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医药(300149):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睿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回复说明(豁免版)

时间:2025年10月13日 19:45:55 中财网

原标题:睿智医药: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睿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回复说明(豁免版)






关于睿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回复说明 信会师函字[2025]第ZI589号




关于睿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回复说明

信会师函字[2025]第ZI589号


深圳证券交易所:
贵所于 2025年 09月 16日下达的《关于睿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审核函〔2025〕020051号)(以下简称问询函)已收悉。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会计师”或“本所”)作为睿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智医药”或“公司”)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计机构,对问询函中提到的要求会计师核查的问题进行了审慎核查,现回复如下:
说明:
1、如无特别说明,本问询回复中所涉及的简称或释义与《募集说明书》中相同。

2、本问询函问题的回复中若出现总计数尾数与所列数值总和尾数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所致。

3、本所没有接受委托审计或审阅 2025年 1月至 6月期间的财务报表,以下所述的核查程序及实施核查程序的结果仅为协助睿智医药回复贵所问询函目的,不构成审计或审阅。

问题一
根据申报材料,公司主营业务由化学业务、药效药动业务和大分子业务构成。最近三年,营业收入持续下降,分别为 132,658.43万元、113,836.58万元和97,020.48万元,其中化学业务板块收入 36,203.57万元、32,723.55万元和25,619.48万元,大分子业务板块收入 25,323.20万元、20,649.56万元和 15,750.17万元。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36,241.80万元、-91,693.90万元和-22,651.23万元,由盈转亏,主要受业务板块调整、创新药市场融资环境变动等影响。2025年 1-3月,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126.13万元和 664.21万元,同比增长11.37%和 126.09%。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26.59%、25.91%、22.00%和 27.47%,各业务板块毛利率均呈下降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以境外收入为主,各期占比均超 70%,公司境外收入分别为 93,458.43万元、94,171.86万元、80,563.62万元及 21,133.70万元,波动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23.27%、24.96%、26.34%和 32.51%;公司境内毛利率分别为 30.55%、30.62%、-0.40%和 6.00%,波动较大,主要系2024年公司境内业务中大分子 CDMO业务严重亏损。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 9,227.81万元、7,746.83万元、5,955.09万元和 1,210.15万元,研发费用率为 6.96%、6.81%、6.14%和 4.63%,均呈递减趋势。公司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34,149.46万元、26,385.25万元、17,671.93万元和20,279.6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74%、23.18%、18.21%和 19.41%,账龄 1年以内的占比分别为 89.93%、81.11%、70.15%和72.81%,呈下降趋势。公司应收账款 2024年度下降主要系公司对嘉立医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应收账款单项计提坏账所致。

报告期各期末,货币资金金额分别为 76,166.43万元、34,725.96万元、36,832.88万元和 34,791.99万元。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26,246.04万元、15,099.23万元、16,820.73万元和 1,005.87万元,呈下降趋势。报告期内,公司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截至最近一期末,公司原材料账面余额为 3,678.42万元,主要系 CDMO业务板块前期战略储备的原材料。库存商品账面余额为 616.52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较多关联交易,包括向关联方采购、销售、出租和承租房屋、资金拆借、资产转让等。截至 2025年 3月 31日,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为 3,978.62万元,包括应收房租押金等;其他应收款 1,238.59万元,包括应收股权转让款、应收往来款、应收租金等。

2023年 12月、2024年 9月,公司和公司高管因资产减值不准确、信息披露不规范等原因曾收到广东证监局警示函和深交所监管函。公司于 2024年 10月 1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议案》。报告期内,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55,002.95万元、-87,786.99万元、-15,688.26万元和 184.76万元,主要为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和商誉减值损失。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新增前五大客户和前五大供应商。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长及高管变动较为频繁。公司原实控人曾宪经用所持6.03%公司股份抵顶对 WOO SWEE LIAN2亿元欠款。2025年 5月 6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为 WOO SWEE LIAN(胡瑞连),国籍为马来西亚,为完美中国的联合创始人、董事。2021年 3月,WOO SWEE LIAN曾因吉林吉福参生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纠纷,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采取了刑事拘留强制措施,自 2021年 3月 30日起取保候审,2024年 12月,WOO SWEE LIAN收到吉林市公安局出具的《撤销案件决定书》。

2025年 6月,公司公告拟用自有资金合计 1,5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广州睿盈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盈投资)、广州睿莲安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莲安美),睿莲安美设立目的为在公司现有的微生态医疗业务基础上,拓展包括倡导益生菌、保健品及健康管理等大健康业务。公司于 2025年 6月 11日发布《关于出售参股公司股权的公告》,转让广东生和堂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和堂)全部股份,根据申报材料,该公司属于公司报告期内原微生态健康业务的上下游产业链公司。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 21,623.34万元,包括对 Shang Pharma Capital LP等的股权投资,公司对该股权投资不认定为财务性投资。2025年 9月 3日,公司公告子公司北海睿智拟与深圳市投控东海投资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出资设立投资合伙企业,其拟认缴出资 5,800.00万元。根据合伙协议,成立该基金目的在于投资于以创新药、医疗器械为主的医疗健康产业,重点投资创新药。

请公司补充说明:(1)结合公司业务板块调整、创新药市场融资环境变动、主要客户及变动情况、定价模式、销售单价和数量、主要原材料成本及费用变化情况、下游行业需求、市场竞争等,分业务说明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波动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一致,相关不利因素是否持续;并结合最新一期财务数据等,说明公司为改善业绩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其有效性。(2)说明境外业务的开展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主要国家地区的主要客户名称、所在地、成立时间、历史合作、销售金额及占比、毛利率、境外业务模式及交付方式,境外销售定价原则、信用政策、收入确认方式等;美国相关政策内容及导向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是否存在收入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公司是否有应对措施及有效性。(3)结合境内外业务客户构成差异、定价模式、成本差异、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等,说明公司境内外毛利率差别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境内毛利率大幅波动的原因及合理性。(4)结合公司在研项目进展、研发人员数量变化等情况,说明研发费用逐年降低的原因及合理性,并结合未来研发布局方向、招聘计划、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等,说明公司研发投入占比低于行业平均是否对未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5)结合对嘉立医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等单项计提和转回的具体情况、相关依据,说明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前五大客户应收账款回款(包括应收账款融资、应收票据兑付等)是否出现恶化趋势,客户信用情况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是否存在应单项计提减值准备而未计提的情况;结合账龄、计提比例、期后回款及坏账核销情况,说明账龄 1年以内的占比下降的原因,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及时,是否与同行业公司可比。

(6)说明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的原因及合理性,并结合公司货币资金、经营活动现金流、营运资金需求、带息债务及偿还安排、在建或拟建项目支出安排、未使用银行授信情况等,量化说明公司偿债能力及相关有息债务还款安排。(7)结合存货构成、库龄、用途、期后销售、原材料价格波动情况、计提政策、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等,说明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是否充分。(8)报告期内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合理性、交易价格的公允性,关联方应收应付款形成的原因及其合理性,是否涉及资金占用,是否按规定履行决策和信息披露程序。结合公司承租和出租关联方房屋的具体情况,包括位置、面积、用途、关联方是否同时在前述房屋存在经营活动,说明是否存在与上述关联方办公场所、资产、人员混同的情形。(9)结合不同业务生产线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及成新率,与产能的匹配性,折旧政策是否符合行业惯例,说明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结合公司收入变动、业务发展情况、重大资产减值测试具体过程等,说明在公司业绩下滑、CDMO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情况下,相关资产是否存在进一步减值风险,减值计提是否充分。公司连续几个会计年度存在长期资产减值不准确且披露不规范等事项的原因,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有效执行,已采取的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

(10)说明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及供应商变化的合理性,结合前五大客户和供应商的交易内容、新增前五大客户及供应商的成立时间、注册地、是否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存在关联关系,生产经营情况、获取方式、合作历史、新增大额交易的原因,是否具有商业合理性。

(11)结合报告期内董监高、核心技术团队人员的离职情况及对应项目开展情况等,说明公司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性、前述离职人员对客户和供应商的影响、供应商和客户稳定性,结合财务数据等说明公司是否因此存在业绩持续下滑的风险,是否影响内控制度执行有效性。结合现实控人 WOO SWEE LIAN的工作背景,说明其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和后续整合措施等,是否可能加剧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恶化的风险。(12)说明公司原实控人曾宪经用向 WOO SWEE LIAN借款的背景、原因、用途,曾宪经到期未向 WOO SWEE LIAN还款及股权质押到期无法偿还的原因;结合控制权变更的原因、过程、协商情况,说明是否存在通过诉讼方式导致股权变动规避收购程序的情形,双方是否存在抽屉协议或其他未披露的利益安排,控制权变动的真实性,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公司控制权是否稳定;说明外资股东出资是否符合外商投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出资方式、外资、外汇、税收等相关规定;说明公司现实控人 WOO SWEE LIAN涉嫌职务侵占相关案件的背景、具体情况、调查结论及最新进展,是否存在被进一步立案、采取强制措施的风险,是否影响董事长任职和股东资格,是否会对本次发行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3)结合上述情况,说明公司是否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及判断依据。(14)结合生和堂、睿莲安美的经营范围、业务布局、与公司目前业务规划及协同性等,说明公司剥离生和堂、拟设立睿莲安美的原因及合理性,公司是否聚焦主业。(15)列示可能涉及财务性投资相关会计科目明细,包括账面价值、具体内容、是否属于财务性投资、占最近一期末归母净资产比例等;列示最近一期期末对外股权投资情况,包括公司名称、账面价值、持股比例、认缴金额、实缴金额、投资时间、主营业务、是否属于财务性投资、与公司产业链合作具体情况、后续处置计划等。说明公司拟投资合伙企业是否认定为财务性投资,如是,是否涉及扣减情形,如否,结合拟投资合伙企业的投资协议主要条款内容、对外(拟)投资企业情况及与公司主营业务协同性等,说明未将对该拟投资合伙企业的投资认定为财务性投资的原因及合理性。公司最近一期末是否存在持有较大的财务性投资(包括类金融业务)的情形,自本次发行相关董事会前六个月至今,公司已实施或拟实施的财务性投资的具体情况,说明是否涉及募集资金扣减情形。

请公司补充披露相关风险。

请保荐人和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并说明对公司外销收入真实性进行核查的手段、具体核查过程及取得的核查证据,涉及函证的,说明函证金额及比例、报告期内回函率及函证相符情况、未回函比例、未回函比例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如适用)、回函不符情况、执行的替代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所取得的原始单据情况,实际走访并取得客户签章的访谈记录情况,期后回款情况,所取得外部证据情况等,并说明已采取的替代措施是否有效、充分,相关证据是否能够相互印证。请公司律师核查(2)(8)(9)(10)(11)(12)(14)(15)并发表明确意见。


【公司回复】
一、结合公司业务板块调整、创新药市场融资环境变动、主要客户及变动情况、定价模式、销售单价和数量、主要原材料成本及费用变化情况、下游行业需求、市场竞争等,分业务说明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波动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一致,相关不利因素是否持续;并结合最新一期财务数据等,说明公司为改善业绩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其有效性 (一)所处行业发展变化情况
公司专注于为全球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以及科研院校提供药物发现、开发与生产服务,属于医药研发及生产服务(以下简称 CRO/CDMO)行业。作为医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CRO/CDMO服务能有效降低各类药企的研发成本,满足其对多元化新技术的需求,并提升研发效率。鉴于该行业与全球制药行业发展及新药研发投入紧密关联,创新药市场的融资环境与政策导向变化将直接传导至CRO/CDMO行业,影响相关企业订单的获取。

1、创新药市场融资环境变动
从全球市场来看,从 2022年开始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呈现断崖式下跌,且低迷期持续到 2023年,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的持续低迷影响了CRO/CDMO企业的订单获取。进入到 2024年,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呈现回暖态势。根据 IQVIA Institute发布的《Global Trends in R&D》报告数据,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规模从 2023年的 710亿美元显著回升至 2024年的 1,020亿美元,同比增长 43.70%,反映出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

回归国内创新药行业发展和融资环境来看,2017年中国药审改革助力了中国创新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但是国内本土创新药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国产创新药研发靶点扎堆、同质化严重的激烈竞争局面。与全球投融资环境变化相对应,国内创新药融资金额从 2022年开始大幅度下降,并持续到 2023年。此外,2021年开始,随着国家药监局出台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相关政策文件,叠加融资环境影响,国内创新药企业面临融资困难、优化产品管线、减少临床试验数量等困局。国内创新药的行业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对于 CRO/CDMO企业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全球创新药融资市场在经历了 2022-2024年的深度调整后,2025年显现出企稳复苏的迹象,但基础尚不牢固,目前进入理性、挑剔的价值投资新阶段。而中国创新药市场的融资环境复苏滞后于全球,且内部出现了显著的结构性分化:二级市场估值重塑持续,一级市场资金高度集中于拥有全球首创潜力、差异化技术平台及出海能力的企业,同质化产品融资极其困难。
2、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目前国内的 CRO/CDMO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台型企业,可以覆盖"药物发现→商业化生产"全链条的服务能力,代表企业是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睿智医药等;另外一类则是细分专业型企业,深耕特定环节,比如泰格医药专注于临床试验、昭衍新药专注于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等。

CDMO作为 CRO/CDMO价值链中规模效应最显著的环节,在 MAH制度的
政策驱动下,近年来迎来快速发展。这一趋势吸引传统 CRO企业及创新药企跨界布局,通过自建产能或分拆业务进军 CDMO领域,例如信达生物成立 CDMO平台夏尔巴生物,总产能扩充至 60,000升;三生制药设立晟国医药,在上海张江基地布局 3.8万升大分子产能,并规划苏州基地 2万升产能+制剂生产线。然而,大规模产能扩张导致 CDMO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危机。

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表明,2023年全球大分子产能利用率跌至 70%,部分新建产能闲置,CDMO企业陆续出现关停现象。

2022年以来,在全球投融资收缩、地缘政治压力、技术创新及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国内 CRO/CDMO行业经历了深刻的转型与重构。行业资源快速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处于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复苏,企业订单量增加,业内竞争也显著加剧,行业的竞争将是技术、全球化、效率和规模的综合较量,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3、下游行业需求
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在 2021年投融资触顶后,历经 2022-2023年深度调整,2024年回暖迹象显著。但复苏效应向 CRO/CDMO行业的传导滞后,行业尚处过渡阶段。相较于全球市场,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复苏步伐更为缓慢,2024年仍处于整合期:一方面资本市场态度持续谨慎,资金供给受限;另一方面创新药同质化竞争加剧与 CDMO领域产能过剩的问题尤为突出,进一步延缓了行业复苏进程。

进入 2025年,随着全球对创新药研发的重视程度与资源投入持续提升,整个创新药产业链景气度不断攀升,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活动也随之愈发活跃。国内创新药企出海的步伐明显加快,license-out(对外授权)交易活跃、交易首付款与规模均实现显著增长,有效地促进了行业需求的复苏。与此同时,随着港股市场回暖以及科创板 IPO新政落地,整个生物医药产业链注入了新一轮发展动力。此外,在新靶点、新技术尤其是新模态药物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医药行业创新不断突破,研发需求持续增长,拉动了 CRO/CDMO业务的复苏。作为创新药研发的关键服务支撑,CRO/CDMO行业业务需求与下游药企研发投入直接挂钩,在订单量大幅增长的驱动下,行业业绩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二)公司主要经营数据变动原因及合理性,与同行业比较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财务数据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2025 1-6 年 月2024 年度 2023 年度 2022 年度
 金额金额变动比例金额变动比例金额
营业收入53,379.8097,020.48-14.77%113,836.58-14.19%132,658.43
营业成本37,892.1375,869.80-10.01%84,312.55-14.78%98,932.88
毛利率29.01%21.80%-4.14%25.94%0.52%25.42%
营业毛利15,487.6721,150.68-28.36%29,524.03-12.46%33,725.55
期间费用13,250.6126,757.68-23.47%34,963.95-15.18%41,223.62
投资收益1,289.351,009.19-1194.09%-92.24-100.07%139,104.03
减值损失-1,444.40-18,644.61-78.91%-88,394.3555.07%-57,002.74
营业利润3,167.17-21,683.72-76.84%-93,636.37-225.26%74,752.48
净利润2,534.54-22,651.23-75.30%-91,693.90-353.01%36,241.80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679.23-23,574.42-74.36%-91,931.9347.46%-62,341.95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 132,658.43万元、113,836.58万元、97,020.48万元和 53,379.80万元,毛利率为 25.42%、25.94%、21.80%和 29.01%;公司净利润为 36,241.80万元、-91,693.90万元、-22,651.23万元和 2,534.54万元。2022年至 2024年,受创新药行业不及预期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呈现下降趋势,2025年 1-6月开始出现稳步回升;另外,因业务调整处置子公司及联营企业产生投资收益、上海睿智医药研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睿智”)经营不及预期导致计提商誉减值和长期资产减值等影响,公司报告内净利润存在波动。具体分析如下:
1、营业收入变动分析
(1)按业务类型收入变动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按业务类型构成的营业收入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业务类型2025年 1-6月 2024年度 
 营业收入收入占比营业收入收入占比
化学业务13,108.0424.56%25,619.4826.41%
药效药动业务29,310.5154.91%54,712.8056.39%
大分子业务10,459.4119.59%15,750.1716.23%
业务类型2025 1-6 年 月 2024 年度 
 营业收入收入占比营业收入收入占比
其他277.510.52%427.780.44%
主营业务收入合计53,155.4799.58%96,510.2399.47%
其他业务收入224.320.42%510.240.53%
合计53,379.80100.00%97,020.48100.00%
(续上表)

业务类型2023年度 2022年度 
 营业收入收入占比营业收入收入占比
化学业务32,723.5528.75%36,203.5727.29%
药效药动业务59,458.8352.23%55,792.9742.06%
大分子业务20,649.5618.14%25,323.2019.09%
其他354.890.31%14,784.5811.15%
主营业务收入合计113,186.8499.43%132,104.3399.58%
其他业务收入649.740.57%554.110.42%
合计113,836.58100.00%132,658.43100.00%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32,658.43万元、113,836.58万元、97,020.48万元和 53,379.80万元,其中主营业务系化学业务、药效药动业务、大分子业务及其他(微生态营养制剂及小分子 CDMO),其他业务收入主要系租金及其他收入。

其中,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 99.58%、99.43%、99.47%和 99.58%。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变动-14.19%、-14.77%和 14.75%,主营业务中不同业务板块收入的变动分析如下:
1)化学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化学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36,203.57万元、32,723.55万元、25,619.48万元和 13,108.04万元。由于化学研发业务所处的市场发展成熟度较高、市场竞争激烈,并且现有部分客户减少化学药物研发投入,转向生物药研发等原因,导致化学板块的业务有所减少。

2)药效药动业务
公司药效药动业务包括药代药动业务和药理药效业务,服务内容涵盖体内外药效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安全毒理等相关性研究。报告期内,药效药动业务收入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2025年 1-6月2024年度 2023年度 2022年度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变动营业收入变动营业收入
药代药动业务17,023.2935,053.307.41%32,635.8524.57%26,198.53
药理药效业务12,287.2219,659.50-26.71%26,822.99-9.36%29,594.44
合计29,310.5154,712.80-7.98%59,458.836.57%55,792.97
公司在药效药动业务具备较好的技术积淀及良好的行业口碑。药效药动业务紧跟技术趋势,持续构建前沿性技术平台,以确保向客户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为进一步扩张药效药动业务,公司积极扩建启东大动物实验平台,为大分子药物相关业务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报告期内,药效药动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为 55,792.97万元、59,458.83万元、54,712.80万元和 29,310.51万元。

2023年,借启东大动物实验平台扩建契机,公司药代药动业务放量,收入增长 24.57%,带动药效药动板块整体提升。2024年受市场需求疲软影响,药理药效收入 19,659.50万元,同比骤降 26.71%,致药效药动业务收入未达预期。202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研发回暖,药效药动收入 29,310.51万元,同比增长 13.44%。

3)大分子业务
公司大分子业务包括生物药研发服务和大分子 CDMO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大分子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25,323.20万元、20,649.56万元、15,750.17万元和 10,459.41万元。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2025年 1-6月 2024年度 2023年度 2022年度 
 营业收入收入占比营业收入收入占比营业收入收入占比营业收入收入占比
生物药研 发服务10,194.9097.47%15,031.1195.43%16,329.9379.08%17,054.8267.35%
大分子 CDMO264.512.53%719.064.57%4,319.6320.92%8,268.3832.65%
合计10,459.41100.00%15,750.17100.00%20,649.56100.00%25,323.20100.00%
2022年-2024年,公司收入有所下降主要由于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公司大分子业务板块的订单获取情况未达到预期。大分子 CDMO业务大幅下降,源于公司进入大分子 CDMO的时间不长,尚未累积较好的行业口碑及获得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且现阶段主要面向国内生物医药客户。2021年底开始国内创新药行业投融资放缓,使得下游客户出现融资不顺畅、资金不足的情况,且相较临床前CRO,临床阶段的推进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导致下游客户延缓了管线的研发进度,也导致国内 CDMO市场订单减少。

2025年 1-6月,医药市场回暖,研发需求增加,公司大分子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10,459.41万元,同比增长 54.68%。

4)其他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入分别为 14,784.58万元、354.89万元、427.78万元和277.51万元,主要系微生态营养制剂及小分子 CDMO业务收入。其中,2022年公司微生态营养制剂和小分子 CDMO业务收入为 12,995.64万元和 1,233.03万元。

因公司主动调整业务板块,2022年出售益生元业务和小分子 CDMO业务,故 2022年之后公司无小分子 CDMO业务收入,仅有少量的益生元产品销售收入。


(2)客户结构及变动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的客户结构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2025 1-6 年 月 2024 年度  
 营业收入收入占比营业收入收入占比变动
境外客户42,661.5179.92%80,563.6283.04%-14.45%
境内客户10,718.2920.08%16,456.8616.96%-16.31%
合计53,379.80100.00%97,020.48100.00%-14.77%
(续上表)

项目2023年度  2022年度 
 营业收入收入占比变动营业收入收入占比
境外客户94,171.8682.73%0.76%93,458.4370.45%
境内客户19,664.7217.27%-49.83%39,200.0029.55%
合计113,836.58100.00%-14.19%132,658.43100.00%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结构以境外客户为主,各期占比均超 70%。2022–2023年境外收入基本稳定;2024年受全球医药融资紧缩及价格竞争加剧影响,境外需求下滑,收入同比下降 14.45%。2025年上半年海外新药研发市场回暖,境外客户收入 42,661.51万元,同比增长 10.41%。

境内客户收入方面,2022年主营业务中微生态健康业务收入为 11,586.85万元,当年 6月出售量子高科(广东)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量子高科”)后该业务收入骤减,加之 CRO/CDMO赛道竞争升级、价格承压,境内客户收入由 2022年的 39,200.00万元逐年降至 2024年的 16,456.86万元,累计降幅约 58%。2025年上半年随着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回暖,医药研发需求回升,境内客户收入10,718.29万元,已恢复增长。

2022年-2024年,一方面因公司主动调整业务板块,2022年出售益生元业务和小分子 CDMO业务,自 2022年起无相关业务收入导致整体营业收入下降;另一方面受投融资环境及市场竞争格局影响,全球生物医药行业进入阶段性调整,管线优先级重排,高成本早期项目推迟等导致外包订单释放节奏放缓,CRO/CDMO赛道竞争加剧,价格压力上升,公司订单获取不及预期,公司CRO/CDMO业务收入呈下降趋势。2025年 1-6月,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上涨 14.75%,收入同比上涨主要系 2025年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呈现回暖态势,同时公司进行了组织结构优化、战略调整,加强前端商务拓展团队的市场拓展能力,加大力度拓展获客渠道,使得订单量增长。综上,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的变动符合市场行业变动趋势及公司的经营情况,具有合理性。



2、毛利率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不同业务毛利率情况如下:

业务类别2025年 1-6月  2024年度   
 毛利率收入占 比加权平 均毛利 率贡献毛利率收入占比加权平 均毛利 率贡献 
主营 业务化学业务13.41%24.56%3.29%14.01%26.41%3.70%
 药效药动业务39.49%54.91%21.68%31.65%56.39%17.85%
 大分子业务20.61%19.59%4.04%1.47%16.23%0.24%
 其他43.18%0.52%0.22%17.98%0.44%0.08%
主营业务小计29.36%99.58%29.24%21.98%99.47%21.86% 
其他业务-53.82%0.42%-0.23%-12.14%0.53%-0.06% 
合计29.01%100.00%29.01%21.80%100.00%21.80% 
(续上表)

业务类别2023年度  2022年度   
 毛利率收入占 比加权平 均毛利 率贡献毛利率收入占比加权平 均毛利 率贡献 
主营 业务化学业务22.47%28.75%6.46%25.39%27.29%6.93%
 药效药动业务39.66%52.23%20.72%40.48%42.06%17.03%
 大分子业务-8.21%18.14%-1.49%-2.31%19.09%-0.44%
 其他51.38%0.31%0.16%17.71%11.15%1.98%
主营业务小计25.99%99.43%25.85%25.60%99.58%25.49% 
其他业务15.66%0.57%0.09%-16.02%0.42%-0.07% 
合计25.94%100.00%25.94%25.42%100.00%25.42%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毛利率为 25.42%、25.94%、21.80%和 29.01%,公司营业毛利率主要受主营业务中的化学业务、药效药动业务、大分子业务影响所致,以上三类主营业务加权平均毛利率贡献合计为23.52%、25.69%、21.78%和29.02%。

公司作为医药研发服务及生产外包服务企业,CRO/CDMO业务主要采用项目制的方式执行。公司在接受客户委托后,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技术特点,由对应的业务单元执行项目,最终将研究成果等资料转交给客户。公司销售定价策略一般按照“成本+合理利润”的原则,主要系根据实际研发要求(包括研发周期、研发难易程度等)及项目成本估算(主要考虑相关的人工成本、实验室设备及租金、物料费用),结合市场行情价格最终确定。公司作为劳务服务型企业,人力资源是公司核心生产要素之一,故公司提供服务的毛利率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成本 平均业务人数?固定成本占比 业务人均固定成本
毛利率 = 1- = 1- = 1-
平均业务人数
注:业务人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平均业务人数;业务人均产值=收入/平均业务人数;固定成本占比=固定成本/总成本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影响公司毛利率的变动因素为业务人均产值、固定成本占比及业务人均固定成本,其中毛利率水平与业务人均产值、固定成本占比成正比关系,与业务人均固定成本成反比关系。

业务人均产值是指公司业务人员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实现的平均营业收入,公司作为劳务服务型企业,选用业务人均产值指标能够对公司业务人员提供研究服务的效率进行较好地度量,能够较好的反映公司综合服务能力。公司成本结构中,职工薪酬、房租及水电和折旧摊销为固定成本,公司各期固定成本占比较高,属于刚性成本,是公司成本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固定成本占比、业务人均固定成本的变化情况能够反映公司成本要素的变化情况。

(1)化学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化学业务的毛利率为 25.39%、22.47%、14.01%和 13.41%,毛利率逐年下降。具体分析如下:
1)人均产值
报告期内,公司化学业务的人均产值如下:
单位:万元、万元/人
项目2025年 1-6月2024年度 2023年度 2022年度
 金额金额增长率金额增长率金额
营业收入13,108.0425,619.48-21.71%32,723.55-9.61%36,203.57
平均业务人员人数504551-12.63%631-10.06%702
业务人均产值26.0246.48-10.39%51.870.50%51.61
由于化学研发业务所处的市场发展成熟度较高、市场竞争激烈,并且现有部分客户减少化学药物研发投入,转向生物药研发等原因,导致化学板块的业务有所减少,化学业务收入规模持续下降。业务人均产值亦由 2022年的 51.61万元/人降至 2024年的 46.48万元/人,累计降幅约 10%。

2)成本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化学业务的成本构成及变动如下:
单位:万元、万元/人
项目2025 1-6 年 月 2024 年度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职工薪酬7,165.1963.13%12,976.0558.90%
房租及水电970.588.55%2,364.3110.73%
折旧与摊销1,127.189.93%2,126.179.65%
材料成本1,449.5312.77%3,195.0714.50%
其他637.595.62%1,368.306.21%
营业成本合计11,350.06100.00%22,029.91100.00%
其中:固定成本9,262.9581.61%17,466.5479.29%
业务人均固定成本18.38 31.69 
(续上表)

项目2023 年度 2022 年度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职工薪酬15,366.7060.57%17,446.1664.59%
房租及水电2,923.5211.52%2,637.559.77%
折旧与摊销2,013.637.94%1,640.346.07%
材料成本3,313.0913.06%3,510.5013.00%
其他1,754.066.91%1,775.456.57%
营业成本合计25,371.00100.00%27,009.99100.00%
其中:固定成本20,303.8580.03%21,724.0480.43%
业务人均固定成本32.18 30.97 
报告期内,公司固定成本占比高,刚性特征显著。化学业务收缩同步裁减研发服务人员,但房租及水电、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变动较小,2022年至 2024年,业务人均固定成本维持在 31万元/人左右。化学业务收入及人均产值下滑但固定成本未相应摊薄,化学业务毛利率因此逐年走低。

(2)药效药动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药效药动业务的毛利率为40.48%、39.66%、31.65%和39.49%,除 2024年毛利率下降,其他年度毛利率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 40%左右,具体分析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2025年1-6月  2024年度  
 营业收入收入占比毛利率营业收入收入占比毛利率
药代药动业务17,023.2958.08%45.73%35,053.3064.07%38.45%
药理药效业务12,287.2241.92%30.85%19,659.5035.93%19.51%
合计29,310.51100.00%39.49%54,712.80100.00%31.65%
(续上表)


项目2023年度  2022年度  
 营业收入收入占比毛利率营业收入收入占比毛利率
药代药动业务32,635.8554.89%38.49%26,198.5346.96%40.78%
药理药效业务26,822.9945.11%41.08%29,594.4453.04%40.21%
合计59,458.83100.00%39.66%55,792.97100.00%40.48%
2024年,因药理药效业务收入下滑 26.71%,产能利用率下降,固定成本摊薄不足,拖累药效药动业务毛利率走低。2025年 1-6月,海外新药研发需求回暖,公司同步升级药代药动与药理药效技术平台,并前瞻布局新模态药物,订单回流带动收入回升,产能利用率修复,毛利率已回复至前期水平。



1)人均产值
报告期内,公司药效药动业务的人均产值如下:
单位:万元、万元/人

项目2025年 1-6月2024年度 2023年度 2022年度
 金额金额增长率金额增长率金额
营业收入29,310.5154,712.80-7.98%59,458.836.57%55,792.97
平均业务人员人数5916031.09%597-0.32%599
业务人均产值49.6190.70-8.97%99.646.91%93.20
2023年,公司加大市场拓展力度,药效药动业务收入增长 6.57%,人员利用率提升,人均产值由 93.20万元/人升至 99.64万元/人。2024年,受市场需求疲软影响,订单获取低于预期,收入同比下降 7.98%;同期人员规模扩充,产能未能充分释放,人均产值回落至 90.70万元/人。

2)成本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药效药动业务的成本构成及变动如下:
单位:万元、万元/人

项目2025年 1-6月 2024年度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职工薪酬7,524.0042.42%13,083.5534.98%
房租及水电2,051.8911.57%4,973.7213.30%
折旧与摊销2,429.3713.70%5,084.2213.59%
材料成本4,576.7825.81%10,327.5227.62%
其他1,153.556.50%3,928.7910.51%
营业成本合计17,735.59100.00%37,397.80100.00%
其中:固定成本12,005.2667.69%23,141.4961.88%
业务人均固定成本20.32 38.36 
(续上表)

项目2023年度 2022年度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职工薪酬12,291.4034.26%12,940.4238.97%
房租及水电4,838.6113.49%4,214.7312.69%
折旧与摊销4,727.0413.18%4,053.5912.21%
材料成本10,988.8630.63%9,707.9629.23%
其他3,030.328.45%2,290.456.90%
营业成本合计35,876.23100.00%33,207.14100.00%
其中:固定成本21,857.0560.92%21,208.7463.87%
业务人均固定成本36.63 35.43 
公司成本结构中固定成本占比较大,固定成本对毛利率的影响相对较大。(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