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青云科技(688316):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北京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时间:2025年09月29日 18:20:28 中财网

原标题:青云科技: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北京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代码:688316 证券简称:青云科技 公告编号:2025-051
北京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北京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北京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5年9月18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关于北京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上证科创公函【2025】0376号)(以下简称“《问询函》”),公司就《问询函》关注的相关问题逐项进行认真核查落实。现将有关问题回复如下:本回复中若出现总计数尾数与所列数值总和尾数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所致。如无特别说明,本回复中使用的简称或名词释义与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一致。鉴于公司回复内容中披露的部分信息涉及商业秘密,公司针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豁免披露。

1.关于持续经营能力。根据半年报,公司2025年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011.22万元,同比减少30.56%;实现归母净利润-4,156.27万元,同比减少10.43%。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主要系公司减少低毛利业务规模,以及部分客户受其自身业务规划和预算周期影响,对新增采购需求呈现一定程度的阶段性调整。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净资产为4,363.43万元,同比减少69.76%,净资产规模上市以来持续减少。

请公司:(1)补充说明报告期内减少的低毛利业务的具体构成,并结合相关业务自上市以来每年的业务规模、毛利率、盈利表现、主要销售对象、经营模式等情况,说明减少相关业务规模的合理性及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具体影响;(2)补充说明部分客户进行阶段性调整的具体情况,包括涉及客户名称、是否系公司历年前十大客户、主要采购内容、历年采购规模、报告期内采购规模的变化情况及具体原因、是否曾与公司就采购事项发生法律纠纷;(3)结合上市以来公司主营业务结构、收入规模、产品类型及销售规模、况,详细分析并说明公司长期以来持续亏损的原因及合理性;(4)结合上市以来主要客户稳定性、行业政策、业务壁垒、市场竞争格局、同行业可比公司经营情况等,说明公司主营产品是否还具有市场竞争力;(5)结合前述因素说明公司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充分提示相关风险,说明公司今年以来为改善经营状况、提升持续经营能力采取的具体措施;(6)结合上市以来公司净资产变动情况及趋势、公司2025年以来经营业绩亏损情况,说明本年度公司是否可能出现净资产为负的情况并触及科创板上市公司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情形,并就公司存在可能出现净资产为负的情况以及相关退市风险进行充分提示;(7)进一步核查公司是否存在其他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经营风险,若存在,请充分提示相关风险。

回复:
(1)补充说明报告期内减少的低毛利业务的具体构成,并结合相关业务自上市以来每年的业务规模、毛利率、盈利表现、主要销售对象、经营模式等情况,说明减少相关业务规模的合理性及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具体影响;
自2021年上市以来,公司云产品业务主要包括软硬一体化产品、软件产品以及服务及其他三大类,业务情况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2024年度 2023年度 2022年度 2021年度 
 销售收 入毛利率销售收 入毛利率销售收入毛利率销售收入毛利率销售收入毛利率销售收入毛利率
软硬一 体化产 品833.2969.93%1,991.5574.76%3,254.8676.04%6,266.1245.09%8,820.9116.10%20,660.7912.71%
软件产 品1,224.2674.08%3,359.6088.76%5,765.6481.07%9,110.4676.16%6,294.5676.50%5,991.2857.10%
服务及 其他1,289.9548.10%1,788.0327.87%3,623.9841.03%3,289.8919.83%2,826.3814.58%2,160.984.44%
小计3,347.5063.04%7,139.1869.61%12,644.4868.30%18,666.4755.80%17,941.8537.05%28,813.0521.32%
云产品业务以渠道经销销售模式为主,直接销售模式为辅,主要销售对象为金融、交通物流、能源、教育等行业客户。对于云产品经销商,公司面向经销商提供云产品定价目录,参照目录价格及采购量对应的折扣情况计算出云产品价格,经销商向公司采购云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后,再向下游经销商或终端客户销售,属于经销商买断模式。公司将加大对高价值客户群体的开发,增强对中大型企业客户的覆盖率,快速开拓更多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公司云产品业务主要包括软硬一体化产品、软件产品、服务及其他,2021年上市以来产品类型未发生重大变化。自2022年起,公司对相关业务进行了战略调整,着力增加高毛利业务规模,大力发展公司自有软件产品及核心优势产品,因此,各具体产品类型的销售收入、毛利率有所变化。

销售收入方面,公司主动减少集成ODM硬件销售的软硬一体化产品中硬件产品比重,2024年度软硬一体化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254.86万元,较2021年度下降84.25%,2025年半年度软硬一体化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33.2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16%,表明毛利率相对较低的软硬一体化产品中硬件产品销售收入持续收缩。

毛利率方面,自2023年起,软硬一体化产品的毛利率有所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加强自有软件产品的推广,不断提高自有软件及核心优势产品的集成比例,从而优化产品结构和盈利水平。

综上,随着云产品业务中硬件比重的逐步下降,软件产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推动了云产品业务整体毛利率的提高。

(2)补充说明部分客户进行阶段性调整的具体情况,包括涉及客户名称、是否系公司历年前十大客户、主要采购内容、历年采购规模、报告期内采购规模的变化情况及具体原因、是否曾与公司就采购事项发生法律纠纷
本期收入较上年同期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云产品的整体收入收缩。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软硬一体化产品方面,收入减少是公司主动调整的结果。鉴于硬件部分毛利较低,公司于2025年持续推进业务结构优化,进一步降低了硬件销售比重。其次,在软件产品方面,收入减少则与部分特定客户的收入贡献下降直接相关,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客户名称是否 历年 前十 大采购内 容2025年1- 6月收入2024年 1-6月收 入2024年 收入2023年 收入2022年 收入2021年 收入是否有 法律纠 纷变动原因
客户9云产品481.241,570.672,039.992,183.29281.06648.64该客户为公司长期合作伙伴,双 方合作关系稳定且持续深化。 2025年上半年该客户合作订单的 下单时间较往年有所延后,目前 公司正积极推进订单签约各项事 宜。
(3)结合上市以来公司主营业务结构、收入规模、产品类型及销售规模、毛利率、经营模式、主要客户及供应商、收入确认、成本费用结转、期间费用等的变化情况,详细分析并说明公司长期以来持续亏损的原因及合理性;
1、公司主营业务结构、收入规模、产品类型及销售规模、毛利率变化情况单位:万元

项目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2024年度 2023年度 2022年度 2021年度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云产品3,347.5033.44%7,139.1849.52%12,644.4846.48%18,666.4855.61%17,941.8458.83%28,813.0567.98%
云服务6,630.7166.23%7,276.9650.48%14,551.1353.48%14,865.1544.28%12,555.2641.17%13,522.1631.90%
主营业 务收入9,978.2099.67%14,416.14100.00%27,195.6199.96%33,531.6399.89%30,497.10100.00%42,335.2199.89%
其他业 务收入33.020.33%--11.010.04%37.740.11%--48.210.11%
营业收 入合计10,011.22100.00%14,416.14100.00%27,206.62100.00%33,569.36100.00%30,497.10100.00%42,383.42100.00%
主营业务结构方面,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云产品和云服务两大类,自2021年上市以来主营业务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收入规模方面,公司自2021年上市以来以云产品业务收入为2021 2023 50% 2023 AI
主, 至 年占比均超过 。但是从 年以来,公司重点发展 算力云服务业务,云服务收入占比有所上升,2025年1-6月云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6.23%,较上年同期收入占比上升了15.75个百分点。

产品类型、销售收入、毛利率方面,以下按两类主营业务进行分析:(1)云产品业务
2021年上市以来,云产品业务的具体类型、销售收入及毛利率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项目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销售收入毛利率销售收 入毛利率销售收入毛利率销售收入毛利率销售收入毛利率销售收入毛利率
软硬一体 化产品833.2969.93%1,991.5574.76%3,254.8676.04%6,266.1245.09%8,820.9116.10%20,660.7912.71%
软件产品1,224.2674.08%3,359.6088.76%5,765.6481.07%9,110.4676.16%6,294.5676.50%5,991.2857.10%
服务及其 他1,289.9548.10%1,788.0327.87%3,623.9841.03%3,289.8919.83%2,826.3814.58%2,160.984.44%
小计3,347.5063.04%7,139.1869.61%12,644.4868.30%18,666.4855.80%17,941.8437.05%28,813.0521.32%
公司云产品业务主要包括软硬一体化产品、软件产品、服务及其他,2021年上市以来产品类型未发生重大变化。自2022年起,公司对相关业务进行了战略调整,着力增加高毛利业务规模,大力发展公司自有软件产品及核心优势产品,因此,各具体产品类型的销售收入、毛利率有所变化。

销售收入方面,因公司战略聚焦提升高毛利率的软件业务占比,高毛利率的软件产品、服务及其他销售收入与其他类型云产品相比较为突出。公司主动减少集成ODM硬件销售的软硬一体化产品中硬件产品销售占比,2025年半年度软硬一体化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33.2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16%。同时,受宏观环境下部分客户预算收紧、采购决策延迟的影响,软件产品收入亦出现波动。综上,因毛利率低的软硬一体化产品销售收入较2021年度下降幅度较大,且软件产品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公司2025年半年度云产品业务整体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了53.11%。

毛利率方面,公司在软硬一体化产品销售时重点推荐自有软件产品,尽可能提高自有软件及核心优势产品集成比例、提升公司自有服务规模,在软件产品销售时尽可能降低外部软件外采规模,因此软硬一体化产品、软件产品、服务及其他的毛利率均较2021年度持续上升,2025年半年度毛利率分别达到69.93%、74.08%、48.10%。综上,公司2025年半年度云产品业务整体毛利率为63.04%,较2021年度上升了41.72个百分点。

(2)云服务业务
2021年上市以来,云服务业务的具体类型、销售收入及毛利率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项目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销售收 入毛利率销售收 入毛利率销售收入毛利率销售收入毛利率销售收入毛利率销售收 入毛利率
云服务6,630.716.60%7,276.96-1.29%14,551.13-0.24%14,865.15-14.62%12,555.26-23.81%13,522.16-32.37%
其中: AI 算力 云服务2,282.0732.13%2,359.5118.51%4,937.0318.99%4,823.437.16%----
小计6,630.716.60%7,276.96-1.29%14,551.13-0.24%14,865.15-14.62%12,555.26-23.81%13,522.16-32.37%
公司云服务业务主要包括传统公有云服务和AI算力云服务两类,其中,AI算力云服务为2023年度新发展的业务类型。AI算力云服务为针对具有稳定数字化需求的价值企业客户,通过公有云方式为其提供GPU资源租赁服务、交付AI智算服务、模型服务等,客户可选择直接租赁公司既有部署的青云GPU算力资源(算力资源由公司拥有),并按资源量及使用时长付费,或可选择在其自有的算力资源上部署青云AI智算云平台(算力资源由客户拥有),并对外售卖进行分成。

销售收入方面,因AI算力云服务的增长,公司云服务销售收入自2021年上市以来有所增长;AI算力云服务在2025年持续发展,2025年半年度销售收入为2,282.07万元,较上年同期销售收入基本保持稳定。

毛利率方面,公司云服务2025年半年度毛利率为6.60%,较2024年和2023年分别上升6.84个百分点和21.22个百分点,毛利率呈现出持续提升趋势,主要原因包括:①新增AI算力云服务业务,2025年半年度毛利率为32.13%;②公司持续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提高投资收益比。

2、公司经营模式变化情况
自2021年上市以来,公司经营模式均未发生重大变化:
云产品业务方面,公司以渠道经销销售模式为主,直接销售模式为辅。对于云产品经销商,公司面向经销商提供云产品定价目录,参照目录价格及采购量对应的折扣情况计算出云产品价格,经销商向公司采购云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后,再向下游经销商或终端客户销售,属于经销商买断模式。

云服务业务方面,公司以直接销售模式为主,渠道代理销售为辅。代理商作为公司推广媒介与代理,向公司抽取客户发展佣金。代理商向公司提供客户信息,协助公司发展公有云客户,公司按其所发展客户的返佣起止日期、公有云平台实际消费金额给予代理商一定比例返佣,并约定返佣结算周期届满向代理商结算佣金。

3、主要客户及供应商变化情况
2021年上市以来,公司主要客户变化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序 号2025年1-6月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客户销售金 额销售占比客户销售金额销售占比客户销售金额销售占 比客户销售金额销售占比客户销售金额销售占 比
1客户111,607.5531.42%客户 23,030.8811.14%客户14,356.1712.98%客户24,497.8714.75%客户15,933.9214.00%
2客户41,377.8326.93%客户103,011.8411.07%客户42,883.338.59%客户13,498.1811.47%客户24,817.2011.37%
3客户21,171.4022.90%客户42,548.979.37%客户22,699.918.04%客户42,532.328.30%客户33,852.059.09%
4客户9481.249.41%客户12,148.457.90%客户82,456.857.32%客户61,054.503.46%客户42,035.814.80%
5客户1477.559.34%客户92,039.997.50%客户92,183.296.50%客户7982.303.22%客户51,487.253.51%
合计5,115.56100.00% 12,780.1346.98% 14,579.5543.43% 12,565.1841.20% 18,126.2342.77% 
1 2
整体来看,公司前五大客户相对稳定。其中,客户 、客户 为公司云产品业务总经销商,合作关系良好,不存在重大变化情况。客
户4为公司云服务业务直销客户,2021年以来均为前五大客户。客户9为公司云产品经销商,其与公司合作已超5年以上,自2023年随
着终端客户的需求增多而进入前五大,并非公司新增客户。2025年半年度前五大客户变动情况主要为新增AI算力云业务客户11。

(2)主要供应商变化情况
单位:万元

序 号2025 1-6 年 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供应商采购金 额采购占 比供应商采购金额采购占 比供应商采购金额采购占 比供应商采购金额采购占 比供应商采购金额采购占 比
1供应商7727.7111.88%供应商1011,806.2343.61%供应商84,602.0723.61%供应商62,259.3410.89%供应商16,234.7015.37%
2供应商5710.6911.61%供应商112,292.238.47%供应商13,507.7318.00%供应商11,966.489.48%供应商24,055.0510.00%
3供应商4638.8810.43%供应商71,654.946.11%供应商41,930.079.90%供应商41,820.928.78%供应商33,476.758.57%
4供应商12524.638.57%供应商51,541.195.69%供应商51,644.068.44%供应商51,664.378.03%供应商42,221.705.48%
5供应商13274.004.47%供应商41,493.695.52%供应商91,578.418.10%供应商71,109.595.35%供应商52,041.195.03%
合计2,875.9046.97% 18,788.2869.41% 13,262.3468.05% 8,820.7042.53% 18,029.4044.44% 
供应商5、供应商4为公司云服务业务数据中心供应商,2021年以来均为前五大供应商。2025年半年度前五大供应商除了以上两
家,本期新增前五大供应商供应商12也为公司云服务业务数据中心供应商,供应商13为公司控股子公司青云智算购买服务器的供应
商。

4、公司收入确认、成本费用结转的变化情况
自2021年上市以来,公司收入确认及成本费用结转政策未发生重大变化,具体政策及会计处理情况如下:
(1)云产品
1)软件产品、硬件产品或其组合收入:公司销售的商品,在按合同约定将产品转移给对方、客户签收或验收后确认销售收入,安装实施服务(如有)在客户验收后同时确认收入及相关成本。

2)售后支持服务收入:在按合同约定将产品转移给对方、客户验收后确认收入及相关成本。具体地,公司在完成销售后向客户提供远程支持服务或现场技术支持服务,收取年度服务费或按现场服务次数和服务内容分次收费。

3)维保服务收入:在维保期间采用直线法确认收入及相关成本。

(2)云服务
1)公有云服务:计费系统根据客户购买记录形成相应订单,按订单中各产品的定价方式、产品使用量和使用时间计算消费金额,汇总形成消费报告。公司根据消费报告结果按月确认云服务收入及相关成本。

2)机柜托管:在服务期间采用直线法确认收入及相关成本。

3)AI算力云服务:通过AI智算云平台注册消费的客户,确认规则同公有云服务。

通过线下签合同开通AI算力云服务的客户,公司将在算力云服务交付且收到客户确认合格的验收回复之日起开始计费,根据相关业务合同的约定在服务期限内按月确认算力服务收入金额,算力服务中对于采购服务器产生的折旧摊销成本将根据实际设备使用情况,归集到对应的项目中。算力服务中对于租赁设备产生的租金成本归集到对应的项目中。

5、公司期间费用的变化情况
2021年上市以来,公司各项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2024年度 2023年度 2022年度 2021年度 
 金额收入占 比金额收入占 比金额收入占 比金额收入占 比金额收入占 比金额收入占 比
销售费用2,257.9922.55%3,242.2522.49%6,418.0323.59%8,778.3826.15%10,523.5234.51%11,224.8026.48%
管理费用1,494.1214.92%2,002.3513.89%4,682.9717.21%6,231.4018.56%6,012.8419.72%6,291.6614.84%
研发费用2,660.3526.57%3,531.5124.50%6,620.0824.33%8,400.4525.02%12,568.9541.21%13,481.9331.81%
财务费用599.885.99%399.382.77%1,092.564.02%482.561.44%453.131.49%93.680.22%
(1)销售费用
2021-2025年半年度,公司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是销售费用最大构成部分,历年占公司销售费用的比例均在80%以上,具体如下:

项目2025年1-6 月2024年1-6 月2024年2023年2022年2021年
销售人员数量(人)73112121148191239
职工薪酬(万元)2,050.672,759.805,629.217,801.459,478.768,998.30
销售费用合计(万 元)2,257.993,242.256,418.038,778.3810,523.5211,224.80
/ 职工薪酬销售费用比 例90.82%85.12%87.71%88.87%90.07%80.16%
2022年度起,公司针对2021年销售人员扩张较为激进的问题已积极开展调整工作。

因公司自2022年度起开始聚焦核心产品和优势业务,裁撤了多条不盈利的产品线,优化投资收益比,故产品销售人数明显减少。截至2025年6月30日,销售人员数量已从2021年底的239人下降至73人。

2
()管理费用
2021-2025年半年度,公司分别确认股份支付费用301.01万元、-1,019.52万元、949.12万元、261.79万元、-161.95万元,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公司管理费用分别为5,990.65 7,032.36 5,282.28 4,421.18 1,656.07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其中,职工
薪酬是管理费用最大的构成部分,历年占公司管理费用(剔除股份支付)的比例均在40%以上,具体如下:

项目2025年 1-6月2024年 1-6月2024年 度2023年度2022年度2021年度
管理人员数量(人)343736405388
职工薪酬(万元)1,050.50796.972,419.123,019.813,004.932,551.37
管理费用合计(万 元)1,494.122,002.354,682.976,231.406,012.846,291.66
职工薪酬管理费用比 / 例70.31%39.80%51.66%48.46%49.98%40.55%
剔除股份支付管理费 用合计(万元)1,656.071,769.694,421.185,282.287,032.365,990.65
职工薪酬/剔除股份支 付管理费用比例63.43%45.03%54.72%57.17%42.73%42.59%
注:表格列示管理人员数量为公司年报披露中的财务人员、行政人员及管理人员数量之和。

2022年度起,公司针对2021年管理人员扩张较为激进的问题已积极开展调整工作。

在尽可能不影响业务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公司持续进行人员结构优化调整。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管理人员数量已从2021年底的88人下降至34人。2025年半年度职工薪酬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原因为人员补偿金增加所致。

(3)研发费用
2021-2025年半年度,公司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是研发费用最大的构成部分,历年占公司研发费用的比例均在85%以上,具体如下:

项目2025年 1-6月2024年 1-6月2024年 度2023年 度2022 年度2021 年度
研发人员数量 (人)132171139171279519
职工薪酬(万元)2,305.793,228.026,071.417,892.3711,970.0312,588.06
研发费用合计(万 元)2,660.353,531.516,620.088,400.4512,568.9513,481.93
职工薪酬/研发费 用比例86.67%91.41%91.71%93.95%95.23%93.37%
2022年度起,公司调整研发策略,将主要资源聚焦于核心产品和优势业务,减少了对非核心研发项目的投入,同时在不影响业务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大力提升人效,降低冗员数量。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已从2021年底的519人下降至132人。

6、公司长期以来持续亏损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长期亏损是“主动战略转型阵痛”、“历史投入成本消化”两方叠加下的结果,具有其合理性。

(1)战略性收入转型
为优化业务结构与盈利质量,公司对部分低毛利业务进行了有序收缩,同时积极培育AI算力云服务等高毛利业务,此类业务正处于市场开拓期,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贡献,属于新兴业务发展的正常周期特征,公司将持续推进新业务落地,逐步释放其收入潜力。上述调整短期内对收入规模产生一定影响,但有利于公司集中资源聚焦高价值业务领域,符合长期发展规划。

(2)高固定成本结构
为支撑云服务业务开展,相关固定资产前期采购和后续折旧摊销为刚性要求;同时,为保障技术研发能力与业务连续性,核心团队人力成本需保持相对稳定。目前公司处于收入调整阶段,上述固定成本分摊对利润形成一定压力,此为公司业务发展阶段与成本结构特性的客观体现。公司前期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购置时间集中于2021年至2022年。根据公司会计政策及相关设备折旧摊销年限设定,上述设备预计自2026年起进入折旧摊销尾期,公有云业务的成本负担预计将相应减少。

(3)降本增效的滞后性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相关措施的效果正逐步显现但存在一定滞后性。公司积极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管理流程优化、运营效率提升等需通过业务周期逐步释放效益,短期内对利润的正向贡献尚未完全体现。

综上,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持续改善,业务结构调整已取得积极成效,高价值业务占比逐步提升。未来,随着新兴业务市场拓展与收入规模逐步增长、固定成本分摊效应进一步释放,以及降本增效措施长期效果的持续显现,公司经营业绩有望逐步回归稳健发展轨道。

(4)结合上市以来主要客户稳定性、行业政策、业务壁垒、市场竞争格局、同行业可比公司经营情况等,说明公司主营产品是否还具有市场竞争力;
公司上市以来通过聚焦核心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建立销售渠道和生态,关注客户满意度等举措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公司主要客户群体保持长期稳定。云产品业务以总经销商与其他渠道经销商体系为核心,客户关系稳固。同时,新拓展的AI算力云业务为公司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并成功吸引了多元化的新客户群体,形成了“存量稳定,增量发展”的健康格局。

行业政策方面,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数字化成为多行业IT系统建设的主旋律。公司以“为客户提供数字化的坚实底座”为战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国2025—2027
家相关主管部门文件《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 年)》《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等均提到通过云计算、AI智算等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通过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支持云计算服务在企业的深度应用。数字化已成为国家战略规划,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政策指引和强力支持。

行业壁垒及行业竞争方面,私有云方面,根据IDC发布的《中国软件定义存储(SDS)及超融合存储系统(HCI)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4全年》显示,2024年全年青云科技超2025年第一季度》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青云科技超融合软件市场排名位列第三(市占率10.20%)。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方面云计算领域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不同厂商在领域中均有各自市场布局和市场份额,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包括华为、深信服在内的传统竞争对手;公有云方面,早期布局云计算行业的一些大型企业如阿里云、腾讯云等,基于多年的经营,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公司业务体量相对于行业大型企业规模较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规模、品牌等方面与阿里云、腾讯云等行业领先企业均存在较大的差距,竞争压力较大;另一方面,数字化为云计算带来新的内涵和发展方向,云原生、云计算和云原生融合,AI智算、多元算力、算力互联互通等领域的需求和技术不断涌现。

公司自2020年开始在高性能计算、智算等领域的研发项目逐步转化为产品,得益于自研云原生平台及云计算、云原生、AI智算、分布式存储等领域多年积累,同时根据IDC发布的《中国算力调度平台技术能力评估,2024》报告,公司在算力资源管理能力、算力调度管理、算力编排、算力运营、平台架构、部署特性等多个维度评估表现较好,公司相关产品在市场中具备一定竞争力。

同行业可比公司经营情况方面,深信服卓易信息华胜天成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均有所上升,亦呈现净利润上升或净亏损缩窄的状态;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表现相比,公司本期营业收入受公司战略性调整影响,增速存在一定差异。同时,由于收入减少因此本期净利润亏损较上年同期略有增加。

公司本期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变动方向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相比趋势,具体如下:单位:万元

同行业可 比公司营业收入 变动比例净利润变动比例 
 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2025年1-6月2024年1-6月 
深信服300,934.94270,733.8311.16%-22,764.41-59,194.53不适用
卓易信息17,410.2415,674.6911.07%2,092.00493.88323.58%
华胜天成226,232.30215,240.175.11%-8,331.05-11,537.15不适用
平均值181,525.83167,216.238.56%-9,667.82-23,412.60不适用
云科技10,011.2214,416.14-30.56%-4,156.27-3,763.8810.43%
注1:由于卓易信息华胜天成对所持有的部分金融资产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报告期内净利润影响较大,卓易信息华胜天成净利润选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进行列示,青云科技的净利润数据为公司净利润数据。

注2:如本年度及上年度均为负值且持续扩大,变动比例列示为正,如本年度及上年度均为负值但有所缩窄,变动比例计算情形不列示;其他上年度为负值的变动比例计算情形不列示。

综上,传统云产品业务方面,虽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但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公司已有一定市场布局、市场份额和良好的市场声誉,在金融、能源、高校、医疗等行业领域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很高的客户认可度,过去三年复购率均较高。传统云服务方面,公司提供的服务较为成熟,客户较为稳定,同时使用传统公有云服务的客户具有对业务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不愿轻易迁徙的特性,公司也将云服务业务作为混合云解决方案的必要组成部分。AI算力业务方面,公司在自研云原生平台及云计算、云原生、AI智算、分布式存储等领域多年积累,拥有标杆案例,已服务一定数量的各行业优质客户,公司相关产品在市场中具备一定竞争力。

(5)结合前述因素说明公司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充分提示相关风险,说明公司今年以来为改善经营状况、提升持续经营能力采取的具体措施;
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长期以来持续亏损的具体原因主要为公司2021-2022年在创新技术和产品研发、销售体系建设等领域投入较大,公司2021年A股上市后公司对人员进行大规模招聘,虽2022年开始公司进行业务调整并实施降本增效措施,但公司目前的毛利贡献不足以覆盖期间费用;另一方面,公司前期购置传统云服务所需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资本性支出金额带来的折旧成本较大,故导致自公司成立以来均为亏损。2023年以来,公司毛利已持续处于提升趋势,净亏损逐步缩窄。

公司已在《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提示风险如下:1、尚未盈利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公司前期购置云计算平台所需服务器、网络设备、GPU服务器等固定资产的资本性支出金额带来的折旧成本较大;另一方面,公司目前的毛利贡献不足以覆盖期间费用,处于亏损状态。目前具备混合云形态及能力的同行业公司大多均处于亏损状态,公司业绩表现符合行业特点。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余额为-119,670.54万元。公司尚未盈利将造成公司现金流紧张,对公司资金状况、研发投入、业务拓展、市场拓展、人才引进、团队稳定等方面造成影响。公司短期内无法现金分红,将对股东的投资收益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投入云计算产品的研发,存在近期的毛利贡献不能完全覆盖研发和销售投入从而加大短期盈利的难度的风险。

2025年上半年公司延续上年战略调整方案,一方面着力增加高毛利业务规模,大力发展公司核心优势产品,聚焦于有稳定数字化需求的价值企业客户;另一方面力行提质增效,优化组织和管理流程,产研和销售聚焦投入在核心优势产品,提升整体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云服务业务实现盈利,毛利较上年同期增长531.89万元,毛利率6.60%,较上年同期增加7.89个百分点。若未来公司私有云业务及算力业务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或云计算行业整体下行或政策变化导致收入下降,公司未来营业收入存在下滑的风险。

为改善经营状况,公司已对相关业务进行战略调整,具体措施如下:(1)着力增加高毛利业务规模,控制云服务业务毛利率亏损幅度,聚焦于有稳定数字化需求的价值企业客户;
(2)优化组织和管理流程,精简团队规模,着力提升人效,对职工薪酬支出总额有效控制,产研和销售聚焦投入在核心优势产品,提升整体竞争力;
(3)力行降本增效,精细化管理,降低房租成本、会议办公成本等支出。

(6)结合上市以来公司净资产变动情况及趋势、公司2025年以来经营业绩亏损情况,说明本年度公司是否可能出现净资产为负的情况并触及科创板上市公司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情形,并就公司存在可能出现净资产为负的情况以及相关退市风险进行充分提示;2021-2025年半年度,公司持续亏损,净资产分别为58,247.22万元、32,995.50万元17,979.44万元、8,732.01万元和5,699.94万元,净资产持续下降,报告期各期净资产下降绝对值分别为25,251.72万元、15,016.06万元、9,247.43万元和3,032.07万元,下降速度已放缓。

2025年半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4,140.33万元,上年同期实现净利润-3,875.20万元,亏损绝对值同比增加6.84%,主要是因为本期收入减少所致。2025年4-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688.04万元,较第一季度增加4,036.66万元,已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公司将持续改善基本面,努力推动经营稳定向好,避免出现重大经营决策失误、基本面重大变化等事项,以排除净资产为负及潜在退市风险。

从审慎角度,公司进一步提示触发退市条件风险如下:
由于影响公司经营的内外部因素较为复杂,若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公司将可能持续亏损,营业收入、净资产大幅下降,进而触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12.4.2条涉及出现的情形,即(1)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则可能导致公司面临触发退市风险警示甚至退市条件的风险。同时,若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公司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公司股票投资价值将大幅下降,将可能出现交易不活跃情形,股票市值及交易价格、股票交易量、股东数量可能因公司投资价值大幅降低而触发退市标准,出现退市风险。而根据《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公司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股票直接终止上市,不再适用暂停上市、恢复上市、重新上市程序。

(7)进一步核查公司是否存在其他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经营风险,若存在,请充分提示相关风险。

公司不存在其他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经营风险。

2、关于资金周转:根据半年报,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60.58万元,较去年同期由正转负,且公司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已持续多年为负。公司近三年一期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5.04%、71.20%、84.87%、87.41%,持续增长且处于高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12,979.33万元,较上年期末减少45.53%,主要系本期归还银行借款增加所致;新增长期借款6,416.67万元。报告期内,公司产生利息费用676.76万元、利息收入57.88万元。

请公司:(1)补充说明货币资金主要存放地点、期初与期末资金余额、期间变动情况、日均余额、利息收入,说明公司利息收入与货币资金规模是否匹配;(2)补充说明新增长期借款的主要情况,包括借款对象、借款时间、借款金额、是否存在抵押担保、截至期末产生的财务费用、主要用途,并结合资金预算安排、经营投资计划、采购支付及销售回款等情况,说明报告期内新增大额长期借款的原因及合理性;(3)结合公司日常经营模式、资金运营需求、同行业可比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等,说明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是否与所属行业一般水平存在较大背离,若是,说明原因及合理性;(4)结合现有货币资金、经营性现金流、营运资金需求、融资能力、偿债安排等,说明报告期内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大幅减少的原因,并进一步说明当前现金流能否满足日常经营需求、是否存在较高流动性风险,如是,请充分提示风险,并披露公司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改善现金流状况的措施。

回复:
(1)补充说明货币资金主要存放地点、期初与期末资金余额、期间变动情况、日均余额、利息收入,说明公司利息收入与货币资金规模是否匹配;
单位:万元

公司名称2025/6/30资 金余额2024/12/31 资金余额期间变动存放地点
北京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11,489.9320,724.25-9,234.32公司所属境内银行账户
北京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15.71218.65-202.94支付宝
光格网络技术(成都)有限 公司0.080.010.07公司所属境内银行账户
云科技有限公司3.731.352.38公司所属境内银行账户
CloudComputingHKLimited308.44409.87-101.43公司所属境外银行账户
CloudComputingHKLimited25.4524.041.41PayPal
北京青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3.43130.88-117.45公司所属境内银行账户
青云云计算有限公司-0.000.00公司所属境内银行账户
山东泉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101.04101.14-0.10公司所属境内银行账户
北京数政青云科技有限公司4.560.034.53公司所属境内银行账户
青云存储科技(成都)有限 公司3.8166.33-62.52公司所属境内银行账户
北京青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30.23130.27-0.04公司所属境内银行账户
青云智能科技(苏州)有限 公司1.8716.59-14.72公司所属境内银行账户
北京全象云科技有限公司20.761.1919.57公司所属境内银行账户
天府青云(成都)科技有限 公司0.070.000.07公司所属境内银行账户
北京青云智算科技有限公司847.762,001.22-1,153.46公司所属境内银行账户
北京青云智算科技有限公司11.791.3210.47支付宝
武汉青云技术有限公司0.681.91-1.23公司所属境内银行账户
合计12,979.3323,829.05-10,849.71--
公司货币资金的利息收入、日均余额及货币资金规模与利息收入的匹配情况如下: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