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达(300496):2025年09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时间:2025年09月28日 00:01:13 中财网
原标题:中科创达:2025年09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证券代码:300496 证券简称:中科创达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06

投资者关系活动 类别?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其他(走进创业板综ETF成分股公司(中科创达)活动)
  
参与单位名称及 人员姓名博时基金 郭子琪 西部利得 冯皓琪 前海联合 李瑞龙 长江资管 汪中昊 格林基金 刘喆 中金基金 王佳铭 创金合信 梁雪 东证融汇 刘俊 阳光资产 李曦辰 华源证券 陈嵩 兴业证券 陈鑫 上海固信 王竞达 中邮理财 许鑫岳 上海德汇 张英杰 中银基金 赵建忠 青骊投资 李卫 中银基金 张令泓 陆家嘴国 江坤 中金基金 高大亮 九泰基金 赵万隆 中海基金 刘俊 汇丰晋信 许晓威 兴业证券 陈蕴轩 华富基金 傅晟 香港京华 李学峰 海通证券 黄晓明 同泰基金 董万江 广银理财 朱际冬 天弘基金 董志强 创金合信 罗水星 上银基金 杨东朔 创金合信 周志敏 上海磐厚 胡建芳 博远基金 杨毅 上海金恩 林仁兴 博时基金 刘芳 上海合远 庄琰 博道基金 袁争光 上海禾昇 章孝林 北京志开 邱颖 Admiralty Harbour 上海贵源 赖正健 尤娜 Capital Limited 参与走进创业板综ETF成分股公司(中科创达)活动人员
时间2025年9月1日-9月28日
地点电话、现场
上市公司接待人 员姓名董秘、CFO王焕欣 副总裁杨新辉 董事长助理投资总监RickMI
投资者关系活动 主要内容介绍一、问答 1. 公司在汽车领域的整体布局,发展路径如何?和其他厂商相比有哪 些优势? 答: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凭借超前的行业洞察力,公司早在2013 年就开始布局智能汽车业务,在智能汽车行业爆发前的2017年,收购 芬兰公司Rightware,通过3D图形图像领域核心技术优势赋能,优化 迭代Kanzi产品,使之成为全球主流车厂智能座舱首选的UI开发工 具和引擎。随着车载软件复杂度的不断提升,公司车载操作系统产品 和技术的需求亦不断增加,充分证明了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关键地 位,以及软件需求的广阔空间。 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核心优势和独特之处是,将多年积淀的技术平 台化、产品化,奠定客户粘性,通过卡位,生态优势,全球化布局,以 软件价值持续对智能汽车产业进行创新和拓展。 2025年,AI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AI定义汽车(AIDV)作为软件定 义汽车(SDV)的演进形态,正推动汽车行业从传统硬件主导转向AI 驱动的智能化生态。 在AI重塑汽车产业的浪潮中,公司通过“AIOS+AIBOX”一体化解决 方案,从软件架构到硬件支撑形成闭环。 ? 滴水AIOS:重构智能座舱操作系统逻辑 区别于传统面向服务架构(SOA)以“资源管理”为核心的设计, 滴水AIOS以AI原生架构为核心,实现算力动态智能分配与灵活模型 调度。其既支持AI应用深度集成,又能无缝衔接云端服务,从底层重 构智能座舱的交互与服务逻辑,成为座舱升级的核心引擎。 ? AIBOX:破解AI算力瓶颈的硬件关键 为解决AI落地算力不足难题,公司同步推出AIBOX:搭载NVIDIADrive AGX芯片,可提供高达200TOPS的AI算力与205GB/s的传输带宽, 首创7B大模型在端侧的流畅运行;通过标准化开放协议与座舱域无缝 衔接,无需改动车辆原有EE架构,大幅降低升级成本与周期;同时支 持多模型、多Agent、多云AI的自由组合,精准匹配多样化用户需求。 公司未来AIOS方向的目标简单且清晰,就是让每一位用户,都能无门 槛地享受AI带来的便利。 2. 公司的海外业务发展迅速。未来海外业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如何? 答:公司在全球化方面的布局一直走在业界的前列。操作系统是一项全 球化技术,这一技术的“基因属性”,注定了操作系统技术开发和操作 系统产品商,不仅需要较长周期的技术积淀和积累,还需要全球整合 的发展逻辑。如今,公司的研发团队遍布16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全
 球化+本地化”及时掌握每个市场的前沿技术趋势和客户需求,快速响 应当地合作伙伴或客户,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研发效率,持续为客 户创造价值。公司的全球化布局,可以为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和整体解决方案。 以公司的AIOS为例,其融合了全球汽车产业生态和应用生态,既支持 国内的应用生态,又支持海外的全球应用生态,可根据车型、区域、 用户提供灵活的配置,能够很好的帮助中国车厂的出海战略。 3. 公司推动智能座舱的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如何? 答:公司基于AIAgent技术打造的AI座舱,彻底颠覆了传统车载系统 的被动交互模式。该方案以用户画像深度建模与上下文长时记忆机制 为核心,使智能座舱进化为具备主动服务能力的移动智能空间。通过 多模态感知交互技术与强化学习算法的融合应用,AIAgent能够精准识 别用户身份并建立个性化偏好模型,真正实现"千人千面"的智能化服 务体验。 技术架构上,公司AI座舱依托SnapdragonRide平台至尊版(骁龙 8797),以滴水AIOS构建起14B参数规模的端侧大模型处理架构。经 过硬件加速与算法优化,系统多模态交互响应时间控制在500ms以内, 大幅提升人机交互效率。 4. 物联网业务发展迅速,主要的发展动力如何?手机,AI眼镜领域有 哪些新的布局和成果? 答:公司的物联网业务快速起量。经过多年的布局,公司的物联网业务 已经形成行业手持终端设备、智能视觉与边缘计算、智能会议系统、 机器人、AIPC、可穿戴(AI眼镜,音箱,手表等细分品类)等垂直品类与场 景。基于端侧智能和操作系统的深厚积累,不断创新并深化物联网产品 和技术,充分发挥在通信、感知、连接、计算、智能与系统等全方位的 深度整合,打造围绕AI+软件+计算架构+智能硬件的AIoT平台。 公司的AIoT平台,包含基于不同芯片平台的核心计算基础架构,“端 边-云”和端侧智能核心技术融合的AI基础框架,面向垂直行业和场景 的解决方案框架这三种组合的AIoT平台。AIoT平台是面向多元化,碎 片化的物联网产品的场景,关键的一个基础,是需要依托公司的操作 系统技术和软硬件通用模块技术,为众多的企业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 系统基础软件、模块化产品、端侧智能创新以及完备的从系统设计到 产品交付的全价值链赋能。 关于AI手机,标志着手机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变革阶段,这一阶段将 由深度集成的人工智能功能定义,将对手机行业及用户体验带来根本 性的变化。伴随端侧智能化技术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软件研发需求的递 增。公司和芯片厂商、云厂商等战略合作伙伴一道进行协同创新,面 向产业链中的芯片、终端、运营商、软件与互联网厂商以及元器件厂 商提供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授权、一站式操作系统开发解决方案和技 术服务。
 关于AI眼镜,公司面向全球市场推出基于高通Wear5100+MCU打造 的TurboXAI眼镜。在AI能力上,公司的端侧算法实现毫秒级响应, 结合AI语音识别、图像增强等功能,覆盖日程管理、健康分析等多元 场景。 5. 公司与火山引擎合作领域的最近进展如何?在面向ToB领域,有 哪些产品和解决方案? 答:公司与火山引擎的合作始于2024年,从加入火山引擎汽车大模型 生态联盟,到成立联合实验室、获HiAgent交付授权,合作不断升级。 公司依托火山引擎HiAgent与扣子平台,结合自身操作系统技术优势, 构建起一套覆盖全链路的解决方案。在智能汽车领域,公司推出端云 协同的AI座舱解决方案,通过车端与云端大脑的实时联动实现了 500ms级语音反馈,多模态识别推荐等功能,其联合火山引擎基于火 山方舟Mass平台开发的GUIAgent,可自主规划推理并执行UI交互 操作,大幅提升座舱交互体验。 在面向ToB领域的其他行业,比如,公司通过智能体技术提效:办公 领域与飞书集成“人事助手智能体”,自动解析流程需求并接入OA 系统审批等。 6. 公司的AIPC产品有哪些新的产品和成果? 答:公司是AIPC产业全栈产品和技术提供商,与微软,高通都保持着 非常紧密的合作。公司推出四款AIMiniPC参考设计——AIMiniPC G1Elite、AIMiniPCG1、AIMiniPCG1IoT以及AIMiniPCG1IoT Fanless,旨在助力行业客户快速打造面向个人AIPC消费市场和工业 场景的创新性产品。 其中,AIMiniPCG1Elite和AIMiniPCG1,具有非常强的硬件兼容性。 AIMiniPCG1Elite可以适配SnapdragonX系列8款芯片型号,AIMini PCG1可以适配SnapdragonX系列6款芯片型号,给行业客户带来灵 活的硬件选型方案。两者均具有45TOPS的AI算力,支持终端侧运行 超过130亿参数的生成式AI模型,无论是应对复杂的任务处理,还是 探索创新性的AI应用场景,都能游刃有余。 此外,AIMiniPCIoTG1以及AIMiniPCG1IoTFanless这两款产品是 专为消费和工业场景设计的高性能AIMiniPC参考设计,均搭载了高 通QCS6490平台,拥有12.5TOPS的AI算力,能够部署高达1.8亿参 数的生成式AI模型,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工业物联网以及智能 终端等应用场景。 7. 公司在和芯片厂商领域有哪些最新的产品发布和合作进展? 答:公司的滴水OS,作为AI原生整车操作系统,其核心突破在于构建 灵活可扩展弹性架构,能根据智舱、AI大模型等场景需求智能分配算
 力,为AI大模型端侧部署开辟路径。目前已实现基于高通QAM8797 的140亿参数大模型工程化落地,通过用户记忆与多模态交互形成端 侧智能闭环;同时独创的智穹融合实境技术,将导航地图、驾驶数据 与实景影像实时渲染融合,解决传统SR(SurroundingReality)界面分 层显示问题,重构视觉体验。 在AIBOX领域,公司推出的AIBOX,搭载NVIDIADriveAGX芯片,可 提供高达200TOPS的AI算力与205GB/s的传输带宽,首创7B大模型 在端侧的流畅运行;通过标准化开放协议与座舱域无缝衔接,无需改 动车辆原有EE架构,大幅降低升级成本与周期;同时支持多模型、多 Agent、多云AI的自由组合,精准匹配多样化用户需求。 8. 公司如何看待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规划如何? 答:公司的移动机器人产品系列,在潜伏型机器人、无人叉车及巡检机 器人三个场景经历了快速发展。公司将继续在物流及制造业领域深耕, 通过完全沉浸式、交互式的软件交付平台,实现高效敏捷的交付与开 发,并将紧密结合公司在AI领域的积累,实现物理资产的动态映射, 实现仓库、工厂资产和软件平台的实时协同。 2025年上半年,公司机器人产品已在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产线物流 或仓储物流落地机器人自动化项目,在汽车汽配,橡胶制造、酒水饮 料、物流、白电等行业领域完成了批量落地案例。目前,公司机器人产 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及主要海外国家与地区,并且已经 在泰国、越南、中东等数个海外主要国家与地区完成了落地案例。
附件清单(如有)
日期2025年09月28日

  中财网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