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驱动“大航天时代”,万亿赛道估值中枢上移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强化顶层设计,上述“密集的发射任务”体现了我国相关政策规划的具体落实。 2023年《航天白皮书》明确“三步走”战略,2024年构建“天地往返-空间站-深空探测”全链条体系。2025年《航天法》草案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推动卫星互联网、太空旅游等新业态发展。 而上述系列政策效果的逐渐累积,也带来了明显的市场效益。1)直接经济效益:统计显示,单次载人任务拉动超百亿产业链,包括火箭制造、卫星应用、地面设备等。 2)辐射效应:航天技术转民用,如太空育种,以及衍生出千亿级位置服务市场的北斗导航。2025年全球卫星互联网用户将达5亿,中国占比25%。 展望后市,我国航天产业正步入“大航天时代”。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航天产业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商业航天占比提升至30%。深空探测、在轨服务等细分领域年均增速超20%。此外,太空旅游、在轨制造等新兴领域2030年规模将达5000亿美元,中国或占据15%份额。 具体到A股市场,在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双重驱动下,A股航天板块兼具成长性与确定性。航天任务密集化直接利好火箭制造、卫星运营企业,叠加国家战略支持,有望推动相关板块估值中枢上移。可关注卫星互联网、航天材料及核心配套企业。 .光.大.证.券.微.资.讯
![]() |