017.80 6.02%
陝西 833.85 833.85 0.00%
西藏 7.50 7.50 0.00%
重慶 289.50 289.50 0.00%
上海 47.50 47.50 0.00%
廣東 125.74 125.74 0.00%
湖南 308.35 308.35 0.00%
廣西 2,317.85 1,034.85 123.98%
江西 233.90 208.90 11.97%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地區 2025年6月30日 2024年6月30日 變化率
(兆瓦) (兆瓦)

湖北 94.20 94.20 0.00%
青海 650.00 150.00 333.33%
河南 267.40 223.65 19.56%
加拿大 99.10 99.10 0.00%
南非 244.50 244.50 0.00%
烏克蘭 76.50 76.50 0.00%
光伏裝機 11,794.92 7,619.91 54.79%
其他可再生能源裝機 6.10 36.10 -83.10%
火電裝機 0.00 1,875.00 -100.00%

合計 43,196.74 37,880.40 14.03%

4. 強化?銷創效,存量增效持續深化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積極應對電力市場建設全面加速和新能源全面入市形勢,緊密跟蹤各省136號文實施方案,深化「以交易為中心、以限電為重點、以補貼為基礎、以綠碳為特色、以人才為抓手、以系統為保障」的「六位一體」?銷體系。重點關注機制電量納入規模、增量項目競價安排、現貨價格上下限等關鍵內容,踴躍參與各省區市場化改革方案規則制定,爭取有利政策。動態優化交易策略,量價兼顧統籌中長期交易與月度、月內、多日等短週期交易調倉,實現中長期交易與現貨交易精準銜接,確保交易量價最優;通過與電網溝通、開展省間交易、儲能充放電等方式,多措並舉降低限電影;緊盯補貼資金回收和補貼清單管理;大力開展綠電交易和綠證銷售;優化完善公司?銷機構,在運?監控中心增配?銷崗位,實現生產?銷全流程協同貫通,積極推動公司?銷人員參加交易員技能認定,全面開展交易人員、?銷管理人員、?銷分管領導多層次培訓和電力交易競賽;「一省一策」著力推進龍源電力市場?銷及輔助決策管理系統建設,已完成17個省區部署,通過數據管理、市場分析、市場預測、功率預測等功能提升交易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所有發電業務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399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較2024年同期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22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減少人民幣23元╱兆瓦時。風電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22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較2024年同期風電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38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減少人民幣16元╱兆瓦時,主要是由於風電市場交易規模擴大,平價項目增加以及結構性因素導致。光伏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273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較2024年同期光伏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278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下降人民幣5元╱兆瓦時。

5. 拓展綠電綠證交易,兌現綠色環境價值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綠證集中統一管理工作模式,發揮規模優勢,提升綠電綠證?銷能力。大力開拓綠證外銷市場,有序開展綠證銷售,完成綠證交易管控平台項目台賬信息維護,完成建檔立卡系統項目授權,確保綠證「應領盡領」,最大化兌現綠色環境價值。2025年上半年完成綠電交易41.4億千瓦時,同比增加41.67%;交易綠證423.2萬張,同比增加81.46%。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積極參與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市場建設,修編行業技術導則。

所屬碳資產公司自主研發的「碳排放數據區塊鏈上鏈存證系統」順利通過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認定該系統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積極開發江蘇和福建海上區域的3個CCER項目,開發上海碳市場8個分佈式光伏碳普惠項目,儲備各類碳資產。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6. 深化數字化賦能,科技創新動能增強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積極深入踐行龍源電力「1234」科技創新工作思路,明確一個核心定位,建強雙驅創新機制,圍繞三個需求導向,聚焦四大攻關領域。積極投身國家重點項目,精心規劃多領域協同創新路徑。國家重點專項「多場景風電場規劃設計關鍵技術及軟件開發」、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風機葉片與光伏板表面防冰塗層的製造與應用」成功獲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多類構網型設備接入下省級送端電力系統安全高效運行示範工程」項目已獲立項。《海上風電場海底電纜運行在線監測系統技術導則》獲國家能源局批准實施,填補行業空白。「海上風電海纜運行狀態監測與快速故障診斷關鍵技術研究」「複雜發電工程數字化設計建造關鍵技術及應用」「極端氣候下風電機組防除冰技術攻關與工程化突破」「國產全棧風電機組智能運維關鍵技術與應用」「碳排放數據區塊鏈上鏈存證系統」五項重要成果通過了國內權威機構組織的技術鑒定,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本集團積極夯實科技基礎,內聯外拓構建多方協同高效創新驅動體系,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提升工作。在平台建設方面,成功獲批設立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為高層次人才培養與技術攻關提供優質平台。積極推動西安交通大學新能源創新研究中心建設,面向新興場景領域,圍繞三大佈局方向形成4項指南項目,有力支本集團科技戰略。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本集團在數智化建設上持續發力,精心打造全球首個千億級發電行業大模型-「擎源」發電行業大模型的新能源板塊,覆蓋市場?銷、生產運?、設備維護、技術監督、安全環保5大核心業務域,7大智能應用場景和20個專業智能體。在項目與案例申報上,「龍源電力新型電力系統數智化網絡通信規模化部署應用」獲中國能源研究會2025年能源網絡通訊創新應用推薦案例,「風電設備診斷和安全防控數據集」獲評國務院國資委高質量數據集優秀成果。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申請發明專利56件、實用新型專利21件,頒佈執行2項國家標準、1項能源行業標準。

7. 優化融資結構,持續挖掘資金效益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密切關注政策導向,用足用好綠色金融政策,不斷優化融資結構,主動開展存量貸款置換,壓降存量貸款資金成本。擁有充足的金融機構授信,同時具有發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資質,確保多渠道融資通暢。堅持開展剛性管理資金計劃,利用資金歸集、統一調配、股東借款等措施,加大資金使用頻率,實現資金的時間價值最大化。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發行4期超短融資券、6期中期票據,並成功發行1期綠色中期票據,共計人民幣220億元。資金成本保持行業優勢,有效降低資金成本,彰顯本集團「碳達峰、碳中和」的責任與擔當。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8. 精準深耕國際,海外開發積極穩健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聚焦對華關係好、市場空間大、經濟前景佳、國家信譽好、投資風險低的「五好」國家,推進國際綠色能源合作,加強中國周邊國家和金磚國家國別研究,一體化統籌項目發展與風險控制,高質量開展境外新能源項目工作。深耕南部非洲市場,穩妥開拓中亞和中東市場,研究拉丁美洲市場機遇,高質量開展對外交流,注重與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投資企業開展國際合作,南非、博茨瓦納、中亞等地區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2025年上半年累計取得6個境外新能源項目共計144萬千瓦遴選審批。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持續強化境外資產管理,開展境外專項治理工作,各在運項目運?情況良好。截至6月30日,本集團所屬加拿大德芙林風電項目完成發電量124,913兆瓦時,利用小時數達到1,260小時,項目累計實現安全生產3,864天;南非德阿風電項目完成發電量304,860兆瓦時,利用小時數達到1,247小時,項目累計實現安全生產2,799天;烏克蘭尤日內風電項目完成發電量71,611兆瓦時,利用小時數達到936小時,項目累計實現安全生產1,418天。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三. 核心競爭力分析
1. 協同聚力助推規模拓展
本集團聚力協同發展,開拓多元耦合模式,與外部企業深度合作,延展資源開發鏈條,促進資源獲取、開發、利用協同並行。憑借控股股東國家能源集團一體化優勢,全力角逐基地項目開發主導權,主動佈局大基地、海上及海外大型項目,穩固發展根基。搭建涵蓋場站設計、功率預測等十一大業內前沿技術服務體系,憑借資源評估、設備選型等經驗與核心技術,為項目推進保駕護航。大力推行「新能源+」模式,借助生態治理等引入產業集群。以規模化開發增強資源獲取能力,持續領航行業,為本集團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2. 科技賦能助推管理增效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成功獲批設立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為高層次人才培養與技術攻關搭建優質平台,強化了人才驅動的核心優勢;五項成果經權威鑒定委員會鑒定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本集團在風電與太陽能電站運?及深遠海風電關鍵領域具備行業領跑的科技核心競爭力,在深遠海風電關鍵技術方面具備半潛式基礎結構設計技術與水動力分析技術的積累,並在海上綜合智慧能源島和張力腿浮式風電基礎開展研究佈局,已實現了海上漂浮式風電設備的高效運維長期穩定運行。在風電與光伏電站運維方面,公司聚焦智能化運維體系,涵蓋故障診斷與預警技術、智能維護技術,顯著提升了電站運行效率與安全性。這些成果從技術突破、應用落地到數據積累全方位強化了本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為持續開拓發展空間提供了堅實支。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3. ?銷提升助推經?創效
本集團以提升?銷能力為核心,全方位建強?銷體系、強化創效,重點提升政策與市場研究能力,研判電力交易等政策,依託數據支決策,持續跟蹤各省針對136號文的具體實施方案,關注存量和增量項目的機制政策;加強對新能源全面落實現貨交易模式、交易規則等重點問題的研究。重點提升市場策略制定能力,統籌多元市場優化策略,確保電量電價最優,持續做好中長期交易及短週期交易調倉,實現中長期交易與現貨交易精準銜接;強化對標和評價管理,結合項目運行及交易情況,開展區域內對標,找差距、補短板,制定提升措施。重點提升市場風險防控能力,積極應對電力市場建設全面加速形勢,編製《新能源發電企業電力交易流程及風險防控指導意見》,規範交易流程、建立組織保障和技術保障兩大風險防控機制,歸納總結典型交易品種流程及風險防控,為不同類型交易提供幫助,減少電價波動帶來的影。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4. 財務改革助推戰略轉型
本集團財務職能正從傳統核算保障加速向戰略價值協同躍遷,以「價值創造」為核心,主動融入戰略決策與資源配置,梳理成本、稅費、資金等創效要素,推動財務前置嵌入業務方案評估、項目投資測算等環節,健全項目財務可承受力分析機制,建立「成本識別-預算匹配-目標分解」貫通機制,實現「成本算贏在前、過程動態糾偏、結果閉環復盤」。堅持價值導向的考核牽引,強化對本集團資產盈利能力、資金使用效率等維度的差異化評估,推動財務與業務聯合復盤,剖析重點項目各階段影因素,探索構建「投資端-執行端-經?端」財務邏輯閉環,強化財務對經?質量的倒逼作用。

5. 人才強企助推發展勢能
本集團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培養,樹立實幹實績用人導向,全方位夯實人才支,選優建強「三支隊伍」,深化首席師評聘管理,加強專業化人才梯隊建設,構建人力資源共享機制,發揮「一盤棋」管理效能。做實做強國家能源風電運?技術研發(實驗)中心,組建專兼職研發團隊,為科技人才成長成才提供平台。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全面推進,修訂工資總額等管理辦法,推動薪酬分配向一線苦髒險累、關鍵核心崗位和緊缺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進一步強化全員績效考核,激發員工幹事創業新動能,著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四. 經?業績分析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實現淨利潤人民幣41.74億元,全部來自於持續經?,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48.64億元(其中人民幣46.80億元來自持續經?,人民幣1.84億元來自非持續經?)下降14.2%;歸屬本集團權益持有人淨利潤人民幣35.19億元,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41.09億元下降14.4%;每股收益人民幣42.10分,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48.74分減少人民幣6.64分。

持續經?業務:
1. ?業收入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實現?業收入 各分部的?業收入及佔比,如下表所示:人民幣156.57億元,比2024年同期持
1.29 (0.8%)1.29 (0.8%)
17.02 (10.9%)17.02 (10.9%)
續經?業務的?業收入人民幣151.86
億元增長3.1%。?業收入增長的主
要原因為:(1)風電分部2025年上半
年的銷售電力及其他收入為人民幣
20252025年上年上半半年年
(人民幣億元)
138.26億元,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
140.51億元減少人民幣2.25億元,降
幅1.6%。主要由於平均利用小時數 138.26 (88.3%)138.26 (88.3%)
及平均上網電價下降所致;(2)光伏分
部2025年上半年售電收入及其他收入 1.07 (0.7%)1.07 (0.7%)
10.28 (6.8%)10.28 (6.8%)
為人民幣17.02億元,比2024年同期
人民幣10.28億元增加6.74億元,增幅
65.6%,主要由於裝機容量及發電量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四. 經?業績分析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實現淨利潤人民幣41.74億元,全部來自於持續經?,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48.64億元(其中人民幣46.80億元來自持續經?,人民幣1.84億元來自非持續經?)下降14.2%;歸屬本集團權益持有人淨利潤人民幣35.19億元,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41.09億元下降14.4%;每股收益人民幣42.10分,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48.74分減少人民幣6.64分。

持續經?業務:
1. ?業收入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實現?業收入 各分部的?業收入及佔比,如下表所示:人民幣156.57億元,比2024年同期持
1.29 (0.8%)1.29 (0.8%)
17.02 (10.9%)17.02 (10.9%)
續經?業務的?業收入人民幣151.86
億元增長3.1%。?業收入增長的主
要原因為:(1)風電分部2025年上半
年的銷售電力及其他收入為人民幣
20252025年上年上半半年年
(人民幣億元)
138.26億元,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
140.51億元減少人民幣2.25億元,降
幅1.6%。主要由於平均利用小時數 138.26 (88.3%)138.26 (88.3%)
及平均上網電價下降所致;(2)光伏分
部2025年上半年售電收入及其他收入 1.07 (0.7%)1.07 (0.7%)
10.28 (6.8%)10.28 (6.8%)
為人民幣17.02億元,比2024年同期
人民幣10.28億元增加6.74億元,增幅
65.6%,主要由於裝機容量及發電量


(經重述)
(人民幣億元)
140.51 (92.5%)140.51 (92.5%)
風電銷售電力及其他 其他
光伏銷售電力及其他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2. 其他收入淨額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實現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淨額分類及佔比,如下表所示:淨額人民幣6.40億元,比2024年同期
1.02 (15.9%)1.02 (15.9%)
持續經?業務的其他收入淨額人民幣
5.38 (84.1%)5.38 (84.1%)
6.24億元增長2.6%。主要是由於保險
理賠款收入增加。

2025年上半年
(人民幣億元)
0.90 (14.4%)0.90 (14.4%)
5.34 (85.6%)5.34 (85.6%)
2024年上半年
(經重述)
(人民幣億元)
政府補助
其他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3. 經?開支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經?開支為人 經?開支分類及佔比,如下表所示:民幣95.67億元,比2024年同期持續
5.67 (5.9%)5.67 (5.9%)
-0.05 (-0.1%)-0.05 (-0.1%)
3.39 (3.5%)3.39 (3.5%)
經?業務的經?開支人民幣86.33億
3.20 (3.4%)3.20 (3.4%)
元增長10.8%。主要由於(1)風電和光
伏分部的折舊攤銷受新項目轉固的影
2025年上半年
增加人民幣6.58億元;以及(2)隨著
(人民幣億元)
更多項目的投產,員工成本、維修保
21.28 (22.3%)21.28 (22.3%)
養費用、行政費用和其他經?開支增
62.18 (65.0%)62.18 (65.0%)
加人民幣2.76億元。

4.48 (5.2%)4.48 (5.2%)
-0.27 (-0.3%)-0.27 (-0.3%)
3.36 (3.9%)3.36 (3.9%)
2.72 (3.1%)2.72 (3.1%)
2024年上半年
(經重述)
(人民幣億元)
20.43 (23.7%)20.43 (23.7%)
55.61 (64.4%)55.61 (64.4%)
折舊和攤銷費用 行政費用
員工成本 信用減值損失
維修保養費用
其他經營開支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4. 折舊和攤銷費用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折舊和攤銷費 折舊和攤銷費用如下表所示:
用為人民幣62.18億元,比2024年同
(人民幣億元)
期持續經?業務的折舊和攤銷費用人

0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经重述)
折舊和攤銷費用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5. 員工成本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員工成本為人 員工成本如下表所示:
民幣21.28億元,比2024年同期持續
(人民幣億元)
經?業務的員工成本人民幣20.43億

0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经重述)
員工成本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6. 維修保養費用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維修保養費用 維修保養費用如下表所示:
為人民幣3.20億元,比2024年同期持
(人民幣億元)
續經?業務的維修保養費人民幣2.72

0.0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经重述)
維修保養費用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7. 行政費用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行政費用為人 行政費用如下表所示:
民幣3.39億元,比2024年同期持續經
(人民幣億元)
?業務的行政費用人民幣3.36億元增

0.0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经重述)
行政費用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8. 其他經?開支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其他經?開支 其他經?開支如下表所示:
為人民幣5.67億元,比2024年同期持
(人民幣億元)
續經?業務的其他經?開支人民幣4.48

0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经重述)
其他經營開支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9. 經?利潤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持續經?業務 經?利潤如下表所示:
的經?利潤為人民幣67.30億元,比
(人民幣億元)
2024年同期持續經?業務的經?利潤

0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经重述)
經營利潤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10. 財務費用淨額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財務費用淨額 財務費用淨額如下表所示:
為人民幣16.93億元,比2024年同期
(人民幣億元)
持續經?業務的財務費用淨額人民幣

0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经重述)
財務費用淨額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11. 應佔聯?公司和合?企業利潤減
虧損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應佔聯?公司 應佔聯?公司和合?企業利潤減虧損如和合?企業利潤減虧損為人民幣1.12 下表所示:
億元,比2024年同期持續經?業務的
(人民幣億元)
應佔聯?公司和合?企業利潤減虧損

0.0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经重述)
應佔聯營公司和合營企業利潤減虧損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12. 所得稅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所得稅費用為 所得稅如下表所示:
人民幣9.75億元,比2024年同期的持
(人民幣億元)
續經?業務的所得稅人民幣9.49億元

0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经重述)
所得稅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13. 淨利潤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淨利潤為人民 淨利潤如下表所示:
幣41.74億元,比2024年同期持續經
(人民幣億元)
?業務的淨利潤人民幣46.80億元下

0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经重述)
淨利潤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非持續經?業務:
14. 火電分部
2024年下半年,本集團處置火電分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火電分部產生的除稅前利潤為人民幣2.26億元、淨利潤人民幣1.84億元,作為期間非持續經?利潤列示。

整體經?:
15. 歸屬本集團權益持有人淨利潤
2025年上半年,歸屬本集團權益持 歸屬本集團權益持有人淨利潤如下表所有人淨利潤為人民幣35.19億元,比 示:
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41.09億元下降
(人民幣億元)
14.4%。主要由於新投產項目轉固導

0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经重述)
歸屬本集團權益持有人淨利潤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16. 分部經?業績
風電分部
?業收入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風電分部?業 風電分部?業收入及各項佔比,如下表收入為人民幣138.26億元,比2024年 所示:
同期的人民幣140.51億元下降1.6%,
0.41 (0.3%)0.41 (0.3%)
較上年未發生重大變動。

2025年上半年
(人民幣億元)
137137.85 (99.7%).85 (99.7%)
0.270.27 ( (0.2%0.2%))
2024年上半年
(经重述)
(人民幣億元)
140.24140.24 ( (99.899.8%)%)
售電收入
其他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經?利潤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風電分部經? 風電分部經?利潤如下表所示:
利潤為人民幣62.13億元,比2024年
(人民幣億元)
同期的人民幣69.45億元下降10.5%。


0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经重述)
經營利潤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光伏分部
?業收入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光伏分部?業 光伏分部?業收入及各項佔比,如下表收入為人民幣17.02億元,比2024年 所示:
同期的人民幣10.28億元增長65.6%。

0.37 0.37 ((2.2%2.2%))
主要是裝機容量增加,發電量增加所 16.65 16.65 ((9797.8%.8%))
致。

2025年上半年
(人民幣億元)
0.05 0.05 ((0.5%0.5%))
110.23 0.23 ((99.5%99.5%))
2024年上半年
(经重述)
(人民幣億元)
售電收入
其他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經?利潤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光伏分部經? 光伏分部經?利潤如下表所示:
利潤為人民幣5.50億元,比2024年同
(人民幣億元)
期的人民幣3.64億元增長51.1%。主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经重述)
經營利潤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其他分部
?業收入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其他分部?業 其他分部?業收入及各項佔比,如下表收入為人民幣5.12億元,比2024年同 所示:
期的人民幣4.82億元增長6.2%,較上
0.07 (10.07 (1.4%).4%)
0.07 (10.07 (1.4%).4%)
0.70.74 (14.4%)4 (14.4%)
年未發生重大變動。

0.73 (14.2%)0.73 (14.2%)
2025年上半年
(人民幣億元)
0.93 (10.93 (18.2%)8.2%)
2.58 (50.4%)2.58 (50.4%)
0.73 (15.1%)0.73 (15.1%) 0.07 (10.07 (1.5%).5%)
0.51 (10.51 (10.6%)0.6%)
2024年上半年
(經重述)
(人民幣億元)
0.63 (13.0%)0.63 (13.0%)
2.27 (472.27 (47.1%).1%)
0.61 (12.7%)0.61 (12.7%)
售電收入 維修收入
諮詢設計收入 商品物資銷售收入
儲能設備租賃收入
其他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經?利潤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其他分部經 其他分部經?利潤如下表所示:
?利潤為人民幣1.43億元,比2024年
(人民幣億元)
同期的經?利潤人民幣1.01億元增長

0.0
2025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经重述)
經營利潤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17. 資產、負債狀況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資產總 資產、負債及權益詳情如下表所示:額為人民幣2,691.67億元,比2024年
564.22564.22
1,870.921,870.92
12月31日的資產總額人民幣2,576.49
億元增加人民幣115.18億元。主要是
77.58.58
774.284.28
由於:(1)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等流動
2025年6月30日
59.1659.16
44.4544.45 (人民幣億元)
資產增加人民幣60.68億元;以及(2)物
7171.06.06
業、廠房及設備等非流動資產增加人
民幣54.50億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負債總
503.54503.54
1,814.261,814.26
額為人民幣1,810.60億元,比2024年
8.408.40
12月31日的負債總額人民幣1,717.31
776.226.22
億元增加人民幣93.29億元。主要是由 58.6058.60
2024年12月31日
44.9444.94
(经重述)
70.5370.53 (人民幣億元)
於:(1)長期借款等非流動負債增加人
民幣98.35億元;以及(2)短期借款等流
動負債減少人民幣5.05億元。

物業、廠房及設備 遞延所得稅資產
使用權資產 流動資產
無形資產及商譽
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
其他資產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權益持
有人應佔權益為人民幣745.15億元,
比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729.75億
元增加人民幣15.40億元。主要由於
2025年上半年正常盈餘所得。

135.91135.91
97976.366.36
786.32786.32
2025年6月30日2025年6月30日 2025年6月30日2025年6月30日
(人民幣億元) (人民幣億元)
7745.1545.15
12.7312.73
9.079.07
26.1226.12
129.42129.42
791791.38.38 877877.91.91
2024年12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 2024年12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
(经重述) (经重述)
(人民幣億元) (人民幣億元)
729.75729.75
13.5413.54
25.0725.07
9.419.41
長期借款 其他非流動負債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權益
租賃負債(長期) 非控股權益持有人
流動負債
遞延收入和遞延稅項負債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18. 資金流動性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流動資 流動資產各項及佔比,如下表所示:產為人民幣564.22億元,比2024年12
77.67 (1.67 (1.4%).4%)
22.122.18 (3.9%)8 (3.9%)
494.55 (87494.55 (87.6%).6%)
月31日的流動資產人民幣503.54億元
39.82 (739.82 (7.1%).1%)
增加人民幣60.68億元。主要是由於應
收賬款及應收票據增加所致。

2025年6月30日
(人民幣億元)
77.1.11 (11 (1.4%).4%)
32.92 (6.5%)32.92 (6.5%)
435.75 (86.6%)435.75 (86.6%)
2727.7.76 (5.5%)6 (5.5%)
2024年12月31日
(经重述)
(人民幣億元)
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
預付款和其他流動資產
銀行存款及現金及受限制存款
其他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流動負 流動負債各項及佔比,如下表所示:債為人民幣786.32億元,比2024年12
521521.21 (66.3%).21 (66.3%)
月31日的流動負債人民幣791.37億元
1198.03 (25.2%)98.03 (25.2%)
減少人民幣5.05億元。主要是由於償
還借款所致。

4.04.00 (0.5%)0 (0.5%)
2025年6月30日
(人民幣億元)
63.08 (8.0%)63.08 (8.0%)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淨流動
負債為人民幣222.10億元,比2024年
12月31日的淨流動負債人民幣287.83
億元減少人民幣65.73億元;截至
556.91 (70.4%)556.91 (70.4%)
2025年6月30日流動比率為0.72,比
167167.7.76 (216 (21.2%).2%)
2024年12月31日的流動比率0.64增長
0.08。流動比率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短
6.60 (0.8%)6.60 (0.8%)
期借款、其他流動負債等流動負債的
2024年12月31日
(經重述)
增加幅度小於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等 (人民幣億元)
60.160.10 (70 (7.6%).6%)
流動資產的增加幅度。

受限制存款為人民幣1.94億元,主要
借款
為信貸監管保證金及土地復墾保證金。

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
應付稅項
融資租賃承擔及其他流動負債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19. 借款和應付票據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借款及 借款和應付票據按類別各項及佔比,如應付票據餘額為人民幣1,527.55億 下表所示:
元,較2024年12月31日的餘額人民幣
29.98 (2.0%)29.98 (2.0%)
822.81 (53.8%)822.81 (53.8%)
1,470.25億元增加人民幣57.30億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尚未歸
379.81 (24.9%)379.81 (24.9%)
還的借款及票據括短期借款及應付
2025年6月30日2025年6月30日
票據人民幣551.19億元(含一年內到
(人民幣億元)
期的長期借款人民幣148.46億元和應
263.70 (1263.70 (177.3%).3%)
付票據人民幣29.98億元),和長期借
款人民幣976.36億元(含應付債券人
3131.25 (2.0%).25 (2.0%)
民幣291.81億元)。上述借款括人
35.42 (2.4%)35.42 (2.4%)
民幣借款人民幣1,394.00億元,美元
822.69 (56.0%)822.69 (56.0%)
309.62 (21309.62 (21.1%).1%)
借款人民幣15.07億元及其他外幣借
款人民幣88.50億元。於2025年6月30
2024年12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
日,本集團的定息長期負債括定息
(經重述)
(人民幣億元)
長期借款人民幣308.26億元及定息公
266.75 (1266.75 (18.1%)8.1%)
司債券人民幣354.81億元。截至2025
年6月30日,本集團開立的應付票據
35.77 (2.4%)35.77 (2.4%)
公司債券
餘額為人民幣29.98億元。 銀行貸款
應付票據
其他金融機構貸款
同系子公司貸款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借款和應付票據按期限各項及佔比, 借款和應付票據按利率結構及佔比,如如下表所示: 下表所示:
29.98 (2.0%)29.98 (2.0%)
555.71(36.4%)555.71(36.4%)
648.86 (42.5%)648.86 (42.5%)
663.07 (43.4%)663.07 (43.4%)
834.50 (54.6%)834.50 (54.6%)
2025年6月30日2025年6月30日
2025年6月30日2025年6月30日
(人民幣億元)
(人民幣億元)
151151.46 (9.9%).46 (9.9%)
117171.52 (1.52 (111.2%).2%)
35.42 (2.4%)35.42 (2.4%)
592.34 (40.3%)592.34 (40.3%)
366.48 (24.9%)366.48 (24.9%)
328.40 (22.3%)328.40 (22.3%)
1,11,106.43 (75.3%)06.43 (75.3%)
2024年12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
2024年12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
(经重述)
(经重述)
(人民幣億元)
(人民幣億元)
1194.194.17 (13.2%)7 (13.2%)
313177.26 (21.26 (21.6%).6%)
應付票據
2至5年
1年以內
固定利率借款
1至2年 5年以上
浮動利率借款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20. 資本性支出
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資本性支出 資本性支出按用途分類及佔比,如下表為人民幣118.11億元,比2024年6月 所示:
30日的人民幣124.79億元下降5.4%。

6.08 (5.1%)6.08 (5.1%)
59.63 (50.5%)59.63 (50.5%)
其中,風電項目的工程建設支出為人
52.40 (44.4%)52.40 (44.4%)
民幣59.63億元,光伏項目的工程建設
支出為人民幣52.40億元。資金來源主
要括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

2025年6月30日2025年6月30日
(人民幣億元)
4.92 (3.9%)4.92 (3.9%)
60.21 (48.3%)60.21 (48.3%) 59.66 (4759.66 (47.8%).8%)
2024年6月30日2024年6月30日
(经重述)
(人民幣億元)
風電項目
光伏項目
其他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21. 淨債務負債率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的淨債務負債率(淨債務(借款總額與融資租賃承擔之和減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除以淨債務及權益總額之和)為63.08%,比2024年12月31日的62.47%上升0.61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2025年上半年債務增加的幅度略高於權益總額增加的幅度所致。

22. 重大投資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並無重大投資事項。

23. 重大收購及出售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並無重大資產收購及出售。

24. 資產抵押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抵押物業、廠房及設備賬面淨值人民幣41.31億元,抵押存貨賬面淨值人民幣0.10億元。

25. 或有負債╱擔保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為1家聯?公司的銀行貸款提供人民幣0.14億元的擔保以及為1家聯?公司的控股股東提供一筆人民幣0.14億元的反擔保。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由本集團反擔保的銀行貸款餘額為人民幣0.07億元。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26. 現金流分析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持有銀行存款及現金為人民幣20.24億元,比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31.33億元減少人民幣11.09億元。主要原因是本期購買非流動資產所致。

本集團的資金來源主要括自有資金以及外部借款。本集團的資金使用主要用於資金週轉、項目建設以及收購子公司。

本集團2025年上半年經?活動的現金流入淨額為人民幣66.73億元,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72.73億元減少人民幣6.00億元。主要原因是本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得現金減少及支付稅費增加綜合導致。

本集團2025年上半年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淨額為人民幣121.20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流出主要用於購買非流動資產所致。

本集團2025年上半年融資活動的現金流入淨額為人民幣43.28億元。融資活動的現金流入主要來自銀行借款收到的現金,融資活動現金流出主要用於償還借款以及支付借款利息。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融資活動現金流入及流出狀況詳情如下表所示:
融資活動現金流入 融資活動現金流出
0.56(0.1%)0.56(0.1%)
0.84(0.1%)0.84(0.1%)
0.430.43 ( (0.1%0.1%))
1177.60 (1.60 (1.7%).7%)
1,025.99 (98.1%)1,025.99 (98.1%)
1,0871,087.84.84 ( (99.999.9%)%)
2025年上半年2025年上半年
2025年上半年
(人民幣億元)
(人民幣億元)
6.29 (0.6%)6.29 (0.6%)
5.365.36 ( (0.50.5%)%)
11.48 (0.1%).48 (0.1%)
1,11,103.47 03.47 ((99.599.5%)%)
15.03 (115.03 (1.4%).4%)
1,0371,037.0.00 (970 (97.9%).9%)
2024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
(经重述)
(經重述)
(人民幣億元)
(人民幣億元)
借款所得款項
償還借款
支付利息
收到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支付股息 支付其他與籌資活動
有關的現金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五. 風險因素和風險管理
(一) 資源風險及應對措施
風光行業面臨的主要氣候風險是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的年際大小波動,即大風光年發電量高於正常年水平,小風光年低於正常年水平。我國幅員遼闊,區域跨度大,地域間氣候條件差異較大,具體表現為同一時段內各地出現不同的大小風光年氣候特徵。2025年上半年,龍源電力所屬風電場和光伏發電場平均風速、總輻照量與正常年持平,發電水平保持正常狀態。為應對地區不同導致的氣候條件差異,本集團在全國範圍內分散佈局,降低投資風險。截至2025年6月底,本集團已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擁有實質性項目,項目佈局越來越趨向於優化合理,未來將進一步平衡受不同氣候影區域的項目開發比例。

(二) 政策風險及應對措施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來,中國電力市場化建設快速推進,市場促進電力資源更大範圍優化配置的作用不斷增強。136號文出台,要求新能源項目上網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目前,山東、廣東、蒙東、蒙西、新疆、海南、浙江、甘肅、山西、遼寧、寧夏等省區已出台實施方案或徵求意見稿,其他省區實施細則也正在積極醞釀陸續出台中。新能源面臨電量全面入市、電力現貨市場大範圍鋪開等市場形勢的重大變化,逐步形成「全面入市、全量交易、全域現貨、統一市場」的新局面。新能源將面臨更加充分市場競爭,全電量交易進一步推進,價格形成機制更加複雜。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本集團將利用數智化賦能提升科學決策水平,全面提升功率預測的精度,聚焦高精度區域氣象預測、電量交易場景研究開發,積極推動面向能源市場交易和信息管理的輔助決策系統應用。建立精準的市場預測體系,多方彙集信息,摸透節點電價規律,抓住日前實時套利、谷段偏差套利機會。強化交易員能力建設,培養專業化數字化交易員隊伍,電力市場交易日益複雜,需要具備電力市場交易經驗、數據分析能力的複合型人才。開闢多元化盈利渠道,通過「新能源+」拓廣更多應用場景,提升消納空間。探索虛擬電廠聚合發展的新業態。推動與大用戶簽訂多年綠電協議,積極聯繫算力中心、電解鋁廠等高耗能用戶,鎖定長期穩定收益。

(三) 電網風險及應對措施
在「十四五」期間,新能源的併網規模出現顯著增長,與之相比,電力需求增長幅度以及系統調節能力提升卻較為緩慢。部分地區在研究新能源發展規劃時重點考慮資源條件,並未充分考慮併網送出和消納,新能源規劃規模與電網輸變電能力、電力負荷消納能力等未協同匹配,導致項目接入過於集中,隨著新能源裝機的持續增加,主變和送出線路的容量不足問題愈發凸顯。同時,電網建設速度往往與新能源項目建設進度難以匹配,跨省區輸電通道建設滯後,使得大基地項目在消納方面存在一定風險。

本集團將依據各地區電網架構的不同特點和形勢,進一步強化與政府主管部門以及電網公司之間的溝通與協作,積極推動局部電網結構的優化與改善。主動拓展新能源消納渠道,努力爭取更為有利的政策支持以及更多的發電空間,以更好地適應新能源發展需求。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四) 生產風險及應對措施
本集團自1993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新能源開發運?管理工作,隨著運行年限的增加,早期投產的設備逐漸暴露出機械部件磨損加劇、電氣元件故障率增高、易損件老化等集中性問題,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

為應對設備老化風險,本集團加強設備治理,通過增強設備監測、狀態評估、點巡檢與智慧監盤等手段及時發現異常和隱患,同時優化設備系統,通過專題分析和技術攻關解決問題。標準化的機組檢修管理以及對關鍵設備的優先檢修安排和全過程管理,旨在確保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另外,本集團加速老舊風電場的改造升級,依託「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同時持續進行機組延壽工作,確保有針對性的方案和措施,從而保障風電場的高效和長期運行。

(五) 國際化風險及應對措施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複雜嚴峻。俄烏衝突長期化,巴以、伊以衝突升溫,歐洲等地區地緣政治風險攀升;歐盟反補貼調查頻繁,逆全球化衝擊全球經濟秩序與市場格局,對國際化風險應對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境外新能源項目投資挑戰重重: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引發全球金融震盪,部分國家匯率貶值、通脹高企,推高項目融資成本與造價;全球供應鏈重構,能源和供應鏈安全成為政府審批首要考量;南部非洲、中亞、東南亞等重點市場競爭加劇,項目獲取難度加大。(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