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鹏科技(001283):2025年11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
时间:2025年11月03日 00:01:37 中财网 |
|
原标题: 豪鹏科技:2025年11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证券代码:001283 证券简称: 豪鹏科技
深圳市 豪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10
| 投资者关系
活动类别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电话会议
□其他() | | 参与单位名称 | 博时基金;华安基金;鹏扬基金;中邮创业基金;德邦基金;
诺安基金;同泰基金;九泰基金;长盛基金;长安基金;西
部利得基金;中信证券;开源证券;西部证券;国泰海通证
券;东方财富证券;国信证券;中泰证券;中金公司;长江
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国联民生证券等 106家机构的
130位投资者 | | 时间 | 2025年 11月 3日(周一)19:30~20:30 | | 地点 | 线上会议 | | 上市公司接待
人员姓名 | 董事长&总经理:潘党育
董事&副总经理:廖兴群
董事&董事会秘书:陈萍
财务总监:覃润琼 | | 投资者关系活动
主要内容介绍 | 一、经营情况更新:
回顾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正坚定走在一条“增速换挡、
质量攀升”的道路上,各项财务指标均呈现向好趋势。
在外部环境充满挑战、部分存量下游领域需求出现波动
的背景下,公司主动推进产品结构与客户组合的深度优化,
坚定布局AI端侧多应用领域。尽管这在短期影响了收入增速,
但公司在走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公司的盈利质量实现了渐 | | | 进式的修复,并与众多全球AI端侧头部客户开展前沿合作,
清晰地印证了公司向高附加值AI端侧业务战略转型的前瞻性
与正确性。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公司从“规模优先”到“质
量为王”经营理念转变的初步成果。
公司将战略资源精准投向未来,目前在三大核心方面已
形成突破之势。产品方面,公司聚焦于AI端侧能源方案的主
航道,新兴产品矩阵已成型,量产节奏明确;技术方面,多
路径迈向更高能量密度,构建“当下可量产、中期可迭代、
长期有储备”的技术矩阵,技术护城河持续拓宽,产业化进
程再提速;业务方面,储能业务已实现盈利,第二增长曲线
已然明晰,成长韧性不断增强。
清晰的发展路径和扎实的能力,将支撑公司实现更好地
价值创造。这将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订单能见度提升:当前,公司与多家全球头部AI端
侧科技品牌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2026年基于新技术的量产
项目储备及出货量可期,为收入增长提供强劲引擎。
2)盈利模型优化:随着高端AI产品占比的逐步提升,
以及惠州马安和潼湖工业园规模化效应的释放,公司整体盈
利水平将进一步修复、提升。
3)创新产品矩阵:在固态、高硅、钢壳、钠电等前瞻和
创新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将确保公司的产品在未来持续享有
技术溢价,避免同质化、内卷式的价格竞争,保障公司的利
润空间。
4)产能全球化布局不断完善:以惠州马安基地及惠州潼
湖基地为研发与制造中枢,以越南海防基地为国际化跳板的
“双核”产能布局,使公司能从容应对全球品牌客户的需求。
公司始终坚守“以技术为根,创新驱动价值;以客户为
本,联合定义未来”的初衷,在AI与新能源融合的浪潮中,
抓住时代机遇。 | | | 二、投资者主要问题:
1.钴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经营是否有影响?公
司产品是否有提价预期?
答:面对钴酸锂等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公司已积极采取
一系列应对策略,其核心可概括为“短期定价调整、中期产
品升维、长期技术溢价”的三重举措。
1)定价调整——结构性传导已启动,效果将逐季体现:
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以海外品牌厂商为主,客户对公司作为核
心供应商的能力和价值高度认可,对由于原材料大幅上涨带
来的成本压力传导也是能够理解并接受的,品牌客户也希望
与公司的合作关系是共赢和可持续的。
需要说明的是,价格传导具有结构性且存在一定滞后性。
三季度财报尚未体现提价效果,主要因为订单的价格调整需
按约定节点执行。后续的客户议价工作已陆续展开且进展顺
利,随着行业整体价格环境的改善,定价逻辑将更为明朗、
理性。
2)产品升维——订单结构优化是穿越周期的关键:单纯
的提价并非公司应对成本压力的唯一手段。公司正加速推动
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高溢价能力”的方向系统性升级。
具体而言,AI端侧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高端产品,因
其能为用户带来更优体验,客户对这类产品的技术溢价接受
度较高。例如,公司在固态电池、高硅负极、钢壳叠片工艺
等领域的长期技术储备正持续转化为产品竞争力。这些新产
品在定价时会充分考虑技术附加值,其占比的提升将深度重
塑公司的盈利模型。
3)长期布局: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能效率及优
化供应链合作等方式进行对冲。长期来看,公司的目标是持
续通过挖掘有潜力的下游应用、创新材料及工艺、不断迭代
产品以提升产品价值,并通过前沿技术的商业化保障产品竞 | | | 争力。
总而言之,公司有信心通过综合策略应对好本轮原材料
上涨的挑战。
2.公司储能业务的进展情况以及明年的预期?
答:储能市场目前呈现高景气度,公司始终认为储能是
一条优质的长期赛道,且行业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品质竞争的
根本方向上,产品质量及技术能力才是最强竞争力。
公司基于自身二十余年的电芯制造和成本管控能力,审
慎而坚定地布局储能赛道。自2023年布局储能领域以来,公
司充分利用在电池安全技术上的深厚积累,稳扎稳打做好研
发储备、回归商业本质做好产品定义,定位户用储能、工商
业储能、算力中心等细分赛道,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匹
配客户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同时,发挥公司的海外拓客经验
及优势,深度理解并满足海外高端客户对产品性能、品质的
严苛且灵活的要求,凭借成熟的全球化服务能力为国际市场
的开拓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公司储能业务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提升以及大客户的
陆续导入,该业务的收入规模和盈利水平呈现稳步上升的态
势。展望未来,公司将在深耕AI端侧能源主航道的同时,将
储能业务打造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3.公司在算力中心相关能源解决方案方面的布局情况?
答:在算力需求爆发的背景下,公司依托在电芯技术与
BMS管理系统领域的深厚积累,率先在数据中心备用电源
(BBU)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公司推出的高倍率、毫秒级响
应BBU电池系统,能够在瞬间大功率放电场景下保持稳定运
行,为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目前公司已
成为全球领先服务器厂商的合格供应商,并实现批量出货,
标志着公司成功切入了数据中心核心能源供应链。以此为基
础,公司正积极推进多个BBU项目的量产导入,通过“技术-
场景-生态”的三重协同,持续深化在AI服务器市场的战略 | | | 卡位。
与此同时,面对算力中心持续演进的大规模储能需求,
公司充分认识并理解算力中心储能场景对电池高倍率、高温
浮充及循环寿命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正从材料体系创新和平
台化开发着手,通过内部技术积累与外部联合开发相结合的
方式,针对算力中心应用场景的特定需求进行精准产品定义
与方案设计,为未来算力中心的大规模储能应用提供高附加
值、高性能匹配的专属储能产品。
4.公司在“AllinAI”战略指引下,目前转型成效如
何?
答:衡量公司AI转型成效的关键,应关注增长动能的结
构性变化。当前公司正处于关键的动能转换期,除AIPC产
品凭借其较高的市场渗透率,成为公司当前AI业务收入的主
要贡献板块外,更多新兴的AI端侧项目,例如AI眼镜、AI
耳机、AI玩具、AI服务器(BBU)及机器人等能源解决方案,
已经陆续量产出货。这些项目目前基数虽小,但增长曲线陡
峭,代表未来的核心增量。
受益于高能量密度电池解决方案的高附加值及规模化交
付优势,AI相关业务有望驱动整体盈利结构持续优化,具体
营收贡献将随终端新产品的上市节奏逐步释放。
5.随着大模型和算力不断成熟,从目前客户接触情况来
看,哪种端侧产品形式最有可能成为接下来的爆款?
答:基于当前与全球头部AI端侧品牌客户的接触和项目
进展,公司认为AI眼镜和AI玩具的市场最具潜力。
1)AI眼镜方面,市场已进入规模化增长的起量阶段,公
司作为核心的能源解决方案商,已深度嵌入某北美知名穿戴
品牌客户的供应链。同时也以此客户为标杆,积极拓展了更
多品牌客户,目前已与多家海内外品牌客户开展送样、审厂
及量产工作。为把握市场机遇,公司将匹配客户需求,提供
从软包到钢壳,从液态高硅到纯硅、固液态、全固态的技术 | | | 路线规划。
2)AI玩具方面,市场正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基于对
这一趋势的敏锐把握,公司早已积极推进与AI玩具厂商的合
作。
①一方面,传统玩具厂商正积极寻求“AI+”转型,其对
核心部件供应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公司能够精准匹配传统
玩具巨头在AI化转型过程中对能源方案的核心需求。
②另一方面,新兴的AI硬件创业公司也在快速涌现,它
们构成了公司在AI玩具领域的又一重要目标客户群。对于这
些新兴品牌而言,产品的差异化、稳定交付和可靠的品质是
立足市场的关键。公司作为其关键的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
利用自身快速响应和成熟量产的能力,帮助这些创新产品实
现高效落地与迭代。
整体来看,公司在“AllinAI”的战略指引下,对AI
眼镜、AI玩具、AI耳机及助听器、机器人等多类端侧应用领
域均进行了布局。公司通过在市场洞察、研发投入和交付保
障等方面进行的前瞻性战略布局和投入,已经为公司迎接AI
端侧能源需求的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6.在行业激烈的竞争中,相比同业,公司有何竞争优势?
答:在消费类能源解决方案领域,公司经过二十余年的
深耕,构建了以长期客户信任为基石、技术创新为引擎、品
质交付为保障的综合竞争优势体系。这一体系并非短期可复
制,而是源于公司自2003年起持续深耕海外高端市场所形成
的深厚积淀。公司的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深厚的客户信任与品牌壁垒:公司与全球众多头部品
牌客户建立的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余年的战略合作关系,是
公司最坚固的护城河。这种信任是基于公司对SQDC(安全、
质量、交付、成本)理念二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
2)前瞻性的技术布局与产品定义能力:公司始终致力于 | | | 破解AI端侧能源瓶颈。通过构建从液态高硅、固液态到全固
态的阶梯式技术矩阵,不仅满足当前市场需求,更注重构建
未来可持续竞争优势。目前,公司固液态电池已实现量产交
付,100%纯硅负极电池实验室样品也获得了优异的测试表现。
更重要的是,公司凭借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能够与客户
共同定义产品规格,从电芯供应商升维为AI端侧能源解决方
案商。
3)精益制造能力:在制造端,公司通过潼湖工业园的集
约化生产和持续的智能化改造,实现了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
同时,越南生产基地的顺利运营,构成了公司应对复杂国际
贸易环境的有效缓冲。
总而言之,公司的竞争力是一个集长期信誉、技术前瞻
性和运营韧性于一体的动态发展系统,这使公司在快速发展
的AI端侧能源解决方案领域,构建了可持续的竞争力。 | | 关于本次活动是否
涉及应披露重大
信息的说明 | 无 | | 附件清单(如有) | 无 | | 日期 | 2025年11月3日 |
中财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